第一篇:2006.9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2006年 9月19 日)
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细胞。没有社区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艰巨。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促进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密切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一、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实现执法为民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立足辖区、依靠群众,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警民携手、共保平安,逐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为推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
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承担五项职责任务,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开展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有关工作;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向居(村)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将收集、掌握的各类情况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积累、分析、比对,切实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
管理实有人口:全面准确地登记辖区实有人口,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熟悉可能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重点掌握列管的重点人口和监管对象的现实表现,开展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落实工作措施;重点掌握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动态情况。
组织安全防范: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大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指导治保会、保安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形成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广泛利用辖区资源,动员群众使用技防、物防设施,提高治安防范水平。维护治安秩序:严格辖区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商贸市场、出租房屋和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督促、指导辖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协助办理辖区各类治安行政案件,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线索。
三、规范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方式
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
走访调查:走进社区、村庄,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建立群众性情报信息网络;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与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最新线索,征求意见和建议。
宣传发动:把组织、发动群众共同维护辖区治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靠社区、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指导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警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治安动态、防范常识等内容,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巡逻守护:依靠基层组织,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护村、护厂、护校、护楼、护院等治安巡逻守护活动,预防和减少发案。
实地检查:对辖区内的行业、场所、单位等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防止发生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警情通报:每月公开通报辖区发案类别、时间段、主要部位和作案手段、作案人行为特征等治安情况及可能危及辖区安全的周边警情动态,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重大案件、重要情况随时通报预警。
四、科学划分警务区和配置警力
市、县公安机关要综合考虑辖区规模大小、人口多少、治安状况、警力数量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区,合理配置警力。
在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并以相邻警务区联勤的形式,加强协作配合;对于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一区多警。
在农村,可以1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1个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治安复杂的地区,可以实行一区多警。
为推动社区和驻村民警尽快到位,要深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关警力,充实、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区的警力;市、县公安机关现有民警中,凡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原则上都要到基层一线特别是社区、农村警务区工作;派出所新增警力原则上都要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区工作;经费当地有保障的,可以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增加用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公安专项编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支持,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协助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对于地处边远的农村警务室,民警可携带家属协助工作,并给家属以适当的补贴。
五、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
在城区和县城镇,应当依托社区设立警务室,使社区警务室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尽可能与社区居委会相邻。在农村,原则上1个警务区设立1个警务室。警务室一般应设在中心村或治安复杂的行政村,并尽可能与村委会相邻。
在市、县范围内,警务室要做到标识统一、配置统一。凡设立警务室的地方,应悬挂“XX派出所XX警务室”的标志标牌,为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民警的责任感、荣誉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用民警的姓名命名警务室;设立警民联系箱,公布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联系电话;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和办公用品、警用装备以及防护装备。
六、社区和驻村民警的配备条件和最低工作年限
社区和驻村民警应当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公安业务,接受过相关的警务培训,乐于并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公正执法、清正廉洁,身体条件适合在社区、农村工作。
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以“三懂四会”(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建立、落实集中训练制度,确保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年都能接受不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同时,组织社区和驻村民警立足岗位、自学自练,真正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水平。
社区和驻村民警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在社区和农村工作不少于5年。提倡、鼓励民警长期在社区、农村工作。
七、完善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 加强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其工作、生活情况。社区民警每天向派出所报告工作情况,了解最新工作要求和治安动态。驻村民警原则上每周向派出所报告一次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县级公安机关、派出所、警务督察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要设置警务公开栏,公开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联系方式等内容,并设置举报、建议箱等,接受群众对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监督。对群众投诉事项,应及时组织核实,并向群众反馈。
以民警对警务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除完成规定的职责任务外,其他工作不得列入对社区和驻村民警考核的范围。将考核结果与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直接挂钩,真正形成奖优罚劣、争先创优的竞争激励机制。
八、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坚持“干部从基层出”的原则,基层所队长优先从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中提拔。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或者政府人事部门的支持,对在社区(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10年、15年和20年以上,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民警,可以分别享受相当于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副处级层次的职务待遇。连续三次被市(地)级以上公安机关评优表彰的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可以按照规定提前晋职或晋级。
每年要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30%进行评先评优,重点表彰基础工作扎实,辖区治安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及时发现和提供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重要情报信息,提供重要线索破案的社区和驻村民警。按照基层高于机关的原则,建立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相适应的民警福利待遇制度,切实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各类津贴、补贴标准,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全面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休假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关心、爱护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身体、心理健康,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九、切实加强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组织领导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我国公安机关警务观念、警务机制、警务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同志要具体研究落实相关工作。
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抓紧研究、制定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 相关标准,努力实现社区和农村警务保障的规范化。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所需的经费要纳入县级公安机关经费的年度预算。要切实防止、纠正机关和业务部门把应由自己承担的任务转嫁给派出所特别是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做法,减轻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负担和压力。市、县公安机关及派出所一般不得抽调社区和驻村民警离开辖区参加各类专项工作,不得抽调社区和驻村民警参加非警务活动。
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全力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地划分警务区、设立警务室,配齐配强社区和驻村民警,细化、落实考核办法,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必要时可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再全面铺开。
第二篇: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1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9 16:37:13
浏览次数:1622
鲍遂献/文
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同志亲自调研并提出、公安部党委全力推动的一项重大警务战略,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密切党群、干群、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得民心、顺民意,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符合警务改革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革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这就把公安机关的一项警务战略上升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把公安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上升为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部门和派出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进,努力开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新局面。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真正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打造成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开展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阵地,把社区和驻村民警队伍建设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联系群众、竭诚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筑牢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第一层基石、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防控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屏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
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从总体上看,自2006年9月《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下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公安机关真抓实干,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起步快、开局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受客观条件限制,加上主观努力不够,在建设速度、工作力度和实际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距。因此,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心不能变,力度不能减。第一,要进一步加大警力下沉的力度。要配齐配强社区和驻村民警,消灭空白警务区,保证民警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真正把警力沉入社区、沉入村庄、沉入群众,坚决改变一些地方警务室“有室无人”的状况,提高群众的见警率和民警的管事率。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勤务改革的力度。要继续推动把巡访、巡逻、巡查作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基本勤务方式,让民警在巡访中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情报信息,在巡逻中处理报警求助、打击违法犯罪,在巡查中发现治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近距离防控违法犯罪,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决不能把警务室变成小机关,决不能把机关化的工作方式带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要在动态中管理,在动态中服务。第三,要进一步加大治安防控的力度。社区和驻村民警要把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切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以小区域的安全稳定实现全国的安全稳定。第四,要进一步加大群众工作的力度。要把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核心工作,争取群众了解,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形成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氛围,树立公安机关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特别是在为群众服务的问题上,要满腔热情,真心实意,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轰动效应。要从
点滴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并努力做好,真正取信于民。第五,要进一步加大警务保障的力度。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过程中,民警要以民为本,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也要以警为本,千方百计解决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待遇、经济补贴、工作条件、生活困难、装备配备和经费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保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以更高的标准来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重在建设,重在实践,重在实效。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重视硬件,更要重视软件;既要把硬件建好,更要把软件做强。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成效,不仅仅在于划分了多少警务区、建了多少警务室、配备了多少民警,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工作党委政府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具体来讲,第一,要看基础工作是否得到了加强。要重点考察社区和驻村民警对于辖区内的人口情况、地理环境、危险物品、单位组织、治安问题能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住、提供准。第二,要看群众的安全感是否增强。要重点考察辖区内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否得到有效地遏制和防范,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秩序是否满意。在工作考核中,不仅要看发案和破案数字,更要了解群众的切身感受。第三,要看人民群众对民警是否满意。要把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交给群众评判,以人民满意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作者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
第三篇:实施村级警务战略经验交流材料
××*年10月以来,××县逐步在全县村镇实施村级警务战略,在74个行政村建起了警务室和警民联系点。一年多来,全县74个行政村有69个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灾害事故、无越级非法上访、无×××等xx组织”的五无目标,可预防性案件同比去年下降41%,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和谐新农村、保持农村治安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村级警务室建设
××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县域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13.8万,设有11个乡镇74个行政村。XX年10月,该县在2个社区和10个相对偏远、人口相对集中、治安相对复杂的行政村进行试点,建起了标准化中心警务室。每个中心警务室设有纠纷调解室、民警休息室、办公室;统一设置了警民联系箱、宣传栏、公示栏和醒目的警务室外观标识;将驻村民警照片、联系电话、警务承诺等张贴上墙。按照“诚实可靠、办事公道、业务精通、反应敏捷、谦虚心细”的用人思路,选调了23名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民警驻村开展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警民关系明显改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该县在其余64个村也都建立了警务室和警民联系点。
二、规范运作,“四项机制”确保农村警务运转畅通
一是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警务室工作规范》和《警务室民警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纠纷调处登记簿》、《群防群治队伍登记簿》和《警务工作登记簿》等一整套工作台帐,明确农村警务工作以“入户走访调查和组织治安巡防”为主要形式,要求民警每周驻村工作3天以上,每月走访30户群众和1次重点对象,及时收集各种情报信息,发现治安热点问题,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考评机制。把熟悉辖区程度、信息收集情况、辖区治安状况、群众见警率和群众满意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采取每季一评、半年一考、年终总评的方法,排出名次,并与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钩,及时兑现奖惩。三是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民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县公安局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轮流授课,让警务室民警真正掌握收集信息、盘问查缉、巡逻防控等实战技能,提高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保障机制。全县有23名驻村民警兼任辖区村委会副书记(党员民警)或村主任助理(非党员民警),为警务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县财政按人均1.9万元标准落实公安公用经费,基层一线民警人均公用经费达到1.5万元。提高驻村民警津贴、补助标准,配齐警用装备。各乡镇、村也都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村警务室的建设。
三、注重实效,全面推行“五勤五小”工作方法
驻村民警始终坚持“认门头、熟人头、暖心头”的工作思路,以“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为工作要求,全面推行 “五勤五小”工作方法(五勤,即勤走、勤看、勤问、勤记、勤做;五小,即做小辈、转小巷、帮小企、办小事、进小学),保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有民警在身边,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人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每周为辖区群众做一件好事、实事;开展一次为群众上门办、送证服务;在辖区开展一次警情、社情通报活动。村级警务战略实施以来,驻村民警先后走访群众7800多户,和群众谈心24000多人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4户,捐赠钱物价值26000余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17件,上门办送证7608件(身份证等),开展警情、社情通报516期,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警进村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年4月20日,该县仁首镇棠港村发生疯狗咬人事件,先后有8名村民被咬伤,引起群众恐慌。驻村民警发现该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查清疯狗分布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将村内6条疯狗全部捕杀,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辖区群众拍手称快。在近期组织的两次民意测评中,群众对驻村民警工作满意率都在98%以上。
四、整合资源,着力构建“六位一体”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
在农村警务工作实践中,该县从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出发,整合村综治工作室、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民兵应急分队等综治资源,实行统一办公、统一调配,使之形成合力,初步构建了一张遍布乡村、以“治安、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消防”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一是通过对当地治安实行24小时动态控制,使违法犯罪分子看到警察无处不在,不敢违法犯罪。二是加强对村级“治保、调解”会的工作指导,发动群众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纠纷排查、治安巡防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半年多来,驻村民警与村“两会”成员一道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5起,收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情报信息16条。协助当地党委、政府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苗头9起,有效发挥了农村警务工作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三是组织指导农村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活动。驻村警务室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各类巡逻防范活动375次,抓获现行盗窃犯罪嫌疑人6人,擒获流窜诈骗犯罪嫌疑人2人。今年4月初,安徽籍犯罪嫌疑人赵某、冯某骑摩托车流窜至该县中源乡寺下村实施诈骗犯罪时,驻村民警在当地村民协助下,当场将他们抓获,使群众免遭财产损失。四是在边界乡镇建立打防联动机制,布建治安防哨卡11处,做到一方有事四方联动。今年8月15日,在该县三爪仑乡和璪都镇山区公路连接处,发生一起摩托车撞人致死逃逸案,社会影响极坏。为迅速追捕肇事者,全县驻村民警紧急动员,全面布控,进行地毯式摸排,在8月23日历时短短一个星期该案便成功告破。山区群众交口称赞,树立了驻村民警“立警为民”的良好形象,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安定。
第四篇:派出所“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
*****派出所的“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基层公安派出所的任务不断加重。治安问题的严峻,发案上升,老百姓普遍安全感较低,对警察的信任度和期望一度非常低。2010年初至今,*****派出所开始反思传统的警务模式,探索降低犯罪率的新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和学习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区域特有的警务模式,(“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并加以实施
所谓称为城镇化。首先它有几个名词,以现在最火爆的房地产为例大家会更加直观的了解,国家区域地产财富推动,一般是分为四项;“城市化、逆城市化、都市群化和城镇化”其中城镇化也就是说在都市群、城市带状发展轴、都市圈内部分布着快速成长的城镇,它的特点就是规模的发展依然与农民天然接触,是农村就地城市化得理想区位。
目前,随着***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的精神需求和物质要求也在飞速的提高,所以治安工作也应大步伐的加快,基于此,***派出所提出了以“城镇化社区警务”替代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的发展战略,该所的警务工作由此开始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关于“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
社区警务在西方一般被称为(Community Policing),而***派出所所实施的城镇化社区警务,和Community
Policing,有本质的区别,也有相似的类同。“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分为四部分
(一)立足农村区块,直接为群众服务。在这里我们所称之为的区块一般以行政村为例,管理中行政村我们称之为社区。在“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中,警察不再单纯地扮演“社会守护神”的角色,而首先是为群众“提供服务者”。群众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警察的“保护”,而是扮演着既是警察服务的“顾客”,又是警察的合作伙伴的双重角色。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意识一种“服务者”应有的意识。
(二)立足预防犯罪,注重解决治安环境问题。
多年来通过民测表明,***镇的群众对重大犯罪的关注远不如其对扰乱其正常生活的案件的反感和忧虑。而且,群众中常见的一些小问题常常会演变为影响社会治安的大问题。基于此,“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虽然仍要求派出所对犯罪作出快速反应,但民警要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警察首先必须要同社区成员一起识别并设法消除容易诱发犯罪的社区环境中的消极、不良因素。因此,我们侧重的“城镇化社区警务”称之为“偏重解决问题的警务”或者“社区偏重解决问题的民警”。
(三)立足责任共担,寻求与社区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派出所在探索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的实践中普遍意
识到,维护辖区治安不能单纯依靠派出所单枪匹马地、孤立
地去进行,全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为使村(社区)成员与警方共同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注重与小自然村以及镇政府、学校、企业等有关方面建立起互信、互动、牢固而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共同探索、制定并组织实施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应对之策。为此,***派出所邀请村(社区)成员参加。个别时候甚至还打破传统警务工作的禁区,将一些辖区的罪信息和资料向村(社区)成员公开,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犯罪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协助民警制定、实施维护社会治安的对策。
(四)立足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倡和鼓励社区民警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辖区事务。
在传统的警务战略中,派出所因为担心基层警察会犯错误而倾向于只赋予其有限的独立自主权。而***派出所“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则要求民警要根据各个村(社区)的不同情况,独立自主地决定相应的警务工作方式,并根据同一村(社区)或几个村(社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随时调整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重点和策略,确定某一类或几类犯罪是某一地方某一时期的预防和打击重点,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为适应实施“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的需要,***镇派出所实施了七项变革;
(一)重组巡逻勤务。派出所在推行“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中,对巡逻勤务方式和职责作了重大调整。一方面,除继续保留机动车巡逻外,更多地采用徒步巡逻和自行车巡逻,以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和警察的亲和力,方便群众与民警和专职巡防队员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要求民警和专职队员一起在巡逻中注意发现影响社区治安的问题,并同群众一道讨论首先该解决什么问题,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此外,派出所在县公安局和当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招收一定数量的愿意帮助公安工作的村民、老师、企业保安等志愿者参加巡逻工作。参加的志愿者都经过派出所专门培训后,开展志愿巡逻,由于警力有限在没有民警的带领时,志愿者自发巡逻中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向民警报告,由民警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二)设立驻村(社区)民警工作站。为使警务工作更深入地向村(社区)延伸,同时也为方便社区民警开展工作,实施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后,派出所结合村(社区)增设了社区警察工作站,有的社区民警甚至还应群众要求成为了名誉“村干部”也就是调解员。工作站的设立,使群众感觉到民警天天生活在他们的身边,增加了安全感,也增进了群众与民警的相互了解、合作和信任。
(三)实施邻里守望或街区守望计划。***镇开展的此项计划—邻里守望,其实在西方非常的盛行,美国称为
(Neighborhood Watchor Block Watch),是美国警察机关为了发动市民更多地关注居住地治安状况而把相邻的市民组织起来开展自救、自助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利于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而***镇派出所实施的方法与其不同的是,在群众中吸纳村(社区)志愿者、治保队员、留守老人参加邻里守望计划,他们还结合传统警务模式“十户联防”措施帮助派出所了解村(社区)治安信息。这些志愿者群众实际已成为警察的“眼睛和耳朵”。
(四)推动村(社区)成立专门组织,并利用村(社区)现有资源,共同关注社区治安问题。在推行“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的过程中,***派出所还根据辖区存在的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推动村(社区)、企业成立村(社区)“打更队”“企业互助队”、校园治安保卫队等队伍协助警方解决社区治安问题。此外,***派出所还动员学校针对青少年精力旺盛、容易实施犯罪的特点实施放学后计划,开展体育锻炼,办免费兴趣学习班等,使得学生放学后有地方释放其过剩的精力,减少犯罪的机会。与此同时,社区民警通过积极参与其中,与这些村、企、校组织建立起来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定期召开村(社区)会议或责任区会议,共同研究警务工作对策。村(社区)会议或者责任区会议,一般由学校校长、企业主、群众、负责辖区工作的民警以及派出所长、镇长、书记参加。村(社区)内的任何单位、组织和群
众也都可以参加会议。村(社区)会议或者责任区会议在*** 镇通常一个月举行一次。在村(社区)会议上,民警与成员互相交流、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共同讨论辖区在现阶段存在的治安突出问题,商讨解决办法,确定下一步警务工作的工作重点。
(六)加强对犯罪易发地区以及人群聚集场所的巡逻和控制。在一些犯罪易发地区和人群聚集的场所,社区民警通常会部署志愿力量加强巡逻,以防止发生各类突发的案件和纠纷,同时也给试图违法犯罪者以震慑。
第五篇: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总结
目前,省已建社区警务室2312个,配备社区民警4910人;建立农村警务室4054个,配备驻村民警4400人;有社区专职巡逻队2865个,队员2.3万余人。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基一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今年市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纳入20xx年“十件实事”之一,市里拨款,为县以下级别每个警务室划拨专项建设经费2.2万元,每个乡镇投入3.5万元用于配套建设,为每个警务室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工作包。
与此同时,市里还充分运用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三基一化”验收考核手段强力推动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纷纷把做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改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突破口,增强了抓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厅坚持每月对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进展情况打分排名,直接通报到各市州公安局,抄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落实。针对每月通报反映出的问题,实行带队分片包干的做法,重点深入落后地区进行督导,并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纳入治安业务工作考评,推动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发展。
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突破五大难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各级公安机关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缺人干、无阵地、怎么干、考不实、留不住”五大难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机构改革方案,对一些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下放到派出所,用于充实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同时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先到派出所和社区、农村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警力来源问题。同时,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规范》,从警务室建设、工作制度、民警的职责任务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对各市如何开展警务建设和民警怎样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作中,严格考核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并严明奖惩,将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考核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提供率、辖区发案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群防群治组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考核重点放在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实效上。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全面推动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发展。
在见实效、上台阶、可持续上狠下功夫
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从过去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在着力提高社区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实效方面下功夫,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正确。
市各级公安机关狠抓“三化”建设,推动了派出所警务、勤务机制体制改革。他们通过建立基层待遇优于机关的利益导向机制,使民警乐于在派出所、警务室工作;通过实行文职人员聘用制度,置换非执法岗位上的民警到警务室工作;通过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增加编制和精简内部机构,让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和新招录警力全部下沉警务室,实现警力配置科学化;按照“警务跟着警情走”的理念,进一步调整了警力投向和勤务方式,实现了勤务方式实战化;加快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了警务工作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