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2: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

第一篇: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

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

近日,《白鹿原》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搬上电影荧幕,再次引发了民众的关注。《白鹿原》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关中平原,彼时的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从清帝逊位到民国诞生,各路军阀混战,墙头变幻大王旗,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痛苦。影片除展示当时的社会变迁外,还清晰勾勒出了在大变革时期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撕裂和半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形成,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宗族社会的解体和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

影片开场就出现了族长白嘉轩带领着族人在祠堂集体诵读“乡约”的场景,这是一个塑造传统社会生活规则的重大活动,意味着对传统儒家礼制的传承。宋代,关中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吕大防对族人立如下乡约:“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从朴素的意义上来说,乡约就是指在宗族乡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村民自愿遵守,自发执行。族长的道德名望使争讼双方信服他们的公平裁决,而不需要司法介入解决矛盾纠纷,农村宗族保持着内部的秩序稳定与和谐。

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制进程经历了由“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到“铸刑鼎”的转变。白鹿村的乡约正是通过广为宣传的方式使民众完全知晓,从而具有预测、指引和评价的约束功能。白鹿村的乡约由朱先生起草以后,白嘉轩请来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碑篆刻下来后,镶在祠堂正门的两边,与栽在院子里的“仁义白鹿村”交相辉映。随后,白嘉轩召集白、鹿两姓十六岁以上的男子齐集学堂,一条一款,一字一句的讲解,要求每个男人再教给妻子和儿女,学生在学堂里也要学乡约。

就白鹿村乡约的内容而言,它和封建时代的礼制是完全一致的,大多是按照儒家学说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做出的规定。如推崇做人要“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在家族关系中要做到“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敬长上,能睦亲邻”等。这些乡约与统治者宣传的官方价值观高度契合,甚至本身就是律法的翻版,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易于为村民所接受。乡约的执行主要是依靠宗法势力和宗族道德舆论下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自觉,但同时也规定了一些强制措施予以保障,其中处罚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即使像鹿兆麟这样接触了新学的青年,也只敢在私下谈论将来要废除祠堂,实现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而黑娃被鹿三赶出门后则只能乖乖带着媳妇住到山上的窑洞里。直到革命战火烧到白鹿村之前,尚无人敢对乡约提出直接挑战。而白鹿村的乡约正是根植于传统社会深厚的血缘、地缘关系之中,通过维护儒家礼教的伦理秩序,依靠宗法势力及专制国家权力得以施行。

白鹿原时代乡约的权力来源于皇权,皇权支持宗族势力,族长是官府承认的代理人,这使乡约有了合法性和神圣性。这也就决定了作为执行乡约的族长白嘉轩只会对现行统治秩序和权力负责。皇权以外的其他任何政权,在他看来都是“非法”的。所以当军阀杨排长进村纳粮,鹿子霖叫正在田里干活的白嘉轩敲锣召集百姓纳粮,白嘉轩说“百姓只纳皇粮,自古这样,旁的粮不纳,这个锣我不敲”,生动体现出了族长只对皇权负责的权力结构安排。

乡约是神圣的,而摆放着乡约和白鹿村列祖列宗牌位的祠堂则是这种神圣性的世俗载体。族长和族人都极力维护祠堂的纯洁性,将是否写入家谱列入祠堂作为家族的头等大事。白鹿村的新媳妇进祠堂拜列祖列宗也是一项极庄严隆重的仪式。因此当黑娃领着一个漂亮女人田小娥回到村里,白嘉轩一看来路不明,加之形象气质都不是穷家小户女子,觉得有蹊跷,遂让鹿三去郭镇一探究竟,才避免了一场可能“污染”祠堂纯洁性事件的发生。

清帝逊位后,新成立的民国改革了政治体制,县令改为县长,县下设仓,仓下设保障所,做为基层的行政单位。仓里的官员称“总乡约”,保障所官员则称之为“乡约”。鹿子霖是新政府任命的“滋水县白鹿仓第一保障所”之“乡约”。但因与族长位置无缘,始终缺乏权力的合法性,得不到族人的认可。此时,白嘉轩仍是白鹿村的精神领袖。当一群从各村涌出的庄稼人要闹着去县城交农器时,“总乡约”田福贤和“乡约”鹿子霖还是得星夜敲开白嘉轩的门,请他“赶快敲锣,给大声吆喝,一律不要上县,不要听逆贼煽动。”

乡约代表着传统统治秩序,要推翻旧秩序,祠堂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场所。黑娃在成立农民协会后,带着三十六个兄弟聚集到祠堂门外,抡起一铁锤,把大门上的铁环砸到了地上。他触景生情地想起了跪在祠堂里挨板子的情景及他和田小娥被拒绝拜祖的屈辱,便把“仁义白鹿村”的石碑和刻着乡约的石碑砸断。黑娃的举动和砸碎的石碑,昭示着传统礼教乡约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没落。

白鹿村的乡约社会治理,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应该说与其所处的社会状况是相适应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奈何清末民初,社会剧变,原有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各种新型社会思潮涌入,农村社会发生剧烈变革,传统社会的乡约也受到剧烈冲击。但时代可以更迭,文化难以割裂。千百年的传统文化至今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当今民众权利意识高涨,诉讼爆炸的时代,民间纠纷是动辄对簿公堂,法庭之上见输赢,还是由基层、民间先行多元调解,这种司法权力配置和秩序设计安排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如《白鹿原》中所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滋水县的县长就撤换了四任,这是自秦孝公以来破纪录的事情,甚至搞不清楚他们的名和姓就走马灯似的从白鹿原消失了”。但历代县志关于滋水县的乡民评价却是一贯的八个字“水深土厚,民风淳朴”,借鉴乡约治理的有益成分或许才是传统社会里流传下来的真正遗产。

第二篇:《白鹿原》读后感:“乡约”何处

“乡约”何处

——《白鹿原》读后感

姬广勇

(一)《白鹿原》中,长时间里,苍茫的白鹿原上,肃穆的祠堂内,都会传出“乡约”朗朗的诵读声。由此也可见,历史上,传统中,乡规民约作为一种内生的规则,在乡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相比国家法,“乡约”好像用不着大张旗鼓的宣传,人们自然会遵守。

白嘉轩族长和他的“乡约”,有着强大的力量,基于内生的权威而熠熠生辉。乡民之间一律平等适用着,治理效果宛如书中所描述:“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拍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不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从此,女人给孩子喂奶全都自觉囚在屋里。”

不仅如此,在伦理的层面,还涌现出了一批自觉遵守和践行“乡约”的典范。白嘉轩接济李寡妇帮她渡过难关,并因买地之争与鹿子霖握手言和,创办学堂以利族中的孩子们知书达礼,视长工鹿三如自己兄弟,完全没有“阶级剥削”,不计前嫌营救黑娃和鹿子霖等;更有大儒朱先生如圣人一般,禁烟犁毁罂粟,只身劝退清兵总督的反扑,挽救黎民百姓于战灾之中,深情发表抗日宣言,率书院文人老先生们奔赴抗日战场……白鹿原因此被称为“仁义之村”。

“乡约”除了仁义的一面,还呈现残酷的一面。“乡约”与族规同时出现,可以作为惩处违约者的法律来适用,惩罚措施鲜血淋淋,泯灭人性,如鞭打、板抽、开水烫手、口中灌粪、枣刺毒打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狗蛋在遭受毒刑和羞辱后,悲惨地死去;孝文在遭受肉体的毒打后,彻底走向堕落和叛逆;田小娥,不仅生前遭人唾弃,死后灵魂也不得安生,骨灰被镇压在了六棱塔下。“乡约”的权威也伴随着冷酷无情,其对人性的压抑由此可见。

(二)随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跌宕起伏的社会变迁,人性本能的强烈反弹,鲜活思想的意识冲击,扎根于乡土社会的“乡约”,如白鹿原上的一抹斜阳,渐渐黯淡了颜色,最终崩塌。但需要思考的是,“乡约”为什么会失范?在提倡法治的环境下,“乡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乡约”还有哪些继续存在的价值呢?

灿烂一时的“乡约”缘何会失范?“乡约”作为民间法,其侵入整个人类生活的领域,犹如夜色布满整个画景一样,氏族社会共同行为习惯,几乎构成了氏族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然而,习惯规则仍然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选择的方式逐步形成的,体现出人类的理性。因此,当旧的“乡约”跟不上社会实践的步伐时,就会呈现其落后的一面和可能被淘汰的部分,比如严酷的摧毁人性的刑罚方法。面对新思想和新理念的冲击,就像白嘉轩面对女儿白灵和鹿兆鹏的革命道理一样,徒叹奈何。

此外,强烈的社会变革和革命需求(建构秩序)对原有社会秩序的内含价值会产生破坏,即原有社会秩序中合理的部分可能会被弃之不顾,比如鹿子霖贪婪无耻地违反纲常,白孝文彻底地背叛族规。对此,朱先生死前也有预言,所以文化大革命中造反分子挖掘老先生的坟墓时,被告知:“折腾到何时”“人作孽”了哪里还有秩序可言?

那么,“乡约”真的一无是处、无需传承了吗?我想显然不是,正如朱先生所坚信的:“砥柱人间是此峰。”人理性的人性观,长期达成的基本共识,诸如公共善,那些一直以来满足人、令人舒服的规则理念,是伴随着人类永远同在的。

纵观中国近代史,资本主义民主思潮在中国并未确立,只是救亡和斗争的现实需要,中国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西方的民主和自由,选择了革命和斗争,并非一个和平改良的进程。

但在革命胜利后,人们的生活在新旧秩序更替中不可能完全割裂,中间便自然出现了鸿沟,当旧的思想一时无法转变后,新的秩序又不能一下子确立,“乡约”、民俗习惯等民间法合乎新秩序要求的部分,如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秩序的混乱便在所难免;横看当今社会格局,现实的中国仍处在二元社会秩序形态之中,传统的和现代的生产方式共存,民间法和国家法之间共存与冲突也会长期存在。乡土社会是在蜕变着,但地方性的知识和民俗习惯依然风行,国家法的普适性和其面对的地方性,是法治维度的一个两难。

在此意义上,只有建立起一个包容的司法意识形态,既体现现代司法理念的共性,又考虑民族的、本土的个性,不丢弃优良的传统法律文化,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司法文明发展规律。某种意义上如新儒家所言,当自由遭遇传统,还是要寻找中道。

(三)当下,“乡约”还有哪些继续存在的价值呢?现在的人们,乡土格局虽在,但乡情逐渐忘怀,乡村记忆业已模糊。不仅如此,熟人间的非契约关系开始契约化,社会整体凸显逐利性而缺乏责任感。许多村庄的地方性规范随着被拆迁的村落一同废弛,在缺少传统文化和治理的支撑、新的治理机制又未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难免矛盾纠纷多发。

古今一线牵。传统的治理文化,依然有其光辉。明代江西婺源的申明亭,用来张榜公布本地违法犯罪及恶人恶行,使人知畏惧,而不敢为非;在这里受理一般民间纠纷,由耆老里长剖析是非曲直,调处平息。这种因地制宜,将国家教化与村民自治紧密结合的做法,现在仍值得借鉴。如何将此精神与现代法治融合起来,需要转化性的创造。唯有社区的自治、民情的培育,才能真正走向社会的法治。

在乡村自治中,政府要敢于还权于民,相信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尊重乡土文明,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社区民众和睦相处的规则,重塑村庄内生权威,制定出集体成员内心认可的村规民约,紧扣时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制定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村民行为规范。邻里之间,协商、和睦、关怀、帮助,抵达“里仁为美”——居住在仁爱的乡邻里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若有“新乡约 ”和现代司法相呼应,“新农村”的画卷将一片祥和,优美绵长,超过盛世时的白鹿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法院)

第三篇:【乡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荐]

【乡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随着四川省推广“中江经验”全面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新课题。1月27日,当代基层民主促进中心、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乡镇论坛杂志社围绕这一主题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与来自四川省民政厅和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中江县、安岳县、旺苍县、米易县的代表进行了深入对话与探讨。村规民约的精神内涵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叶雪梅说,村规民约是村民共同利益的表达,是一种社会契约,熔法律、道德、礼仪等要素于一炉,既反映传统,又体现了现行法律、法规的精神,既能与宏观的国家政策相适应,又体现了村落的特点,是一种传统与现实、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巧妙结合的社会控制规范,其社会控制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村(居)民自治作为中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的直接民主的实践形式,其实现过程需要以“村(居)民—公民”的转变为依托,需要以村(居)民特别是村(社区)干部具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契约精神为前提,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度设计正是要培养这种公民自治精神。

以往的村规民约常常只是一种禁止性规范,意在全面规定村民的日常交往行为准则,因为缺少村民本身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当下适应改革新形势、全面推动基层治理发展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除了以道德舆论约束村(居)民行为外,还应当能够激发村(居)民扬善抑恶、存真去假、爱美憎丑的上进心。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完善,现代民主、平等、法治的精神要素必须不断纳入其中。【采访实录】

“1.主持人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和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2.发言前要举手,别人发言勿打断;3.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面发言;4.讨论问题不能跑题,主持人应打断跑题发言者;5.不能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在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较场坝社区东苑小区,不大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的这个小区议事规则会议五条,感慨其简洁明确又实际实用。据了解,成都市已实现了社区“院落自治”全覆盖,并推动居民公约向院落延伸,在院落这个最接近私属空间的公共空间里强化公共意识培育,塑造公共生活范式,进而促进居民参与、实现居民自治。

“不乱停放车辆,不乱晾晒衣被,小区内禁止饲养鸡鸭等家禽,收看电视或放音乐时将音量调整适当……”2014年9月19日,经居民大会举手表决,德阳市旌阳区旌阳街道陕西馆社区居民公约正式出炉。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过程中,不仅社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监督委员会也将居民公约修订完善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先后修改了五稿,并以居委会的名义把居民公约草案提交社区法律顾问审核修订后才由居民大会进行表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社区居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软法规制”的特殊功效

乡村治理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这其中既包括宪法法律等“硬法规制”,也包括自治规范等“软法规制”。承包土地怎么调,村内道路怎么修,环境卫生怎么管,红白喜事怎么办,这些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缺少明确规定或不便于规定的具体事项。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村民事先制定出处理公共事务的程序和规则,即“村规”,同时,还需要用好“民约”来引导、约束村民的行为。

中江县民政局局长刘礼说,村规民约作为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准法”的自治规范,是全体村民共同意志的载体,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具有教育、引导和约束、惩戒作用,对促进村民自治具有重要意义。德阳市民政局副局长黄伟认为,规范完善和重新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意识提高、执行力增强的过程,“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不但解决了农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道路建设、公益事业等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而且使邻里纠纷、干群矛盾大幅减少,形成文明和谐、友爱诚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提高了村庄的治理水平。【采访实录】

中江县富兴镇富强村几年前还是个被村民戏称为“民不富、村不强”的贫困村,2012年,随着新村建设的开展,村民们陆续搬入了聚居点的新居,居住条件变好了,道路设施齐全了,村民更希望将这样的好环境维持下去,让生活富裕起来。富强村村规民约的制定也就是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对村民强烈诉求的一个回应。当记者在富强村采访时,在休闲广场上打乒乓球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刚刚摆完“坝坝宴”的村民们满足的笑脸,似乎无不在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委会主任陈加禄介绍说,富强村的13条村规民约,每一条都是全体村民参与制定的。比如最后一条“不提倡大规模养殖,搞好绿色产业化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可能一些人并不理解,因为很多地方是提倡养殖大户示范带动村民致富,但是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不少村民都提出,那些养猪场养鸡场隔大老远都觉得很臭,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村规民约里加上了这一条,现在村里采取的都是适度规模养殖,村民们都可以通过养殖来赚钱,禽畜的粪便转化去作为种植业的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简单明了的“地方语言”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突出特点,是对解决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语式的口号,法律法规的重复说明,有关政策的解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目标,这样的条款不仅和群众不亲近,让村民感觉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实施效果。

旺苍县民政局局长何永继说,要提高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的通俗性,让群众好记、易懂、能执行。例如嘉川镇石桥村将村规民约归纳为只有120字的“十要十不要”和100字的“七字诀”。普济镇普子岭社区将市民公约简化成“三字经”和“十不准”,读起来朗朗上口。安岳县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荣红艳则强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讲好“地方话”,既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村规民约,引导形成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又鼓励解决各村、各社区的实际问题。【采访实录】

“守土有责,不能非法占地,不要毁林开荒”,“科学种植,不能乱喷农药,不要乱烧秸秆”。这些既贴近村民实际生活又简单明了的语言,方便了村民理解,又便于村民记忆,对村规民约的深入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广汉市和兴镇华严村,记者与和兴镇当地的几名村干部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印象最深的环节是每名村干部用一个事例,说明他们村是如何利用村规民约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有的说,驻村企业与村民之间经常闹矛盾甚至打架,村规民约规定了调解矛盾的程序,约束了村民的言行,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有的说,村里秸秆燃烧是个大问题,村规民约制定后,大家自觉遵守不再燃烧秸秆了;有的说,村里有的晚辈虐待老人,村规民约强调要尊重关心照顾老人,虐待老人者不仅让全村人唾弃,也会在村里的福利分配上受到影响,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好转。可见,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不同,村规民约的针对性也不同,讲好“地方话”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仍需破解的执行难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严禁出现罚没收款、收费事项和惩治措施,那么,对于违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村(居)民如何惩治和约束成为修订过程的一个难点。如果对村(居)民没有任何约束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就只能是泛泛而谈。执行不到位,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绵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春涛认为,针对执行难的问题,除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明确提出违约责任,如批评教育、赔礼道歉、违约责任通报、责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优惠待遇等外,还应建立和完善执行的组织协调机制,在村(居)委会的领导下由村民代表组成执行机构,对违约责任人执行违约处罚,对村规民约执行得好的给予表扬,并张榜公布,以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执行力。

米易县民政局朱光华局长介绍说,为推动村规民约的贯彻执行,米易县大力开展了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满九星为星级评选的最高荣誉,县委、县政府每年安排300余万元奖励六星及以上农户,并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对星级农户进行表彰和激励,如信贷部门对九星农户免除小额贷款担保和抵押,劳动部门优先提供进城务工就业岗位和免费技能培训,民政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星级农户的子女纳入慈善助学范围等,让村民享受到自觉践行村规民约带来的实惠。【采访实录】

在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记者看到他们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是这样规定的:

一、批评教育;

二、赔礼道歉;

三、写出书面检讨;

四、违约行为公示或通报;

五、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除此之外,他们还规定,“村委会要及时与毗邻村委会相互通报村规民约,并及时告知本村村民要遵守毗邻村的村规民约。村民发生跨界纠纷时,村委会要及时与毗邻村委会进行联合调处。”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村规民约讨论修改的过程,也是村民对村规民约接受的过程,哪个村讨论得越激烈,哪个村的村规民约实施效果就越好,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就越少。义新乡茅庵村村民龙幕涛因为媳妇打骂老人,被村里取消2014年参加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资格和奖励项目时,当众表态:“没得话说,村规民约是我举手投了赞成票的,认罚。”

这里是《乡镇论坛》

第四篇:曲剧《乡约青春》观后感

《乡约青春》观后感

昨天,在镇党委政府及区村官办的统一组织下,我们镇40余名大学生村官前往解放军歌剧院观看了一部以“弘扬北京精神,讴歌伟大时代”为主题的大型原创现代北京曲剧《乡约青春》。

一、剧情介绍:

1、满怀青春激情、欲在乡村实现理想的大学生村官们,在村官专管员陈战军和村官办白主任的带领下到各村赴任。虽有一丝的离别之愁,但大学生村官刘炜仍信心百倍地踏上“村官之路”。

2、由于种种的不适应,刘炜宿舍的村官离开了。在静的让人心疼的山村夜晚,倍感孤独的刘炜陷入了迷茫。此时,陈战军不期而至,在他调侃却不乏道理的言谈中,让刘炜感到了温暖和动力。

3、为了安全,刘炜到陈战军姑姑陈大嫂家猫冬。炕头上,热情豪爽的陈嫂子道出了外出打工、亲人分离的苦楚,亲人的相思之苦让身在异乡的刘炜感同身受,更激发起她为乡亲们开创回想致富的热情与灵感。没想到村委赵主任却不以为然。

4、男朋友李京生来村看刘炜,劝她回京工作;恰遇陈战军,陈战军却用激将法让刘炜留村工作。刘炜为了实现写生基地计划,决定留在农村。

5、在大学教授、各方专家指导和众村官日以继夜的努力下,山水画廊规划终于成形。却不料,规划没有通过审批。大学生村官深受打击。在陈大嫂的热情劝说、白主任的鼓励引领下、更在上级领导资金支持下,刘炜和陈战军重获动力,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6、在刘炜工作渐入佳境时,异地恋的男朋友李京生却提出了分手;同时,与陈战军的相处中,刘炜也渐渐的感受到了他的仗义和温柔,对他逐渐有了别样的好感。

7、民俗村的建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富裕了的乡亲们扭着秧歌、欢迎新的大学生村官来村,在众乡亲、村领导和村官期满刘炜的祝福下,新一批大学生村官们满怀理想地翻开了希望田野上的新篇章。

这部曲剧描写了以刘炜为代表的大学生村官在情感和工作遇挫的情况下,在大学生村官办主任白守成为代表的支持和帮助下仍不懈努力,如何由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一名深受广大村民喜爱和尊敬的村官;以及在乡村田野里找到自身价值过程的故事;从而展现和弘扬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当代青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

二、给我带来的启示

通过这部曲剧,我更深一步的懂得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什么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首先,树立正确的心态,用一颗平和而明亮的心立足并扎根农村。较城市而言,农村条件艰苦,缺少各种娱乐和硬件设施,再加之从“天之骄子”到“九品村官”的精神落差,这都势必会对习惯的生活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从另一个侧面积极看待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我们要加快加强自身适应能力,尽快完成由一名校园学子到村民“领路人”的角色转换,静下心

来想事,扑下身去做事,先做村民,后做“村官”,真正地融入到农村的大家庭中。

其次,学会做人与处世。有人说,人际关系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人处世无方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做人处世真是一门学问。就拿农村工作来说吧,在一些执行国家政策的工作中要讲求方法,灵活处事,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

再次,牢记一个根本任务,那就是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国家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寄托了党和国家和人民太多的期望,我们要不甘平庸,把“村官”当做一项事业而不是职业来做,将自身的优势全面发挥,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为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个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目标贡献最大的力量和激情。那么,怎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呢?我认为,第一,通过对农村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长久以来村干部、村民都形成了一种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的习惯,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创新打破这种沉滞的僵局,从精神和思想上增添他们的活力,帮他们树立起干事创业的信心。第二,结合当地实际,找准致富项目,拿我所在的村为例,第三,在稳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致富渠道,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利用网络、媒体、人脉等各种渠道捕获各种新鲜的市场、政策信息,结合自己的经济、科技、管理等知识,为农村发展所用,以开放的姿态,鼓励各种外来资金进入农村,拓宽农村经济增长点。

第五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全面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建设好安

— 1 — 全家园。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应该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目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利益诉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是密切党委和政府同群众联系、舒缓社会紧张关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尽快实现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全面联通,把网上信访打— 2 — 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积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搭建党委和政府同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谋发展、搞建设,都要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要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多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臵程序,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三是健全利益保护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多是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要树立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大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发挥好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主体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一是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企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

— 3 — 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二、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

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转化为普遍适用的制度,才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

(一)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目前,我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目标基本实现。要加快国家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居民身份证换发、异地办理和指纹信息登记工作,建立户口和身份证信息联网查询比对制度,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确保基础信息全面、准确。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4 —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推进守法诚信,既要加强教育,更要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守法诚信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以保障实名制的落实。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抓紧推行手机号码、银行卡、网络实名制,消除网上网下各领域虚假身份。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坚持推行实名制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并重,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

(三)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社会心态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影响社会和谐程度。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一些人的不良情绪潜滋暗长,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要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发展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引导其依法理性处理问题,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三、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是我国的特色,也是我国的优势。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我们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

— 5 — 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水平。

(一)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更高起点上统筹设计好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别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智力水平,也为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提供了新平台。要坚持信息化牵引,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围绕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和共享模式,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挥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如何预防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要善于把运用法治的功能与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 6 — 动排查、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臵在小。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专业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权威性、公信力。借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协商谈判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

(三)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要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领导机关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服务基层一线更有优势。领导机关要健全服务基层的情报综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机制,及时把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能保持社会和谐

— 7 — 稳定大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国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国内风险因素也日益突出。我们要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加快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一)增强风险意识

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全社会只有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好公共安全风险。一是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全社会成员要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观念,提高共同防控风险的自觉性。要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让安全文化入脑入心。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在各类风险高度集聚的今天,预警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首要环节。要根据风险形成规律,建立研判、预警、防范风险苗头、隐患先兆的机制,防止其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三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维护公共安全,涉及各方面各环节,只有紧密配合、有效互动,才能形成合力。要在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的同时,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动机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力量、手段统筹起来,建设好维护公共安全的天罗地网。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 8 —

安全生产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针对高速铁路、城市轨道、油气管网、城市燃气、高层建筑防火、城中村等重点领域和煤矿、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重点企业,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善于查找前端治理中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以信息流引导技术流、物质流,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体系,把先进的理念、制度转化为程序上的硬约束,实现对各类安全生产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健全救灾应急社会动员机制,落实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全民减灾防灾宣传,形成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

五、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制定、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党中央领导下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协调“神经中枢”功能,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增强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和实施主动性、及时性、协调性。

(二)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各项制度。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将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全过程,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10 —

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要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今后,要把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延伸到经济以外其他领域,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明确违反国家安全审查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努力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四)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事关国家治乱兴衰。要把确保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保持对暴力恐怖活动的高压态势,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群防群治,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深化反恐怖国际合作,全方位构筑反恐怖安全屏障。

下载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鹿原的“乡约”社会治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治理工作总结

    ***人民法院****年社会治理工作总结****年,在上级法院和县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让......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构建党委统筹、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系,提......

    社会治理2

    13秋《社区治理》作业2_0005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

    创新社会治理

    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一、什么是社会治理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小标题下,用了1000字左右的一段话,阐述了一个......

    社会治理大讨论

    社会治理大讨论 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安居,是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社会的平整度,人民的幸福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管理社会,是权衡城市文明的标尺。社会治理工作的......

    迁安学院学生参演中央电视台《乡约》节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迁安学院学生参演中央电视台《乡约》节目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5期 近期,中央电视台第7套农家乐节目《乡约河北迁安》。迁安学院......

    六枝特区:新版村规民约“约”出和谐乡风

    六枝特区:新版村规民约“约”出和谐乡风□龙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六枝特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村庄整治、村风民俗、邻里关系、人口计生、综治维稳等写......

    大营乡专项治理

    大营乡强化重点监控,推进专项治理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扎实推进“三级联动、四级监控”纠风监控机制建设。 2、重点解决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