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也精彩听课心得
作文也精彩
听课心得
前几天到外地听了两天的作文竞赛课,除了累以外,也收获了许多作文方面的知识。各路精英汇集东北师大附小,一展自己的风姿,专家答疑,师师互动。为竞赛活动增加了些许快乐。
就像教授所说“成绩显著,问题多多。”作文教学是老大难,学生不愿写,老师不愿教,批阅的作文学生看也不看一眼就扔到一边,老师的辛苦白费不说,学生的作文也没见长进,这是普通现象,正因为这样,我省召开了作文教学大赛。授课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一堂堂生动的作文课呈现给观课的教师。作文大宴现在开始:
1、设计有序,行如流水
印象最深的是白山外国语学校刘俏的《问路》在学法指导上很值得借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出问题:来到长春,不认识路怎么办?学生出谋划策,导出了问路人,指路人,回答的方法,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全无半点做作,老师娓娓道来,学生步步紧跟,一堂生动的作文课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
经典之问:老师想去长影世纪城怎么走?学生高兴啊!可以帮老师多好啊!并建议老师上商场买裙子。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太简单了,结构框架还可以,但内部设计缺少条理,缺少引领,缺少构建。有部分作文课学生说不会写,现在想来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的错误,课堂设计太简单,没有挖掘出细节,没有带领同学们感知细节,因此,学生才会感到无话可写。
2、大胆想象,圆润天成
曾经上过看图说话课,也看过其他老师讲看图说话课,但感觉好的真不多,但这次松原逸夫小学李春芳老师的课却让我受益匪浅。有几个环节很打动我/ 首先是先材好:受箭伤的小袋鼠,老师先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自然喜欢,几幅图片的比较加深了它的悲剧色彩,为习文做好了铺垫。
其次是层次好,按受伤前、受伤后的过程,配以音乐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你看,受伤前,学生们是这样想象的:
1)中箭之前,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玩。2)中箭之前,我一直悠闲自得地玩耍着。3)中箭之前,我和小伙伴们在跳打丁舞。4)中箭之前,我和父母在野餐。
多美的想象,多好的语言,三年级的学生能说到这个程度,实在令人信服,不知我班学生能不能表现的这样好!
文题设计的好,请按主人公写标题,可怜的小袋鼠;受伤的小袋鼠„„请按地点加标题:公园惨剧,森林故事„„
这样的作文课怎能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的作文课设计的不够细致,问题也不够精炼,对比他人的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课还有许多欠缺。当然,本次大赛也不是全都是精品,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热爱生命》这一课的学习,感觉到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是欣赏诗歌,还是学习写作,或者感受生命的可贵。没看懂,也没琢磨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课我们还是别上了。
上学期六年级作文课,我就上了这样两节课,用六年一上的,课前我想的挺好,可上起来就不那么回事了,学生一脸雾水,我也感觉变味了。现在想想,就是所教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他们的年龄、经历根本不可能懂你,这样的课以后就bye bye了!
高年级作文课分析太多,老师低估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了。《给玉树的一封信》《我的老师》这两节课上的有点繁琐,没必要嘛,说老师长相,学生三四年级就很会了,再加上一两个感人的故事就可以了,为什么说个没完没了,浪费时间。
我就不倡导太早把例文展示给学生,除非太难写,最好是先让学生写,在评文中再读范文,那样会更好。
两节作文调配一起上,这是个好主意,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呢!答案只有领导知道了!
第二篇:作文也可以精彩(精选)
让习作之花灿烂绽放
习作教学指导先行
以往的习作教学是典型的“后”作文教学,即作文前老师几乎不指导,而是在学生成文后由老师批改。老师几乎从错别字、标点,改到词语、句段,甚至谋篇布局,作文本上改得密密麻麻,改作文也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可悲的是,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往往只看分数或等级就丢置一边,下次作文,问题依然存在。长此以往,作文就成老大难问题了。看来,习作教学不能忽视指导。
习作前指导
李白坚教授提出“前”作文教学的理念。即: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现行语文教材,主要是运用学生已收取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形成文字,虽然有其不科学性,但如果老师注重习作前思维的拓展和感情的积聚碰撞,依然可以把这些“陈米”煮成一锅新鲜的熟饭。因此,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应该是加强习作前的指导。那么习作前指导什么呢?我认为应包括:
1、习作激情的迸发。
激情,是写作的酵母。有成语道“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文章的生成是“情动于中”的产物。都说明只有在“不说不行”的情况下,才能生成语文文字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刺激学生的表达心理,帮助他们产生写作激情,也是“前”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比如吴小明老师指导六年级上册七单元习作《鸭妈妈和巡警》时,老师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抛出极具挑战力的问题:这是记者拍到的一张图片,那还有哪些图片是记者没有拍到的呢?学生兴趣高涨,最后把这些图片串联在一块儿,就是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表达心理,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再比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的习作《我是大自然的一员》时,就用图片加上老师生动的描述,勾起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图片中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员,静心思考,到动物王国中游历。学生兴致很浓,静心神游后,就七嘴八舌地说起他们精彩的故事。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用图片、文字、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引起共呜,那么我们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2、习作思路的拓宽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材料单一,千人一面。似乎除了借文具,晚上背着去看病这些事情以外,就再也没有生活材料似的。其实生活有多大,作文就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如白小容老师在上五年级上册一单元习作《我的读书故事》时,思路拓展很宽。
可写酷爱读书、读书的不同阶段、怎样读书、读了哪些书籍、读书从厌到爱、坏书影响等等。这么多内容,给学生展现了读书的一个个方面,学生总会有所经历或启发吧,自然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小伙伴》时,考虑到学生往往把人物界定在同班同学中,事例往往是学习上帮助同学,生活中机智勇敢这类似的情况,并且绝对是唱正气歌,都表扬。我在具体指导的时候就从几方面拓宽思路。一是拓宽人物的范围。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伙伴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同学,可以是同校的同学,可以是只见过一两次面的同龄人,可以是邻居家的小伙伴,甚至可以是陌生的小孩子等等。二是拓宽材料的范围。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伙伴的事情可能发生学校、也可能在家里,还可能在路上、街道、公园等等。三是拓宽感情的范围。小伙伴做的事一定都是好事吗?如果是坏事,你怎样劝诫他?这样,三个层次的拓宽,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想写的人,想写的事。从写的作文来看,内容也很丰富。
3、习作方法的指导。
思路拓宽后,学生成文仍有难度,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方法的指导。习作方法很多。但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读促写。每篇作文的方法指导不可过多,一两个即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及习作要求,重在指导一两方面。比如可以是细节指导,人物的描写,开头或结尾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从中学到了许多习作方法。比如这次竞赛我抽到的题目是《一件事的启示》,这个习作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而本单元就有一篇写事情的启示的范文——《钓鱼的启示》,我用这篇范文对习作进行指导,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事情清楚,启示深刻。以此来指导学生写这篇作文,真正把阅读与习作相融合,让它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翻看过我们的高段习作,多数作文都可以以这种方式以读促写。只是指导的重点不一样而已。比如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写《小伙伴》的作文,窦红艳老师就以阅读课文《少年闰土》为范文,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学习小作者的外貌描写,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范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神态描写。这不就是抓住点来指导吗?
4、习作题目的提炼
在习作竞赛现场,有很多老师都设计了指导学生拟定题目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指导、点拨,同学们的评价,让学生学习拟定作文题目。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赛课前一天,我正指导七单元习作《鸭妈妈和巡警》,本来设计了指导题目这一环节,结果时间仓促未指导。参赛回来看作文,因为作文指导扎实,所以学生作文都写得很不错。但题目就因为我的忽视而差很多,主要表现在不精炼、无意义。后来经过指导,《小鸭历险记》《街道奇遇记》《动人的一幕》《谢谢你,巡警》等好题目被提炼出来。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双灵魂的眼
可以改变一张平庸的脸。好题目也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老师要加强对题目的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老师的点拨指导,切实提高学生拟题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就能拟出新颖、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题目。习作中的指导
在习作指导过后,老师应该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和空间,静心思索整篇文章要怎么写,然后一气呵成。尽量在课堂上进行,高年级要用四十分钟完成四百字以上的作文。并且学生在写作时,老师要巡视指导,指点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并且对作文差的同学更应特别关注,适时点拨,提高初稿质量。习作后指导
作文写完后,要注重指导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多次修改,才有这一巨著的诞生。因此,要让学生学习修改,并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修改分自改、互改、小组改、家长改、老师改等。修改的方式常见的是由老师选择几类作文来念,全班修改,老师点拨,总结方法,再由学生自改、互改甚至家长改,再誊抄由老师最后把关。当然形式可以多样,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
在习作这条道路上,我还是初探阶段,本着积累经验的想法梳理成文,习作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用耐心、毅力去延伸。让我们乘着习作的翅膀飞翔,飞出一条漂亮的轨迹。
第三篇:造句也精彩
造句也精彩
——谈低年级造句指导的几点做法
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郑莹
摘要:造句是语文的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最常见的一种练习形式。造句是运用词语和句式的综合练习,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在句子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会造句,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造句 写话 情境 生活 有效
用词造句是小学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后学习语文进行写作以及演讲交流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比较肤浅。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生活阅历中创造出精彩的句子,那就需要老师好好地深入思考。下面我就自己是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造句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其实造句和作文一样,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不同的是造句要用指定的词语正确地反映事物,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设法为儿童提供素材,创设情境。有些词语学生不会用,并不是不理解,而是头脑里没有适合表达的客观事物,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造句。如要求学生用“继续”一词造句。二年级学生对这个词语理解不深,因此面有难色。上课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恰好讲完,我对学生说:“我们等会再用„继续‟造句。现在,请一位同学读第三段课文。”在学生朗读到适当的地方时我说:“请先读到这里,坐下,谁接着读下去?”学生举手,我指名一位同学读下去。接着我利用刚才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指名读书的安排,用“继续”造句:“教室里,某某同学正读着第三段课文,忽然,老师要他停下来,让某某继续读下去。”“继续”一词被学生贴切地用上了。所以说,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整体带入一个立体的世界,学生的思维可以有具体直观的感知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就可以唤起学生对词语(不仅仅是要求造句的词语)的词义和语感的感情,思维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显著增强。
二、联系生活,丰富句子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造句很难,造句难就难在不是先有了内容,不是从内容入手,而是先有了词语,根据词语的意思再造出能用上的词语,与词语语境相同的内容。同样指导学生用“安静”一词说一句话。第一个学生说:“教室里很安静。”后面几个学生的句子也跟着说“家里很安静。”“宿舍里很安静。”这些句子对吗?按句式来说,很对。可是这些句子“大同小异”、“有骨无肉”,毫无任何感情可言。而我在让学生用“安静”造句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在你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上“安静”这个词呢? 生:很多地方。
师:具体说说,也可以根据老师出示的3张生活图片说一说。生1:爸爸一发火,我和小伙伴们马上安静下来,睁大了眼睛看着他。(图1)生2:马上就要考试了,教师里安静极了,甚至能听到同学的喘息声。(图3)
生3:明明托着下巴,安静地看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图2)生4:考试成绩马上就要公布了,同学们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听老师讲话。
上述的造句,由课堂上转移到了生活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借助图片,将理解和运用相互联系,将造句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三、讲究方法,夯实写话基础
指导学生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写话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指导造句时还应该教给低年级学生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如:
1、组成词组扩充造句法。
这是造句时给学生创造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如“全神贯注”一词,就可以组成“看得全神贯注,听得全神贯注,读得全神贯注”等词组。然后就可以添枝加叶扩充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看什么看(看、听、读)得全神贯注。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果的一种造句方法。因此低年级学生也会感到造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其中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造句。
2、进行词义的比较造句法。
有些词语的意思是相近的,但适用范围却不同。如“渡过”和“度过”,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度过”是指经历过、通过的意思。“渡过”常用于过江河湖海。这样通过词义的比较辨别,学生就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词语造句。再如“安静、幽静、寂静、平静”,也是一些意义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必须先通过比较再进行造句。虽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比较也许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毕竟也是语文的一种积累,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3、提供范例的模仿造句法。
模仿是创造的先导,模仿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比如在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时,可以采用模仿填空的方法,形式如下:
例:妈妈一边做饭、烧菜,一边听歌、唱曲。
(1)音乐老师一边______,一边唱歌。
(2)燕子一边______,一边_______。
(3)________一边_______,一边________。
这样通过具有层次的、由简到易的训练,学生的造句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慢慢形成了,而此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其实说到底,作文的好坏就取决于你造句是否精彩,也就取决于在教学中,造句训练是否落实得好。如果运用适当、有效的造句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也会为作文水平打下夯实的基础。总而言之,造句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写话教学的前奏。通过造句训练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学过的词语和句式,在字词和篇章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会造句,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而言之:只有造好一句精彩的话,才会写好一段话,写好一段话才会写好一篇文章。让我们的造句练习,造出层次,造出艺术,造出水平,造出精彩,造出一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 2001年7月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颖、关文信、赵晶红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
第四篇:广告也精彩
广告也精彩
赵静
摘 要:现代广告充斥着社会的各行各业,广告的精彩与否是营销的关键。而成功的广告语言是广告成功与的秘诀。广告的语言要有准确有力的表现力,更要有灵活的修辞运用,以达到语言的精彩灵活、印象深刻。本文即从广告语言的常见修辞的修辞手法对广告的修辞进行论述。
关键词:广告语言,修辞
广告语言是进行广告表现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正如美国广告专家大卫•奥格威所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著名的美国广告人士史戴平斯也指出:“文稿是广告的核心。”这些都说明广告语言在广告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否正确运用广告语言是广告的关键。广告语言是艺术化的具有审美情趣的语言,而这种艺术化的语言来自于广告语言写作的修辞手段,正确的广告语言的修辞手段是充分发挥广告语言的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所谓的修辞手段是指创作文案的过程中运用特殊的方法对语言进行一种美化处理,使其比一般语言表达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回报。广告的修辞手段来自一般的修辞手段,但又有其特殊性,有其独特的属性和规律。在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对偶
对偶是指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构成的修辞格。对偶是对汉语声调、词类、词义和句式的巧妙组合运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因而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如“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喝杯青酒,交个朋友”。精炼典雅能够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并且便于记忆。对偶的句子彼此补充或相互映衬,能把内容表达的深刻鲜明,而且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能增强语言的艺术力量。“担四海风险,保九洲平安”(中保人寿公司宣传语)“爱人民如父母,视驻地为家乡”(军民共建双拥城宣传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对偶就上句和下句的意义联系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是指一对句子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来说明产品或企业形象的信息,表达相近、相关的联系。例如: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上句说的是新春里焕然一新的环境,下句说的是新春里人得美好心态,两者和在一起,表达了可口可乐公司对人们的祝福。语意丰富,表意清晰。反对指上下句表示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句子间的反正来突出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如“不求锦上添花,只求雪中送炭。(典当行)”。串对又叫流水对,这种对偶方式的上下句在内容上有因果、条件或承接的关系,上下句一般不能倒置。“最后一笔,始终完美。丰华丰华,笔中精华。”上下句有因果关系,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
二、排比
排比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的手法。它能使语义连贯,气势宏大,适合集中传达有关产品的复杂广告信息或加强受众对某一
1创意的印象。排比与对偶形式上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如钻石音响的广告:“钻石音响,钻石品质,钻石气派;钻石音响,音响中钻石。”排比的运用,语言整齐,条理清晰,散中见整,音流婉转,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渲染了商品的特点、性能、牌子,不但给人印象深刻,而且也使人感到趣味盎然。
排比运用时,有两种写作方法并列排比法和承接排比法。并列排比法不分重点,传达的意思没有主次之分。而承接排比法几项之间存在着时间或语意上的承接或递进关系。耐克的广告语“走成了习惯,走成了行为,走成了思想。。”运用承接关系的排比,强有力的劝服消费者,容易引起共鸣。
需要注意的是,广告的篇幅有限,排比的运用应当受到限制,除非排比可确实起到突出重点强化主题的作用,否则不要使用。有些广告的排比不但没有突出重点反而由于排比句过长而淡化淹没了主要信息。
三、夸张
夸张是指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有意对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文案中较多的是用夸张的手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鲜明的传播信息,传播主体的感情,引起大众的共鸣;或深刻的传递产品或企业的信息,引起大众丰富的联想。如上海白美丽美容香皂的广告词“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表面上看来似乎有违常理,时间怎么可能倒流?这就抓住了顾客的心里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再如“有汰渍没污渍”夸大了产品的功用,突出了产品的质量。但是,夸张手法要适度,不能夸大其词,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怀疑反感。比如“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包治百病。”相信这种药品广告不会有任何人会去尝试会去相信。
四、反讽
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相反。在广告语言中运用反讽的技巧,力求以新异的表达形式吸引大众对产品的注意。运用反讽制造语意之间的矛盾,强化它的张力,使其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例如日本桑尼汽车系列大的广告文案。运用加油站说的“他害我很惨”表明桑尼车省油是他生意不好,这则广告成功的运用了反讽,表达表层意义与实际意义的矛盾。
五、回环顶针
回环顶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前一句的最末一个词恰好是后一句的第一个词,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1)回环
回环就是把两个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的语言片紧紧连在一起形成的循环的形式来表现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广告语言表现出结构严整,语气连贯,音律优美的特点。如:
平安中国,中国平安。(平安保险广告)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天然居饭店广告)
回环这种修辞格,既能造文字与声音的回环反复之美,又能将广告中的诉求信息进行有
变化的宣传,加深印象。尤其是天然居的广告,形式上极度对称,语音上美妙回旋,语义间巧妙的承接,形象上历历再现,又完全符合目的诉求,是为天作佳品。
回环一般用在标题的撰写上使标题或广告更为有力,在巧妙地表达中激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强调了广告文案要传播的效果。
(2)顶针
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又名顶真,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顶针与回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回环的后一句文字往往是前一句的颠倒,而顶针未必如此。顶针的手法多用来表达因果相连、前后相承的事物。广告文案中将顶针运用得当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连贯,而且能突出产品之间环环相扣的特点,增强语气的表现力。如人生得意须饮酒,饮酒请用绍兴酒(浙江绍兴酒)
购物是享受,享受到燕莎。(北京燕莎友谊广场)
需要注意的是,回环和顶针的使用,必须按规律创造出轻快的节奏,以强大的气势去震撼消费者的心灵,尤其要把句语句之间重复交叉的部分自然天成,不要让消费者有拼凑的感觉。
六、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利用人们认识上的联想或规律,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另一个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比喻能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也可以使复杂深奥的道理易懂、深入浅出。如“黄山电视、美如黄山”精彩绝伦,言简意赅。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明喻是种直观的印象,比如玉兰油的广告“毛孔收细了,肌肤就像剥蛋壳般细致光滑”把肌肤比作剥了壳的鸡蛋,突显产品的功用。暗喻比较含蓄常用“是”“等于”“有”,例如某眼镜的广告:“眼镜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请为他安上窗子吧”含蓄巧妙地增强了广告的诉求力。,借喻,本体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如:“这里有无形的长城”保险公司的广告词把保险比喻成长城,表现保险的可靠,贴切又生动。
七、比拟
和比喻相接近的是比拟,是根据想像把物拟作人或把人你作物以及把甲物拟作乙物。把物当成人得叫做拟人,使商品人格化,把人当做物得叫作拟物。广告中常使用拟人的手法,如“我是小鸭顶呱呱.....你只要按下按钮,其余的事情我来负责”让人倍感亲切,像人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彬彬西服的广告“彬彬西服,不要太潇洒”;“我家的盘子会唱歌。”(雕牌洗洁精广告)这一广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个新鲜活泼的形象,把“盘子”人格化,赋予“盘子”感情,从侧面反映了洗洁精的洗洁效果,给人异乎寻常的感觉;“why your skin drinks it down so quickly ?”(“玉兰油”广告)这一广告中人的皮肤“skin”被拟人化,赋予了”skin” “drink”这个动作,产生一种美感,把细腻润滑的皮肤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展现了玉兰油的诱人特质。
参考文献(1)马广海:广告学概论,(2)张金海:广告学丛书
(3)马中红:广告文案创意新论
(4)冯章:新编广告文案创作与赏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 论
题目广告也精彩
学生赵静
指导教师梁晓玲
年级2008级
专业对外汉语
系别中文系
学院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文
2011年3月
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表
论 文 提 要
广告语中的修辞就是在广告的文案创作过运用一些手法使广告形象化,即运用修辞的手法是广告语言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例如比喻、对偶、排比。广告语中修辞能使广告达到宣传的效果,使广告生动具体,耐人寻问,提高了商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研究广告语言对于行销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语言的修辞又是其重要方面。广告语的修辞不仅能提高商品的销量,同时也能提高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广告语的修辞来源于一般的修辞手段,但又有其特殊的属性和规律。
第五篇: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听课心得)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厦门听了两天课,感触很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把它演绎得更好,谁就更能抓住学生的心。“还有谁今天没有回答过问题?” “有想法说出来,憋着多难受。”张齐华老师满是智慧的儿童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成功了”!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上获得了成功感,培养了自信心。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怎舍离去?当课结束的时候,就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意犹未尽,不舍离去。因为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精彩。这种课轻松自在,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学生真正能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二、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以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让听者耳目一新。第二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说说a +5是表示算式?还是表示结果?最后出示了a +5= a +5。学生很惊讶,他们认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张老师却说他们是不一样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指出左边的a是指存钱罐a元,5是指钱罐5元,左边是算式,右边是结果让学生恍然大悟。课中,张老师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X-1),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有的学生猜是他老婆、当有的猜是他弟弟时,张老师随意的一句为什么不是哥哥?让学生说说理由,抓住了课堂上所有能够生成的东西,看似随意却紧扣主题,又是轻松点拨,在聊天,让学生不知不觉顿悟;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及关系,还令学生产生了种种无限的遐想……没有任何一点强加的味道,其中又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足以可见张老师的从容幽默、智慧灵动。整堂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三、咀嚼教材挖掘的细节功夫
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用“蹲下身,走进去”的育人情怀引领学生触摸数学的精彩,贵在于细微处着笔墨。观摩名师课堂,很多时候都具有这样一种共性:教学设计的粗放而大气,而教学细节却处理的细腻而到位。名师课堂中的细节,决非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非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更不是不必而为之的故弄玄虚。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深谙“小细节包含大智慧”之理。张老师对教材的深加工,对文本的精加工,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作为一名学习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细节首先要有一种敏锐的捕捉意识,在及时的记录后去细细的推敲、感悟其中折射出的名师们灵动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的策略以及对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把握等等。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