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权威热点预测:践行群众路线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权威热点预测:践行群众路线
【政策背景】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标准表述】
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共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创立形成的,其灵魂就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时间里,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问题表现] 1.形式主义
一些地方的干部成天赶“秀场”,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一些地方的干部埋头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检查评比、总结汇报,“认认真真走过场,扎扎实实做样子”。有的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
2.官僚主义
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印象差”。3.享乐主义
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信念动摇,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一些干部为了追求“舒适”目标,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4.奢靡之风
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
[对策建议]
1.树立群众观念要“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各级干部真正把群众放在心里,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听取群众意见要“诚”
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打开群众心结的“金钥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多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
3.深入查找问题要“准”
查找问题时,要勇于听取意见不怕刺,敢于亮出问题不怕丑,不掩不盖、一步一步地认真查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深刻反思;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自觉主动地依靠群众,广泛民主地发动群众。
4.落实整改措施要“真”
“整改关键是真改”,需要拿出真勇气针对目前还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作风上抓起,找准一个问题,立即整改一个问题。
5.改进工作作风要“实”
作风实意味着目标上务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既不能小进即满、不思进取,也不能贪大求全,不切实际。作风实意味着思想上求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夸大成绩,也不规避问题,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6.保持政治本色要“廉”
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必须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查摆问题踏石留印 整改落实抓铁有痕 发扬“三敢”精神走实群众路线 力除“四风”积弊 弘扬“三清”正气 改文风树新风 戒空谈重实干 做事不做戏
——以务实作风践行群众路线 [开头示例]
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是“主角”,人民群众是“主体”。党员干部要善于站在“田埂上”找思路,坐在“炕头上”解民忧,真情与民谈心,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才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只有用真心换诚心,才能凝固真情,汇聚大爱;只有在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拥戴你,群众路线才会越走越宽。
[结尾示例] 惟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一心一意的走下去、深进去、融入去,全心全意沉下去、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真正为基层、为群众找路子、谋发展、解难事、惠民生、谋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
更多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见:湖南常德公务员网 湖南公务员笔试专题
第二篇: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民政事业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表彰为民政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政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把救灾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四是建立孤儿国家保障制度,使这个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能够生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成长。五是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优待。
二、当前民政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明显改变,对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对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全面发展有了更迫切的愿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共管理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和愿望。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
三、全面加强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资源,构建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和群众、职能有机统一的管理服务体制。一要发展基层民主,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效能。按照属地原则,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三要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互助团体和组织,鼓励企业、团体、家庭及个人开展社会互助和慈善活动。
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并把民政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检查落实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增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民政工作的新格局。
【热点时评】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遍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了灾害应急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国家孤儿保障等政策法规以及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出色完成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救灾任务;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婚姻、殡葬、地名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民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利益格局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日显迫切,这些都使民政事业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民政工作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发挥好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是党和政府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民政系统在新起点上继续开拓进取的努力方向和光荣使命。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把民政工作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协调畅通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大民政事业投入,为民政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环境保护
一、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群体性抗争 环境保护
二、热点材料: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重金属污染。从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中毒、山东临沂砷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再到柳州的镉浓度超标,重金属污染一次次刺痛人们的神经。如果说,重金属的污染集中在内陆地区,而且污染的主要是土壤和饮用水的话,那么,近期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则指涉的是空气颗粒物的污染,而频繁的漏油事故更是将“污染之手”伸向了海洋。环保部每年接到的环境复议案件数量在急剧上升─2008年环保部受理的复议案件数量是前十年的总和,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增长87%。实际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国群体性事件的十大原因之一,位列第九。其中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年增长率为29.8%。大部分未能妥善解决的环境事故引发了群体性抗争,而一些影响面广、危害长远且难以修复的污染,一旦“失控”,引发的则可能是一场公共安全危机。这种趋势,在前些年的松花江污染中和最近的柳州镉浓度超标事件中有所体现。
三、应对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
1、污染受害者求偿难:一方面,由于环境责任保险立法滞后和很大一部分环境污染跨流域乃至跨国界,造成肇事者责任不好认定。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环保部门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存在,地方环保部门身份尴尬,执法力度有限。
2、理性途径走不通,极端维权频现:现行的污染治理体系高度地行政化,当整个地方行政体系偏向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隶属于行政体系的环保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维权求偿的难度极大,导致部分受害者采取极端维权方式。
3、引发暴力抗争,行政部门被迫出面解决问题,而抗争措施因过于激烈而违法,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最后获得解决的是群体性事件,而不是污染事件,污染只是不继续发生,已造成的污染还在搁置;村民还没有获得赔偿,污染造成的损失没有解决。
四、遏制污染的措施:
1、解决我国环保立法存在的经济处罚罚款低落实差,刑事处罚量刑偏弱的问题,提高法律上设定的行政处罚上限,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2、法律部门应为受污染损害的民众及时提供司法救济,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机制,尝试推行环保公益诉讼。
3、建立独立负责任的环评体系,严把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污染。建立事前环境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在环境管理上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建立对于环保部门环评审批权的约束机制,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的环评审批权进行有效制衡。
文化软实力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标准表述】
关键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些年,中华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委员认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体现出执政党对当代国际社会竞争态势的敏锐洞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谋远虑。中华文明的智慧涵养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当代中国构建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 切勿GDP化 功利化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现在各地掀起文化建设的热潮,几乎所有省份都在制定或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时,如何避免“跃进式”、“指标化”发展文化,也成为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重点。
冯骥才委员表示:现在各地一哄而上,都在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建大项目大场馆,让人有点搞大跃进的感觉。数据显示,中国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中,有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目前,各种文化产业园建设仍呈“遍地开花”之势。“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切勿把文化„GDP化‟、„功利化‟。”
作家凌解放(二月河)代表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央的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把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把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浮夸的项目,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要不得。不能牺牲文化价值而仅仅追求利润。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热词。“不是说建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剧场不应该,而是说不能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冯骥才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第二,从文艺上来讲,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的高峰,使得文化的品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医患关系
一、关键词:
医改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重建信任
二、热点材料:
陈先生向媒体报料,称妻子在医院生产,因助产士嫌红包少被报复,肛门被缝。此事经卫生部门调查,确认为不存在肛门被缝而是生产过程中处理痔疮。后来,警方认定未发现故意伤害行为。但在“缝肛门”被媒体报道之后,人们将此当成事实,据此产生了诸多评论。
2011年9月5日,一位患儿父亲称,自己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10万块的病,并指责医院进行过度医疗。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发酵成“八毛门”。如今它已影响了患儿家长的就医理念。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就出现了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的情形。
2011年9月21日,患儿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 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一系列波折。此期间,患儿父亲因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因患儿父亲不信任医院而引发的“录音门”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三、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探究
医生:待遇与投入不成比例,医疗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少数医德败坏现象被曝光,造成情况很普遍的错觉。
媒体:为符合公众想象,消费读者情绪,失去报道的基本客观和理性。
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对医生职业缺乏了解,有天然的抵触和畏惧。
医院:医疗收费不透明,患者对具体的医疗收费项目的内涵不清楚,而且技术性、劳务性投入量很难准确量化,信息不对称民众自然疑虑重重。
法律:多轨制导致两套鉴定程序并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往往会成为医患双方博弈的焦点,让法院无所适从。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独立、无权威,无法赢得患者信任。
四、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1、政府应加大投入,进行制度改革:一方面完善医保让民众看病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让医生获得跟付出成正比的回报。
重新定位医院的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的收入、职称、地位不再依附于医院、行政、药品和医疗检查,彰显医德医术的价值。
2、完善相关法律立法,设立一些第三方的权威机构,为消弭冲突提供必要的缓冲地带。
3、媒体和记者则应专业谨慎,立场不偏不倚,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
4、进行引导,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医患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也应对对方抱有“同情之理解”,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误解,共同寻找矛盾的解决渠道。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
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公车治理
【背景材料】
近日,有消息称,由国管局牵头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基本会签完毕。该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
【名师解析】
治理公车,关键不在于给公车的配置制定标准,而是公车的性质要回到姓“公”不姓“私”。既然购买公车的钱来自纳税人所交纳的税,性质是公款,公车的用途也是作为公务使用,那么,公车理应从标准制定、购买与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有公众参与、公众决策、公开透明。
姓“公”不姓“私”的公车,首先从公车使用的标准上,就要有公众的参与、决策。什么人可以配置什么级别的车,各地都制定了许多标准,但恕我直言,这些标准都是使用公车的人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标准如何确定也没有向公众说明理由,在使用公车上,更是公私不分。
公车要姓“公”,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公车消费的预算上要向公众及其代表公开,要经过代表审议,受到公众的监督。现在,每年提交给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只有一个笼统的项目,根本看不出“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对于“公车消费”,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解释说,现在财政上的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政府支出中有“购置费支出”,这个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也包括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等,细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
正因为如此,公众连公车的数量都是一头雾水。以北京市为例,今年4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通报,目前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4.9万辆。而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并且,当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如果公车数量都很敏感,公车焉能姓“公”呢?
最后,姓“公”的公车,用途只能是公用,如果公车私用,那就是贪污,必须接受刑事处罚。1995年8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布赞卡仅仅因为用公车接送过妻子,就被意大利最高法院判处6个月监禁。而我们的公车私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有几个受到那怕是纪律处分?所以,要让公车回归姓“公”,就必须要用刑事手段来严厉惩处。
要治理公车,让纸面上的规定得到落实,就需要制度“给力”,这个“给力”就必须让公众全程参与到规则的制定、日常的监督以及事后的惩戒上来,只有公众成为公车的主人,公车才姓“公”不姓“私”。
第三篇: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社会热点类面试题是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中的重头戏,但是许多考生在备考社会热点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社会热点与答题结合起来。针对此,华图教研中心以“毒”豇豆事件为例,从事件背景及相关评论入手,指点如何备考社会热点类面试题。
事件回放:
1月28日,武汉销售的海南豇豆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2月4日和5日,当地农检中心又检测出同样结果。经追查,这些含有禁用农药的豇豆来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和三亚市崖城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宣布3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当地市场。武汉禁售“海南毒豇豆”的新闻经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国引发连锁反应。合肥查出海南豇豆含禁用农药残留成分,重庆、上海等地对海南豇豆实行下柜。(长沙晚报)
媒体评论:
“有毒”豇豆“生成”的五大原因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针对目前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海南省农业部门正联合市县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认为海南豇豆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农资市场亟待加强监管。
三是农民科学用药知识缺乏,许多农民不知道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替代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
四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标准化。
五是农产品追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严查问题豇豆到底谁不给谁面子
中国青年报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特别的不理解”,事实上,外省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华商报》3月1日)
这些牢骚也揭开了另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潜规则”,即对查出问题的农产品以内部通报代替公开预警。武汉农业局这次对“问题豇豆”曝光后,一些地方随即跟进,一直以来行销大江南北的海南返季节蔬菜,正遭受极其严峻的公信危机。
但是,抛开“问题豇豆”可能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即便紧捂盖子暂时可以维护权责部门的公信力,不至于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太大负面影响,但这样的“暗箱”操作模式,并不利于构建起高效的农产品安全防范机制。因为这样既不可能对已流向市场的农产品及时追堵严查,也难以避免一些单位不思问题根本,反倒忙于公关而疏于具体的监督防范。
“毒”豇豆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软肋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豇豆“有毒”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谈豆色变。一些经过检测合格的豇豆也无人问津,海南豇豆顿时大幅度降价,大量滞销,农民遭受巨大损失。记者透过“毒豇豆”事件调查发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生产源头控制难、瓜菜检测难、责任追溯难三大“软肋”,是导致“毒豇豆”事件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严防问题豇豆流出岛外
新华网 海南频道
针对武汉、广州、合肥等地陆续查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一事,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正采取积极行动,将豇豆生产基地、瓜菜收购点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海南豇豆及其他冬季瓜菜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海南省农业厅立即下发《关于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并将质量安全监管延伸到海南其他冬季瓜菜。
26日晚,海南又出台9条措施,全面监控全省20万亩豇豆基地,要求没有获得检测凭证的豇豆,一斤一两都不得流出岛外。目前,海南已印发《关于豇豆凭证出岛销售》的通告,在海口秀英码头和南港码头布设检查检测站,24小时值班,对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豇豆一律不准出岛。加大收购点检测力度;整合全省检测力量,确保检测设备、技术人员迅速到位,将豇豆收购点100%纳入检测范围。经检测合格后,由市县农业部门出具统一规范的检测证明。
全省已建立严格的豇豆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抓“源头”。目前,海南正集中开展禁用农药清查清剿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工商、公安有关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拉网式清查清剿,严厉打击制售禁用农药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农资店,确保生产源头安全。各市县要迅速建立豇豆产地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记录生产地点、责任人、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以及采收日期、产品流向等生产档案,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组织检测合格的豇豆到销地市场销售,增强收购商和消费者信心。
相应题型及答案要点:
【题型一】社会现象类
今年年初发生了海南省的“毒”豇豆事件,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对“毒”豇豆事件进行描述
2.“毒”豇豆事件的危害:从消费者、农民、海南省农业发展、政府部门的信誉各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原因: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责任追溯系统不健全、生产过程没有标准化
4.对策: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监管机制等
【题型二】计划组织类
你是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组织一次面向辖区农民的关于“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你怎么组织?
【参考要点】
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宣传活动对农民的意义
2.与领导沟通,明确领导意图,确定宣传范围及主题
3.通过调研,了解农民在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情况,确定适合农民的宣传方式,如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实地宣讲,并由此确定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设备材料经费等
4.方案经领导审批后,根据方案进行筹备,组成工作小组,协调分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宣传期间,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如遇到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请示领导
6.宣传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宣传成效作出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题型三】应急处理类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在辖区的农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你对此事件有何解决办法?
【参考要点】
1.对此类事件必须要主动及时的予以解决,避免使事态恶化
2.联合相关检测部门,增加检测设备,尽快将辖区内的农产品纳入检测范围,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发放证书,确保质量安全
3.对要流通至辖区外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准出制度,避免问题产品流出
4.联合工商等部门对销售禁用农药的销售点进行清查,成立相应的责任追溯制度,确保生产源头的安全
5.主动及时地向媒体公开信息,将合格的农产品运往销售点销售,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6.对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不力、检测力度不足等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权威热点预测:传承家风文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权威热点预测:传承家风文化
申论答题技巧: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12月13日正式开始,本文为参加2015京考考生提供申论权威热点预测之传承家风文化,供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考试成功。更多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欢迎访问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链接】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派出几十路记者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海采。有富家子弟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还有小夫妻回答,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不少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有不少人甚至说,家风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标准表述】 [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因分析]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强调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不断流失。原因有三:
第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二,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第三,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使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意义分析]
培育健全人格是优秀家风的目标追求。在人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价值观念教育的系统和链条,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人格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做人,在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前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底立本。同时,经家庭教育形成的良好人格也有助于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调动一切积极的教育要素,在家庭教育上强本固基,在高等教育中引导培育,使优良家风和先进大学精神一起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言传身教是优秀家风的育人方式。父母教育孩子和教师培育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执柯以伐柯、修己以安人、以人为尺度、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历史上许多伟人的成长都得益于优良的家风,叨陪鲤对、孟母断杼、岳母刺字、朱子家训等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弘扬大爱精神是优良家风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主张“近能取譬”,着手从家庭这个最坚固的文化堡垒开始培育人伦之爱,同时强调“泛爱众,而亲仁”,主张沿着家、国、天下的顺序次第推爱,即孟子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溺若己溺,人饥若己饥”,最终实现张载所倡导的“民胞物与”,使大爱充满宇宙大家庭。从中华文化的特质来看,这个始于家庭的人伦之爱是个人实现道德价值追求的现实基础。
[重要性]
家风不仅是家庭的风气,也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甚至对党风政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就是重拾温暖与信念。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关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品行,同时家风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作风做派都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的言行最终也将成为他人评价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家风可以内化为道德伦理,外化为行为规范,对社会治理而言,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法律和规章制度不能取代的,它影响着一个人从家庭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家风正,则官风清、民风淳。
[对策措施]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酝酿、构思、规划、培植再建新家风。再建的文明新家风,包含了健康向上、积极创新的元素,时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最能够与时俱进领跑时代,最能够彰显特色独树一帜,最能够融合贯通形成品牌。因此,再建文明新家风任重道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崇德向善的家庭工程。
另一方面,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家庭不该是总被牺牲的角色,而该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大家”无需“舍小家”,恰恰相反,只有“为小家”才能“为大家”。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传承家风道德 弘扬文明之力 [开头示例]
在中国,每个人的教育基本从“家风”开始。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它不同于现代教育中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贯穿人始终的生命教育。
[结尾示例]
家风虽古,但在时代的发展之中,其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却没有改变,特别是诸如诚信礼仪、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社会仍然适用且颇具价值。故,我们当代青年,当重拾家风,传承家风道德,弘扬文明之力。
[延伸阅读]
《礼记·大学》所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者是为修身而做的准备,虽未必人人都能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践行家风,实践德行,即为实现人的志业而做的起码的准备,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源于此。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第五篇: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安全事故方面
一、矿难回放
(一)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后,已确认109人安全升井,尚有153人被困井下。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5日15时召开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截至目前,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山西省省长王君同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预计矿井下还有38人有生还可能。这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久经历练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收集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伊川矿难已经造成28人死亡,仍有多人下落不明。任何关于灾难的奇迹,都只能出现在灾难之上。与其期盼灾难之后的奇迹,不如远离灾难本身。
一次又一次的血泪教训再三证明,天灾虽难防,人祸却可免。绝大多数的矿难,都是本可避免的人祸。3月30日,在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第三天,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发出的事故通报称,王家岭煤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赶工期,更被认为是导致矿难的首要原因。
只有责任的归于责任,人祸所导致的矿难才能有所遏制,生命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奇迹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河南伊川矿难
新华网郑州4月6日电(记者秦亚洲)记者从河南省伊川县“3·31”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矿难已经导致40人死亡,6人失踪。
2010年3月31日19时20分左右,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21煤工作面回风巷施工过程中瓦斯突出,逆流从负井口涌出,遇火在地面发生爆炸。截至4月6日晚,经初步核实,矿难发生时当班井下人员共有98人,其中已经安全升井57人,已经确认死亡35人,6人失踪,爆炸还造成地面人员5死1伤。目前,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矿难发生后,由于矿长和伊川县政府派驻的驻矿安监员逃逸,地面存放有关下井人员资料的矿灯房被完全损毁,加之企业用工混乱,下井人数由包工头确定,企业没有统一的人员调度安排,没有花名册、工资册、职工档案、劳动合同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人员核查工作进度。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称,经初步核查,该矿共有职工300人左右,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勤杂人员53人,临时招用的井下工人250人左右。
事故责任人的追捕工作进展顺利。5日下午,又有1名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驻矿安监员投案。通过有关部门多渠道做工作,6日上午,2名该煤矿重要知情人员主动到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说明情况,配合救援工作。
此前,矿难发生后逃逸的矿长王国政已经自首,多名逃逸的副矿长、记工员、驻矿安监员被抓捕归案。洛阳市、伊川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已经启动对驻矿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工作。
发生事故的矿井设计年产能为15万吨,属于技术改造矿井。2009年5月该矿曾发生过瞒报事故,矿长王国政被判缓刑。王国政是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半坡乡白窑村村委会主任。
二、矿难原因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法制意识淡薄、矿工维权难这三大原因。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它们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经济粗放型增长、监管机制不合理、教育国策失误、新闻自由度提高等等。
具体原因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础差。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上漏洞诸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
(二)法制意识淡薄。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虽然它们还有待完善,只要认真落实已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本可以消弭于萌芽状态。可以说矿难最直接的原因,是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实到位。
(三)矿工维权难。尽管《煤炭法》第42条和《矿山安全法》第23条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缺位了。另外由于矿山劳动力的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的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陈家山煤矿矿工的待遇每况日下,有时一些劳动保护用品都得矿工自己购置。面临“停职停工”的威胁,无处主张权利且生活无着的他们,明知下井工作有生命危险,也只好妥协。
(四)伤亡赔偿标准过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人命如草芥。
(五)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当煤炭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成为顺利完成财政指标、刷新GDP的首选。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安全和生态保护于不顾,超限开采、超负荷运转;一些小煤矿则把矿工
当作赚钱机器,有些已取缔的小煤矿也死灰复燃。可以说,矿难频发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六)监管机制有缺陷。教训证明,本应是煤矿安全监管者的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往往会成为煤矿直接或间接的经营者。作为一些地方的主要产业,违法违规经营的煤矿能解决就业问题,也是主要税源,一旦取缔,会使当地政府发生财政困难。直接的利益驱动使裁判员成了运动员、监管者成了保护者。
三、解决方针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五项措施:
(一)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三)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形成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氛围
总而言之,解决矿难治理的决策模式和治理结构两大根本问题。
所谓决策模式,即要摆脱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行政单方面决策,让民意有效参与,制订出能够瞄准问题核心,而不是只做表面工夫的矿难治理措施;
所谓治理结构,也就是在加强政府监管之外,煤矿安全治理应形成两大制衡机制,一是通过广泛建立矿工工会,让矿工能够有组织地监督企业落实各项规章措施,维护自身的安全保障,二是通过公众、媒体、NGO等的深度介入,形成一个约束资本与权力的外部力量。
鉴于目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一些国有大矿接连发生问题,理顺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已显得十分迫切。同时,国家应增加了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通过这三项经济政策,配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如此,矿难才会有根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