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
《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 蛛
甲
虫
青
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3)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食肉
第三营养级
动
物
食 草 动 物
第二营养级
绿
色
植
物
第一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也就是说,一切生物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均出于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注意:“承载”:就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也就是说,绿色植物也影响着人。)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注意:四个“越”字,起强调作用。)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大家试想:地球上有63亿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绿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啊!(地球上193个国家和地区,63亿人口)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试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第二篇:16《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16《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3)画图理解
鹰
山雀
蜘 蛛
甲
虫
青
草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3)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食肉
第三营养级
动
物
食 草 动 物
第二营养级
绿
色
植
物
第一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也就是说,一切生物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均出于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注意:“承载”:就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也就是说,绿色植物也影响着人。)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注意:四个“越”字,起强调作用。)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大家试想:地球上有63亿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绿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啊!(地球上193个国家和地区,63亿人口)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观完小蒋霞收集整理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试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第三篇:生态金字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藻、蝗、羚、哺、狸、础、姆、垦、顷、惩”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 创设语境
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这是有趣的生态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同来学习《生态金字塔》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的情况。(1)听写字词。
绿藻、蝗虫、羚羊、哺乳、狐狸、基础、奥德姆、开垦、公顷、惩罚(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哺”读bǔ,不读pǔ;“顷”读第三声qǐng,不读第一声;“惩”读第二声chéng。
②“哺乳”的“哺”与“捕鱼”的“捕”区分开、“开垦”的“垦”与“恳”的“恳”区分开。
③“藻”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顷”字的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竖提。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藻”“垦”。(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交流。4.师概括总结。
CAI: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再介绍了(),最后总结说明了()。
顺学指导 直奔重点
1.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点明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的语句。CAI: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师相机强调:“这”指什么?(食物链)3.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向我们介绍食物链方面的知识呢?
4.大声朗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例说说。5.出示学习指导:
A.第1、2自然段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现象和相关知识? B.找出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想它们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预设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食物链;理解有趣的现象。)(有趣是食物链的特征,抽象化些)
a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文段中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食物链的?
生答,师评价:一顺吃下来,它们相互依存(板书)这个食物链有意思,有趣。相机过渡:这个自然段中还有有趣的现象吗?谁来说说? b感知有趣现象,齐读有关语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几种生物数量关系、活动范围大小及
顺学指导 直奔重点
文章说明方法。
师过渡: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很多,你还了解到哪些与食物链相关的知识呢?
通过研读重点句段,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研读方法:找出重点句——理解重点句——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句段 重点句1:
“杂草师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 重点句2:
“一只甲虫,地下 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重点句3:
“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举例说明生物链)重点句4:
“这些生物数量上,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举例说明生物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课堂小结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后习题
1、看拼音写词语。
2、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画出一个生态金字塔,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3、分别从文中找出“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每种说明方法各仿写一句。
列数据:
作比较:
打比方:
板书
第四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1)学生交流。(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5、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
傲 宏伟 举例子 对 列数字 碧 精巧 作比较 空 语言描述
建造
第五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
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