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_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丁洋过零)_教学设计_教案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
⑴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⑵“犹唱”一词有何含义?
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4、当堂背诵诗歌。
四、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理解诗意
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朗读。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五、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
1、解题。
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
5、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作业:课后习题
抄写并背诵古诗四首。
第二篇:《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学教案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5.集体朗读一遍。
三、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三篇: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姜堰 张桂喜)
第四篇: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教学教案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第五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啊,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巨龙的腾飞谱写出一首首壮丽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爱国诗词?
(生发言: 《示儿》《从军行》等)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他已年近70。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
知诗人
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师小结: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师范读,生试读)
明诗意、悟诗情
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你能借助字典以及自己的理解,试讲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试讲,重点理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铁马冰河梦并从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课件再读)聆听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这首诗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
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跟盖自己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定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