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与设计[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20:3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组织与设计》。

第一篇:教学组织与设计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形成性练习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_________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的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信息显示的________,信息处理的________,交互界面人性化,信息传输的_____________。

8、著名教学设计专家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ABCD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ABD A、组织策略 B、传递策略 C、评价策略 D、管理设计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ABC A、记忆 B、运用 C、发现 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经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ABC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BCD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BD A、理论依附性 B、动态性C、可扩充性 D、系统性

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A、情境性 B、建构性 C、操作性 D、动态性

9、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D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8分)

1、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对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错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对

4、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对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错

6、自主学习设计应体现: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对

7、协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讨论、协商。对

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对

四、匹配题(每题4分,共12分)

1、请将左栏学习者的认知表现和右栏的认知风格进行配对:1B、2C、3A、4D 认知表现 认知风格(1)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 A、场独立型(2)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 B、场依存型(3)独立自觉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 C、沉思型

(4)很快的检验假设,做出反应较快 D、冲动型

2、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有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请配对1C、2A、3B 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教学模式

(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A、“情境——探究”模式(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 B、“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C、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

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

3、多媒体教学软件有六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请配对:1C、2E、3A、4F、5D、6B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类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1)课堂演示型

A、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可更改参数的指标项,便于学习者进行模拟实验

(2)学生自主学习型

B、只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用于课堂上的辅助教学

(3)模拟实验型

C、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而开发的,主要用于课堂演示教学

(4)训练复习型

D、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5)教学游戏型

E、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反映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提供相应的形成性练习供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6)资料、工具型 F、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 1.答案要点: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

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一.(1)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2)教学目标 练习的形式(3)系统方法 教学策略 操作程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5)对象 行为 标准(6)归类分析法 程序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7)多媒体化 数字化(8)加涅(9)教与学的结合 学习环境的设计 可操作性(10)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教学设计是应用___________方法分析和研究___________,确定解决它们的___________,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 肯普模式” 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___________。

3、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 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4、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奥苏贝尔把学习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___________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6、根据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可以将CSCL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在确定从属技能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认知结构的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 ABCD 法则的英文全写:A 是___________ B 是___________ C 是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

1、系统、教学需求、方法和步骤

2、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

3、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认知学习理论

4、方式、方法、媒体

5、有意义学习

6、实时同地CSCL、非实时同地CSC、实时远距CSCL和非实时远距CSCL)

7、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8、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使用卡片法

9、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

10、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是(D)

A .研究对象相同,性质一样 B .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学科

C .教学论涵盖教学系统设计 D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既相关但又有区别

2、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A)A .梅瑞尔 B .加涅 C .史密斯 D .雷根

3、ID1 的代表性模式是(C)

A .瑞格卢斯模式 B .梅瑞尔模式 C .肯普模式 D .史密斯雷根模式

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

A .理论学科 B .基础研究 C .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 .尚未形成学科

4、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C)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5、“写出词语并解释含义”,在布卢姆的目标理论中应属于(A)

A .认知学习领域 B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 C .情感学习领域 D .无法归入上述的任一个目标领域

6、下列哪个学者认为课程应该以螺旋方式组织?(A)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派纳 D .斯金纳

7、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A)A.抛锚式教学策略 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C.支架式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8、“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C)A.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 C.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D.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9、“学习文件夹”是(A)A.一种评价方法 B.在计算机中存放学习材料的文件夹C.在计算机中存放教案的文件夹 D.一种学习方法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教学方法称为(C)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示范模仿法

三、多项选择题

1、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ABDE)A .教学目标 B .学习者特征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资源 E .教学评价

2、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内容维度包括:(ABCD)

A .事实 B .概念 C .过程 D .原理 E .运用

3、布鲁姆对情感领域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哪几项(ABCDE)

A .注意

B .反应

C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D .组织 E .评价

4、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BCDE)A.支架式教学策略 B.课堂讨论 C.角色扮演 D.竞争式教学策略 E.协同式教学策略

5、.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倾向有(AB)

A.忽视自主学习的设计 B.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C.忽视学习环境的设计 D.忽视“意义建构”这个中心 E.忽视教学过程的控制与优化

四、简述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2、简述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方法中,ABCD各代表什么,并用ABCD法至少编写两条教学目标。

A——Audience B——Behavior C——Condition D——Degree “提供10道除法短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达90%。” “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所布置的7篇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5种特征。

3、简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2)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5)编写脚本卡片,手机素材资料。(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五、论述及设计题(共25分)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8分)教学论与教学设计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无论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层次上都有不

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紧系具体计划的过程。在学科性质上,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教学论属于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而教学设计在学科层次上要比教学论低一级。(2)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论要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要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以上分析表明;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

2、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8分)

(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乌美娜写的94定义):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所谓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3、学习需要分析: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学科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

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5 BACCC

6-10

DDAAA

11-15

DABDD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是(B)

A.教学理论、媒体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B.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

C.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D.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和设计理论

2、ID1的代表性模式是(A)A.肯普模式 B.加涅模式 C.狄克——凯瑞模式 D.斯金纳模式

3、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4、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5、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时,以下不是遵循的原则:C A、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

B、体现学科教学的规律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

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6、学习动机和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D)A.无关 B.动机影响学习C.学习影响动机D.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7、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实质上是(D)

A.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 B.多媒体信息的内容结构 C.多媒体信息的排列方式 D.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

8、词语“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在布卢姆的目标理论中应属于(A)A.认知学习领域

B.动作技能学习领域C.情感学习领域

D.无法归入上述的任

一个目标领域

9、儿童能推演:如果A>B,B>C,则A>C,这个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A.具体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组成的教学策略是(A)A.抛锚式教学策略

B.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C.支架式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11、以下具有“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友好交互环境”教学特点的是:(D)A.印刷教材

B.电视教材

C.幻灯投影教材

D.多媒体教学软件

1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教学方法称为(A)A.演示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示范模仿法

13、能理解和使用初级概念的阶段是(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B指的是(D)A.教学对象

B.教学标准

C.教学条件

D.教学行为

15、有关“研究性学习”错误的说法是(D)A.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实践性B.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C.研究性学习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D.研究性学习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生研究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学系统设计有哪些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有:(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

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讲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的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2、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哪几个系统构成?

网络课程的构成有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内容系统;(2)虚拟实验系统;(3)学生档案系统;(4)诊断评价系统;(5)学习导航系统;(6)学习工具系统;(7)协商交流系统;(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

3、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1)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4、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

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5、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有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请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2、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 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________、智慧技能、________、动作技能和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________、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________,按照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________,以期达到最大效益。

8、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5 ACDAA

6-10 AACDD

1、“一所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属于(A)A.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2、奥苏贝尔将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称为:(C)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需要内驱力

3、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目的是(D)

A.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学习风格 B.纠正学习者的不良学习风格

C.有利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 D.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4、“学习文件夹”是(A)A.一种评价方法 B.在计算机中存放学习材料的文件夹C.在计算机中存放教案的文件夹

D.一种学习方法

5、ID1的代表性模式是(A)A.肯普模式 B.加涅模式 C.狄克——凯瑞模式 D.斯金纳模式

6、下列电视教材的素材资料中,不属于录像资料的是(A)

A.原有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B.各种教学专题节目 C.卫星电视节目

D.旧的电影片断

7、成分显示理论(CDT)的提出者是(A)A.梅瑞尔 B.加涅C.史密斯 D.雷根

8、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可被认为是(C)

A.理论学科 B.基础研究C.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D.尚未形成学科

9、学习动机和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是(D)

A.无关 B.动机影响学习C.学习影响动机D.动机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单向的影响

10、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使用时,选择媒体(D)

A.只要先进就行 B.选择功能多的 C.越便宜越好

D.按一定的原则、遵从一定的程序选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1)教学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的过程。

2、简述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

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1)由整体到部分,有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实物发展的规律排列;(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3、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有以下几种形式:(1)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2)非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3)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4)非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再略加说明)

4、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有以下几个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5、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3分共25分)1.请阐述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答案要点:目的意义:(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设计原则:(1)个性化(2)合作化(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3)多媒体化;(4)交互性;(5)开放性。注:本题要略加阐述,否则扣分

2.请你选取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某一内容用Webquest模板(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

果和评价)设计网络探究学习。

答案要点:首先要对所选取的单元内容做简要介绍,说清楚是哪个单元,包含了哪些知识内容,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webquest的要求,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模块的设计内容(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如,情境模块,要说明具体用什么来创设一个怎么的学习情境;结果模块,要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形式表现,是Word、还是ppt还是网站;评价模块,要给出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练习题也可以是评价量规。

一、填空

(1)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2)语言信息

认知策略

态度

(3)系统方法

教学策略

操作程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5)呈现先型组织者

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6)归类分析法

程序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7)教学方案

教学活动进程(8)对象

行为

标准

(9)教与学的结合学习环境的设计

可操作性(10)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第二篇:组织理论与设计

一、简答题

1、埃尔佛雷德

主要思想是环境决定战略,组织结构适配。

四个阶段:

1)数量扩大战略阶段(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2)地域扩散战略阶段(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

3)纵向一体化战略阶段(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4)多种经营战略阶段(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子公司制组织结构)。

2、迈尔斯&斯诺

以改变产品和市场的程度来分:

1)防守型战略 针对全部潜在市场中一个狭窄区域,生产有限组合的产品,目的在于稳定目前的顾客及维持现有市场份额(面临环境是稳定的;战略目标是稳定和效率;组织结构特征是高度劳动分工、高度规范化、集权化、严密的控制系统);

2)进攻型战略 发掘及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机会,来追求创新及扩充成长(动荡的;灵活性;低劳动分工、低规范化、分权化、部门化、松散型结构);

3)分析型战略 模仿成功者的创新,以使风险最小化,并注重维持稳定以伺机在有利的地方加以创新(变化的;稳定和灵活性;适度的集权控制、规范化程度高,对一部分实行分权制和低规范化);

4)反应型战略 在企业遭遇环境威胁及机会之后,采取临时的应变措施(任何环境;无明显目标;无明显组织结构,依需要而定)。

3、波特

1)低成本领先战略(较强的中心权力,严格的成本控制;标准操作程序;容易掌握的制造技术;高效的获取和分销系统;密切监督,有限的雇员授权;经常的、详细的控制报告);

2)差别化战略(有机、宽松的行动,较强的部门协调;创造性强,思维开阔;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市场能力;奖励雇员创新;质量和技术领先);

3)集中化战略(高层指导性政策与特定战略目标上的结合;与雇员亲密,奖励和报酬的灵活性;衡量提供服务的成本,保持对顾客的忠诚;加强雇员与顾客接触的授权)。

4、适应环境不确定性的措施

1)相应增加组织职能部门和职位数目,加强组织对外联系的职能;

2)加强组织管理中的协调和综合功能——部门的差别与整合;

3)增强组织机构的柔性——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结合,有机的和机械的管理过程;

4)强化计划职能和对环境的预测。

5、服务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比较

1)制造技术制造有形产品,且产品可以为以后消费储存,而服务技术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同时生产和消费;

2)制造技术是资本密集型,且顾客参与度低,而服务技术是劳动和知识密集型,顾客参与度高;

3)制造技术中人的作用不是很重要,可直接测量,而服务技术中人的作用很重要,并且快速反应很重要;

4)制造技术要求质量,可以接受较长的反应时间,而服务技术的质量难于监测只能被感知;

5)制造技术中地点和便利性中等重要,而服务技术中地点和便利性很重要。

6、部门技术依存性的类型、特点以及对结构的要求

1)集合性依存技术(依存性最低 学校、银行)

特点:各个部门都能独立地工作,彼此间没有什么生产技术上的联系,分别为企业作出贡献;

对结构的要求:决策权适当分散,部门间沟通和协调要求较低,一般通过执行企业的统一规章、标准和程序来维持部门间的协调,单位间不需要进行日常的协调。

2)序列性依存技术(制造性企业)

特点:一个部门的产出成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投入,顺序地完成产品的制作任务或某项管理业务;

对结构的要求:要求决策权适当集中,以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要求较高,一般通过加强计划工作,统一安排计划进度来协调各单位的活动,保证生产和工作的衔接。为解决例外事项,同时必须实行各部门间的协调和调度。

3)互惠性依存(依存性最高 密集性技术)

特点:甲部门的产出是乙部门的投入,而乙部门的产出又是甲部门的投入,相互联系非常紧密,互相提供资源;

对结构的要求:决策权有较多的集中,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不仅要加强计划和调度,必要时还要随时召集碰头会议,实行有关部门面对面的沟通和相互调整。

7、组织关键职能设计

1)关键职能部门必须处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处于中心的关键职能能和其他基本职能区分开来。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决策权,处于管理层的关键职能部门可以参与上层的决策;b指挥权,关键职能部门可以指挥其他职能部门;c否决权,关键职能部门可以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

2)分配向关键职能部门倾斜。

3)让企业的上层领导兼任关键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8、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管理工作的性质;

2)人员的素质;

3)下级人员职权合理与明确的程度;

4)计划与控制的明确性及难易程度;

5)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6)组织的变革运动;

7)下级人员空间分布的相似性。

9、比较高耸型组织结构和扁平型组织结构

1)高耸型

优点:a高层管理人精力充沛,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领导;b不需设副职和助手,领导关系明确;c集体规模小,易于团结,便于决策;d各级主管职务多,下属晋升的机会多。缺点:a需较多的管理人员,协调工作量大,增加了管理费用;b信息传递慢,容易发生失真和误解;c计划和控制工作较复杂;d最高领导人不易了解基层状况;e集体规模小,遇到复杂任务难以胜任。

2)扁平型

优点:a信息传递快,失真少;b节省管理费用;c便于领导层了解基层情况;d有利于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e对下属的较多分权,为培养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缺点:a领导人精力分散,难以对下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领导;b对领导人的素质要求高;c主管人员和下属结成较大的集体,难以取得协调和一致意见。

10、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

1)组织的规模;

2)组织经营范围的大小和产品品种的多少;

3)组织的生产技术特点;

4)组织的发展战略;

5)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哲学(直接影响);

6)组织成员单位的地理分布状况;

7)员工素质。

二、名词解释

1、组织:人们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2、组织职能: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组织结构,配备人员,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

3、职能设计:对企业的管理业务进行总体设计,确定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并层层分解为各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职务和岗位的业务工作。

4、组织的权力: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拥有的影响,指挥别人行动的能力。

5、组织结构:是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和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6、组织结构设计: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造、创新、或再造,以便从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7、战略:在竞争条件下,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发展的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和行动。

8、组织有效性:一个组织建立是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目标,因此,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可以用来衡量组织效益的标准。

9、组织环境: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的,并对组织整体或者某一部分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

10、因事设人:首先确定组织结构和编制,然后据此配备必要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11、因人设事:首先要任用具体的干部和人员,然后根据这些人员的素质特点,设计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职位。

12、技术:用来使组织投入(材料、信息、概念等)转变为组织产出(产品和服务)的工具、技能和行动。

13、职能分解:将已确定的基本职能和关键职能逐步分解,细划为独立的、可操作的具体业务活动。

14、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管理者能够直接领导、指挥、监督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范围和数量的有限性。

15、管理层次:组织的纵向等级的数量和层次。

16、部门设计:是确定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权配置。实质是进行管理业务组合,分别设置相应的部门来承担,并授予这些部门从事这些管理业务所必需的各种职权。

17、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成长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都具有独特组织特征和不同的组织危机,企业的这种成长过程和阶段,称之为企业的生命周期。

18、任务环境:与组织相互作用以及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直接影响的环境组成部分。

19、一般环境:指那些对组织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影响但有间接作用的子环境。

三、选择题

1、组织含义的内容

1)社会实体;2)有确定的目标;3)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2、组织的构成1)核心技术;2)技术支持;3)行政支持;4)管理层。

3、组织的类型

A组织规模: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

B社会职能: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政治性组织;

C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组织的权力

A管理者的权利(横向权利&纵向权利):法定权利、奖励权利、强制权利、专家权利、品格权利——权力的来源

B最有权利的四大部门:销售(最大)、生产、研发、财务

C组织的权力系统:直线权力(法定)、参谋权力(顾问性、服务性、建议性)

5、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A古典组织理论——泰勒、法约尔、韦伯

B新古典组织理论——斯科特

C行为组织理论——梅奥、马斯洛、巴纳德

D现代组织理论——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组织理论、群体生态理论、资源依赖理论

6、组织结构的内容

1)职能结构;2)层次结构(纵向);3)部门结构(横向);4)职权结构。

7、组织结构的特点

1)复杂性(横向性差异、纵向性差异、空间分布差异);2)规范性;3)分权与集权 注:决定组织层次的因素——管理幅度;规范性影响因素——职能差异、管理层次。

8、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1)确定组织内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正式关系和各自的职责(分工);

2)规划出组织最高部门向下属各个部门、人员分派任务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式(工作方式设计);

3)确定组织对各部门及人员活动的协调方式(协调方式设计);

4)确立组织中权力、地位和等级的正式关系(确立组织中的权责)。

9、组织结构设计的维度

1)结构性维度(一个组织的内部特征);2)关联性维度(整个组织的特征)。

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职责和权力原则;2)部门及岗位设置原则;3)管控方法和渠道原则

11、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最古老的组织形式;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产品事业部、区域事业部;

4)矩阵式组织结构;

5)子公司制组织结构;

6)其他结构——网络结构、任务小组结构、委员会结构。

12、竞争战略(波特)

1)差异化战略;2)低成本领先战略;3)集中化战略。

13、组织有效性的衡量方法

1)目标方法;2)系统资源方法;3)内部过程方法;4)利害相关者方法。

14、组织环境因素分析内容

1)任务环境:产业、原材料、市场、人力资源、国际子环境;

2)一般环境:政府、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金融资源。

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房地产商、服务;政府——法律法规、税收、政治性活动等。

15、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1)外部环境的简单与复杂程度2)因素的稳定与不稳定程度

注:简单+稳定=低不确定性;复杂+稳定=中低度确定性;

简单+不稳定=中高度不确定性;复杂+不稳定=高度不确定性。

16、人员素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

1)集权与分权的程度;2)管理幅度的大小;3)部门设置的形成;

4)定编人数;5)协调机制

注:人员素质提高,定编人数下降。

17、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奎因&卡梅隆)

1)创业阶段——领导危机(管理危机)。创业人学会当管理者或聘请一名新的优秀领导人;

2)集合阶段——缺乏自主权危机。实行分权,并在分权后强调管理的正规化,以寻求适当的控制和协调;

3)规范化阶段——文牍主义(官僚)危机。实行协作、团队的新观念,实行更具柔性和灵活性的管理;

4)精细阶段——面对更新,企业可能有三种前途。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稳定存在;衰退。

18、伍德沃德按对输入转化为产品的复杂性程度分企业技术类型

1)小批量与单件生产技术;2)大批量生产技术;3)连续加工生产技术。

19、职能分解的基本要求

1)业务活动的独立性;2)业务活动的可操作性;3)避免重复和脱节。

20、管理幅度设计

1)厄威克——管理幅度的有效性;2)格拉丘内斯(法)——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3)尤代尔(美)——管理的职能相似。

21、管理幅度设计的方法

1)经验统计法;2)变量测定法。

22、集权与分权的模式设计

1)集权的职能制;2)分权的事业部制;3)更加分权的母子公司制。

23、部门设计的方法

A按生产结果:产品、地区、顾客、销售渠道、项目、项目和职能综合(事业分部型组织)B按生产过程:职能(职能型组织)

24、三类职权

1)直线职权;2)职能职权;3)参谋职权。

25、三类职权配制的原则

1)维护统一指挥;2)保证权责一致原则;3)让参谋机构确实发挥作用原则;4)对职权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原则。

26、明茨伯格的组织协调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1)相互调整方式;

2)直接监督——口头沟通、书面文件、规章制度;

3)标准化方式——增加大量规章、条例和书面文件。

四、综合题(方案设计)

第三篇: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的国培我感觉自身素质提高了很多,对音乐课也有自己的见解,以下为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的想法: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开始程序的设计,实际上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情境中幼儿第一次接触歌曲的活动设计,也可以说是歌唱教学系列活动中第一层次的活动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如果应用得合理,不但能够减轻教师教授于幼儿学习的负担,提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能够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由动作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简单且多重复,特别是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比较富于动作性。但时,有些时候这种方法还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如动作可以暗示儿童歌曲中比较特别的旋律、节奏或不容易记住的歌词等。

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动作开始”或“动作在前”。

1、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幼儿开始对教师提供的动作性模仿或游戏的时候,教师同时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原歌词是:“头发肩膀膝盖脚,膝盖脚,膝盖脚,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方式:全体幼儿先把双手轻轻放在脸颊上,教师喊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时,全体幼儿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盖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以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喊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2、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演唱或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毕业歌》,原歌词为:第一部分“时间时间像飞鸟,嘀嗒嘀嗒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第二部分:“忘不了幼儿园的愉快欢笑,忘不了老师们的亲切教导。”第三部分:“老师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幼儿园再见了,等我戴上红领巾,再向你们来问好。”

(1)教师邀请幼儿创造出两种身体动作分别表现钟表秒针嘀嗒运动的样子和大自鸣钟摆锤敲正点时运动的样子。(前者应该小而短并且比较轻快,后者应该大而长并且比较悠远)

(2)教师演唱歌曲的曲调,第一、三部分唱的轻快,第二部分唱的深情,并邀请幼儿边倾听边根据音乐的性质自选合适的动作与自己的歌声相配。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第一、三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并且是轻快活泼的,第二部分的曲调是不同的并且是深情的。

(4)教师出示挂图,一边带领幼儿做动作一边范唱歌曲。

3、对于有些词、曲难度比较大的歌曲,也可以采用教师直接展示或引导幼儿创编一套伴随歌词朗诵进行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并利用第一次活动,学习伴随动作进行的歌词朗诵;再利用第二次活动,学习演唱歌曲和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如《都睡着了》: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歌词的意境,然后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一边带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

(2)引入游戏。在带领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假如游戏,如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在念和做“都睡着啦”一句歌词时,自动走到中间的空地上蹲下做睡着状。歌词全部念完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当小白猫,学冒绞,所有幼儿都立即上位;作为小白猫的幼儿可以追捉没有能够及时上位的幼儿。(第一次活动)(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体验歌词的已经并回忆歌词,并带领幼儿复习动作和歌词。(有配琴教师的班级可用琴声伴随师幼的朗诵)

(4)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练习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注意唱出意境)(5)引入游戏。教师请一部分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带头饰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另一部分扮演“星星仙子”在演唱“都睡着啦”一句时,用动作“施墨法”。当唱到“我们不要把它们吵醒”一句时,下位去轻轻抚摸先已“睡着”的角色,唱到最后一剧事业做睡着状。其他游戏方法如前述。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词曲内容简单且多重复,歌词语法结构单纯清晰,歌曲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这种方法也会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歌词创编开始”或“歌词创编在前”。

1、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且边演唱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并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如《胡说歌》:(1)教师直接演唱第一段歌词。该歌曲实际上只是将唯一的一句歌词:“你把袜子挂在耳朵上吗?”重复五遍。

(2)教师再演唱一次,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歌声做有关动作。

(3)教师邀请幼儿提出其他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并帮助幼儿用与歌词相通的表述结构将新的形象编成歌词,再邀请幼儿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4)教师演唱新编出来的第二段歌词,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随歌声做新创编出来的有关动作。2、教师提供某种情景,引导有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再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如《再见吧冬天》:

(1)教师设置情境:冬天就要离去,大家怀念冬天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因此既对冬天说再见,又希望冬天再来。

(2)教师邀请幼儿说说对冬天的美好印象,如下雪、结冰以及各种有趣的冬季游戏等。

(3)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某一种事物遍填到歌词中唱出来。如“再见吧雪花!再见吧雪花!再见吧冬天!希望你再来吧!”

(4)教师邀请幼儿按照歌词的结构自己组织歌词,并与创编的幼儿一起将新歌词填入曲调并唱出来。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内容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同时这些情境和事件是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情境表演开始”或“情境表演在前”。这里所说的情境表演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在现场做的哑剧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师或有而利用木偶或其他功能类似的教、学具做的情境表演,还可以是教师播放有关情境表演的投影。

其中首选的方式是各种现场的哑剧表演。现场哑剧表演的长处是:其一,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赏着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和交流;其二,表演者离观赏者最近,便于观赏者注意和看清表演的细节;其三,表演者不需要为这类表演活动作太多的准备;其四,一般也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投入。当然,其他各种方式的适当穿插使用也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情境表演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表演动作要能“点睛”、“出彩”,而不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一只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表现看见事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现作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自己的表演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是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突然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并带着前述的表演动作来演唱。歌词可能是任何动物及其喜爱的食物。(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做动作。

2、教师邀请本班或其它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一套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做一套表演。该表演象征性表述了歌词的全部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如《小小蛋儿把门儿开》:(1)教师请一位„幼儿“躲”到一幅“蛋”的图画后面(“蛋”图中间有横向裂纹,上部可以打开,后面是空的),幼儿的头部可以露出来,并在其他幼儿看不见的情况下,给该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2)教师告诉其他幼儿自己将去“敲门”,让幼儿猜想开门以后会有谁走出来。

教师去“敲门”,打开“蛋”图的上部,戴小鸡头饰的幼儿将头不露出来,教师绕到图后牵者“小鸡”的手将他领出来,并鼓励他用小鸡的叫声向其他幼儿问好。(3)教师拥着扮演小鸡的幼儿演唱歌曲。

(4)教师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每次更换一位幼儿及其佩戴的一种卵生动物的头饰。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都较前一种稍复杂,通常含有难以用动作表现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描述、情节发展和人物对话等。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往往在讲故事时还可以用图片或活动图景的方式配合。在采用这种设计时,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帮助幼儿弄清和记住歌词、语法结构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此,气氛、趣味的渲染应该注意为理解和记忆服务,而不应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讲故事开始”或“故事在前”。

1、教师讲故事。如《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教师在请幼儿猜想: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并告诉幼儿:因为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也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所以,它正在哭着叫妈妈呢!

(2)教师指着挂图,把第一段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

(3)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猜想:后来是谁看见了小花鸭?他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帮助小花鸭的人心里高兴会怎么做?

(4)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重新改编第二段歌词中的故事并清唱给幼儿听。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如《蝴蝶花》:

(1)教师出示挂图,图上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捕捉草地上停着的一只蝴蝶。

(2)教师指着挂图讲故事并要求有而观察,然后总结:这个小朋友看见草地上“有一只小小的花蝴蝶”,他“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可是一直走到蝴蝶跟前,蝴蝶也没有飞走。小朋友很奇怪,为什么蝴蝶不害怕我呢?

(3)教师邀请幼儿猜想:为什么蝴蝶不害怕?

(4)教师揭出谜底:“哦!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教师边以哑剧表演动作边演唱歌曲。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与适宜采用故事讲述导入的歌曲相比,这一类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当然,故事性较强的歌曲有时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歌词单独分离出来,用儿歌或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散词、曲同时学习的困难,并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词的音韵、节奏等特殊审美特征上。而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又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调和词曲的关系上。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或“歌词朗诵在前”。

如《蜜蜂做工》原歌词为“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

1、教师教幼儿学习朗诵《蜜蜂做工》歌词。

2、教师示范用较快的速度吟唱歌词,即用类似唱歌的方法朗诵。注意突出歌词的节奏以及每句终结处所押的“ong”韵和“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吟诵歌词,同时用琴声为幼儿的吟唱伴奏。

4、教师鼓励幼儿集体、独立吟诵歌词,并请幼儿同时注意跟随琴声的伴奏。

(六)由游戏开始的设计

历史上有许多传统的幼儿游戏都是伴随歌曲边玩边唱的。在更早期的教育传统中,这种游戏歌曲也都是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的。但不知何时,教师习惯了把游戏和歌曲分开来作为两个独立的内容来教授,这就把原本自然的活动人为地弄得不自然了。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事物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游戏开始”或“游戏在前”。如《丢手绢》:

1、教师教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扮作丢手绢的人,并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清唱歌曲。

2、幼儿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教师在每次开始玩时带领全体幼儿清唱歌曲。

3、大家一起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每次改由丢手绢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人一起清唱最后两句。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设计

可以使用“填充参与”导入方法的歌曲虽然不多,但恰当地使用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用“填充参与”方法的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

该方法在操作程序方面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在教师第一次范唱歌曲时,幼儿就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来参与。幼儿参与的部分主要是歌曲中不断重复的那些“动机”。如《顽皮的杜鹃》原歌词:“当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听见杜鹃在歌唱,咕咕,当我轻轻走过去,咕咕,杜鹃飞向小河旁,咕咕,我又赶紧跑进去,咕咕,它又飞向远方,咕咕,咕咕,咕咕……”

1、教师提出和幼儿一起玩一个小朋友和杜鹃捉迷藏的游戏,并于幼儿讨论杜鹃是怎样叫的。

2、教师用一根树枝挡住自己的脸,邀请幼儿在教师的脸露出来时整齐地照规定的节奏和音高唱“咕咕”。

3、教师完整地翻唱歌曲时,并邀请幼儿在教师把脸从树枝后面露出来时整齐地唱“咕咕”。

(八)由副歌开始的设计

“副歌前置”的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提出的。由于“副歌”通常都是为增加气势、强调主题而特别设计的,所以,在创作手法上也更加强调重复。换句话说,“副歌”一般都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激发情绪,也更容易“上口”和记忆。所以,先学会唱“副歌”,再在教师范唱整首歌曲时要请幼儿用演唱“副歌”的方式参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副歌开始”或“副歌在前”。如《秋天多么美》:

1、教师邀请幼儿做一个“看样学样”的游戏,一共两个动作:拍腿和挥手。教师即兴地重复或变换动作,幼儿即兴反映跟随。

2、教师边唱副歌边做动作,并要求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在唱什么歌词的时候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在唱“来来来”的时候拍腿,在唱“秋天多么好”的时候挥手)

3、教师教幼儿初步学会边唱副歌边做动作。

4、教师出示挂图,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清唱整首歌曲。在副歌开始前教师用“来……”字重新给幼儿起音,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

再如《小鼓手》原歌词:“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嘿!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1、教师出示一面小鼓,用鼓槌敲击出副歌(歌词中加线处)的节奏。

2、教师要请幼儿用敲鼓的动作和嗓音模仿的鼓声表现副歌的节奏,教师用琴声为幼儿伴奏。

3、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副歌。(歌词即模仿鼓声的“咚咚”声)

4、教师出示挂图范唱歌曲,并在歌词顺序容易混淆的地方(“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在副歌开始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演唱副歌。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所谓“无意义音节”,是相对有意义的歌词系统而言的。有时候,我们邀请幼儿用“啦啦啦”、“嘟嘟嘟”、“嘀嘀嗒嗒”或用唱乐谱唱名的方式来玩完唱唱,往往也可以起到增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有时可以由教师向幼儿提出建议,有时也可以由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无意义音节玩唱”的方法可以放在任何程序之中,如果作为导入的程序就要安排在新歌学习的开始部分。

1、这种处理可以是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的,并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时。如《小乐器》:

(1)教师提供若干打击乐器并分别演奏,让幼儿一一倾听乐器的声音和节奏。

(2)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嗓音分别模仿乐器的声音。教师用琴声给幼儿伴奏,逐步使幼儿能够唱出这些乐器的模仿声。

(3)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象出各种“奇怪”的乐器,及其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如“叽咕叽咕”、“喀啦喀啦”等。

(4)教师帮助幼儿把这些新发明的乐器声音填到音乐中去唱着玩。

2、这种处理也可以是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的,并且作为对歌曲的新的表演处理安排在歌曲学习中比较靠后的部分。如《邮递马车》:

(1)教师教幼儿学会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的录音音乐伴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无意义音节。要求能够表现出马车声由远渐近又由近减远的形象和人们迎接邮递马车时的愉快心情。

(3)教师评价、组织幼儿的意见,调整自己原先的设计。(4)教师与幼儿一起尝试演唱新处理过的新歌词。如以下范例:

第1~2句:无意义音节“du”。第3句:无意义音节“da”。第4句:无意义音节“la”。

第5~6句:歌词“听啊,听啊,听啊,听啊,马车来了!邮递马车心爱的马车!” 第7句:无意义音节“la”。第8句:无意义音节“da”。尾声:无意义音节“du”。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过去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使用图片等直观来帮助幼儿学习,但在使用时不太能够注意突出重点,有时不但没有能够帮助幼儿反而干扰了幼儿。因此,在这里重新提出这种方法,是要请教师特别注意方法运用与幼儿学习困难解决之间的关系。

1、突出顺序法。

如在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小白鸭、小黄鸭乐得嘎嘎脚,小灰鸭、小黑鸭吵着要洗澡”。由于何种颜色的鸭子在前后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所以,在图画中,鸭子按歌词中颜色出现的顺序排列比只画一池塘鸭子更有助于解决幼儿的记忆困难。

再如在歌曲《小鼓手》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由于这些事物的先后顺序及其活动也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所以,仅按歌词中的顺序排列表现这些事物活动的图片,比一张包括小鼓手在内的所有歌词内容的图片更有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容易搞混的地方。以上两例所用方法可称为突出顺序法。

2、突出重点法

如在歌曲《画妈妈》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总会忘记第一段的第一句是“小腊笔画呀画”,第二段的第一句是“好妈妈笑哈哈”。所以,教师在范唱前应该特别强调是用“小腊笔”来画妈妈,并在范唱地一段歌词时用黑颜色的笔画出妈妈的脸(如在黑板上画则用白粉笔)。在范唱第二段前教师将笔换成红色的,在唱“笑哈哈”时画出妈妈的大嘴巴,在唱“胸前戴朵大红花”时在妈妈脸的斜下方画出一朵大红花。除此而外,在幼儿尚未熟练之前,教师最好每次都在开始场地一段前“拿笔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小画笔画呀画”,在开始唱第二段前用“指点图上妈妈嘴巴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好妈妈笑哈哈”。这种方法可成为突出重点法。

3、突出关系法

如在歌曲《大馒头》中,对于没有相应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实际困难是弄不清馒头、面粉、小麦和农民伯伯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教师提供的画面应该突出歌词中表述的这种内在关系;同时,在范唱和带领幼儿练习时,教师每次都应该依次指点各个形象帮助幼儿记忆,直到幼儿能够想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为止。这种方式可称为突出关系法。

4、突出结构法

如在歌曲《毕业歌》中,幼儿音乐的第一、三部分相同但歌词却不同,歌词的第二、三部分都提到了幼儿园和老师,但先后顺序却是颠倒的,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唱着唱着就不知道自己唱到哪里去了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画一张类似以下结构的图画:

第1行,红色:一个带有翅膀的闹钟,一位去上学的孩子。第2行,黄色:一群孩子,一位教师。

第3行,红色:一位教师,一群孩子,一位戴着红领巾、行队礼的孩子。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引导幼儿注意图画提供的记忆线索。以下程序及方法可供参考:(1)参与动作倒入法第2个范例的第1、2、3程序。(2)教师范唱。特别注意指点的2、3行的第1、2个形象。(3)幼儿学唱。教师特别注意提前指点第2、3行的第1、2个形象。

(4)如果有些幼儿在独立歌唱时仍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其再次观察、讨论图画上的顺序,或引导幼儿尝试闭上眼睛想象图画上有关部分的位置形象。这种方法可称为突出结构法。

5、突出情节法

如在歌曲《蝴蝶花》中,故事由一个错误的判断开始,发展到错误的行动,接着发展到疑惑,最后“恍然大悟”。如果直观形象展示能够突出这样的情节发展线索,不但歌词记忆的困难难度会大大降低,而且也会大大提高歌词内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的深切丰富程度。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所有的手段都是为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这里分析的只是一小部分比较典型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也不是唯一的。如果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碰到了问题,请仔细检查自己所选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或者自己所选用的几种方法是否相互配合,在查一查自己所设计的程序在细节上是否合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犯有其他技术性的错误。

第四篇:《多媒体信息规划与组织》教学设计

《多媒体信息规划与组织》教学设计

学习结果的行为指标:

知识与技能:

能恰当地利用信息冗余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了解多媒体作品开发工作流程;

掌握多媒体信息规划和组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规划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体验组织多媒体信息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多媒体作品,感受多媒体信息对于有效表达和交流的意义;

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媒体作品开发工作流程,多媒体信息规划和组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信息冗余,多媒体信息规划和组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有投影仪

教学过程:

前准备:

相关的一些资源共享到学生机上;学生分组,相邻的四个同学为一组。

一、多媒体信息综合运用的魅力

导入:演示多媒体作品《诗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意境优美的作品欣赏中,体验多媒体信息对多重感官的调动作用。

设问:1这个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2作品中包含的信息类型有哪些?

3试着说说你对这个作品的感受(评价一下这个作品)。

教师评价:

小结:无论是片头、界面的制作,还是背景音乐和朗诵配音的选取都非常的优美,为学习者营造一种适合诗经学习的意境。因此,作品中包含的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二、多媒体信息中的信息冗余

选取作品中诗章朗诵部分的某一首欣赏。设问思考:为什么在文字的基础上,还要配上意境古画,配乐朗诵?做这么多工作是为什么呢?

(学生甲:眼前呈现的是优美的画面,耳边传来的是意境悠远的配乐,再听着韵味十足的朗诵,学习古诗也变成是一享受的事情了。

学生乙:就算是有很多生字,也可以跟着他的朗诵毫不费力的读出来。

学生丙:……)

教师评价:大家说的很好。作品中采用大量的意境古画和配乐朗诵就是为了营造一种适合诗经学习的意境,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让学习者印象深刻,引导学习者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小结: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会同时采用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表达同一个对象或观点,这就是信息冗余。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恰当利用信息冗余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增强作品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效果。

三、多媒体作品开发工作流程

给出作品开发的计划表(附1),让学生按照图-1划分和补充流程。

(小组讨论,活动。按照教材提示把进度部分分成三个环节并补充后两个环节)《诗经》多媒体作品开发计划表 创作主题

诗经赏析 题组成员

甲,乙,丙,丁

组长

甲 创作目的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我们创作此,旨在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让《诗经》以更为鲜活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为学习者、爱好者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研究平台;在这其中,去领略《诗经》的神韵,陶冶审美情操,触摸那时岁月,激发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遥望战争、徭役、奢华……引导读者以思辨的眼光去评判历史。需求分析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学习认识《诗经》并不是一容易的事情。网上资源丰富,但显得零散杂乱,操作极为不便。并且,呈现形式通常都容易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从诗经自身来说,它与大家相隔时代久远,其中字的音、形、义成为读者学习的拦路虎;正由于此,学习者、爱好者他们渴望有那么一种系统化、易操作、辅助性强、学习过程轻松自然的学习的平台,这就是《诗经》多媒体学习的平台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分工情况

甲:负责脚本设计和相关素材的加工

乙:负责资料收集和相关素材的加工

丙:负责界面制作

丁:负责系统集成 进度安排

第一周:需求分析调查,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和分工情况。

第二周:甲设计内容框架,界面要求等;丙设计出主页面,确定作品风格。

第二周到第四周:乙根据内容框架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三周到第四周:甲根据资料把整个作品的结构设计出来,用图示的方式详细标注供丁进行集成的准备,供丙进行各个页面的设计制作。

第五周到第七周:甲乙对需要的素材进行加工(录音,配乐,动画制作等);丙制作界面;丁对素材进行集成,完成作品。

第八周:通过各个途径(如找人试用,放到网上测试等)进行作品的试用,得到反馈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下面部分由学生补充)

第九周:甲编写使用说明及作品介绍。

第十周:刻录成光盘,正式发布或出版。

教师评价:

小结:开发一个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作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形成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要求各部分人员按照方案的要求通力合作。

虽然根据不同目标开发的多媒体作品,功能不同,表现方式也不相同,但开发流程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四、如何规划信息

问:案例中的小组在规划阶段主要做了什么工作?

答:需求分析调查,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和分工情况,设计内容框架,确定作品风格。

布置任务:假设让你们小组创作这个作品,仿照表-3分五个方面来完成表格“《诗经》多媒体作品的信息规划”(附2),内容可以参考“《诗经》多媒体作品开发计划表”和中的帮助。(小组讨论,活动)

《诗经》多媒体作品的信息规划

过程

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做

需要做什么

作品结构图

教师评价:

小结:作品主题、结构的设计和总体风格往往是在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然后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去收集素材,加工素材。这个环节里面我们要明确的就是表格中五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的规划与组织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让我们可以把握作品的全貌,是保证多媒体作品制作规范化的重要一环。

五、如何组织信息

请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观看作品,结合以往网页制作的经验画出主页面的结构图并进行显示说明的描述,学生通过教师机演示自己的作业。

老师评价:

小结:组织多媒体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脚本来描述,将多媒体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以卡片画面形式按照逻辑一一呈现出来。刚才这位同学做的就是脚本设计的工作了,只是没有做完,只做了其中的一张卡片而已。

我们要确定各个媒体信息的播放顺序、不同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以易于理解、描述设计结果为原则。

七、后作业:为期末的多媒体作品比赛做准备。

要求:

1按4~人一组进行自由组合,班长把各小组的成员和组长名单报给老师。

2各个小组选择某个主题,主题不要选的范围过大,尽快选择时间到办公室找老师讨论确定主题。然后回去写出计划表。

3按照计划表完成总体规划和脚本设计,定期与老师交流。

第五篇: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南塘小学

王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85页。教材分析:

《组织比赛》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学生对初步的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统计意识,经历过小组调查统计的过程,会基本的调查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统计过程,在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培养统计意识方面要有所加强,并要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设计理念: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认识和制作条形统计图,利用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还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分类、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既解决了问题,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 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从统计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决策,体会统 计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组调查统计表(每小组一张)、班级调查统计表、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师:天气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喜欢到操场上去活动。瞧,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课件演示)

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在进行什么活动。(教师板书活动项目)

2、师:多参加体育活动,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我们就从跳绳、套圈、拍球和踢毽子这四种活动中选一种举行一场比赛。

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活动。

3、师:我们只能组织一场比赛,可是大家意见不同,究竟选哪一种组织比赛好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各抒己见,想法不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通过自由谈话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使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二、实践调查,经历统计过程

1、调查准备,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小组统计表,明确统计要求。

(1)每个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怎样记录小组每个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情况?(学生交流调查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对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交流,为后面的调查做好准备。]

2、调查收集,整理数据。(1)小组调查活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对小组合作进行个别引导、帮助。(2)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会更加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比较统计方法。

4、统计全班最喜欢哪项比赛活动。

统计各小组数据,完成班级统计表。

5、指导学生填涂统计图。

在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填涂。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及注意问题,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三、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几名同学,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比赛的人数最少,班上最好组织什么比赛等。)

师:如果我们班今天有一位同学没来,你们猜他最有可能喜欢什么活动?为什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做出决策和预测。体验统计的价值,同时渗透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趣味统计,丰富主体意识

1、师:这节课中,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呢?我们也来做个统计。

[设计意图:刚刚学习的统计知识,在这里就用上了。体会统计数据的实际运用。]

2、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制作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再次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直接应用所学的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统计的乐趣。]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学问。最后,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统计图表吗?关于统计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将数学课上的统计与生活中的统计融合,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统计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下载教学组织与设计[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组织与设计[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游怎么组织》教学设计

    [《秋游怎么组织》教学设计] 《秋游怎么组织》教学设计江苏许建华------------------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组织比赛教学设计(2) 东大街一小 陈平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

    组织理论与设计作业

    组织理论与设计作业07人力(1)班丘思勤071546016一.思考题:关于管理层和作业层的分工,有人曾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为了使管理更符合基层实际,为了在管理工作中贯彻群 众路线,基层也应......

    第八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一、组织结构的定义 1.组织工作为什么很重要? 答:结构与设计之所以对一个组织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明确了什么是期望完成的工作;将工作予以合理划分,以避免重......

    如何设计演讲与组织语言

    如何设计演讲与组织语言 一、如何设计演讲与组织语言 开场白应解决的三个心理问题 1、你主要讲什么 2、我为什么要听你讲 3、你讲的对我有什么好处开场白应达到三个目的: 1、......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

    《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组织、管理的定义 2、了解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4、了解组......

    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心得体会] 说起幼儿园的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我们幼儿教师经常涉及到的教案。一听说要写教案,脑袋就大,因为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我......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青岛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官慧茗 什么是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 织的专门活动。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