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水是怎样变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认识到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想象、合作交流。
3、情感与价值观: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铝片、火柴棍、蜡、铜勺、木筷、铁丝、钢尺、玻璃棒、橡胶管、水、纸片等。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方框形玻璃管等。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固体材料是怎样传热的。
一、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烧开水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研究了“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大家说一说,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热的”,同时,板书课题:水是怎能样变热的。
3、学生讨论:自己认为水是怎样变热的。
4、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引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让学生猜测:壶底是用金属材料铝做的,想一想,铝片会怎样传递热呢?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有一块铝片(边说边拿给学生看),我们怎样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4、现在有铝片、蜡烛、火柴棍、酒精灯等材料,我们怎样做实验呢?
5、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三、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壶底是怎样传递热的。
1、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根据蜡烛倒的顺序,想象到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人们把这种传热方式叫传导。
3、进一步小结:可以想象,壶底把受到的热逐渐传递给没有直接受热的部分。
四、拓展研究:
1、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炊具,看一看做炊具的材料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用这些材料做炊具。不同的材料传热能力一样吗?
2、实验研究,让学生针对各种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做实验研究,看哪些材料传热快,哪些材料传热慢?
3、整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按传热的难易程度,给材料排序。
4、让学生说一说,手接触炊具的那一部分为什么是用塑料或木料制作。
5、联系生活,再举些实际例子。
第二课时
内容:水是怎样传热的。
一、提问引入:
1、壶底变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那么壶内上部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呢?板书课题:水是怎样变热的?
2、学生讨论:水是怎样传热的?
二、实验研究:
1、讨论实验方法:我们怎样做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呢?
2、用烧杯烧水,水是透明的,我们不易观察怎么办?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法,如用温度计测,用手摸,在水中放纸屑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方便易做的方法,实际选用高锰酸钾)
3、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动手做实验。
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四、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做第40页上图所示的实验。
五、整理实验结果,说一说,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
六、1、让学生完整地描述,用壶烧水时,壶中的水是怎么变热的?
2、教师小结:从水的底部加热,热的不断上升,冷的不断下降,最后达到整体均匀受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对流。
教学后记:
酒精灯力量仍不行,还是采用了纸团加热法。
第二篇:《水是怎样变热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冷水与热水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成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尝试着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准备
每组4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2个)、橡皮筋、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有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请大家猜一猜看,哪一杯是冷水,哪一杯是热水?
2、大家猜完后,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来摸摸冷热不同的两杯水,并说出答案。
3、请大家谈谈“冷和热”与我们的关系。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观察认识一下冷水和热水。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导入就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
(一)冷热不同的水
1、用触摸的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
(2)学生汇报各小组的倒水过程。
2、再请大家触摸这四杯水,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3、请同学们谈谈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冷热水。)
(二)冷水与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质疑: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研究吗?
(2)学生讨论各种观察法。
2、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用“滴红墨水”的方法来观察。
(1)要求分别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
(2)分组操作,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3)汇报: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在冷水中扩散得慢。
3、质疑:平时我们洗衣服时为什么用热水洗得效果好?
(1)学生联系红墨水实验讨论:衣服上的污迹和红墨水一样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设计意图:先质疑,再让学生想办法观察,利用学生的观察方法去分组观察,目的就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亲自观察,得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的结论,能永记心中。最后的质疑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更进一步巩固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的结论。)
4、老师现在想给大家出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1)质疑: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你们猜猜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可能猜想:A、没有什么现象发生。B、可能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上浮,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下沉。C、还有可能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上浮。
5、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各小组,特别是有困难的小组。)
(1)小组汇报。
(2)大家总结:装冷水的小塑料袋在热水中下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在冷水中上浮。
再请大家用前面学过的“物体沉浮”的有关知识来尝试着说说上述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历实践活动,感知冷水、热水的不同性质,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这方面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关注全体学生,目的是拉近师生的距离,争取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使学生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刚才大家谈得很好,你们还想不想知道热水上浮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点拨:这个实验重点观察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分组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橡皮筋扎紧,用天平称量并记录下来,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称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1)小组交流观察结果。
3、小结:我们发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而体积增加了。根据我们在“沉和浮”单元里所学到的知识,这应该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历实验,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物体“沉浮”的知识弄明白热水上浮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三、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知道了热水能在冷水中上浮,你能不能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一种新产品。
2、学生分小组假想。
3、教师评价鼓励。
4、布置作业:课后研究这种新产品。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并且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后能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体验成功喜悦。)
板书设计
冷水和热水
水可分为:冷水、凉水、温水、热水、烫水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
冷水在热水中下沉。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而体积变大了是热水上浮的原因。
第三篇:《水变热了》教学反思(定稿)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研究热在液 体中传递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安排一个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条金鱼,然后放到了长颈烧瓶中,用试管夹夹住颈部,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颈部。问 学生下面的金鱼会死吗?学生七嘴八舌的进行猜测。然后继续进行加热,虽然瓶口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瓶肚子里的金鱼还是游来游去的非常活跃。这是怎样回事 呢?学生兴趣大增。为什么会这样?我找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烧瓶底部,发现是冷的。我提问:热在固体中是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在水中,似乎不同?你认为热 在水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在学生进行猜想结束之后,那么我们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试验。
在观察水的热传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小组的材料准备的材料是否不足。我想这是我的而一个疏忽。在准备水中的锯末的时候,学生准备有点大,这样学生进行观察的现象和效果就比较的差。但是绝大多数的小组的效果认真仔细的观察,还是能够看到效果的。
这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于酒精灯的高度的调整。在调整只有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加热的效果还是明显的。看样子学生在时间操作的时候的,需要多加训练的。
在学生研究空气的热的传递的方式的时候,用的香燃烧发出的烟进行观察,但是我发现蚊香的效果比较的差,烟很小,这样的效果就会不是多么明显了。
第四篇: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装水烧杯、筷子或玻璃棒、高锰酸钾少许,小药勺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并简单介绍高锰酸钾)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每日一课
五市一小
温丽萍 四年《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一个、瓷杯一个、玻璃杯二个、木杯一个;两个茶壶其中一个装上凉茶、一个是空茶壶、一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铝棍、细塑料棍、细铜棍、细木棍各一根;铁架台、酒精灯、有腊油的石棉网、小方铁片、火柴、试管夹、细长铝丝、凡士林、带水的培养皿、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场景导入:
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 生:饮料、可乐。生:矿泉水。生:泡茶水„„
师:想知道老师喜欢给客人喝什么?(想)喝茶,今天老师特意沏了一壶好茶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师: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
师:噢!可能是时间长了,茶凉了。不要紧,我们再沏壶热茶喝喝。
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为什么不端杯子?(烫手)你怎么知道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真的烫手)我这还有一个没倒茶水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
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倒上茶水的杯子会热哪? 生:热是怎让传到杯子上的? 生: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 师: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不少,那么杯子究竟是怎样变热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秘密。(板书:杯子变热了)
二、由生活体验卷入新课:
(一)活动一:从触觉入手体验真知
师:我这里还有四个杯子,大家看!和刚才的杯子在材料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四个杯子材料不一样,有不锈钢的、塑料的、木头的、陶瓷的。师:现在我把这四个杯子都倒满热茶,凭你的生活经验猜猜看哪个杯子热的最快?并说明理由!
生:我猜是塑料杯不锈钢杯,因为„„ 生:我猜玻璃杯,因为„„ „„
师:那么究竟哪种材料的杯子传热快呢?刚才我们只是猜测,现在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亲自验证一下。
(生:上前用手摸来验证,并告诉大家结果)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摸一摸,验证一下,到底什么材料传热快?(想)但是,老师这里没有这么多杯子,不能让大家一个一个亲自上来验证,可是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其他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做桌上都有哪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
师: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谁能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下面小组讨论一下,看哪各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热烈,一定是找到了很多实验方法,那么谁能来交流一下?
生:先将铝棒、铜棒、塑料棒、木棒捆在一起,然后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这四种材料上沾上火柴,然后再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看看哪根火柴杆先掉下? 生:不行,塑料棒会烧坏。
生:对,筷子说不定还会烧起来呢!
师:建议提的 非常好。哪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积极思考)
师:老师提醒大家可以用上烧杯。
生:我们把材料放在烧杯中,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师:行吗? 生:不行,还要在烧杯中加入水,不然的话烧杯会烧裂的。师:烧水太慢,有没有更快的办法? 生:可以直接加热水。
师:加热水时或将这些材料放入杯中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轻放,不要打碎烧杯。生:材料要一起放进去。师:为什么?
生:一起放进去会好一些。
师(笑):同时放进去,实验效果会更准确些。师:下面,我们就分组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分组实验)
师:好,谁来把你们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来共同来分享。生:我们发现铜棒、铝棒很快就热了。生:我们发现塑料棒、木棒到现在也不热。师:是吗?
生:不对,它们传热很慢,我觉得塑料棒要稍微热一点了。师:你真细心!
师:大家都一致认为铜棒、铝棒容易传热,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体? 生:金属类。
(板书:传热快 金属)
师:像塑料棒、木棒它们都不容易传热,这一类物体叫非金属类。(板书:传热慢 非金属)
师:我们把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板书:热的良导体)
师:我们把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热的不良导体)
(二)从视觉入手正视真知
师:物体受热一下就热起来了吗?(不是)
师: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个小组剩下的材料,怎样来进行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注意这次设计的实验必须是用眼就能看见的现象,而不是用手去摸。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下面开始。(学生小组讨论。)
师:谁能把你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案说给大家分享!学生交流片断一:
生(1):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这块铁片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生(2):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这根铝丝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生(3):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石棉网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 师:如果让你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你认为热会怎样传递? 生:我认为热会由中间向四周传递。师:请问,酒精灯放在哪儿加热? 生:酒精灯在中间加热。师:好,请你完整的再说一边。
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热会由中间向四周传递。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一角加热,热会由铁片的一角向中间传递。生: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一端加热,热会从铝丝的这一端传向另一端。(拿着铝丝向大家介绍)
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中间加热,热会从铝丝的中间传向两端。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四角加热,热会由铁片的四角向中间传递。师:同学们的猜测很精彩。热在铝丝、铁片中传递,我们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看出来。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水、腊油、火柴杆、凡士林,凡士林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熔化。你准备借助这些材料怎样来研究?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交流片断二: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然后依次粘在铝丝上,最后用酒精灯加热,看看哪根火柴先掉下? 师:你准备用几根火柴? 生:我准备用2根火柴。师:2根火柴合适吗?
生:老师,我认为最起码该用3根,因为这样更能说明问题。师:对,3根、4根、5根都可以。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铁片上围两圈,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看哪圈火柴杆先倒下来?
师:可以。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铁片上围两个三角形,然后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看三角形中哪个火柴杆先倒? 师:可以。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办法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师:是吗?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生:刚才你说凡士林遇热会熔化,我可以将凡士林直接涂在铁片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只要看看凡士林是怎样熔化的就可以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真了不起。既可以节省时间,效果又明显。其它同学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我准备用凡士林涂在铝丝上,在铝丝的中间加热,看看凡士林是怎样熔化的? 生:我准备用凡士林在铁片上涂个“十”字,把火焰的外焰方在十字的中间,看生:老师,我不用凡士林可以吗? 师:完全可以。
生:我打算将火柴直接放在铁片上,中间放几根,四周放几根,看看哪里的火柴先着火?
师:又是一个新发现,但老师要提醒你,火柴在着火时,会发出响声,千万不要吓一跳。
生:老师,我不用火柴杆,也不用凡士林,你只要给一些水我 师: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我们前面学过,水遇热会蒸发,所以我只要在铁片上洒些水,看看哪里的水先蒸发掉?
(全班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真了不起!下面各个小组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也可以用别人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看哪个组用的方法最多,实验的效果最明显。在实验前我们要先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视频—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教师再重复边讲边演示。)下面开始吧!(学生分组实验)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做法与发现吧!学生交流片断三:
生:我们组将凡士林在铁片上涂了个大大的“十”字,然后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我们发现“十”由中间向四周很快的熔化了。师:不错,观察的 非常仔细。
生:我们组将凡士林涂在铜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在铝丝的这一头加热,我们发现靠着酒精灯的这头的凡士林先熔化。
生:我们的作法和第二小组有的相似,我们也是将凡士林涂在铝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凡士林由中间同时向两边熔化。师:实验的做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不相同,好的。生:老师,我们组在铁片的中心放了3根火柴,在铁片的四个角上各放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中间的
3根火柴不一会儿就烧着了,而四个角上的火柴到现在还没有烧着。师:刚才吓一跳了吗?
生:吓一跳了。(学生笑起来了)
生:我们组将火柴杆用凡士林在圆铁片上粘了两个圈,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心加热,我们发现里圈的火柴杆先倒下来。师:有没有把酒精灯放铁片一端加热的?
生:我们组用凡士林在铁片的两个角(对角)上画了一条线,然后用酒精灯在这个角(一角)加热,我们发现靠着酒精灯的凡士林先熔化。师:第五小组能将你们的作法与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们组现在铁片上洒了少许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铁片中间的水珠很快就变成了水蒸气,然后边上的水珠也很快变成了水蒸气。师:通过不同的实验,你们发现热在不同材料中传递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稍停片刻,同学们纷纷举手)生:热都是传过来的。
生:热都是通过东西传过来的。
师:我认为“通过”用的不够准确。(手势加以引导)
生:“穿过”、“沿着”。师:对了,热都是沿着物体传递的。师:还有其它相同的地方吗? 生:热都是从酒精灯这边传出的。
生:靠着酒精灯的地方先热,凡士林先熔化,其它地方的凡士林后熔化。师:用酒精灯加热的地方,温度相对来说怎么样? 生(齐):高。(板书:温度高)师:其它地方的温度相对来说有怎么样? 生(齐):低。(板书: 温度低)
师生:也就是说,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
三、由生活经验谈应用
师: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生交流发现。)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相信大家还会发现很多。
四、巩固拓展
师: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热会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生:我知道铝棒、铜丝比木棒传热快。
生:我知道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仅要去猜,还要用实验去验证。师:学完这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要研究? 生:液体又是怎样传热的? 生:气体是不是也能和固体一样传热? 生:我想回家做一个不烫手的保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