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8: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水变热了》教学案例 万德中心小学 孔 燕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 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

5、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预设:可能有女生会很担心,教师可以在加热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谈话,担心什么?我就不担心,又是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

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

6、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学习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可以画在第二张实验报告单上。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教材简析】

《水变热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中的第二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于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木屑、卫生香等,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是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怎样让炉火更旺?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本课探究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液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二是探究气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画出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图。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稍做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游戏“开水养鱼” 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表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呈现在教科书当中,使本课显得探究韵味丰足而又不失活泼、有趣、合谐,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思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基本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通过做游戏引入课题,将装有冷水和热水(当然颜色也是不同的)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将要发

生的现象。让学生带着“热水真的会上升,冷水真的会下降?”的疑问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亲自做实验来验证“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对流”。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认识联系生活中对对流的应用。最后,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以及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持久性。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细致归纳。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步步体会到什么是对流及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本课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活动过程描述】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想不想看看? 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生观察现象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没有。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将装有冷水(蓝色)和热水(红色)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二、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由于在前面已学过热空气,知道热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学生根据所学,将知识迁移到这,猜测上升的可能是热水。】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 生回答:做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学生要想证明他们的猜想,就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不明显。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大米、粉笔末等。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给学生提供纸屑、粉笔末等参照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去认识水的对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当然,学生不一定都能说好,但此环节也不求甚精,只要学生说得有一定道理就要鼓励,让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听明白了?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不同形式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说,直至说透、说明白,既可锻炼学生们的实验表达能力,又为下面分析原因、建立对流概念打下基础。】 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屏幕。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概念的初步能力。】 课件展示。

(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板书课题)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

简单地说,对流就是什么?

同学们真不简单,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

信的同学请举手,不信的同学。。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咱们试试看? 注意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做这个游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学生的思维。】 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 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 生回答:对流!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迁移运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让学生懂得科学概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懂得的道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各项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稍做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游戏“开水养鱼”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照教学内容的实际,本着体现“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步一步地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导课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将装有冷水和热水(当然颜色也是不同的)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本课的探究活动就是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老师为学生提供部分实验器材,然后在学生的要求下出示观察现象的参照物:木屑、纸屑、粉笔末。学生自由选择参照物进行实验,并汇报各参照物在水中的现象。学生汇报的时候,有的学生我要求他用手势比划,有的则要求在黑板上画下来,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描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还只是四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那么的强。在实验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即所选择的参照物在水受热后都发生了上升、下降的循环运动,在受热前没有发生。经过这种对比性的思考,学生很容易找到参照物上升下降的原因,水受热后会上升,即水的对流现象。

在总的探究活动之间,又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做了游戏开水养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什么瓶口的水开了,鱼还在游来游去?”其实这就是一个反例:当热水在上方,冷水在下方时,不容易发生对流的现象,尽管瓶口的水很热,可是下面的水仍就是凉的,所以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二个是对导课的游戏进行解释,有了前面的实验和开水养鱼游戏的铺垫,再问学生哪瓶水是热的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回答下面那瓶红颜色的水是热水。设计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学生的思维。

拓展部分,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第二篇:《水变热了》教学反思(定稿)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水变热了》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研究热在液 体中传递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安排一个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条金鱼,然后放到了长颈烧瓶中,用试管夹夹住颈部,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颈部。问 学生下面的金鱼会死吗?学生七嘴八舌的进行猜测。然后继续进行加热,虽然瓶口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瓶肚子里的金鱼还是游来游去的非常活跃。这是怎样回事 呢?学生兴趣大增。为什么会这样?我找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烧瓶底部,发现是冷的。我提问:热在固体中是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在水中,似乎不同?你认为热 在水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在学生进行猜想结束之后,那么我们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试验。

在观察水的热传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小组的材料准备的材料是否不足。我想这是我的而一个疏忽。在准备水中的锯末的时候,学生准备有点大,这样学生进行观察的现象和效果就比较的差。但是绝大多数的小组的效果认真仔细的观察,还是能够看到效果的。

这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对于酒精灯的高度的调整。在调整只有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加热的效果还是明显的。看样子学生在时间操作的时候的,需要多加训练的。

在学生研究空气的热的传递的方式的时候,用的香燃烧发出的烟进行观察,但是我发现蚊香的效果比较的差,烟很小,这样的效果就会不是多么明显了。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变热了》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 酒精灯、三脚架的使用。案例背景分析:

《水变热了》是青岛版五四制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二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于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木屑、卫生香等,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是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怎样让炉火更旺?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本课探究活动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探究液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二是探究气体中发生的对流现象。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画出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图。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我对教材稍做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游戏“开水养鱼”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本课教科书在编写中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并通过卡通人物的表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显性呈现在教科书当中,使本课显得探究韵味丰足而又不失活泼、有趣、和谐,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想不想看看?

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生观察现象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将装有冷水(蓝色)和热水(红色)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二、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由于在前面已学过热空气,知道热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学生根据所学,将知识迁移到这,猜测上升的可能是热水。】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

生回答做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探究的效果,学生要想证明他们的猜想,就有必要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方法进行设想。】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都有什么?(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给学生提供纸屑、粉笔末、高锰酸钾等参照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去认识水的对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表述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意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当然,学生不一定都能说好,但此环节也不求甚精,只要学生说得有一定道理就要鼓励,让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听明白了?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地循环运动。

【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不同形式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说,直至说透、说明白,既可锻炼学生们的实验表达能力,又为下面分析原因、建立对流概念打下基础。】

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非常正确。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请看大屏幕。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概念的初步能力。】 课件展示。

(旁白: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板书课题)

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 简单地说,对流就是什么?

同学们真不简单,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咱们试试看?

注意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师边说边操作。水开了吗?鱼怎样? 学生回答。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上方的水开了,热水不容易向下流动,下方的水仍然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如果在底部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回答。

为什么在瓶口加热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谁再来说一说? 生回答。

你们的意思是说下面的水是凉的,谁敢上来摸一摸下面的水究竟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摸。

看来,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做这个游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学生的思维。】

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 生回答。

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再来试一次?为了节约时间,我提前在瓶子里放上了颜色和冷水,仔细看。

(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热水在下,冷水在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看到的现象。

看来,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发生对流现象?这种情况呢? 生回答。

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 生回答。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迁移运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地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让学生懂得科学概念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懂得的道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得多,好不好?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

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各项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热传递》单元中的一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研究本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稍作了一些改动。将教材的导课游戏“开水养鱼”调整到了水对流的知识应用上,在研究水的对流实验中,又增加了纸屑、粉笔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认识水的对流。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照教学内容的实际,本着体现“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步一步地将教学内容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导课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将装有冷水和热水(当然颜色也是不同的)的两个瓶口相对,让学生猜想要发生的现象。第一次是冷水在下方,没有任何现象发生,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出现了障碍;接着把装置倒过来,也就是热水在下方,则发生了对流的现象,依此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继而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本课的探究活动就是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老师为学生提供部分实验器材,然后在学生的要求下出示观察现象的参照物:木屑、纸屑、粉笔末。学生自由选择参照物进行实验,并汇报各参照物在水中的现象。学生汇报的时候,有的学生我要求他用手势比划,有的则要求在黑板上画下来,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描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还只是四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那么的强。在实验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即所选择的参照物在水受热后都发生了上升、下降的循环运动,在受热前没有发生。经过这种对比性的思考,学生很容易找到参照物上升下降的原因,水受热后会上升,即水的对流现象。

在总的探究活动之间,又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做了游戏开水养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什么瓶口的水开了,鱼还在游来游去?”其实这就是一个反例:当热水在上方,冷水在下方时,不容易发生对流的现象,尽管瓶口的水很热,可是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二个是对导课的游戏进行解释,有了前面的实验和开水养鱼游戏的铺垫,再问学生哪瓶水是热的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回答下面那瓶红颜色的水是热水。设计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学生的思维。

拓展部分,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提供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

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2、培养学生猜测、动手能力;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会区分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1、各小组准备:铜丝架,圆形铁片,长方形铁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烧杯,试管夹,小棒(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铜棒、铁棒、铝棒),实验报告。

2、教师准备:杯子,多媒体课件。

(上课前,检查实验桌上准备的材料,检查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初步认识凡士林的特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饮料、可乐。矿泉水。泡茶水„„)想知道老师喜欢给小客人喝什么?(想)喝饮料,今天老师特意沏了一杯饮料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噢!可能是时间长了,饮料凉了。不要紧,我们再做一杯热饮料喝喝。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为什么不端杯子?(烫手)你怎么知道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真的烫手)我的手没有接触热水,为什么能感觉到到热呢?

生:因为有热水,水很热。生:杯子能传热。生:热沿着杯子传到手上。生:水很热,它通过杯壁传到手上。

奥,我这还有一个没倒饮料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热怎样传递的?传递时具有什么特点?

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由“杯子变热了”这种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么传递的。(教师板书:杯子变热了)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

要研究这两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些材料设计什么方案来研究?老师这里有几样材料大家来认识一下,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融化,这是酒精灯,使用方法在锁骨上P46的实验提示中,清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小组讨论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到你们的最佳方案。学生汇报:可能

1、用火柴杆沾上凡士林,然后粘在铜棒上,最后用酒精灯加热,看看那一根火柴先掉下来。

2、直接将凡士林涂在铝片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看凡士林是怎样熔化的。

3、水遇热会蒸发,只要在铝片上洒上一些水,看看哪里的水先蒸发掉。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1、注意安全,2、要填写实验记录。说得真好,现在参照你们的实验方案,开始试做实验 现在请各小组整理好实验器材。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做法,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我们小组给铝片的边缘加热,过一会儿,发现加热的一端先熔化,中间的后熔化,我们小组给铝片的中心加热,过一会儿,发现中间的先化,周围的后化。我们用的是火柴棒和铜棒架。我们发现火柴棒一根一根落下来了。

师:哪一根先掉下来?生:离酒精灯近的先掉。

师:为什么这根先掉? 生:这个地方热的快。

师:大家的做法不一样,看到的现象也不同。这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用酒精灯加热的地方,温度如何?生齐答:温度高。

师:离酒精灯远的地方,温度相对来说怎样?生:温度低。

师:这说明什么?(学生思考)生:热沿着物体传递。

生: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也就是说,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教师板书:热沿着物体传递,温度高 温度低。

老师也做了这样的实验,请大家一起看看。(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我们就知道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了。科学上把这种固体传递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请大家看书P46,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实验二:

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传热的能力相同呢?你怎样认为? 现在你的面前有玻璃棒、塑料棒、木棒、铝棒、铜棒,猜一猜,你认为哪些传热比较快?

有什么方法能验证吗?

用凡士林粘上火柴杆,再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看看哪一根火柴杆先掉下来,行吗?

不行,木棒和塑料棒会烧坏的。那怎么办呢?

可以用一个杯子,倒上热水,把小棒都放进去,看看哪根小棒先热。

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1、安全。

2、材料要同时放进去结果才会准确。

3、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实验

我们发现不铜棒、铝棒很快就热了。我们发现塑料棒、木棒、玻璃棒到现在也不热。

大家都一致认为铜棒、铝棒容易传热,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体?金属类。我们把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棒、木棒、玻璃棒呢?非金属类。我们把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那么,液体又是怎样传热的?气体是不是也能和固体一样传热?老师这里有个实验大家看看。请大家看书上47页资料卡中的内容。

三、拓展:

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杯子变热时,会比较烫手,在生活中使用就不太方便。怎样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呢? 生:换塑料杯。生:用木料作杯子。生:用塑料给它做一个把儿。生:用毛线织一件“外套”。……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非常了不起!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科学就会为我们所用。师:说一说,这个物体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你评价为什么这样设计:生:锅用铁做的,因为炒菜时需要传热快。生:锅把儿是用木头做的,是用来防止烫手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用热的良导体做的?哪些物体是用热的不良导体做的? 生:水壶是用铝做的。把儿用塑料做的。生:做饭的锅子是用不锈钢做的,把儿用塑料做的。生:还有漏勺。生:还有筷子是竹子的,勺子是瓷的,碗是瓷的。„„

四、总结巩固:

师:仔细想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固体传热的方式。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传热快,许多地方传热慢,课下作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下一节课我们交流。

第五篇: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教师演示材料:

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二)、探究活动: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注意问题: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小结: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课堂评价:

(四)、拓展活动: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家杯子厂进行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现在市场上适合小学生用的、活泼可爱的、便于携带的、不怕磕碰的、还要不能烫手的杯子太少了,于是就想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小学生专用杯,现在正在征求设计稿,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吗?那就请你们课下完成这项任务。

下载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18杯子变热了 【教材】六年制――四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董保华 【单位】聊城市高唐县固河联校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精选5篇)

    杯子变热了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情景导入环节中,我开门见山的导入,自然的切入问题,让学生直观的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全体学生带着浓厚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实录

    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共5篇)

    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

    四上科学水变热了优秀教案

    19 水变热了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

    《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胆预测,能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水溶解的现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实验探究要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 学起于疑,疑源于思,思能生智,从而引发探究。在教学中是不是地停下来反思一下,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这次执教《杯子变热了》之前,已经在5班、6班讲了两次,......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

    《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