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模块 《咬文嚼字》拓展延伸课教案
《咬文嚼字》、《木叶》拓展训练课:
咬“名”嚼“字”教学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
王凤林
学习目 标:
1、学习“炼”字:根据思想感情、语言环境和情境选择字词。
2、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咬嚼出自己和同学名字中所蕴涵的意义。
3、用语文解读生活,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4、培养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习重点及难点:
1.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咬嚼出自己和同学名字所蕴涵的意义。2.用语文解读生活,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学习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炼”字训练
揣摩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外动词意思的区别
1.清晨,走在上学的路上,有雾吹(涌、飘)来,打(浸、洇、沾)湿了我的衣裳。
吹:有动感,一般表述。涌:有气势,表现出浓重感。飘:给人轻柔、飘渺的感觉。
打:一般性表述。浸,表现现浓重感、潮湿感。洇:表现出浓重程度和潮湿感较低。沾:表现出轻雾的轻飘状态。
2.这儿的草丛里有许多小虫,周围树上的鸟儿飞(落、冲)下来,你争我抢地吃起来。
飞:有“从远处飞过来落下”的意思,属一般性表述。落:从近处飞落下来。冲:从近处快速飞下来,有一种抢的状态。3.“某某用(甩)刀杀人。” 用:有故意性、目的性。甩:有无意性、无目的性。4.晚秋到了,树叶落(飘、飞)到马路上。
落:一般性表述,树叶已落地或即将落地的状态。飘:从上向下,落到人身上下时的状态。飞:即高又远的状态。5.“我推(撞、搡、碰、打)了他一下。”
推:有故意性,但程度轻。撞:有故意或无故意,程度较重。掇:有故意性,且态度不好,但程度不重。碰:一般指无故意性,程度比“推轻”。打:有故意性,程度重。
二.姓名的意义
1、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是人个体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2、姓名中体现宗族的意识。
3、姓名中包涵着家长、家庭和自己的愿望、理想和希望。
通过联想和想像,解读自己和他人姓名中多重的、不确定意义。
例:领弟,父母喜欢男孩,希望她能够带来一个弟弟。
胜男,虽然是女孩,却希望超过男孩。
文革,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有“忠于”与“纪念”的意义。为国,体现爱国思想。
国庆,生于十月,有举国同庆之意。搬生,搬家时所生,有纪念搬家的意义。
青莲,父李姓,母白姓,合称“李白”,而诗人李白号青莲,故以青莲名之。
杨洁箎,属虎,男性,均有威猛之寓意和特点,为减其猛而取折中,故“虎”字头上拦一字“竹棍”戒其猛也。
三.想像训练:将姓名变成有情景的对联
某校有二百多名教师,以这些教师姓名为素材,创作出一副春节对联: 曲映雪
李开良 马迎新
赵凌云
张红梅
尚春燕„„从中筛选这些教师姓名,对出对联: 红梅映雪迎新岁 春燕凌云开良辰 通过联想和想像,让名字变成有情景有情趣的对联。四.联想意义的运用
文字→联想→想像
↓ → ↓ → ↓
姓名→词语→文章
例:关于“烟”的联想、想像意义
1、本义:燃烧体所释放出的物质。
2、联想和想像的意义:
A.燃烧弹、鸦烟榻、庙里焚香;
B.依依墟里烟;
C.杨柳万条烟;
D.烟光凝而暮山紫;
E.蓝田日暖玉生烟。3.联想、想像的特性 多样性 变化性 模糊性
五.联想训练:擂台挑战赛
1.挑战自己:用自己名字联想出成语或熟语 2.挑战同学:为同学名字联想出成语或熟语 高二.五班同学姓名: 殷晓璇
宋丹华
张驰
韩洪伟
陈健
于敖
李国斌
孙正涛
田馨
付美宝
刘林
刘静
谢春喜
屠艳爱
王欣 仝美美
周静
兰旭
薛博文
钱家羽
戴骏
高祥坤
于洋
陈琳
芦雪松
左玉伟
刘健
刘雅楠
任俊
任昉
注:可以用谐音。以联想出的成语多少积累记分。由作文课代表记分。高二.六班同学姓名: 李秀玲
乌仁沁
姜津
刘桐磊
曹原
曹杰
孔萌萌
杜文静
刘婷
王皓亮
李宇
刘鑫 高晓杉
张瑞茗
刘骏
杜安琪
金倩
陈勇
夏学涛
任鸿旭
李智
王子健
刘彬
王盼
范朝然 唐宝琪
赵甜
郭文君
徐琳
刘小芳
张丽华
李竹青
(注:可以用谐音。以联想出的成语多少积累记分。由作文课代表记分)。
例:张驰同学——张驰有度。
仝美美同学——和和美美。
刘彬同学——彬彬有礼。
徐琳同学——琳琅满目。
„„
六.说出同学姓名中所蕴涵的各种相关信息
1、与动、植物相关的信息:
刘林
兰旭
芦雪松
刘雅楠
张驰
钱家羽 戴骏
田馨
刘桐磊
孔萌萌
高晓杉
张瑞茗 刘骏
刘小芳
李竹青
任鸿旭
2、与山水、日月、天地相关的信息:
孙正涛 于洋 殷晓璇
韩洪伟 任昉 兰旭 高祥坤
姜津
曹原 夏学涛
李宇
张丽华 王皓亮
3、与四季、景色相关的信息:
宋丹华
谢春喜
付美宝
屠艳爱
仝美美
芦雪松
于敖
夏学涛
刘小芳
4、与相貌、品格、心情相关的信息:
陈健
刘静
王欣
周静
刘健
任俊
刘雅楠
王欣
曹杰
李秀玲
刘婷
杜文静
金倩
陈勇
王子健
刘彬
李国斌
赵甜
乌仁沁
范朝然
王盼
5、与金玉财宝相关的名字:
殷晓璇
付美宝
陈琳
左玉伟
钱家羽 李秀玲
刘鑫
杜安琪
金倩
唐宝琪 徐琳
6、与文才智慧相关的名字:
薛博文
宋丹华
李秀玲
曹杰
李智
郭文君 七.当课训练:乘着汉字的翅膀飞翔
(一)根据某位同学姓名联想词语、成语或其它信息,展开想像,口头作文。老师下水口头作文:
正“名”
鄙人王凤林,在本校工作十余年,与诸位相交甚厚,然时有人将凤林之“凤”误写为“风”,于是余有叹焉。
“凤”,鸟中之王也,繁体为“鳳”,简体从“又”。“鸟”为奋飞之禽,“又”为举手之形。若写“凤”为“风”,则相去甚远。“风”乃“風”也,有虫化甬,无翅难飞。“又”“乂”不同,“又”是举手赞同,“乂”为否定标志。吾非完人,错误难免,然尚未到不可救药之时,望诸君莫作全盘否定。
改“乂”为“又”,举手之劳。思之殷殷,望之切切。余亦努力治学从教,发光发热,彰显名姓,不枉为诸君之契友也,不枉为学校过河之卒也。
八.作业:乘着汉字的翅膀飞翔
(二)根据自己姓名联想词语、成语或其它信息,展开想像,写出有文采有文化底蕴的片断。(写在随笔本上)学生文章(略)
王凤林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教师。原省级学科带头人,现为塘沽首席教师。
出版《青春的辙印》《追寻教育的快乐》《语文高考复习40练》《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单元训练》等多种专著。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烟台道3号 塘沽一中 邮编:300450
手机:*** 电子信箱:62721@163.com
第二篇:主题单元拓展延伸课
主题单元拓展延伸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延伸课。【教材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3.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篇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整合的课文是?学生齐答。(投影展示1)9.《泉城》 10.《九寨沟》 11.《田园诗情》
思考: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后归纳: 相同点:
1、都是写景散文。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
3、结构总-分-总。(投影展示3)不同点:写景方法不同 《泉城》 抓特色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投影展示4)
二、对照图片,重点段落回顾诵读。(投影展示5、6、7、8、9、10、11)
三、拓展延伸阅读,学以致用。
《漓江》 《秋》(附单元整合课外链接)
四、小练笔
运用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雪景,三两句即可。题目:校园雪景
五、师总结:
今天,咱们一起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课外拓展阅读训练。相信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善于运用,那么,你的习作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重点段落;
2、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不同点 相同点 《泉城》 抓主要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比喻、拟人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 总-分-总
语用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2.积累优美词句。
第三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为语文课堂添一抹亮色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一、拓展延伸要有形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二、拓展延伸要有效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三、拓展延伸要有度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既然拓展延伸如此重要,如此美妙,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以获取语文课堂的高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信息技术 延伸课教案
第二单元
第二课 LOGO 的基本命令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LOGO基本命令的格式;了解LOGO基本命令的作用。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LOGO基本命令进行绘图;学会使用三种清屏命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绘图形,锻炼学生的绘图技巧。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LOGO图标吗?怎样启动它?怎样退出?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
这些图开有如何画出来。
1、画图。
2、word绘图工具。
3、logo 想不想用你的方法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交流分享 任务
一、绘制小三角形。任务
二、绘制H形。任务
三、绘制方格。
用自己的方法做,小组内同学交流。选出最好的演示。教师巡视指导。
2、任务
一、绘制小三角形。ss↙
fd 60↙ rt 90↙ fd 100↙ home↙
任务
二、绘制H形 cs↙ fd 120↙ bk 60↙ rt 90↙ fd 60↙ Lt 90↙ fd 60↙ bk 120↙
任务
三、绘制方格。Cs↙ fd60 rt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各自的创作。与老师的有那些不同。按新方法再做一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1、输入命令,执行需要敲一下回车键。
2、命令与其后步长、角度等数字间要加空格键。
3、home键小海龟复位。会留下一条痕迹。
4、cs 是清屏复位命令。
5、logo的命令行中,可以一次输入几条命令,但各条命令之间别忘了加个空格。
各种命令的含义及其英文表示 Cs 清屏复位 cleanscreen Fd 前进 forword Bk 后退 back Rt 右转 right Lt 左转 left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重新完善自己的作品。小组评价。完成课本20评价表。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完成下图
第五篇: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
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二)解题
1.“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
2.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三)课文解读
1.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2.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A.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
(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3)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那么仅仅是句式不同,情感就会不同吗?文字的增减有没有影响呢?)
B.李广射虎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学生分析这三句的不同之处。(2)从文中找出朱光潜先生的分析,并勾画出来
(3)这三组句子,一句比一句简洁,意味也随着文字的增减发生着变化,即:增减文字,情感不同。
C.贾岛吟诗
(1)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唐朝一位诗人贾岛在写“鸟宿 池边树,曾推月下门”时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他在路上吟诵这首诗时遇上了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问起缘由,立马良久,向贾岛说:“敲”比“推”好。这段文字姻缘古今传为美谈。近代美学家朱光潜却对韩愈的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和 “敲”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那么,他具体是怎么分析“推”和“敲”的?(请在文中找出来)明确:“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2)既然这两个各有各的道理,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究竟用哪一个字呢?
明确: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3)这个例子又告诉我们,用字的不同,诗的意境就会发生变化,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具体用什么字就需要看这个字是否与整首诗的意境想调和。前面三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句式,注意文字的增减,注意字眼的意境。那么,还有没有什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文章第6段写到: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东坡写诗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1)苏轼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将“独携小龙团,来试 惠山泉”改为“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可谓点铁成金。请同学们从内容、手法和情感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这句诗。
明确:诗中人物在月意朦胧的夜晚,坐于山间泉水边,品茶赏月;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2)
E.套板反应
联想意义用得好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但是如果用的不好,就易生流弊,滑入“套板反应”。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什么叫“套板反应”。
明确: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2)作者列举了哪些“套板反应”的现象? 明确: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3)同学们在平时写作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着“套板反应”呢?(4)如何才能走出“套板反应”。
明确: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3.经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现在你知道“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了吗?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提示: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减,字眼的改变,联想意义的运用最终都归结到了情感。)
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四)活学活用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 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2.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 ,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