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桃花教学案例
画 桃 花
教 案
沙厂中心小学 邓明俊
时间:2012年5月12日上午 地点:沙厂乡竹戛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画桃花的方法,培养画桃花的兴趣。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珍惜青春的大好年华,努力学习,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教学准备:
水粉画颜料、宣纸、毛笔、水及调色盒等。教学重难点:枝干及不同形状的花朵的画法及技巧。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教师:春天来了,桃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每朵花有圆圆的、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画桃花。
2.引导画桃花的方法。
(一)、桃花的结构与形状特点
桃花狭长而端尖,春季开花,花分单瓣和复瓣,作画时常取单瓣来描绘。单瓣桃花为五瓣花托,几乎不见花柄,色微红,花蒂肥大色赤。小叶芽呈对称折叠样抽出。桃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是画家们喜爱表现的题材。
(二)、桃花的画法和步骤
1、先用赭石加墨勾画出主干。
2、用笔调白粉,笔尖略蘸曙红,单瓣桃花五笔画成,每瓣要从瓣尖向花芯画去。点画花蕾时花色要稍浓一些。
3、待花色已干时,勾丝点蕊。用白色点花蕊黄色点蕊头。
4、花朵画完后,调淡墨汁绿,笔尖略蘸淡黄,在花的周围点缀些叶子,叶尖多向下,似朝天的小刀,待叶稍干后,淡墨渲染。突出层次及视觉效果。
(三)、画桃花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 主干画好后,枝干要画得断断续续,交叉的枝干要注意姿态,不宜太平展,要拉出一定的态势,注意枝干的穿插。
* 画花要富于变化,正侧俯仰,全开未开,深深浅浅,疏疏密密,画面才显得丰富有变化。
* 画桃花必画桃叶,这是与梅花的重要区别之一。画桃花的用笔与梅花也有所不同,笔触要从外向内画,外部尖圆。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4.展示作品,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加大学生绘画技巧的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培育学生的美术修养是永远的课题;用美去感化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从小就受的美的熏陶,启迪智慧,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中班吹画:桃花
中班绘画艺术活动:吹画桃花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吹画的方法,吹出树干和树枝,用手指点出桃花。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3.培养幼儿绘画时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难点分析:用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吹出树干。重点:吹点出大课桃树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桃花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桃花图片,笔、颜料、抹布。活动过程:
一、以春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
师: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呀? 幼儿回答:桃花。
(评析:幼儿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鼓励幼儿并且帮助幼儿引出本活动的主题:桃树)
二、观看图片,导入主题,请幼儿观察桃树的样子和颜色。
1、教师出示桃花,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结构、形状、颜色。教师:春天来了,桃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我们来看看桃花是怎样的?它的花瓣又是怎样的? 幼儿回答:有粉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有一个圆圆的花蕾。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桃花。
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教师示范:将颜料滴在纸的下部,用嘴朝各个方向吹,吹出树干和树枝。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粉红色颜色点上桃花。
(1)先用毛笔蘸上棕色颜料,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
(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粉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桃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
三、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练习吹画桃花。(评析:幼儿操作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评析:本环节主要是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桃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教师必要时要进行个别示范,要让幼儿看清楚怎么吹出树干,这是本活动的难点。同时要提醒幼儿在吹画时,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再点。幼儿作画,教师要指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使花瓣有疏有密地点在树枝上。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既要看大部分幼儿是否操作得当,又要照顾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是否掌握吹画的方法。)活动延伸:
1.每个幼儿把自己画的桃花树的大轮廓剪下来,贴在墙上组成桃林,供大家欣赏。
2、教师评价,结束活动。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说一句赞美 桃花的话。活动反思: 今天是第一次接触,小朋友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孩子的兴趣非常的浓厚,喜欢参与到活动中,动手的操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审美情趣也得到提高,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由于吹的位置、力道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树干千奇百怪,有的都不像是树干,但孩子们却兴趣十足。由于我没有使用棉签,所以我干脆让孩子们用手指来点花桃花瓣。更加直接的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美术活动融入民间的特色。今天的美术活动小朋友们上的很开心,但过后发现我们的桌子椅子上有点颜料,以后还要提醒孩子们画完以后及时洗手,不要把颜料弄到桌椅上。孩子对活动后的干净整洁卫生习惯还需要平时加强,个别孩子的作品也需要老师的多多帮助。
第三篇:刮画教学案例
《有趣的刮画》教学案例
平方子中心小学 代向男
一、主题背景: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的同时,应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并主动掌握学习方法,完成教学内容。
《有趣的刮画》这一课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刮画所带来的意外效果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刻刀或小木棒等工具进行涂抹、刮画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效果。
二、教学活动实施: 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刮画的特点、掌握刮画的技法。
2、情感目标:感受刮画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目标: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提高。
教学重、难点:
1、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2、在刮画过程中,粗细线条的排列和线、面结合的方法。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两张作品:
师:比较一下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对其中一张很感兴趣
师: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这种新画法,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教师出示以黑色作为背景的学生绘画作品。)
讨论:除了在黑色纸上涂色表现画面外,还可在什么样的纸上作画能让图画的背景是黑色的?
师:在纸上用黑色蜡笔和别种颜色的蜡笔涂抹一两遍后用上特殊的工具也能在上面画画哦,大家想知道怎样画吗?
生:想。
(教师用小刀在刚涂抹好的黑色表层蜡纸上刮画,一幅美丽的花朵呈现出来了。)
生:原来老师是用刻刀在涂好的蜡纸表层上刮画出来的。
生1:能在纸上涂抹各种蜡笔颜色吗?
生2:在纸上刮出各种内容可以吗?
师:当然,只要想到的就能做到,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制作有趣的刮画吧。
板书课题: 《有趣的刮画》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个体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刮画纸
教师同时出示课件演示步骤:
1)、起稿:刮画纸的表面可以用铅笔在上面轻轻地起稿。
2)、轮廓线:用尖状的一头把画稿的轮廓线刻出,线条注意要圆润流畅。3)、刻画大色块:用刮蜡笔扁平的一头来刮出画稿中的大色块。4)、调整:在完成创作后,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增加线条或色块。
2、学生实践,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你觉得他刮得怎么样?你还有好的建议吗?
4、刮好的同学交流制作技巧。
小结:刮蜡画在刻画方面应细心,把握的力度也要恰到好处,用刻刀尖状的一头轻轻把画稿的轮廓线画出,线条注意要圆润流畅这样画出来的线条才不会断断续续的。
(出示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请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看看哪些内容或物体可以用在刮画中?动手试试吧!
5、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有同学想要在纸上刮各种内容,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把作品刮得更漂亮?通过想象,你还能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什么样子? 结果:有的学生根据想象刮出了鲜花、人物等。
(本环节设计思路:此环节的设计是学生通过实践,初步掌握刮画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摸索、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三〉、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从今天的这节课来看,你们都是聪明、能干的孩子。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勤动脑、多动手,以后一定能制作出更美的刮画作品来,并用来装饰你们美丽的家。
三、教学反思:
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趣”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三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机。一开始我出示两张不同作品,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老师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画法”,有效地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兴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用讲授的方法去告诉学生怎样刮画,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并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刮画方法。
三、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的想象真丰富”“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疑惑,比如课堂教学的技术设计环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绪和兴趣还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等等问题,都需要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探究。
第四篇:《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 吕 玲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大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家的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和牧童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了一首描写牧童的古诗,你们能背一
背吗?生齐背古诗《所见》。
师:不过今天我们说的这个牧童可不是骑在牛背上悠闲吹笛音的那个小男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画家和牧童》吧!教师板书:21 画家和牧童
生齐读课题
(用学生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很好的和新知联系起来,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
师: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画家? 生1:我认为画画画的好的人就是画家。生2:我认为画的画,别人会来买的就是画家。师:画画的好的人就一定是画家吗?
生3:画画的好不一定是画家。我说画家不仅是画画的好,还要有名气才叫画家。
师:经过前面几个同学这么一说相信大家对画家的意思有所了解吧?你还能说哪些带“家”的词语呢?
生:舞蹈家、音乐家、书法家、教育家„„。
师:这个同学说的可真好,知道这么些有名气的人。那牧童又是干什么的,你们谁来说一说?
生:牧童就是放牛或是放羊的小孩子。师:你对课文中的这个画家有什么了解呢? 生1:我知道这个画家名字叫戴嵩,他是唐朝人。生2:他画的牛特别出名,像真的一样。
生3: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来买。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看来课前你们预习的很认真。老师给个赞。
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戴嵩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1.戴嵩的斗牛图
2介绍戴嵩的文字资料)师:这么有名的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提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不掉字、不加字,把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事。
生自由读文。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展示本课13个生字,说说哪个字你认识?在哪见过? 生1:我认识“批”字。这个字就是“批评”的“批”,我家楼下还有个水果批发店。
生2:我在故事书中看到了“小公鸡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所以就认识了“惭愧”这两个字。
生3:“抹、拱”是形声字。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细心的孩子。这种在“生活中识字”是很好的识字方法。那么对那些你还不认识的字读文时遇到了怎么解决?(实时对学生的识字方式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字)
生1:查字典或看拼音。生2:问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字音读的是否准确,是否流利。
生1:他有一个字音没读准,“嵩”是平舌音,他读成了翘舌。生2:尾巴夹在后腿中间的“夹”应该读一声,她读成了二声。生3:周一乐读的很结巴,不流利,也不生动。
师:同学们听的可真仔细,不仅听出他们哪些字音读错了,还能说出具体哪里没读好。你们有进步了!
师再次课件出示字词:“价钱、浓墨涂抹、惭愧、拱手、牛蝇、翘起来”等。你能把这些字音读准吗?我们来开火车读。
师:“拱手”,请你做个拱手的动作让大家欣赏一下。“翘起来”,瞧!我们班毛容的小辫子就翘起来了。
师:请你再一次观察前面出示的13个生字,说说你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的?
生:我知道“购、描、驱、”也都是形声字。
生:我还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绳—蝇;渐—惭;瑰—愧(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可行的、高效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解字义,在对比中加以区分,检验识字效果,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扎实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习课文,品读句子
指名读第一段。
师出示课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著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著名就是特别有名。徐悲鸿就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师:哟,阮亦乐同学都会用词语“栩栩如生”了!“栩栩如生”就是特别特别像,跟真的一样。
生:李白是一名著名的诗人。
师:那么课文第一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段,并用波浪线把这个句子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生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买。生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生3:有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是啊,戴嵩的画确实是太好了,要是老师遇见了我肯定也会买几幅的。可惜老师穿越不了时空,回不到唐朝。
师:课文中有个句子特别写出了戴嵩的画好,你能再找出来读读吗?
指名读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买。师:你能用“一 „„就„„”来说句话吗? 生1:我一出门就有很多人跟着我。生2:我一回家就写作业。
生3:„„
师:其实戴嵩不仅画画的好,而且速度也很快。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至四段,用横线画出戴嵩画画快的句子。
生齐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1)出示课件: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你们能看着词语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2)课件展示画面: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教师讲述:它们是我国国画的绘画技巧,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通常情况下,它们一起使用,会使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3)师指教室文化墙的国画,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
(对重点词语采取了看词猜意、教师讲述、实物辨认等环节,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师:戴嵩的画是如此之好,那看画的人是怎么说的呢?都有那些人夸赞呢?“纷纷夸赞”又是什么意思?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如何夸赞的。(其中一名学生在读教书先生时用手摸了摸胡须。)
生:“纷纷夸赞”就是一个一个的夸,很多人排队夸。师:这么多人都夸赞戴嵩的画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戴嵩的画确实画的很好。
师:课文中用了三个表示称赞的词语,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课件:夸赞
称赞
赞扬
师:这三个词让我们从侧面看出戴嵩的画画的是特别棒。如果是你也在现场看画,你会怎么夸呢?
生:这牛真是画的太好了,简直跟真的一样。生:你是跟谁学的?画的这么棒。
生:戴嵩,你真不愧是个大画家呀,您能教教我吗? 师:戴嵩的画确实是好,老师也想来夸夸。课件:戴嵩的斗牛图
师:戴嵩的画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出神如画。生齐读四字词语。
师:正当大家都纷纷夸赞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戴嵩又是怎么处理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五段。齐读课文。
生:画错了,画错了!
师:这是谁的声音?他是怎么样进来的?这个声音怎么样给当时看画的人?
生:他是挤进来的。师:这个“挤”说明什么? 生:说明看画的人很多。
生:也可以看出戴嵩的画确实画的很好,真不愧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他指出了戴嵩画中的错误吗? 生:他指出来了。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师出示课件。学生大声读句子。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小牧童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胆子很大。生:我觉得他很了不起。师:怎么了不起呢?
生:他不怕大画家,敢说真话。
师:他胆子大,他敢说真话,他说的对吗?要是对,那又说明小牧童什么呢?
生:说明小牧童放牛的时候观察的很仔细,是个认真观察的人。师:你觉得敢说真话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个很勇敢的人,胆大的人。教师板书:
勇敢
生齐读
师:小牧童很勇敢的指出戴嵩的错误,那戴嵩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生: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能说说惭愧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1:自己没把事做好,心里感到不安。生2:没把事做好不好意思。
师:不好意思是因为戴嵩没有认真观察两牛相斗的样子,还不如这个小牧童观察的仔细,所以戴嵩感觉到自己很惭愧,很不好意思。
生3:它的近义词是羞愧。
师:画家是个什么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请一名学生模仿拱手的动作。
师:当牧童指出戴嵩的错误后,戴嵩的惭愧,拱手,说明戴嵩是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戴嵩很谦虚。
生:说明戴嵩不怕出丑。戴嵩很了不起,别人说他的画画错了,他没有生气。
生:我说戴嵩很虚心。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师教师板书:虚心。
四.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教师小结。
师:小牧童的勇敢,戴嵩的虚心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不怕困难,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在取得成绩后不能骄傲,更不能看不起别人。
五.生字练习课件:抹
拱
挤
(1)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点,注意:“抹“右边是个”末“周末”的“末。”上横长,下横短。
(2)分别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3)生写字。老师指导。
(低年级语文读写都非常重要,前面注重了生字的读,现在又落实了写的环节。)
【教学反思】
崔峦教授说:“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这三个教语文,看似简单,但实际给我们现在的小语教学很多的思考。我觉得语文课就该是好好说,好好写,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因此在教授《画家与牧童》这节课时,我觉得我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识字、写字教学得到很好落实。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简单的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孩子们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本课生字时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学生们通过交流,汇报了各自不同的识字方法,运用换一换、寻找形声字及生活中识字等不同方法,孩子的兴趣大,也提高了识字效率。在本课中同样注重了生字该如何写的环节。如先观形比较,再描红书写。
二、注重了重点词、句的品、读
课文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了解“著名”一词的意思,让学生脑海中对戴嵩这么个画家有个最初的认识。接着品读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通过品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戴嵩的著名,画技如此之好,另外对戴嵩的画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夸,充分体会到众人纷纷夸赞从侧面也再次说明了戴嵩的画好。为后面小牧童指出他的错误时,戴嵩的表现埋下伏笔,从而更能表现大画家的谦虚、敢于认错的高贵品质。
不足之处在表现牧童的勇敢,敢说真话的品质时引导的不够到
位。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定会牢牢抓住这点,还给学生一个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玲玲的画》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案例
一、案例描述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和“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身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同学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置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1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初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出示双行字)生汇报刚刚认识的字
3、(出示双行词)指名领读
4、(出示单行词)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5、(出示单行字)交流识字方法,6、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8、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9、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10、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微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同学先自身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画、幅、评、奖、候”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同学把他们的各局部写紧凑些。
3、同学练写。
4、把同学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同学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同学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 同学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小朋友。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 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同学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同学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缺乏?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同学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地、充沛地说。
2、假如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