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关于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通过对“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的学习,我收 获很大。
陈老师系统地总结归纳了教学活动包含的八大要素即
(一)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四)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五)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六)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七)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八)活动的修改和调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先更全面地考虑这些要素。
另外,陈老师所讲的关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如:自己认为教学活动设计得挺好了,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意外的问题。对话操练时,由于部分学生跟不上,自己又得花很多时间去引导或再示范。也许自己对学生的具体水平没考虑好,或是目标设置不太明确吧,教学内容就难完成。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应激能力,懂得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的修改或调整,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好的课程导入可以把外语学习带人新的意境之中,变单纯的机械模仿活动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变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一次精心设计的导人既可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恰到好处地选择突破口导人课程学习,不仅能带领学生渐入佳境,还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采用学生谈话、活动,演讲、表演等方式进行课程导人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可使学生由听众变成实践的参与者——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消除胆怯心理,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提高了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样的导人有更强的感染力,可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自由谈话式导入 学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几个人就某个情境进行对话,如问路、打电话、就餐等。还可以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可各自发表意见,也可进行小组汇报或总结。谈话的内容很丰富,可以谈论天气、热点新闻话题、日常生活、电影电视节目等。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导入新课。
2、活动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同桌活动,互相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提供帮助等。或是3—4人一组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活动,还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收集信息,完成交际任务。这样既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又为教师的课程导人增加了更多的素材。
3、演讲导入
教师可让一位学生上台进行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让其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学生可让其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演讲;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作即兴演讲。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演讲的人员及主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又可作为一节课的导人。
4、角色扮演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新、旧语言知识,通过情境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还可把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改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并加以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让学生各自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不仅可使学生事先就对课文有了充分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教师也能够充分地利用表演导人新课。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巧妙地导入新课。
1、联想导入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2、设置问题导入
教师可在进入新课之前,从不同角度直接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这种提问法可以把学生迅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
3、直接破题导入
对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直接破题而人,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利用文中插图或实物等进行导入
在每一篇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中,都配有与课文相关的插图,令学生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对课文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对形象的插图进行描述和讨论,就可以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对于另一些课文,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利用这些方法,能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
5、利用背景知识导人
要学习、理解某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如果学习者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对所学文字的内容、专业背景较为熟悉,那么掌握这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就会事半功倍。对于这些历史题材或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的课文,教师应该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工具书或上网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可采用介绍作者、时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讨论课文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等途径,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导人课文作了很好的准备。
6、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导入
随看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还能使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题选择使用不同的导人手段。而不管使用怎样的导人方法,都应以学生能更好地参加课堂教学和理解所学知识为中心。此外,导入要有很强的目的性、相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导入应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合理的课程导入,可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 “ 后进生 ” 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乐趣。要保持学生的高度学习积极性,否则就只是好学生的天下,大部分的学生不再参与学习,成了无效小组学习,课堂效果差,教学效率低。
建立合理的 “ 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给优胜小组一定的奖励比如小红花,月底总结那组小红花最多,引导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的学习,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一)活动目标不明确
案例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课题:新词汇教授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图片 ,并教授单词。
图片内容描述:幻灯片 1播放一条短裤和两条短裤的图片以及seven dollars.fourteen dollars的标签;幻灯片 2播放了一件T恤和两件T恤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幻灯片 3播放了一双鞋子和两双鞋子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幻灯片依次播放了一系列类似的衣物图片并在最后呈现了新单词:clothes, socks, sweater, trousers, bag, hat and so on.学生活动:观看、回答问题并跟读。
案例分析:几张幻灯片依次播放了一系列衣服以及他们的单复数形式以及他们的价格标签,学生可能会想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名词的单复数,也可能觉得有价格标签是跟讨论价钱有关系,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活动的目标并不明确。教师没有确定好这个活动究竟要做什么,目标意识不强,导致了整个活动的思路和顺序都比较混乱,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有偏颇。
应对措施: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明确活动目标,让同学们在同等时间内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师最好在活动开始前明确接下来的活动明确的目标是什么,比如这单元我们的重点是询问价格,讨论衣物,所以在掌握这个提问价格的句型前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实物参照,接下来我们首先以一些衣物作为基础材料,因为涉及到单复数,所以我们先来学习一些衣物名称并了解他们的单复数形式,方便我们以后讨论价格句型的掌握。
(二)情境创设不合理
案例: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并带读: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Do you have a……?
然后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口头练习句型,如:
Do you have a sofa? Do you have a bookcase? 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半班活动——个体活动。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模仿式操练新句型的活动,但情境的创设不太合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沙发和书柜等,但为了句型的操练,不得不说出此句型。应对措施:教师在引导学生操练新句型时尽量不要脱离实际情境,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语言的实践服务的,如果违背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恐怕也很难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的目的。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案例 Do you like bananas?
主题: 讨论好恶
教师活动:发布任务,让各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好恶
教师评价: Good!Wonderful!Well done!
案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反思我的这节课,首先,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虽然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
应对措施: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活动后及时丰富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比如某个不太出色的学生正确的回答出了某个问题,学生除了肯定回答外还应该积极的在全班对该生进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这份学习热情保持下去。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活动对象不匹配,资源利用不恰当,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理想等,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有意识的去思考去改正。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定稿)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一、教学活动包含的要素
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通常会考虑到很多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Purpose :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活动目标制定得是否准确和清晰,直接影响着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最终的效果。
(二)Skills :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英语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项。活动侧重训练的,可能是其中的一项技能,比如单纯的听力技能或阅读技能,但有的时候,活动也可能涉及到几项技能,比如听和说的技能的结合。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因为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所以活动的难度相应地也要有所贴近和调整,使之契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如果学生整体水平偏高,活动的难度可以设计得稍高一点;如果学生接受程度偏低,则应该适当降低活动的难度。
(四)Materials : 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活动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
1、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材料。
包括活动交际中必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没有必要的语言支持和铺垫,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2.活动所需要的图片、音频、视频、电脑、实物等各类相关的媒体资料及黑板、粉笔等教具。
(五)Procedure :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Procedure 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活动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一个步骤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六)Participants :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Participants 其实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其次是参与人员活动组织方式的安排。是两人一组(pair work)活动,还是四人小组(group work)的活动等。
(七)Evaluation : 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活动结束后评价与反馈的形式是多样的。就评价的主体而言,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从评价所依据的媒介来看,有语言评价,有实物奖励;从评价的手段而言,有等级式评价,比如 A, B, C等级,有分值评价,比如 5分制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和方式,都应该在活动开展前跟学生交待清楚。
(八)Variation : 活动的修改和调整
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况与活动预先的设计很多时候并不吻合,所以,活动的组织者往往要根据活动的实际发生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对教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应激能力和临场智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不明确
案例 3-1 词汇教学活动案例
课题: Festivals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图片 ,并教授单词。
图片内容描述:幻灯片 1播放平安夜的音乐;幻灯片 2教授并带读了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的单词,幻灯片 3教授并带读复活节、情人节、春节的单词,幻灯片 4教授并带读与圣诞节相关的其他词汇,如 Father Christmas、stocking、chimney等。
学生活动:观看、回答问题并跟读。
案例分析:幻灯片 1播放的是平安夜的音乐,马上让人联想到要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内容,但幻灯片 2并没有继续这一思路,而是跳转到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等单词的学习,幻灯片 3教授的是复活节、情人节和春节的单词,幻灯片 4再折回到圣诞节的内容。四张幻灯片来回切换,中西方节日相互交错,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此活动是想引导学生学习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单词,还是学习与中国节日相关的单词?是重点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单词,还是中西方节日的对比学习?我们不得而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活动的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确定好这个活动究竟要做什么,目标意识不强,导致了整个活动的思路和顺序都比较混乱,自然也考虑不到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提高。
(二)活动对象不匹配
活动对象通常是指活动由谁和谁来做。一般是在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来进行。
案例 3-2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姚明打篮球的图片和文字并提问个体学生。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 ’ m 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此活动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依据图片询问学生正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自己正在做什么。关键是图片呈现的却是姚明在打篮球,如果用---What are you doing?---I’m _____________.的句型来操练,活动的对象就转换成教师和姚明了,此时如果教师仍然询问学生“你正在做什么”,学生会觉得很困惑,他(她)无法看着图片里的姚明,而用第一人称“我”来回答自己正在打篮球。
(三)情境创设不合理
案例 3-3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My family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并带读: I have got…
I haven ’ t got…
然后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口头练习句型,如:
I have got two sisters.I have got an aunt.I haven ’ t got an uncle.I haven’ t got a brother.活动形式:全班活动——半班活动——个体活动。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模仿式操练新句型的活动,但情境的创设不太合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没有哥哥或姐姐,但为了句型的操练,不得不说出 I have got a brother.或者 I have got two sisters.的句型,还有些学生生活中可能有叔叔阿姨,但同样为了操练句型,也只好说 I haven’ t got an uncle / aunt.了。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语言的实践服务的,如果违背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恐怕也很难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的目的。
(四)资源利用不恰当
案例 3-4 听力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教师活动:播放 Flash动画。画面呈现两只小鸟的问答,互相询问小狗、小鸭、小猫等动物分别在做什么。.学生活动:观看。(片长 2’ 30’’).活动反馈:教师提问: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学生回答: They are talking.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使用的 flash动画固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遗憾的是,资源利用不恰当,且利用率太低。活动的初衷是训练学生听的技能,但是 flash动画却再现了画面和动作,学生不需要听,所有细节通过看就全部知晓了,资源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听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视频资料是不太适用于听力练习的。听力练习的资源最好只播放声音,而不出现画面,让学生通过听去获取信息。
其次,flash动画里包含的细节信息很多,学生从头到尾观看了 2’ 30’’,却只回答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 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资源的利用率太低。如果把这段动画当作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和操练的工具,其实效性会更好。
(五)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理想
案例 3-5 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 are you doing? 1 .教师活动:依次展示 19幅图片,提问: What is he / she doing? 或者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活动:个体依次回答。
案例分析:此案例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资料太多,没有经过适当剪裁。其实 10幅图片足矣;其次是图片呈现和组织的形式不当,过于雷同和单一,不能真正实现操练活动的实效性。案例中教师采取逐一呈现图片的方式,然后一个个叫学生回答,从学生活动的广度来看,只有 19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其他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无任务的消极状态;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来看,图片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机械和单一,学生没有太多思维的参与和碰撞,只需要看着图片中的动作回答即可。如果在示范两三幅图片的问答后,采取一屏显示六幅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互相问答,就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学生在讨论中也能开阔思路,对图片产生多种解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案例 3-6 活动拓展案例
主题: Weather report(天气预报).教师活动:发布任务,让各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专题信息,如天气与旅游、天气与农耕、天气与自然灾害等。.学生活动:看、听、鼓掌。.教师评价: Good!Wonderful!Well done!
案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反思这些年的教学,我们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知识的积极内化,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案例具有探究、合作学习的特性,应该说前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小组合作去收集资料,并对学习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面。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整堂课基本都是学生幻灯片的演示,除了点击鼠标和宣读材料外,看不到学生之间任何思维的碰撞,看不到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家各自为阵,处于分离的状态,徒具自主学习的外壳,却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质。
其次,缺 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强化优点、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议。此案例中,尽管教师也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如果下次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另外,台下同学是否在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多少,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监测和反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主体效能的发挥从何谈起?没有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三、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设置要明确
目标好比指南针,要去哪里,无论东南西北,有了指南针就不用担心迷路了。活动的开展也是这样,每个活动都有自己预期的目标,有的是以知识学习为主,有的是以技能训练为主;有的活动处在呈现新知的阶段,有的活动处在复习巩固的环节。无论设置什么活动,目标意识都是第一位的,要明确活动由谁来做(audience),在什么情境下(condition),通过什么样的行为(behaviour),达成怎样的标准或规格(degree)。只有目标明确了,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才有可操作性,否则,活动就成了走过场,空有活动之形而无活动之实。
(二)情境创设要合理
情境合理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活动应体现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也就是说,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新颖有趣,又要避免华而不实。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指令交待要清楚
指令是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指示语,指令必须简短、清楚,适当配以演示。学生只有对自己所要参与的活动有了清楚的认识,了解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后才能成功地开展活动。如果指令表述不当,任务交代不清,就会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指令的交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活动的方式
主要是活动以什么形式展开,是 individual work还是 pair work或者 group work?是全班活动还是半班的活动形式?这都需要在指令中交待清楚。
2.交代活动的操作步骤
主要指活动分几步来完成,每一步都做什么,怎么做。3.交代活动的时间
每个活动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活动比较小,一分钟或者两分钟就能完成,有的活动需要的时间长点,比如阅读和写作活动,可能需要 5-8分钟才能完成。
4.交代反馈的要求
活动需要学生以什么形式来反馈,是口头反馈还是书面反馈,是小组派代表反馈,还是各组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反馈任务,这些都要在指令里交待清楚。
5.为确保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适当抽查提问
步骤较多的活动,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可适当提问学生 “Are you clear?”如果学生不太明白,这时补充指令还为时不晚,如果活动进行到一半,再停下来去补充指令,无疑会影响活动的完成。
6.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
指令发布完后,也可留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哪里不明白,再解说一遍,这样也可避免活动进行中去补充指令。
(四)时间安排要合宜
时间合宜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则先完成活动的学生处于等待的消极状态,过短则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也不利于活动的完成。活动时间的长短往往由活动的内容所决定。合理的时间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五)组织方式要得当
组织方式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一般有四种:全班、小组、同伴和个人。组织方式的选择应视活动的内容而定,有的内容适合小组活动,但有的内容适合个人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组织还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避免你动他不动、或动而无效的情形。
(六)评价反馈要及时
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活动后及时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应用
(一)词汇教学活动 1、quiz
用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图片缺省
将图片裁剪成小片,通过碎片拼接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并学习词汇。、游戏练习
在游戏中完成词汇的巩固和运用。、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词汇,并获得关于词汇运用的初步印象。、情境检测
在情境中检测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策略渗透
通过案例渗透词汇的联想记忆策略。
(二)句型与对话教学活动
1.句子接力
活动目的:通过接力传话活动,巩固学生对句型 I like doing… 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说明:组间平行进行。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运用句型造一个句,然后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在复述第一个学生所造之句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依次类推。最先完成活动的组为优胜组。
活动过程:
(1)教师发布指令;
(2)学生组间接力传话,如下所示:
Group 1
S1: I like running.S2: I like running and swimming.S3: I like runnning, swimming and playing football.…
(3)教师反馈,评选优胜组。
2.情境感知
活动目的:教授新知,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询问建议与提供建议的句型。
活动说明:情境创设 1 : Sam 英语考试没考好,不知怎么办,寻求帮助。
情境创设 2 : Sam 英语课上用汉语和同学展开交际对话。
活动过程:
(1)教师呈现情境图片 1,引入询问与提供建议的话题;
(2)教师呈现情境图片 2,教授关于提供建议的三种句型(It’s a good way to… / Try to… / Try not to…)。
3.情境实践
活动目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完成准备晚会食品和饮料的对话。
活动说明:
(1)创设情境:为晚会准备物品。道具:冰箱。
Mum: Have we got any vegetables / pork?
Kid: Yes, we have./ No, we haven’t.(2)活动形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妈妈,一个学生扮演孩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发布指令;
(2)学生两人一组自编对话;
(3)小组展示对话;
(4)师生互评。
(二)语法教学活动 .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授宾语从句
活动目的: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运用宾语从句。
活动说明:活动分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条任务链进行。
(1)任务前:教师交代情境:三个月前警察在桥下发现一个老人,但老人失忆了。
(2)任务中:学生两两问答,一个扮演老人,一个扮演警察。警察对老人进行调查,询问老人的相关信息,老人用宾语从句回答。
(3)任务后:警察将调查情况整理成文,如下所示:
活动过程:
(1)教师交代情境;
(2)教师与一学生示范警察与老人之间如何进行问答;
(3)学生两两一组分角色问答;
(4)学生两人一组将问答情况整理成文;
(5)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用故事演绎法教授被动语态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被动语态的含义、构成及用法。
活动过程:
(1)教师用 PPT 演示文稿逐一呈现图片,边呈现边讲述故事;
(2)教师将故事中的被动语态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这一语法现象的关注和理解;(3)故事结束后,板书小结被动语态的含义、结构及其用法。
第四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作业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通过学习陈芳老师“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我感想颇多。
首先我了解了教学活动包含的八大要素即
(一)Purpose :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Skills :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四)Materials : 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五)Procedure :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六)Participants :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七)Evaluation : 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八)Variation :活动的修改和调整,虽然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会考虑多种要素,但没有那么系统。所以收获很多,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会先考虑这些要素是否俱全.下面是我设计的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Reading活动方案
七年级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Reading教学活动设计
(一)purpose 使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讨论自己和他人的饮食偏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Skills :
以“读”为主线,合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各层次任务的驱动下,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正确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大意,并能写出文中Cindy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的饮食偏好。
(四)Materials :辅助资源: 录音机、磁带、电脑、调查表。
(五)Procedure :
(1)warm up:Duty report Who is on duty today ? Is everyone here today ?(2)Revision an d lead-in :
通过复习提问若干学生之前学过的DO you like ….? Does he/she like …? 以及I like …but I don’t like … 句型以及人称变换形式检查并巩固上节内容。通过讨论Which food do you think is healthy ?引入本节课学习主题。(3)Reading
step 1: Fast reading 1.What does Cindy Smith do ? 2.What fruit does Cindy like ? Step 2 :Intensive reading(精读)
(1)学生自学书中新的单词,短语。让学生分小组自学书中单词,短语,并独立完成导学案部分关于词汇的题目。
(2)结合导学稿,分小组讨论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短语。例如:讨论Sport Star Eats Well 中well 的用法以及辨析well 和good 的用法区别。Want
(3)找一到两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修正补充,有必要时老师点拨。
Step 3 :美读
(1)全体学生听录音,并跟读模仿(2)全班分成两个小组赛读。(3)同桌两人分角色读。(4)自读
Step 4 :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1.完成P35 2c写5个句子谈谈Cindy 的饮食习惯。
2.开展组内调查:Do you like „? Does he/she like „? Helikes...but he doesn’t like....3.写出组内某个同学的饮食偏好,并在组内交流,修正错误.,Step 5 :Homework ①掌握文中重点词组,并能用这些词组造句,尝试背诵课文。
②以”My sister’s/father’s eating haqbits “为题,写一篇短文。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有感范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有感
学习了专题讲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后,对比“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同事,在活动创设的有效性方面经常把握得不是很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经常犯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对象不匹配——有时就网络上下载的图片,没有再进行处理就直接使用(感受:以后要用学生做主语时,用学生的真实图像做主角,效果应该会比较好);
2:情境创设不合理——有时创设的并不适合学生的真实经历;(感受:课前应该深入学生,讨论在他们中语言发生的可能场景,在备课中运用)
3: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理想——有时活动很热闹,但是就是有些孩子在边缘观望,没有学到东西;(感受:活动设计要更加注意全面性和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注意提点学生,提高参与度)
4: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有时过多用苍白的表扬话语。(感受:自己这块总体还是做得不错,尤其是在作文的点评和学生主体活动表演时,评价和反馈非常到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