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乘法简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课 何庄子小学
张涛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定律。
1、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0.42×100=
4.2×0.1=
0.4×0.6= 5×0.2=
500×0.02=
2.5×0.4= 0.25×40=
0.125×8=
12.5×8=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意图:通过口算,提高对小数乘法中数的特征的关注,以及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理解。
2、思考: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学生汇报。强调: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小数乘法运算中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就一起练习一下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
意图: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二、选择运用,加深理解。
1、五二班开展帮学活动,小李辅导小王学数学。刚学过《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课后小李编了一些题目,准备给小王练练。你们想知道他编的是哪些题目吗? 2.5 ×0.73 ×_____
0.96 ×12.5 ×_____ ____ ×0.8+ 0.2 ×____
0.75 ×____ -0.75 ×____ 师:你要是小李,横线上应该写什么数呢?学生汇报。
强调:要判断是否运用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时要关注数的特征和符号特征。通过观察数的特征把数进行凑整,目的是尽可能地通过使计算更加简便。
意图:让学生自己构造具特征数的算式,使学生对具有能凑整数的特征的表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对各运算定律的形式要求理解深刻。师:那这些题都怎么简算呢?我们来一起练一练吧。
2、怎样计算比较好
2.5 ×0.73 × 4
0.96 ×12.5 × 0.8 7.6 ×0.8 +0.2× 7.6
(12.5-0.6)× 0.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对比练习,梳理方法。
1、我们在进行小数乘法简算的时候应注意的以下问题: 一看:观察数字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定律的运用;查每一步的计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1.01×2.6
(2)3.8×9.9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
3、自己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3.2×2.5
同学试练(说说我是怎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同桌交流,汇报发言。观察第一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还有其他解法吗?(2)7.6×2.4+7.6×6.6+7.6 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4.25×0.99+0.01 = 4.25×(0.99+0.01)
()(2)1.25×2.4= 1.25×8×0.3=1×0.3
()(3)0.75×102=0.75×100+2
()意图:通过对比练习,感受得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技巧进行简便运算,同时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灵活性。
四、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1、智力挑战
0.36=3.6×()0.14 ×8=1.4×()3.6× 7.2=()×72 师:你能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根据积不变的性质。
师:那你能根据刚才所说的知识解决下面的两道题吗?
3.6×9.9+0.36
1.4× 9.2+0.14 ×8 学生汇报。
2、练一练
28.6 ×99 +28.6
10.2×4.8 0.25×(8.5+8.5+8.5+8.5)
0.86 -0.86 ×0.9 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六、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和自己比你哪方面有了提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课 符号特征
数的特征
a×b= b×a(a×b)×c = a×(b×c)a×(b±c)= a×b±a×c
第二篇:小数乘法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3-1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
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熟练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每组题中你只需在A或B中选一题来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会选哪题呢?请独立完成。
A、0.24×17×4 A、12.5×(7+0.9)A、2.8×0.6+2.8×0.7 B、0.25×17×4 B、12.5×(8+0.1)B、2.8×(0.6+0.4)反馈:为什么选?运用什么定律?
2、复习我们在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时运用到了哪些规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指名用字母分别表示这三种运算律,师板书。
3、导入: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要判断是否运用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时要关注数的特征和符号特征。通过观察数的特征把数进行凑整,目的是尽可能地通过使计算更加简便。(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⑴独立完成第13页第7题填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分别应用了什么定律。⑵第14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师巡视。订正时重点说说分别应用了什么定律,重点指生讲解7.8×9+7.8,明确意义与方法。
⑶灵活思考:填上什么数使算式算起来简便? 6.5×5×()(0.2,2,20„)多种填法 12.5×0.9+12.5×()(0.1,1.1,„)只要是能和5、0.1凑整的数就可以了。由此还想到什么相关联的数?指生说。
⑷对比练习
12.5×5×1.6 12.5×13—12.5×5 12.5×5.6 观察这三道算式,哪个数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马上想到了几?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吗?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13×20.1 13×19.9 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
2.5×19—2.5×15 2.5×19—25×1.5 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小结: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自主完成第13页第5、6题,解决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在计算中能主动应用简便算法。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式解答,指生板演,交流展示不同方法,比较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0.25×0.25ׄ„×0.25×4×4ׄ„×4=
(100个0.25)(101个4)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并请他们说明想法。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这节课练习,和原来相比有了哪方面的提高? 小组交流
汇报:(可能出现回答)
要灵活运用定律;要关注数的特征和符号特征,通过观察数的特征把数进行凑整。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
符号特征 数的特征
a×b= b×a(a×b)×c = a×(b×c)a×(b±c)= a×b±a×c
(学生板演)
第三篇:简算练习课教案及反思
简便计算练习课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个旧市金湖小学
肖建英
教学内容:简便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凑整法和5大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重点:能通过凑整法和运用5大定律使计算简便快捷。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简便计算练习课,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板书:简便计算练习课
师:要能使我们的计算又对又快,就要有一些巧妙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凑整法,下面我们就先从找朋友开始。(1)、找朋友。(下面哪些数能凑整)4 49 125 25 8
96 师:观察哪两个数通过适当的运算符号连接就能使它们的计算结果得到整十整百数整千数。
生找师板书:125×8=1000
4×25=100
4×125=500
96+4=100
49+51=100
25×8=20
25×2=50
.......(过渡)师:同学们刚才的“找朋友”找得又对又快,下面我们来看“拆一拆”,看谁的本领最大?(2)、拆一拆(怎样拆使计算简便)①99=()-()②101=()+()③32=()×()④88=()×()⑤24=()+()⑥48=()-()=()×()=()×()=()×()师:把这些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差、积。
(过渡)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对简算中运用最多的五大运算定律是否记牢了,一起看下面的“你说我填”(小黑板)。(3)、你说我填 ① a+b= ② a×b= ③(a+b)+ c= ④(a×b)×c= ⑤(a+b)×c=
师:请各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左边同学说,右边同学听,没说对的右边的同学补充)同桌互说后,指名填空,齐读,并说明表示哪条运算定律。
二、单项练习
(过渡)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五大运算定律,现在就运用这5大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我会走下一步.(写出下面各题的下一步简算过程)①(20+8)×5=20×5+8×5(示范)②99×18= ③64+64×57+64×42= ④25×16= 让学生先在作业本上写出以上各题的下一步,再指名回答.(过渡)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简便计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祝贺大家又进了一步!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简算过程对吗?
2、我会判断(下面的简算过程对吗?)①(200+4)×25=200+4×25()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每一项②15×25×3×4=15×3×25×4()注意括号 ③125×(8×4)=(125×8)×(125×4)()与分配律要区分开来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并说明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三、计算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对简便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整的做几道题,看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题目
师:请你们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1、我会算
102×32
987+421+579
128×38-28×38= 125×32×25(注意:分解32成4×8,记住加小括号)48+48×99(48里躲着小1,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多写一步:48×1+48×99)教师巡视指导,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2、一题多解 25×24 师:你能用不同的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吗?(想办法把两个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差、积,并能相互凑整)
四、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能给大家说说有什么好方法使计算简便快捷吗?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要使我们的计算又对又快,我们就要寻找简便的运算方法,利用找朋友、拆数字以及五大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拓展练习125×88 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来进行简便计算?相信你一定行的 ,试试看吧!
为学生搭梯子,使学生迈步子
-------《简便计算练习课》课后反思
简便计算是四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学不会用,或者对一些能简算的题不知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简算。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简算的实质认识不够,对简算的方法认识不足造成的。为此,必须让学生明确简算就是把题中的数字通过拆分、结合等方法凑整后,使原来需要笔算的题很快通过口算就能得出答案的一种计算方法。
简算的关键是对数字进行凑整,但怎样对数字进行凑整呢?这是许多学生的难点,也是简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三个环节:
1、“找朋友”,2、“拆一拆”,3、“你说我填”。让学生对简算教学中常用到的一些数字采用乘、加、减的方法进行拆分,使学生对每一种方法都有了认识,从而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该采用什么方法。当让学生明确要使计算简便,首先要学会把数字通过“结合”和“拆分”等得到可以使计算简便的数字后,再通过复习5大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根据所学的5大运算定律把数字用运算符号连接得到整
十、整百、整千数再进行计算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一环节中的3个题为学生搭建了第一级阶梯。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分小步子运用刚才掌握的知识对题目进行化难为易的练习。为了让学生快速、熟练地对算式进行简化,我们设计了“我会走下一步”和“我会判断”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化简方法,区分一些易混淆的计算方法,避免在下一次的计算中出错。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为学生搭建了第二级阶梯。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简算的方法与技巧。
搭建好了以上两步阶梯,我们设计了第三环节“计算”。首先是完整的简算题,二是“一题多解”。由于有了以上两环节的基础与方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做得又快又对,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们感受到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阶梯,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第四篇:《小数乘法反思课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反思课教学设计
林秀军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疑难问题的梳理和解决,使学生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内容:口算,每人一道口算题。
二、导入新课: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还有同学们刚才的回答,看得出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但是在解决综合问题时难度也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小数乘法的疑难问题反思课。
板书课题:疑难问题反思课。
三、查疑解惑,找到方法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教材,学习资料,纠错本上找一找还有哪些问题是弄不懂的,有疑惑的,现在就请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
师:刚才大家所提的问题都是和概念有关的问题,那么大家在学习这些概念的时候,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呢? 生:多读。生:多写,记忆。
师:对,熟记,理解。(板书:
熟记
理解)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在应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但是老师还发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朋友,大家熟悉吧。
这两道题就是在合作考试中的两道题,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做错了。今
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这两道题,老师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请小组长组织 本组成员,认真讨论解答,关键是找到这些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好,计时开始。小组讨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4.8×0.25 2.根据65×39= 2535,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23.35 =()×()
2.535 =()×()
=()×()
=()×()师:时间到。谁愿意到前面来讲给大家听?
师:大家在认真听的时候还要想一想,你的思路和他的一样吗?做错的同学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讲解。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合作考试时谁做错了,为什么错了?做错的原因是什么呢?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该这样解决呢?
生:先找到从哪里入手。
生:仔细观察,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刚才大家不但能正确的解答提出的问题,还能很清楚的讲给大家听,这说明我们很出色的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我们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下面呢,老师要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看大家是不是真有收获。下面我们就来进行闯关比赛。
第一关:火眼金睛判对错。
1.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
2.48 × 0.2 = 96.()
3.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9.3.()
4.1.25 ×(0.8 + 1)=1.25×0.8+1.()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6.一个数的1.5倍一定比原数大.()
第二关:用智慧
巧计算
根据13×28=36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第三关:实践平台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3.8×0.04)
7.69×101
8.8 ×1.25
46×0.33+54×0.33 统计分数。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获胜的小组和落后的小组,看大家有什么感想,请大家做好准备,接受采访。
你们小组获胜了,你有什么感想呢,你的心情如何呢? 你们小组没取得名次,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盘点收获,寻找不足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
第五篇:除法简算教学设计
“ 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河南省安阳市豆腐营小学
周秀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43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并能正确运用知识正迁移主动探索自主总结归纳出规律;体验主动探究的快乐。
3、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流程:
解决具体问题,得到研究素材——引导观察材料,初步理解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归纳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旧知引路,唤起兴趣:
1、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既对又快)25×4 = 317-65-35 = 125×8 = 543-249-51 = 390÷13 = 436-158-42 =
2、师:在口算“317-65-35”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先算“65+35”的和?(因为这两个数相加正好是100,这样算起来简便)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口算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容易勾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简便计算方法的回
忆,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引入课题做好了铺垫,从而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对,春暖花开,正是植树的好季节。我们一起到光明小学的植树现场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
2、充分感知,自主建构。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指名答)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师:请你仔细默读题,看一看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想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写在练习本上。可以先分步再综合,有能力列综合算式的也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学生,并及时搜集学生解题情况。)
师:写完的同学,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给同伴小声说一说。教师及时运用教学口令,调整学生坐姿和学习状态。学生活动:列出算式后,反馈活动结果(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50÷5
=1250÷125 =10(元)
=10(元)
师:(教师指方法一)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学生举手示意)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答)
师:有道理,说的很好!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同意第二种方法?你们又是怎么想的?(指名答)
师:请大家来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答)
教师引导小结:在解决上面问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1250÷25÷5 =1250÷(25×5)
追问:等号是什么意思?你能模仿这个等式再举一些例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一些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吗?(指名答)
生:在这些算式中,“一个数先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字母表示为:a÷b÷c= a÷(b×c)师: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这是除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有时运用它可以使计算简便。这也是今天我们的劳动成果,赶快把它记录在书43页。教师并指导学生看书例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质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积极尝试的愿望,就愿意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动启发、发现规律、记录成果”经历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清晰、深刻的表象;学生在探索规律的同时也学会了悦纳自己,欣赏别人,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1、第一层次练习:快乐填空,使等式成立。
16÷2÷4=16÷(2 ○4)
180÷(3 ×4)=180○3○4
420÷(7 ×4)=
420÷()○()350 ÷(25×7)=350 ○()○()
2、第二层次练习: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000÷125÷8 3000÷60÷2
180÷(3×5)
210÷(6×7)
3、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训练,不仅体现了教师扶放结合的思想;而且充分展示出了孩子们运用规律解题的思考过程。学生逐步体会并领悟到:做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灵活选择算法”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提升思维。
谈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