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4-P26 教材分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原型,如合并、移入、增加等。虽然笨节是学习运算意义的起始课,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遇到或经历这些原型,只是不知道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加法来表示。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并初步探索5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分三个层次呈现的:一是创设多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作为学生学习加法的起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即把两部分合起来;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三是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原型,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学情分析:一方面,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中,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已经很熟练,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和理解加法的现实意义,并且在现实中找到加法的原型。另一方面,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是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加法问题,这在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中是几乎不存在的,但是这又属于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因此规范提问题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是在学生学习提问题中需要教师特别把握的一个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学习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2、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体会“合起来”的过程,体验加法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教学准备:课件(PPT)

圆片1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连续出示几幅图,图中展示的是几个学生熟知的物体,个数都在10以内。(如:4辆小汽车,6只金鱼,9个小朋友等)

1、每出示一幅图都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几个。

2、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个别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数数为情境引入,这个学生所熟知的情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学习基调。也为后面通过数数来解决加法问题做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含义

(一)有几支铅笔?课件出示笑笑,一只拿着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着2铅笔。

1、教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什么。(多请几个学生来说)

2、课件演示笑笑把那只手合在一起。教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3、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境尝试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正,并且让学生手里拿着铅笔一边演示一边把问题说清楚。再让其他学生也学着说一说。

4、实物演示,教师问一共有几支。并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

5、交流数法(先拿三支铅笔再接着数第4支和第5支铅笔)。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说出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加法就是合起来的过程,初步体验到加法的实际意义。数铅笔的过程则是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计算的过程。

(二)有几只熊猫?课件出示:有三只熊猫在吃竹子,有两只熊猫在玩皮球。

1、教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什么。(多请几个学生来说)

2、提出问题,教师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补充,再让其他学生也学着说一说。

3、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用圆圈代表熊猫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4、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画出来的结果,并让学生来解释。(教师问能不能看出来哪里是三只熊猫,哪里是两只熊猫)

5、交流数法。教师问合起来是几只熊猫,带着学生一起数一数。师生对学生的数法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解决有几只熊猫的问题,用圆圈代表熊猫在纸上画一画,从数熊猫到数圆圈是初步的抽象的过程。

(三)符号运算

1、教师让学生尝试把数铅笔和数熊猫这两件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2、教师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算式中的3、2和5在这两件事中分别表示什么。并带着学生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

3、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3+2=5来表示。学生先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 看法。师生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议,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前面两个具体的事例抽象到数学算式,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再加上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数学算式。再通过对每一个数字在具体情境中的解释和在生活中找到能用3+2=5来表示的事,加深对加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书本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摆一摆,算一算加法算式的结果。

2、请学生和同桌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学具圆片来解决实际问题,把具体情境和算式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有什么问题?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教案[模版]

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3、试一试

“一共有多少?”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1辆”“有飞来1只”,以丰富对加法意义的认识。

“说一说”可以直接呈现算是,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再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1+4=5”的意义,最后用图画的方式表示“1+4=5”。

三、练习巩固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要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到加法。生2:我知道了加法就是合起来。生3:„„.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多少, 设计, 北师大

第四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屏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信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第五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定稿)

课题:《一共有多少》 执教者:李晓娜

教材简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支与2支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5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学习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想)

2.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这位好朋友是笑笑,她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书中的情境,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由情入境再入理。从而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解决左手3支铅笔,右手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1)学生汇报结果。预设:一共有5支铅笔。

(2)借助手中学具演示计算的过程。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2.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3.揭示加法算式。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设计意图:用图片代替实物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从本节课开始,要引导学生将图意描述完整,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和倾听。】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卡片、小棒等学具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回顾和总结,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共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认识加法,并结合现实的生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4教学内容及P25练一练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王术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学具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主备:王志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3.1一共有多少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3.1一共有多少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共......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材分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3.1一共有多少(A卷)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3.1一共有多少(A卷)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共2题;共6分)1.(3分)填上合适的算式。①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