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五课时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五课时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2013-02-01 09:27:00| 分类: 教学设计|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7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有什么收获呢?把你们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1.数出来
2.8+7=15(人)前排7人,后排8人,共有8+7=□人 3.9+6=15(人)男生9人,女生6人,共有9+6=□人
第二篇: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没?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让同学做,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学会。板书:
23+45=
12+25=
24+55=
26+13=
41+52= 教师点名让几个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强调要求:列竖式并且竖式要写规范。
点评每位同学所写的,并再次巩固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2.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
师:同学们,大家曾经学过20以内的加法,在这里老师带着大家复习一遍。教师口述20以内的加法如:“5+7”、“6+6”、“8+9”等,让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问答过程大约持续5分钟,为的是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巩固这些知识,为这节课所学的进位加法计算打下基础。二. 教授新知
1.学习例题
师:同学们,记得这个单元最开始的那幅图么,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是从那副图里得出的,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4页,看例3。
在同学读题的同时板书:
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同学们都看完题了没有?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同学审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需要的数据。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列算式呢? 同学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总结:
35+37= 师:好,我们现在把算式列出来了,怎么计算呢?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列竖式的方法,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来试一下呢?同学们看黑板,跟着老师一起列竖式。
+
教师边强调竖式的书写规范边列出竖式。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算,应该先从个位开始算,5+7是多少?(同学答:12)我们发现,个位上加起来的和大于10了,我们之前学的不进位加法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怎样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先看书上,看怎样通过数小棒计算这个题。
同学看完后,教师加以指引和解说。
师:我们看到,5个小棒和7个小棒放在一起,一共是12个小棒。我们把其中的10个捆成一捆,剩下了两个小棒。再回过头看看竖式,我们不妨将数小棒的办法挪过来,也用“捆起来”的方法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就是将5+7得出的12中的10“捆成一捆”,向十位进1,然后剩下的2写在结果的个位上,这样,我们的个位就算好了。现在再算十位,十位上3+3得6,但6不是最后的结果,还应该加上之前进上来的那个1,也就是在数捆数的时候还应算上后来加上的那一捆。这样,我们就把十位也算出来了,结果就是72。
板书:
+
7
2教师解释清楚计算原理后,继而强调进位加法竖式的规范书写,只要有这几点:依然是各位对齐、加号横线缺一不可、进的“1”是小小的1而不是点、“1”的位置应在下面那个加数的十位与个位之间。
2.随堂练习
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大家都学会了没有啊?为了检验大家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今天的新知识,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动手计算课本14页做一做的三道题。板书:
56+37=
46+24=
29+5= 教师请三名同学上讲台计算,并在教室来回巡视,观察同学做题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应该都已经做好了,我来看看这三位同学做得怎么样。教师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再次强调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三.课堂作业
师:我们今天所学的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希望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仔细、认真地写,写整齐、写规范、写正确,注意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不要粗心大意算错了。
教师板书作业:
练习二的4、7、10、11题。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会、学懂。我没有急于向同学传授计算方法,而是先以数小棒为切入点,由易到难,对照分析,让同学逐渐接受新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这样,同学们明白了计算原理,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运算方法,从而记忆更加深刻,也就能更好地将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同学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同学如何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如何思考、判断。数学教的是方法,更是思维。在教低年级的同学时,更要注意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屏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信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第四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定稿)
课题:《一共有多少》 执教者:李晓娜
教材简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支与2支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5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学习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想)
2.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这位好朋友是笑笑,她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书中的情境,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由情入境再入理。从而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解决左手3支铅笔,右手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1)学生汇报结果。预设:一共有5支铅笔。
(2)借助手中学具演示计算的过程。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2.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3.揭示加法算式。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设计意图:用图片代替实物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从本节课开始,要引导学生将图意描述完整,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和倾听。】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卡片、小棒等学具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回顾和总结,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共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认识加法,并结合现实的生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4教学内容及P25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三、教学重点
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正方形磁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谈话: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猜一猜李老师这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然后教师出示三支。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
师:大家再猜猜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教师出示两支铅笔。师:你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拿了2支铅笔。(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探索一共有几支铅笔。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老师接下来做了个什么动作?(老师将两手中的铅笔做合起来的动作),谁看清楚了?
生:李老师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了。(引导学生说)
师:你说的真清楚,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合起来我们就说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大家一起来说:李老师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李老师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呢? 请学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师:你表能现的真棒,那现在请大家用小棒代替铅笔,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只拿出两根小棒,然后把他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你说合起来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师:同意吗?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过程。(一个一个的数,先数出三个,再数四、五等)师:老师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来。你们看懂了吗?
2、探索一共有几只熊猫。(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小熊猫也来到课堂参加活动啦!(出示课件:熊猫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三只熊猫在吃竹子,两只熊猫在玩球。师:说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板书: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两件事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手有3个苹果,另一个手有两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3+2=5表示。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我们就开始吧!(引入练习部分)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P24)
(1)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带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桃,再摆三个桃,一共是四个桃,就是1+3=4。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呢?(老师带着学生摆。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就是1+3=4。1、3、4分别表示什么呢?)(2)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3)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就是4+1=5.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2、猜一猜。(出示课件)
一天李老师在动画片上看到了一幅画:李老师看到画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啦?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师:还有吗?
2+3= 5 1+4=5 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题)
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b)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c)小孩的一边又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d)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加法问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到处藏着加法问题。下去之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七、板书
一共有多少(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