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0页《一共有多少天》。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体验7的乘法口诀来源,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熟记口诀,学会可以利用推想的办法帮助记忆。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不仅来了很多老师,而且你们的好朋友淘气、笑笑、还有小明也来到了课堂上,好像他们正在议论什么,我们去看看好吗?(出示淘气和笑笑的对话)谁能大声地把笑笑和淘气的对话读一下,(生读)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对,我们知道了还有两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还有3个星期就是笑笑的生日了。还有9个星期就放假了。那么对于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这几位小朋友算算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板书课题)
1.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借助这样的一个表格来帮一下忙(出示课件)
2.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星期)第二行呢?(天数)要想解决2个星期,3个星期,9个星期有多少天?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谁知道?生答:一个星期有7天。(很好,请坐。)
师:2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算的?(生答:7+7、7×
2、口诀)师:那3个星期多少天?你是怎么算的?(生答:7+7+7、14+7、7×
3、口诀)
3.师:你会接着算吗?请你打开书80页,把结果在这个表格里写一写。找同学来说一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表格,弄明白了2个、3个、9个星期到底有多少天,不过这样是不是很麻烦?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一下子就能算出几个星期有几天?我们之前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们猜想一下我们学习一个什么新知识就会更快的解决这几个问题呢?对,太棒了!我们只要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问题就很快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7的乘法口诀。(板书)在一共有多少天后面打上括号,写上7的乘法口诀。
二、观察,圈画
(一)为了更直观的看到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你们能在这个点子图上进行说明吗?生:能
1.请同学们观察点子图,要有序观察,先看一行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引导一行行观察)(1行是7个,2行是14个,3行是21个)
2.现在老师圈起了一个7,一个7是7,仔细观察,现在呢?(圈起两行)两个7,谁能完整说一下,生:两个7是14.再看,(圈起3行)生:3个7是21.2.接下来请你自己会圈一圈,照样子写一写吗?自己试试看。3.师巡视。
4.好同学们接着一起来说说。(4个7是28,5个7是35)
(二)列式计算
1同学们看着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每次都多了一个7,根 据我们的观察与发现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谁来试试看?生:(板书)1×7=,2×7=,3×7=,7×9
2.如果没有点子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生:连加/口诀 3.你想用什么方法呢?生:口诀。师:为什么都用乘法口诀呢?生:简单。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7的乘法口诀。
(三)编口诀,找关系
1.编口诀:同学们咱们以前已经学过很多口诀了,那7的乘法口诀到底什么样呢?同学们你们能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编完同桌说一说。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2.好多同学都说完了,谁试着给老师说一说。生:一七得七„„(说的真好)3.同学们看乘法口诀,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1-6的口诀已经学过,今天新学的有七七四十九、七八五
十六、和七九六十三。
提问:同学们“四七二十八”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一个乘法口诀你能写出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什么?那“七八五十六”是什么意思呢?说出他的乘法算式。那“七九六十三呢”?
师:那每句口诀都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生:不是七七四十九只能列一个。师:为什么呢?
生:7和7是相同的,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3.找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乘法口诀,他们之间有关系吗?
生:有,找学生来黑板指着说。每个乘法口诀相邻两句相差1个7。从上往下+7,从下往上-7。(同学们真善于观察)那么不相邻的两句口诀如:七七四十九和七九六十三他们之间的关系呢?生:不相邻的两
句之间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7。七七四十九表示什么意思?生:7个7相加。那七九六十三呢?表示9个7相加。我还听到了有同学说表示7个9相加,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点子图,这63个点有什么奥妙你能发现吗?生:看出9个7、7个9。横着看9个7,竖着看7个9.我们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就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对吗?我们在习惯上只记小数在前面的那一句,同学们明白了吗?那七九六十三能表示什么?再找同学来说,表示7个9或9个7。
(四)、找方法记口诀
1.师:我们在记口诀是时候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加法记口诀、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记口诀。师:你认为哪句口诀最难记?为什么? 生:或说七九六十三,七八五十六
2.(课件)如果我们计算“7×8=?”时,真的忘了口诀怎么办?生:用7的口诀来推算一下。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7×8=7×□+7×□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还可以怎样填空。
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来记一下7的乘法口诀,看谁记得更快,一会老师要找出我们班级的“背乘法口诀大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开始吧!
刚才我们猜测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课前的问题就会很快的解决了,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再一次出示情境图,谁能快速的告诉老师2个星期有几天?先列示,你用了那句口诀计算的?同样3和9,同学们,看,我们猜想的真不错,学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简单多了,那么现在我们将再用7的乘法口诀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好吗?我们来做几道练习。
三、做练习题
1.课本第81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来黑板做,师巡视订正。2.课本第81页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一句口诀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 2.理解了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9 七九六十三
第二篇:一共有多少天 教案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十一小学 孙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奠基新知。通过“开火车游戏”回顾2-6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刚才大家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是什么心情?遇到高兴的事,我们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让我们来听听看看要淘气笑笑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出示课件)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编写口诀。
(1)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表。第一行是指几个星期,第二行是指有多少天。(2)填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完成表格;
②发现“依次加7”的规律。
(3)出示点子图,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
①圈第一、第二、第三行点子,说一说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
②自主完成,说一说,并完成前六句学过的乘法口诀; ③小组合作讨论(三分钟),完成后三句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
教师讲解七七四十九与算式的对应,以及《西游记》故事中七七四十九的应用。
4、巩固知识,体会快乐。
①开火车:任意一位学生开头说一句口诀,后面的学生接“口诀”; ②对口令。
5、快乐游戏,熟记口诀。
全班齐读,不同形式对口令,同桌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背诵。
6、知识拓展。7×8=?
①7×8=7×7+7×____;②学生思考其他方法。
7、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寻找生活中7的口诀。①一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八只七星螵虫背上共有几个点?
②找找文学作品中的口诀和7藏在哪里? ③七巧板。
(三)指引方向,课外延伸
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答。板:7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把它装进我们的小脑袋,做一个口诀表吧!
(四)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6×7=42 7×7=49 7×8=56 7×9=63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教案设计
孙芳
2017年11月29日
第三篇:一共有多少天教案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6的乘法口诀。
2、复习1-6有关7的乘法计算题:
一、情景创设
1、出示主题图:(再过2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再过9个星期就放假了)一个星期是多少天?两个星期是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填写表格。
3、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4、谁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什么内容?(7的乘法口诀)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先自己尝试编写,写在书上。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哪几句是学过的?哪几句是新的口诀?
4、如何记住新的乘法口诀?例如七七四十九。
5、对于
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自主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前六句在之前我们学习1~6的乘法口诀中已经学过,后面三句我们通过故事,用之前的口诀推理等方法记住。这个问题,研究淘气的想法。
第四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像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屏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屏幕出示停车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信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屏幕图片,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第五篇:《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定稿)
课题:《一共有多少》 执教者:李晓娜
教材简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支与2支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5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学习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教学资源: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想)
2.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这位好朋友是笑笑,她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书中的情境,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由情入境再入理。从而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解决左手3支铅笔,右手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1)学生汇报结果。预设:一共有5支铅笔。
(2)借助手中学具演示计算的过程。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2.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3.揭示加法算式。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设计意图:用图片代替实物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从本节课开始,要引导学生将图意描述完整,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和倾听。】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卡片、小棒等学具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回顾和总结,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共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认识加法,并结合现实的生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