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

时间:2019-05-12 20:0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

第一篇:《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2)条件

A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 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要求掌握瓦特蒸汽机的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瓦特万能蒸汽机出现的意义。

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纺纱厂投入使用。1789年,瓦特获得专利,瓦特蒸汽机很快普及开来,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瓦特的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因此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A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B 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D 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教师展示下列文字资料及相关的影像资料,重点渲染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A 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B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C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E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电气革命的出现

A 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师生互动】请同学阅读本部分内容后,分组讨论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A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B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C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D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的大量涌现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学思之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师生互动】本目内容由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下列两个问题。

1、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结合所学说明信息传播变革的简要历程。A 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B 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C 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A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 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 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负面影响:

A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跨度大、内容多,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但知识难度并不大,因此在课后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督促,要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的掌握此课知识。【板书设计】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2、电气革命的出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二篇: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_1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重点和难点:

1、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所学的知识。如汽船、火车、电灯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第一目的学习。新:三个子目合成一气。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和其他电气的发明和使用、电气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信息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工业革命 代表性发明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问题小结:以蒸汽机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三篇:《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张凌燕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张凌燕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相关的历史事件间常常存在因果、影响等内在联系,这就构成了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掌握事件的内在逻辑联系就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特色:

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创设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一、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这节课的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三、学情分析

虽然高中生对一些历史知识有模糊的印象,但是对许多概念理解不全。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基础薄弱的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因为历史难记,对历史敬而远之。故而当务之急是剖析历史的基本概念,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解开学生心中的难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确定依据: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是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佳素材。所以我把这定为重点。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确定依据:因为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多少知道一些,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理解,表述成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一周分工,全班安排成三个大组自主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电气革命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大组派出两名同学担任组长,其余同学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交给组长并提出疑难问题。准备上台讲述的组长,教师提前通知,认真指导,和组长商量怎样讲、怎样提思考题等,然后组长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问题以及和老师讨论的结果制成幻灯片,老师按时间顺序编排好,以备课堂教学时上台讲述。

2、布置探究题: 任务一:

欣赏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分析它所表达的情感及产生的原因。任务二:

根据课本、视频及所学知识,总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前提。任务三:

根据材料,分析“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任务四:讨论课本的观点“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任务五:为什么电力能最终代替蒸汽,成为新的动力? 任务六:分析材料,体会和总结“电气时代”到来的影响。

任务七:结合图片及亲身经历,分析信息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以及问题。任务八:总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新课导入:【情景营造】欣赏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感性认识古代因为距离而产生的无奈。

【引语导入】

【设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零距离,从远到零,经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用诗歌的载体,唤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授课思路分为:知识清单(基础篇)、能力提升(能力篇)、课堂延伸三个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知识清单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课件演示:“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师: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的理解从而解决本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

师:运用课件列出“蒸汽时代”到来的知识清单

1、背景: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瓦特改良蒸汽机: ①单动式蒸汽机: ②联动式蒸汽机: ③蒸汽机的改进: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2)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3)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4)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学生活动:第二组学生课件演示:电气革命出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师: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呢?电力的广泛应用又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呢?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从蒸汽动力的局限和电力的优势两方面分析得出第一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提醒学生联系“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运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解决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问题。师:运用课件列出“电气革命的出现”的知识清单

1、背景

(1)蒸汽动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2)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完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3、电气革命的影响:

(1)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

(2)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3)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课件演示:信息技术的发展

师:提出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学生活动:辩论会:把它缩小到青少年上网的影响,并采用抽签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辩论过程中,教师予以引导,合理理由肯定,不合理的答案说明理由。辩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得分评出优胜方,肯定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师:运用课件列出“电气革命的出现”的知识清单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2、互联网的功用:

(1)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2)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3、互联网的影响:

(1)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2)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 ②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了本课的主体框架: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至此完成了基础篇的学习。第二板块:能力提升

1、(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观点:“蒸汽机应用的历史意义,无论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师:运用幻灯片展示图片《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 学生相互合作讨论:略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蒸汽机确实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但它是有时间阶段性的;它本身有一定的不足:它的污染较大,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生活动:略 师生共同总结: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所提出的问题。第三板块:课堂延伸

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有人说:“蒸汽时代给中国带来了鸦片战争,使中国近百年一直沉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炸药的发明导致了凡尔登绞肉机,使一战的伤亡史无前例;原子弹演出了广岛、长崎惨绝人寰的悲剧;冷战期间美苏致力于核军备竞赛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错。” 师:你如何看待科技发展与战争的关系?你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相互讨论活动:略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科技本身和利用科技的差别,然后指导学生从科技发展对战争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两方面来分析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认识这一切并非科技本身惹的祸,而在于人类如何利用科技。

【设计意图:】接着展示三组与科技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思考讨论,进而师生一起解决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学生热烈的分析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认识,从而坚定了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心,同时也认识到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能力。这样以来既加深了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获得了很好的落实 师:(多媒体展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本课小结

西方人总把东方称China(瓷器),今天,中国高速信息网缩写Chinese Highspeed Information Network Approach 这种文字的巧合或许正预示着,有朝一日,以想象力著称的中华民族会

成为

界的一

.--盖茨《未来之路》译者后记

七、教学后记:

课前一定要先布置探究题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时间,突出重点、难点,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八、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2、瓦特改良蒸汽机: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电气革命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2、互联网的功用:(1)功用:(2)特点:

3、互联网的影响:

九、课后作业

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比如新闻、娱乐和购物等,组成兴趣小组,分别追踪这些信息对社会和各类人群造成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

第四篇:1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共1课时)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人类开发太空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由此导入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经过:

①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②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③蒸汽机的改进:增加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2)主要用途:除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3)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4)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1)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2)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3)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完善和改进;(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合作探究】“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电气革命的影响:

(1)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

(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①原因:军事上的需要

②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③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即WWW。

2、互联网的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

3、互联网的影响:

(1)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源共享;(2)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4)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 ②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教学反思:由于本课涉及的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课后习题

【思路点拨】l谈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你赞成吗?请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典型成就为例说明你的观点。参考:科技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我们要趋利避害。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学习评价】任选一题

1.请课后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学习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观点鲜明。2.你认为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对你的最大影响是什么?说明理由。要求:撰写成一篇条理清晰、富有见解的短文,500字左右。板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2、电气革命的出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五篇: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精选)

一、教材分析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近现代西方的科技》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已进行系统的学习,基本掌握科技革命发展历程。本课所讲的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相对系统条理便于掌握,所以讲解时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五、教学方法

1.学会用问题探究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导学

3.教学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习准备:预习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初步了解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情景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所学的知识。如汽船、火车、电灯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第一目的学习。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和其他电气的发明和使用、电气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

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信息时代等重要的概念。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工业革命代表性 发明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集思广议:以蒸汽机(电气、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学生整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上交,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的能力。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那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近现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历程。下节我们将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下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了解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初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史实,认识几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 背景(1)(2)(3)2过程(1)(2)3影响(1)(2)(3)(4)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

2过程(1)(2)3影响(1)(2)(3)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表现

2评价

(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

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所学的知识。如汽船、火车、电灯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第一目的学习。

探究一: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2)条件

a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d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探究二: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提示:)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电气产品:电灯、电话、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电器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人们掌握了如何利用蒸汽机和电以后。探究三: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1)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2)发明人大多数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4)首先发生于英国。(一国开始)探究四: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a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d 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负面影响:

a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三)反思总结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 工业革命代表性 发明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四)当堂检测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2.工业革命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变更社会关系

3.下列各项中,真正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是()课后练习与提高

1、图不能表明,工业革命以前 a、就有人设想把蒸汽作为动力使用 b、一些国家的矿山已知道利用蒸汽机

2、在电和磁关系的研究方面,最伟大的一次飞跃是由谁来完成的()3、1996年,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件不能说明

a、计算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b、计算机比人更聪明

4、下图所示工具主要功能是

5、下列研究某一科学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a、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b、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6、关于计算机诞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 b、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德战争的需要

7、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8“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9、2003年中国的财富排行榜,丁磊是中国的首富,他是从事互联网的。2005年“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陈天桥名列榜首,他也是从事互联网生意的。这说明()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② 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在不断推进③“劳动价值论”取代了“知识价值论”④人才是抢占时代制高点的关键

10、远程教育也称“远距离教育”或“隔空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优点有①互连网的电子化传播速度快②面对面的现场直接交流③信息量大④完全多媒体的在线学习方式、互动性强⑤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1、1998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这表明①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②美国将放弃对物理空间的争夺③美国将更加重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世界将更加动荡不安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0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人。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上升到80%~90%。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新发现和新发明得到应用后所创造的价值,要超过科研投入的10倍以上。高相信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诸多问题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诸要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材料三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总数从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科技成就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材料一中所列举的负面效应,哪些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所致?(3)材料二中西方国家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4、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面刃”对人类是利弊得失共有之。

下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李建[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秀范文五篇]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 B.发明电灯 C.......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执教:新郑市辛店镇界牌小学 王新霞 学习目标: 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台传递、驿站传信等;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课文中以图......

    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_第13课_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导入新课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人类开发太空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2013到20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2013到2014将2013年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被看做是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爆点。这款自称为屌丝理财神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因其......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