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下教案全集

时间:2019-05-12 20: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四下教案全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四下教案全集》。

第一篇:科学四下教案全集

四下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 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 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 年 6 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 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 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 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 “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 ”爸爸,快看!“ 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 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 ”天电引来了!“他一边 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 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 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 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 1706 年 4 月 17 日生

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 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 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独立宣言》 他是 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 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 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 愚昧和无知,1756 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 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D,关与电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全班交流.三,总结.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 根导线,1 个电池,1 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1, 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材料.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说说干电池的特点;说说小灯泡的特点.1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分别试着连一连.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活动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 4 根.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 样流的.(1)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 1 根导线,1 个电池,点亮小灯泡.(2)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3)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1)观察材料.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连接电路.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3)画简单的电路图.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2, 点亮更多的灯泡.提供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 4 根.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三,小结.四,拓展研究.在能不能使 10 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 2-3 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 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2,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 2 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3)制定检测计划.(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5)讨论交流.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B.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 220V 的电路.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 理与分析,提出问题.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5 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 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 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 18 种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 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 作性.)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 18 种物体和自找 7 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 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通过检测 25 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 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 25 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 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 导体和绝缘体.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 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 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 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 避免 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 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 “心理距离 ”很近, 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六,课堂小结.七,课堂作业.八,板书.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 3 点的活动过程.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 造能力.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 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 1 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 1 个,开 关 1 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干电池 2 个,电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 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3,红灯,绿灯和黄灯(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 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 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4,小组讨论制作.三,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 红绿灯有什么区别.2.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的: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4 接线盒子的过程;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 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游戏用:四跟导线;演示用:6 接口的黑箱子一个.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盒子上面有 4 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 是连通的吗?(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运用检测器检测.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 4 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 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1)测试 4 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 6 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 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 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 连接的吗?试试.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1)小组讨论.(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节电池,1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2,经历 1 节电池,2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 4 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 开关各 2 个,长电线 4 根,短电线 6 根,胶带纸 1 卷,小剪刀 1 把,白纸若干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 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 2 节电池,2 个电池盒,1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

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把 1 节电池,2 个小灯座,2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 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2,分组讨论,总结.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 法最好? 二,探究

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 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 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新的生命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的: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 的浓厚兴趣.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 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 程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 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 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2,观察一朵油菜花.(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 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5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 是四瓣.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5,交流与小结.(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 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 究成果.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 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 念的花若干.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 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2, “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 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三,课后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 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 观察的过程.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 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 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 2 台.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 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 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 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 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 6 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 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 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 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 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 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 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 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 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

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 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 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 ,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豌豆荚里的豌豆 教学目的: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

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 观察方法的过程.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 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 子数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 花生等果实若干.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 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 的相似之处.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 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 但它们都有荚, 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3)种子的数量相同 7 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个人,小组统计记录.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 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 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 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 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 直接认识.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 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 让种子散落在附近.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 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的: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在课前 10 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 蚕豆发芽情况.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 8 汇报;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 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计算:10 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 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分组将蚕豆如 33 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汇报交流研究计划.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动物的卵 教学目的: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 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 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 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 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 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 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食物 第一课时 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的: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 9 情况.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4,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小时侯,我 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

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 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 样进行分类?(2)汇报: 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师:食物中蕴藏着许多学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入的研究.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教学目的: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 的重要作用.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 趣.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1,事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2,让学生带一些食物.3,准备作业纸.4,碘酒,小刀,白纸,蜡烛,火柴.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 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按组进行汇报交流(1)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例举;(2)糖类组: 就是白糖吗? 淀粉也是糖类;变成热量,力气的食物;(3)脂肪组: 你认为脂肪是什么?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4)维生素组: 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看图说说哪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5)矿物质组: 矿物质是什么? 缺钙会得软骨病;含有矿物质的食物.小组活动:将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作业纸)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们 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 了.(2)找找糖类.复习: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滴碘酒)滴碘酒该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学生操作;汇报.(3)找找脂肪.尝一粒花生米和一粒蚕豆,说说有什么不同? 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脂肪?(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学生操作;汇报.(4)找找蛋白质.你有办法吗?(可以看看标签)学生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的.烧一块瘦肉,继续检验.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吃什么还吃 10 什么 教学目的: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2,通过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结构” 3,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教学难点:了解怎样使营养均衡.教学准备: 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的食物营养成分表.2,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图.3,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与食堂联系,请他们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的食物?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怎样使营养均衡(1)出示青菜,米饭和肥肉图片: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谱:说说发现什么?(3)口头回答: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 些什么?(板书课题)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方法指导,如细嚼慢咽;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 小组设计;汇报(3—5 人):构建“饮食结构图”.(2)观察“金字塔结构” ,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喝一些水;……(3)根据以上原则,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营养晚餐.学生配制;3—5 人汇报;学生评价:这顿饭,富含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的: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 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

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1)预测: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3)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4)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6)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面包 发霉了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 系.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 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 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 交流实验的方法.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操作.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 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的: 1,通过孩子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 的各种方法.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会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小鱼干,干面条,腐败的小鱼,发馊的潮面若干,镊子每人一把.2,演示用图片,食物罐头等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吃过什么鱼干?味道怎样? 每人尝一点新鲜的鱼干,说说你吃鱼干时的感受.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 物品? 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3)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 方?(4)汇报上一节课的后续实验记录情况,你从实验中发现面包上霉菌生长快慢 的原因了吗? 讨论: 小鱼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腐败了? 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地保持好闻的气味?(5)小结:阅读 48 页小资料.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 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2)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阅读 49 页小资料.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食 12 品包装袋上获取很多有关 食物的信息;2,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3,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教学难点: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每人收集 3—5 种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2,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你带来了哪些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你从包装袋上了解到什么内容?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哪几类? 汇报并请学生板书.提问:你从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1)小组活动:记录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观察比较:你从记录的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产的食品,最新生产的食品,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 品.(3)小组讨论:选择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了食品的 保质期? 引导学生从两种食品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寻找原因.(4)如果是同一种食品,你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1)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看了这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推测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三,课后拓展 1,各种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第一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2, 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 及技能.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 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 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 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 标准不要轻易否定.(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 由学生来提供.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 13 课,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进一步观察岩石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比如“这 块岩石像是卵石与泥土挤在了一起”.描述中较为确且的运用一些诸如“挤,压” 等词汇.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的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 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重点:能对观察到岩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教学难点: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进一步研究岩石.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我们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1)各小组拿出第一组岩石研究(选择沉积岩类)①活动一(以上性质)是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的呢?)可能和它们的出处有关? 可能和它们的形成有关? 学生根据以上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将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猜测)记录在记录纸上.学生观察结束,汇报观察结果.(岩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等)②活动二 主题:1,根据活动一观察到的内容猜测岩石(一种或者一类)岩石是怎么形成 的.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吗?(说出“有关”的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能用学过的知识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2)各小组拿出第二组岩石研究(选择浮石,大理岩等)①活动三 仔细观察这些岩石的特殊性质.猜测这些岩石的成因? 小组观察,发现这几类岩石的特殊性.2,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或者火山喷发的录像.)(熔岩冷却后会怎样?熔岩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岩石相碰会怎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照观察结果解释这几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提供阅读资料(见后面资料),给岩石分类.3,给岩石分类 活动四 主题:给自己收集来的岩石根据下表分类: 岩石的种类 种类名称形成原因实例(自己带来的岩石)

讨论:岩石的形成原因与岩石的性质有关吗? 三,小结: 说说自己还有那些些新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 或几种矿物组成的.2,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 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3,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 第19/23页 ,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 位.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教学准备: 小刀,塑料片,硬币,钉子,放大镜,稀盐酸,滴管,阅读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知道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 14 成.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请大家拿出花岗岩,进行观察活动.①活动一 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 多.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教师参与小组的研究.教师在研究过半,适时的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学生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鉴定花岗岩的成分.②活动二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 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检索定位花岗岩的组成成分.学生认识一些矿物标本.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①活动三 教师提供矿物资料卡,学生阅读后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试着模仿描 述.对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寻求比较的标准,方法可以是多种.制定自己带来的岩石进行矿物鉴定分析卡.三,小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同学们你们 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目的: 1,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 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2,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金属,玻璃等物体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对铜,铁,铝及矿物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经历对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3,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 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 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及纸标签等.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 份材料,包括:铜片,铁钉,玻璃,泥土,丝绸,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 同的矿物(可以自定),准备手电筒,普通瓷砖(或表面不发光的陶瓷)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 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 第20/23页

法.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的光泽 ①观察玻璃的透光与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把玻璃用手竖着举起,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玻璃”发生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 透光与反光的现象,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②观察不同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观察研究砖头,泥土,铜片,丝绸等物体的透光与反光.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汇报交流这些物体的透光与反光状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用“观察玻璃的方法”来研究其它的物体,应该不会有太 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清楚,这里隐含 着一种比较描述的方法.这对于描述矿物有着重要作用.)③观察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仔细观察石英,长石和云母的透光与反光状况.请你准确地描述这三种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出示煤炭,说说它是什么光泽? 2,观察矿物的软硬 ①比较铜片,铁片和铝片的软硬.用铜片和铁片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用铜片,铁片和铝片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较矿物的软硬 你有办法比较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进行比较.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矿物的条痕 ①观察铅笔的条痕 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②观察矿物的条痕

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 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我们的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说一说,你有多少种研究矿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在小组里挑一块收集来的矿物,进行研究.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组讨论)2,描述我们的矿物 ①猜猜他是谁游戏.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样?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描述班中任意一个同学的相 貌让其余三位同学猜,通过该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从 而为有效地描述矿物的特征打下基础.②描述我们的矿物.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 第21/23页

描述,评一评.一起为我们的矿物做份“简历”吧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4,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三,小结: 布置岩石展示盒展览时间.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的: 1,提供岩石图片及岩石实物,让孩子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2,让孩子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了解冷热,植物, 风等对岩石的作用,体验大自然的力量.3,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主要力量;能够根据现象, 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重点: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到野外收集岩石(注意保持岩石的原生态);教师准 备各种环境中的岩石图片或录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玻璃杯,石灰岩(小块),6B 铅笔, 绘图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过了上万年会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过程 1,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①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 观察图片,请描述大自然中岩石的样子 大自然中的岩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会变化吗? ②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岩石有些什么变化呢? 观察自己从野外收集来的岩石,你能找到岩石变化的痕迹吗? ③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推测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测溶洞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拟溶洞形成实验

(方法:在两只烧杯中各装一些硫酸镁,加水搅拌均匀,取一段棉布条,两端各 系一个金属环,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在两烧杯中间放一张白纸,让棉布条下垂(离白纸约 2 厘米),静置一周.在白纸上会形成钟乳石模样的结晶.)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2,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①冷和热的作用.把岩石加热,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它又会发生什么 变化呢? 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你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 ②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观察活动:在白纸上用铅笔(6B)写一个字,有橡皮擦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16 讨论:当沙粒被风刮起而撞上岩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经过长时间的 作用,岩石会发生改变吗?(在这一环节中, 可以利用这一观察实验活动推理风沙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当然, 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观察实验活动)③植物根的作用.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长着已发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出示图片(岩石中长有植物),说说植物对岩石的作用.④小结 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三,小结 学习课文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2,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3,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 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 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 以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 猜猜它的名称.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 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教学后记:

第二篇:四下科学《肌肉》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教案

课 题: 肌 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3课。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

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其它)硬卡纸、绳子或气球皮、铆钉、剪刀、笔、小橡皮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小结: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3、揭示课题。

【说明】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小组交流。

3、看PPT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说明】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交流体验。

【说明】对学生们从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

5、观察教学插图,说说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说明】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6、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制作手臂活动模型(体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3、观看微视频“制作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4、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负责呼吸的肌肉、消化的肌肉、心脏跳动的肌肉仍在运动。

五、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参照课本第九页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膝关节活动模型。

【说明】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第三篇: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3、认识岩石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常见的岩石,在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基本特征。

2、能够记录观察岩石的结果,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3、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本盒。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盘子、岩石图片。

学生准备:课下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并整理有关岩石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观察岩石

师:地球表面是岩石构成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几乎都可以找到岩石,我们一起看一看岩石藏在哪里?(出示岩石图片)

交流: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岩石?你课下收集得岩石是在哪里找到的?

二、挑一挑哪些是岩石,说一说生活中岩石的用途

师: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岩石)

师:只不过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不小心和其他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了,能把岩石挑出来吗?

生挑岩石并说明理由 岩石属于自然界沉积的物体,煤是岩石。三:通过实验观察岩石的特征

生活中的岩石种类繁多,各有特色。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地球表面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今天我们就学习地质学家的样子来认识岩石。

同学们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怎么研究?请各小组商量一下,把研究的方法写在“观察记录”上。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研究岩石哪方面的问题?准备怎么研究?(桌面上准备锤子、小刀、放大镜、铜钥匙等)温馨提示:

1、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破手指

2、用稀盐酸时应注意不要滴在衣服和皮肤上,因为稀盐酸有腐蚀性,会腐蚀皮肤,一旦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马上用清水冲洗。

学生分组实验 交流试验结果

小结:研究岩石不能只看表面,需要研究新断面。在新断面上用小刀、铜钥匙、指甲刻画,观察痕迹可以判断它的软硬。

四、练习给岩石分类

刚才我们研究了岩石的不少特点,那你们能根据研究给收集来的岩石按硬度进行分类吗?

学生练习分类 交流分类结果及依据

交流:你们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五、课堂小结

关于岩石的研究活动,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岩石的特征,取得了不少发现和成果。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下进行观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分别用来做什么?你知道是哪种岩石吗?

板书设计

认识岩石

形状、颜色(看)文理粗细(摸、用放大镜观察)

硬度(敲打、刻画)

遇酸的反应(是否冒泡)

虎滩中心小学 胡永梅 陈学玉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供学生欣赏。

2、交流: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谈话: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各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为了制作出更加丰富的标本,请小组间进行交换补充。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1、谈话: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小组内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岩石百宝箱,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交流制作方法

4、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展示各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并介绍。(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第五课《岩石的用途》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够查阅岩石方面的有关资料。2.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活动准备:教科书虽然没有做文字说明,但以金字塔画面蕴涵了探究岩石的用途及岩石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联系,并提示师生课前搜集有关的主题为课堂探究做资料和心理上的准备。活动过程:

一、交流岩石的用途

1、播放一些岩石用途的视频和文字资料

2、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岩石的用途,并对岩石的用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归纳整理。

二、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教师提出 “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岩石有什么关系? 地质学家怎么利用岩石寻找矿藏?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

 拓展活动课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办剪贴报。题目可以是岩石文化、岩石的用途、岩石资源的保护等。也可以做岩石艺术品,参观地质博物馆等等。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那么岩石在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课件出示:岩石的各种作用的图片。探索活动: 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包括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结果,生活、学习用品,所用岩石、矿物等。关于岩石的用途,我们知道多少?交流一下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交流。

(2)应道学生分析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记录。(3)小组汇报交流,资源共享。3 师生小结。

岩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方面:

(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3)岩石可以雕刻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自由活动:

调查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拓展活动:

调查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第六课《岩石的风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认识岩石的模样

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三、寻找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3、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4、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四、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了解风化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课外拓展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岩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岩石与地球文明、地球生命、地球历史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2、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图书资料,围绕本课专题内容专门制作的网站,为各小组提供信息资料卡,关于岩石用途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汇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展示。

三、1、展示图片和播放录像资料了解人们乱开采矿产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资源的破环现状和危害程度,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保护岩石资源的建议。

第四篇:四下科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将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样工作。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索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课前认真备课、课中认真上课、课后认真反思。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

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具体做到: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比如有些实验过于抽象,缺乏器材。因而只是对他们讲解知识,对课中实验、相关问题不理会,学生了解不深刻。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在上有分组实验的课时,我只能采取让学生自己先来谈谈对实验结果有什么预测,自己是怎样的认识。

第五篇:四下科学总结

2012学年第二学期四(1)班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四一班的学生很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

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

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主要内容特点及设计思路《科学》四年级下册包括《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

《电》单元包括用电安全事项、点亮我的小灯泡、简单电路、做个电路检测器、导体和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推测4接头和6接头接线盒的电路连接方法、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等十分丰富的有关电的内容。

《新的生命》单元以观察油菜花为引子,展开了花的专题观察,从对花的构造的研究过渡到对果实和种子的研究,又从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食物》单元突破了学科的界限,紧紧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观察生和熟的食物、变质的食物,讨论储存食物的方法、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研究。

《岩石和矿物》单元则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作为基础活动,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教材总的特点仍是以活动为主线,以结构为连接,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材的外线是活动,内线则是追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2、本册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老师和学生同时遵守)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摆放在书桌角上,边边重合,文具盒摆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平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4、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最后写成科学小论文,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单元一练的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六、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4.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7.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 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林小亮

2013年3月09日

下载科学四下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四下教案全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下教案

    第1课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

    四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课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任务的学科,也是以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加之里面蕴含了相关的法制教育开发点,对学生形成知识的同时......

    科技教案(四下)

    伞翼风筝 教学内容:制作伞翼风筝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把吸管做成各个零件。 2、能利用吸管和竹条制成规格均匀的伞架。 3、认识风筝的基本组成:骨架、翼(蒙)面、尾巴......

    四下安全教案(大全)

    第十七课小心,别烫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烧伤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 保健能力。 2、当发生事故时教会学生进行简单处理 3、通过教育让学生珍惜生......

    四下音乐教案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跳起来 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 聆听《小步舞曲》,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

    四下教案1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9、自然之道10、黄河是......

    音乐四下教案

    一、绿水江南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

    传统文化教案四下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四、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