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 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 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安排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我紧扣“以自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将“盘踞、淤泥、风雨同舟、”等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
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第二篇:这就是我教学设计
这就是我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增进同学间互相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作文《这就是我》,并力求写出个性。
教学重点:
用普通话清楚流利简明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说话爽朗流利,有条理,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主要教学策略:
.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绍,所以要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作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的场景中作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文明得体地应答。
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本情况,给出分数。
课前准备
分组:四人为一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好提纲,做好,带好物品,作好相应准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有的学生是楷书的人,工整而正直;有的学生是草书的人,龙飞凤舞;有的学生是行书的人,圆中有矩。所以学生并不使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他们有个性,有自我,让他们放飞自己的翅膀吧.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四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二)活动之一:唯一的树叶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这样,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你是最重要的。
要求:
A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
B表述过程中要流畅清晰,不能出现断续、停顿过长等情况;
c表述要富有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采;
D可选用图片、照片、影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等多中形式。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前的我2、现在的我 a父母眼中的我 b同学眼中的我3、将来的我4、我的进步
昨天的我是
的我 今天的我是
的我
明天我将要做
的我5、我的心态
相信自己的心态是
;
轻视自己的心态是
;
自以为了不起的心态是。
(三)活动二:才艺展示
今天的教室就是你的舞台,请你在这儿尽情的展现你的风采吧!
(四)活动之三:展示自我--我们敢说(模拟面试)
只要你敢于展示自己,就将会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碧海蓝天”
要求:
.先抽取面试问题,可先准备3分钟按抽取顺序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人应骋,小组成员可以为其出谋划策
3.由老师嘉宾组成评委,合议评出一二三等奖
4.由老师宣布获奖名次。
面试试题示例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2、从自己的相貌、爱好、兴趣、优缺点、特长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去介绍
3、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基本能让人知道你是谁就行。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2、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3、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4、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5、宜强调家里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支持情况。
6、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2、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3、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4、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最崇拜谁?”
思路:
1、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2、不宜说崇拜自己。
3、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4、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5、所崇拜的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6、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问题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不宜说那些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2、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3、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4、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5、“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五)作业布置:课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题目是“这就是我”,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
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以前的我2、现在的我 a父母眼中的我 b同学眼中的我3、将来的我4、我的进步
5、我的心态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儿童亦然。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中,两只小企鹅到北京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图片的颜色,在教具和课件制作中采用色彩鲜明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物体的美丽,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体验到在数学中美的教育。)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
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点评:实践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下来,老师说课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 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点评: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点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让学生再次感受这些对称物体之美,设计别出心裁。)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平淡。在判断学过的几何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了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感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找出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小组里交流。教材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教材把上面的实物图形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行,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以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想想做做”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第四篇:小学作文:这节课让我高兴
这节课让我高兴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综合实践课。老师一进教室就问我们:“汽球带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带了,”老师又问:“干电池带了吗?”许多同学说:“带了。”我轻轻地说:“没带。”老师开始上课了。他说:“现在,请你们把汽球吹大,然后在衣服上摩擦,这时汽球就能够把小纸片吸进来的。”我们纷纷把汽球吹大。我也不示弱,迅速吹大汽球。可是,我用汽球去吸纸片时却不管我怎么吸都没有成功。我看见许多同学能够用汽球吸纸片,非常羡慕。这时我看见有的同学用塑料制品在衣服上、头发上摩擦 也能够吸起纸片来。我看着觉得好玩,想把汽球放进桌子里玩塑料制品了。可是,因为我把汽球吹得太大了,桌子里放不进去,我硬要把它塞进去。“啪!”的一声巨响,我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汽球破了。又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去操场上玩。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玩起了汽球来。我们开始把汽球打来打去。有人提出一种游戏的方法来,大家同意了。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去玩了。我们分两组进行比赛。我们比到最后汽球在谁手里,这一组就算赢了。
开始,我发球。我一发出球,双方就开始抢球打。打着打着,汽球打到了我的头上。“丁铃铃……”下课了,我们赶紧上楼去了。快乐的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这一节课真让我非常高兴!
第五篇:《这就是我》作文教学设计
《这就是我》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四年级
选材特点:
希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也有人说: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写别人的文章,学生们可能会写得措措有词,形象逼真,但要是写自己,他们就可能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了。是题材太难?不是,是学生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太差,缺乏自我审视和自我判断的习惯。这是一次写“我”的习作,要让学生们顺利的完成写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引导和指导好学生,让他们有所写,知道如何写,并能写好作文。
设计思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设计并组织开展一项活动活动,作为课堂的导入,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后在活动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加以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强调个性。并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2.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或突出个人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
3.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表现自我。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习作提出: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基于《标准》(简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设计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
3、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经常修改作文的习惯。
4、认真完成本次习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写作,写出好的作文。
3、通过范读自己的习作,让学生体验习作的快感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爱上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
2.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3.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入集体的大家庭。
4、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爱上写作,并能写好作文。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把本次习作写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连堂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消除陌生,拉近距离
同学们,认识谭老师吗?(认识)结合以前了解的和现在看到的,能不能用
句简单的话来描述你眼中的谭老师啊?(生自由说)谢谢同学们!今天我们讲一起度过谅解课的时间,高兴吗?(高兴)那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引导说活,认识人与人的不同之处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做游戏好吗?(好)不过游戏前我们要先做做准备
活动。师介绍游戏规则。
1、人与人之间一样吗?(不一样)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2、生自由汇报,并把自己说到的板书在黑板上。(外貌、个性、性别、事„„)
3、补充学生没有说的到的,重点说个性和事方面,并进行小结。
三、游戏铺垫,引导观察
1、让同学们推举出两个自己认为是与众不同的学生,男女各一人,并请男
女生各一个上台当记分员。
2、他学生仔细观察台上两个同学独有的特征。
3、男、女依次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师生一同评价,对的记一分,不对不给
分。
4、表扬获奖的组。
5、台上两位先生补充其他同学没有说到的。(引导从自己的个性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方面说)
6、师小结,同学们,听了刚才大家说的和这两位“与众不同”的学生说的,想想,只有谁最了解他们自己啊?(他们)那谁最了解自己呢?(自己)那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自己吧!
板书:自己最了解自己
四、介绍自己,为写作做准备
1、指一名学生介绍自己。
2、师生一同评价,表扬好的方面,指出不足。
3、再请几名学生介绍。(引导从自己的个性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方面介
绍)
五、学习佳作,当场写作
1、想不想把刚才介绍的写出作文啊?(想)
2、出示两片范文,教师范读,生认真听后,评价范文。
3、指导写作方法:
(1)确定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
(2)选择作文素材;
(3)拟好提纲。
(4)写作
(5)多读几遍,自己修改。
4、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寻找出好的题目和开头范读。
六、佳作展示,集体评价
1、选出几篇好的习作,并请作者进行诵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寻找优点与不足。
2、师生评价。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3、生自己修改习作,师巡视,个别指导。
七、总结
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课后,把你写的作文多读几遍,或把它读给爸爸妈妈听,寻找不足之处,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老师相信,只要大家都能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你们会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小作家。
八、板书设计
自己最了解自己
外貌个性性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