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

时间:2019-05-15 14: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

第一篇: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

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真的是让我佩服不已,他通过生活中一些带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很自然的将学生领进探究负数的世界,使学生认识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拨,使学生的思想达到统一,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这是这一节课的最大价值所在。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发现这种方法太麻烦,这时我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因为这样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他会很乐意去学习。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通过割补,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学过的长方形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在获得了数学经验和转化的数数这思想。

我认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真正地把学生至于一个主体地位上,那么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之下,能够主动地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究,从而促进了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之后,他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这要比传统的只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有价值。另外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得到真正的体验。

第二篇:这节课学生真

课堂因学生“给力”而精彩

——从一节尝试课说起

玉环县东方中学 王灵玉

摘要:如何让职高的语文课堂因学生的“给力”而精彩呢?不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尝试教学法

学生

给力

职高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很“给力”,而学生却常常在课堂上趴下一大片。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上也给些“力”呢?带着这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我不断关注着有关职高语文教学方面的信息,偶尔从朋友那里得到楼建儿的《职业学校尝试教学设计》,翻阅后颇受启发,于是也产生了“尝试”的念头。

我选择了《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文字浅白而含义深刻,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读书求知的重要性,所以,不宜使用串讲。教学参考书建议使用“以设疑为触发点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第80页)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水平及现有生活经验,于是我运用了“中职尝试教学法”授课,现将课堂概况和一点教学启发概述如下,作为新课程改革试验研究中的一个素材,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一、准备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

在上课前的一天,我明确告知学生《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明天主要由同学来尝试解读,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预习。我按所坐位置,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分组后,我布置了课前尝试预习题:

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人物、作品的资料,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主体尝试阶段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读书的若干名言。

3、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4、作者简介

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总结。

【因为学生课前已作充分的准备,所以,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都跃踊发言,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连平时根本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差生,都争着回答以表现自己,有些学生手一举还没等老师叫到就站起来说了,怕别的同学抢走了似的。课堂气氛活跃,从学生响亮的嗓音和兴奋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们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感。】

(二)教师出示尝试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四读课本,1、初读: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读法及句子的停顿,目的是让学生在 1 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扫除文字障碍,并初步感受文章的结构。

2、再读:出示以下四个尝试题,学生结合问题再读课文,把握文章论证结构。(1)教师出示尝试题:

①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③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④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2)合作学习,尝试练习

学生围绕尝试题有针对性自学课本,进行前后桌六人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不作旁观者。我巡视着,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如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作为切入点展开学习;适时调控着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观察学生讨论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在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较贴切地为学生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精讲点拨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据此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这一教学环节是小组讨论尝试解读课文。六人一小组围坐着讨论问题,有组长监督,又有老师的巡视和参与,所以没有一个学生敢趴着睡觉,或者做与课堂讨论无关的事。大家都翻看着书,拿着笔,按我的要求圈圈点点着,唧唧喳喳讨论着,组长在认真地整理记录着本组的讨论结果,积极准备着发言的材料。】

3、三读课文:深入阅读,部分感知,领悟文章表达方式。(1)全体朗读第三自然段。(2)出示尝试题:

①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②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③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④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3)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4)学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每一道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问答,随机引导小结。

【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所以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活跃程度也相当高。本来是要求独立思考完成的,按以往的教学现象,基础好的同学会积极思考完成,基础差的同学就傻坐着无动于衷,如果被老师点名叫到回答,他们就三个字“不知道”。但这一次却完全不同,我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些平时上课不怎么听的同学,发现他们此时也是一副“认真”的样子,同桌、前后桌之间还小心翼翼地讨论着。轮到回答问题时,他们抢着答。相比于学习好的同学,其实差生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来获得老师的认可——只要他们有可表现自己的地方。】

4、四读:听课文录音,品味文章语言特色。(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

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出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

(2)学生探究品味,教师补充小结(3)教师总结:

【语言只有通过自己的“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味”。老师平时说这段文字如何如何有魅力,如果学生没有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理解、体验和感悟,那么,学生未必就能凭借老师的“分析”而陶醉于这段文字的魅力。但是,职高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确实不强,怎么办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炎高。讨论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学生七嘴八舌热烈地交流着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我不得不感叹,职高的学生,只要他们“给力”,课堂同样很精彩。】

三、尝试评估阶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框架知识体系。

这一环节是对本课所得的总结。一是对教材知识作小结,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系统知识;二是对尝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启示

这节以“尝试教学法”为基本指导思想的阅读课,学生学得“给力”,教师教得轻松。课堂上,学生进行着以主动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保持着积极的学习动机,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始终维持着全体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在已往,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节课精彩,全是因学生给了“力”;这节课有效,也全是因学生给了“力”。尝试教学法一改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其特征,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改变。我觉得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尝试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尝试阅读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或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与突显,为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腾出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为其将来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太多的失败遭遇磨去了他们应有的自信,而没有自信也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3 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尝试阅读过程,学生尝试成功了,他们会有成就感;如果尝试遇到困难后经教师指导得以解答,他们也会有恍然有得的快感。总之,尝试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而学习中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强烈愿望。同时,当体验较多成功的时候,学生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们的自信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尝试教学法改传统的“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语文学习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很容易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刚好是教师零距离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了解、监控、个别帮助、关怀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时机。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亲密了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切地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新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2、邱学华.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楼建儿.职业学校尝试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熊斌.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8).6、宋秋彩.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2).

第三篇:小学作文:这节课让我高兴

这节课让我高兴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综合实践课。老师一进教室就问我们:“汽球带了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带了,”老师又问:“干电池带了吗?”许多同学说:“带了。”我轻轻地说:“没带。”老师开始上课了。他说:“现在,请你们把汽球吹大,然后在衣服上摩擦,这时汽球就能够把小纸片吸进来的。”我们纷纷把汽球吹大。我也不示弱,迅速吹大汽球。可是,我用汽球去吸纸片时却不管我怎么吸都没有成功。我看见许多同学能够用汽球吸纸片,非常羡慕。这时我看见有的同学用塑料制品在衣服上、头发上摩擦 也能够吸起纸片来。我看着觉得好玩,想把汽球放进桌子里玩塑料制品了。可是,因为我把汽球吹得太大了,桌子里放不进去,我硬要把它塞进去。“啪!”的一声巨响,我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汽球破了。又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去操场上玩。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玩起了汽球来。我们开始把汽球打来打去。有人提出一种游戏的方法来,大家同意了。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去玩了。我们分两组进行比赛。我们比到最后汽球在谁手里,这一组就算赢了。

开始,我发球。我一发出球,双方就开始抢球打。打着打着,汽球打到了我的头上。“丁铃铃……”下课了,我们赶紧上楼去了。快乐的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这一节课真让我非常高兴!

第四篇:我有幸到现场听到了黄老师的这节课

我有幸到现场听到了黄老师的这节课。听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我所听到的一节 “终身难忘”的数学课,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回味着,这节课为什么如此精彩和出色,深深打动在场的近千名教师。下面我力求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充分借助“游戏”,在“活动”中学数学。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兴趣”对学习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竞赛活动更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每一个神经细胞。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他认为数学操作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概念具有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的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黄老师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溶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比赛之中。因而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也逐步的、水到渠成的、踏雪无痕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亲生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

(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精彩课堂源自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不归纳成文字方法,注重让学生自己体悟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方法”。本节课教师巧妙地把“比较方法”预设在三场次的“抽数”竞赛活动中。第一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个个位,再放十位、百位、千位,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在千位,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这一比较的顺序;第三场比赛,抽到的数自己决定放在哪位,比赛扣人心弦,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的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此外,课前教师还预设了多个“悬念”。例如:把数字卡片9倒置在口袋中,让学生误认为6,制造强烈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起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有了教师精妙的“预设”,课堂生成了无限的“精彩。”“预设内生成”是充分的、丰富的,“比较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简便方法”学生认识是深刻的,水到渠成的。“预设外生成”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使课堂大放光彩。例如学生创造出1□□□<4□□□,教师大加赞赏并予以推广。

(三)“生活味”与“数学味”水乳交融。

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能仅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本节课之所以“打动”人的,给人“终身难忘”的,是“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如: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感而发”,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每个场次比赛完,教师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数学”地思考。整场比赛后让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为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

(四)教师出色地驾驭了课堂,并扮演了多重角色。

在这节课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更是认知冲突的“制造者”,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学生情感的“调侃者”。一场别开生面的“抽数”竞赛,一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教师多重角色的睿智把握为课堂的精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真不愧为特级教师,教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语言幽默、风趣、恢谐,极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

(五)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表面看,这节课教师似乎抛弃了教材另搞一套。深入看,教师其实是非常深入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再走出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如:教材呈现,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数大小,黄老师领悟这一“实质”,用现实生活中更具趣味的“竞赛”活动为载体教学“比较数的大小”。再如:教材并没有把“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写成结语,黄老师在教学中把“比较的方法、过程”暗含在游戏竞赛中,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六)真正落实“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数学教学究竟为了什么,“为学生发展而教”是大家的共识。既着眼当前,更着眼学生的未来;既注重知识,又注重能力,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注重学习方法,还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在这节课上,黄老师极其注重培养、赏识孩子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培养。并着力让学生整节课上亲身经历着“数学好玩”,激发引导着学生长久地保留着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感受着“数学不是生硬的”,“数学不是刻板的”,“我们是能够把数学学好的。”

另外,本节课超时7分钟,由于借班上课,现场人多,较难把握,超时是普遍现象,这也成了参会许会专家、教师谈论焦点。对此我非常赞同詹老师评课时观点,“一般不应拖堂,如若学生不愿下课,超一点也不为过。”黄老师的课,真正上到了学生不愿下课的地步,这样看来,这一“缺点”也算不成“缺点”了。

孔企平教授认为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黄老师的课堂很好的诠释了这一个观点。有幸观看了黄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是那么的投入,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开心。黄老师通过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生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让我不得不佩服黄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在新课开始,黄老师用两张照片引发登山的话题,适时引入五岳的高度让学生比较,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接受与理解。当学生认出“登山”照片上的是华山时,一下子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昂学生猜出老师登上的是华山时,“华山论剑”的第二张照片引来了学生会心一笑。出示这两张照片,既是对学生聪明才智的肯定,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具体呈现。

更为巧妙之处是,三轮游戏的设计,黄老师通过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生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那一次次欢呼雀跃的喊声,那一次次高谈阔论的言谈„„都证明了孩子们学得很快乐。游戏、竞赛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厉害的是,黄老师,在本节课并没有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上,而是追求“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发放”的“内化”。如,本节课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感而发”——每场比赛完,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进行“数学”的思考,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内化”。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智慧来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本节课当中,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认知冲突的“制造者”,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学生思维的“启发者”。

赏析:

下课时黄老师问学生:今天你们学得高兴吗?学生们响亮地回答:高兴!从孩子们笑盈盈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说的是真心话。40分钟在师生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不经意间溜走了,许多学生的脸上还流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不舍得离开。在这堂课上,以学生的游戏比赛为主,黄老师从头到尾是游戏的组织者、引导者,幽默的话语、恰到好处地采访、提问,上课的风格象极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后来从他的报告中得知,他果然在借鉴李咏的一些主持风格。“寓教于乐,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他本堂课最大的特点。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游戏的有效性。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交流。“比较数的大小”这个内容,相信教过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但黄老师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整堂课的知识点都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本堂课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游戏不是纯粹的娱乐活动,也不是为了增添课堂活跃的气氛,而只是黄老师采用的一种形式,在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例如,在黄河队第一次比赛中取得胜利后,黄老师随即提问黄河队:你们为什么高兴?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7,怎么比?如果长江队抽到0怎么办?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相互交流,思考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设计挑战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新课刚开始,黄老师就出示一幅自己的登山照片,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这座山有两千多米”和“五岳”的高度,去猜测是什么山,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孩子都喜欢新鲜的事物,都喜欢猜测,这个环节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认识和了解问题的机会。在揭示了新课课题以后,黄老师紧接着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学会些什么?”让学生在思考、提问、交流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有些也不在点子上,但黄老师都能正确地进行引导,从中可看出他非凡的教学机智。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黄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气息,学生的整个游戏活动是轻松、愉悦的。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能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数学理解。在第三轮比赛的最后,发现了一件预想不到的事情。黄河队的抽签同学把第四次抽到的“2”与百位上的“6”互换了位置,目的只是想让组成的数再大一些,其实这样做是违反游戏规则的。由于他的改动,长江队的同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这时候,教师怎样来评判这件突发事件呢?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只见黄老师微笑着对孩子说:“好,抽签者有权决定把数字放在哪个数位上,不算犯规!”作个假设,如果当时黄老师对孩子横加训斥,指出他这样是违反规则的话,肯定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一定的伤害,也许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他再也不敢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黄老师这种赏识孩子、尊重孩子、保护孩子个性的做法为我们一线教师做了一次成功的典范。

总之,今天的一堂课使我受益非浅,感觉是不枉此行。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这堂课的精彩处挖掘得可能还有些粗浅,希望大家能共同讨论。

第五篇:“这节课真有意思!”

“这节课真有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片段与反思 过渡湾八一希望小学 阮晓希

六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正在自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中名句的意思,12分钟过后——

师:这6句名句的意思,你们认为有哪句是很难弄懂的,现在你们也没能解决?

生1:我们小组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生2:我们无敌组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心里不痛快,不要去打别人。(此生话音刚落,引起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师:你们笑什么?无敌组这样理解对吗? 众生:我们不知道。

生3:我们幸福组有个疑问,请问无敌组: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不痛快的意思?

生2:“不欲”是不痛快的意思。(众生沉默)

师:这样理解可以吗?(众生一脸的茫然)

师:谁能给“欲”组个词?

生4:我们闪亮组认为可以组“欲望”。师:对,“欲望”是什么意思? 生5:希望。

生2:不准确,我们无敌组认为是愿望。生6:我们必胜组认为是心里想要。

师:说得好!心里想要的就是欲望。句中的“不欲”是何意?(众生异口同声“就是心里不想要”。)师:这句话中指谁不想要? 众生:自己。

师: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了吗?(众生争相发言)

生2:我们无敌组明白了,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送给别人。生3:我们幸福组也明白了,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师:看来,在理解句子意思时,只要理解了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就知道了整句话的大概意思。

众生:恩,我们学会了。“这节课真有意思!”不知谁说了这样一句话,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恩,真的有意思!”“好有意思,我还想上!”„„

【反思】

“这节课真有意思!”是孩子们对这节课由衷的评价。为什么会觉得有意思呢?我认为: 第一、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当学生学有困难时,教师没有急于抛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们在无拘无束的探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第二,教师的角色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生本理念下教师的意义是激发和引导,就像是在点燃火把,做生命的牧者,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灌满一壶水。本节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弄懂疑难时,教师恰到好处的站到了学生的身后,把学生推到了前台,教师只是给以帮助和引导。

第三、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自主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呢?面对学生的疑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巧妙、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常说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尊重,被发现、被肯定、被称赞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呀!

第四、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的更有效。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掌握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我想,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理解重点字的方法理解句子大致意思这种学习方法,一定会根植于学生脑中。轻松而又有效的学习,谁不向往呢?

下载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看了赵震老师的这节课(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杨老师的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完整

    杨老师的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完整。首先由几幅图片入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水流的力量,不费吹灰之力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情景。之后杨老师从猜想到......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这节课,假如我来教 县里举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乡村杯”优质课比赛,镇教研员钦定我校的刘老师代表镇去参赛,赛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特性”。刘老师......

    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这节课

    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这节 “生活是如此慷慨,我心怀感恩”。今天是愚人节,但是我是认真的,不骗大家,对于今天下午的第三节,我心怀感恩。 随着音乐的演奏,不知不觉地就已经上了,急急......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

    我喜欢这堂课

    在学校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早上,8点钟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一周共三十五节课,我最喜欢的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了。 语文课是一门主课,是每天都要上的一节课。在我......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2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这堂课感受颇深,吴老师在课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一般说来,估算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体验不到估算的必要性,不......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一、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

    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至于这节课的教案

    有效教学之有效备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