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5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第一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王思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内容,指导朗读。

2、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一、导入新课

1、根据学生对以前寓言故事的学习,归纳总结:什么是寓言?

2、师导: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一则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则寓言将会给大家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4、自读《刻舟求剑》,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图,结合文意,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2、宝剑坠入水后,剑客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体会剑客不着急的语气,并用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3、请同学们猜猜: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

5、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四、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剑客错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五、熟读、复述寓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练习讲故事。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我所执教的《刻舟求剑》是北师版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设计中,各环节安排很紧凑,有浅入深,层层递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发言踊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老师一起探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设置关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兴趣。还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先熟读译文,感知故事内容,然后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再尝试理解句子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多读少讲,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我呢,将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品读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我这堂课中还存有不足之处,在“第四关——讲故事口头改编文言文”环节所提出的要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完成,应拔高难度,课下想了想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寓言故事编成小品表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飞的更高更远。还有在教学中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前面松,后面紧,使得拓展环节流于形式。

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老师们的深入钻研下,在专家们的引领指导下,我们和孩子们一定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篇二:刻舟求剑教学反思

《刻舟求剑》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而教材又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还是先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我让学生尝试在不借助译文的情况下自己试着理解,若真的有哪个句子不明白的再参考一下译文。孩子们听后马上用手把下面的译文捂住,认真地思考起来,不时有个别孩子读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偷偷地看了看译文。在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后,我再请学生把整则寓言故事完整地描述出来,大部分孩子能较具体地表达出来。

接着我再挑出文中个别难于理解的字词让孩子们挑战,他们一下子也解释了出来。我让孩子们带着理解有停顿、有感情、有味道地读课文,有些孩子们还拿着书,摇头晃脑有模有样地读了起来。看着他们那认真劲儿,我不禁笑了起来。

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后,故事的寓意也深入浅出了。从中孩子们明白了故事讽刺了那些头脑愚蠢,不懂得灵活变通的人。许多孩子表示今后千万不能做那样的人。

最后我利用那个人捞不到剑的有趣场面在孩子脑海里填补形象空白,我让学生讨论:船上岸后,那个人怎样跳下江去捞剑的?怎样捞?他没捞到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一填补,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含意的领悟,还训练了表达能力。

而这节课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有位学生提出了:如果这个人果真在掉剑后,马上跳入河中,他真能捞得到剑吗?这个是课堂很好的生成点,但由于下课时间快到了,我只能匆匆结束,让学生课后再讨论。我想下节课一定腾出时间让大家畅所欲言,让孩子们独特的思维不断碰撞出奇异的火花来!

评《捞铁牛》

有幸能够听到徐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捞铁牛》一课,下面我就将这些不成熟的思考列出来:《捞铁牛》是一篇思维性极强的文章,而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和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备课时,徐老师把教学目标设置为:重视听读,发展说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动词,让学生品味,依靠多媒体的手段,播放捞铁牛准备过程的画面,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唤起学生联想:和尚准备捞铁牛时已想好了办法,而且考虑得十分周到。教学的效果很好,学生纷纷诉说自己的想像,有的学生一边说准备过程,一边演示过程,十分生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不能分家,吸收与表达要同步进行。《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说中练写。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为了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在教学中,学生毕竟的学生,老师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同时,要先进行方法的引导,这样才会收到更显著的效果。所以徐老师在教授《捞铁牛》中,利用课文中经典的词句,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提示学生说话要有序,如: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潜水拴牛等。

在这个教学片断里,徐老师在片断的尾段加上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激起学生思考的一个高峰?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捞铁牛的每个准备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逻辑性?语文教学啊,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静静的坐下来回味、思考!捞铁牛》这一课,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即“突出有序,注重自得”。下面我们对这一节课做一简要评析。

一、强调有序

人教版教材《捞铁牛》是一篇叙事记叙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因此,刘军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侧重在宏观处引导学生看“序”),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侧重在中观处指导学生抓“序”)。

3.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侧重在微观处辅导学生“序”)。

围绕既定具体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导学达标才能井然有序。刘军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建立在“以读为本”和“读书有序”的基础上的。他是怎样引导学生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去读书的呢我们认为,首先抓住三个“读”的环节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自能读书”,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1.初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是什么”。

刘军引导学生进行“初读”,主要体现在第一课时。这从第二课时的导入环节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课时的任务当然少不了扫除文字障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了解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即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2.细读,分步细想需思考的课文要点“有什么”。

“细读”可安排在第一课时,也可安排在第二课时。刘军把“细读”环节安排在第二课时,先请四位学生按结构段朗读课文,然后重点阅读怀丙和尚为捞钱牛做准备工作一段,接着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两个重点问题。想好了两个问题之后,第三个问题就是怎样概括段意,老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至此也初步落实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即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3.深读,抓住重点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为什么”。

在这一步,教师一边用覆盖式投影片分步演示怀丙和尚所做的那四项准备工作,一边提出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接着,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然后强调:“按照事情的本来样子写就能写得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这样,老师又揭示并明确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导学“突出有序”的设计思想就这样一步一步体现出来了。

二、注重自得

如果说《捞铁牛》一课教学的前三个“读”的环节教师主导作用比较明显的话,那么,下面的教学更多的则是意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前者在读的形式上,无论是指名读、齐读,还是自由读、默读等,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将学生“导入”到了解和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境中。而后者无论是要求学生再读,还是组织小组讨论和在全班重点发言,则重点是为了“导出”,是使已经进入状态的学生能做到“自学自得”。

教师放手让学生多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和表述自己对内容的独到理解,进而达成目标。这就是我们天津教研员常说的“读书有序”中的最后一“读”——“评读”。

“评读”的关注点主要不在关于“是什么”、“有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方面,而主要侧重思考这样做“好不好”和“怎样做更好”上。这就是所谓“评读”和“创新”层面的知识。这一课“评读”环节处理得非常好,旨在让学生做三件事。

1.比较自得,即深挖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进而学习和总结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刘老师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并通过自读和讨论,使同学之间得以交流思想认识,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有序性,扎扎实实地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这一目标。再如,刘老师引导学生继续练习概括段意时问道:“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来概括一下第三段段意”当时学生有三种说法:

(1)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捞了起来。

(2)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

(3)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这三句话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是利用水的浮力,这一点已成共识,而后半部分第三句语言最简洁,只有8个字,而且表意也非常明确,所以用第三种说法比较适合。这就在比较中学习了语言。

2.解释自得,这样做既能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能练习言语表达。

例如,老师问:“谁先来说一说第4自然段后三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所以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因为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出来。”学生说出这一段话,就不止是个理解问题,还有围绕一个中心训练言语表达问题。而这一点对于任何一节课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3.创新,这是最重要的“自得”表现。为了目标的达成,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刘老师在教学将到尾声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泥沙。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想出比怀丙更好的办法,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这是在“评读”中让学生认真思考“怎样做更好”的根本用意所在。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终于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的上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河里去,而是铲到空船里。这样,装泥沙的船会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后两只船拴住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

由于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使得这节课的教学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第二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第三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小心、着急、记号、盼望”等词语。

1、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懂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2、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的含义,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预习:收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读通第一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大概;认读生字词语。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捞铁牛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那我们今天接着学习。板书课题——刻舟求剑(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理解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它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我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七、作业:填写词语花篮;预习《揠苗助长》。

八、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则寓言故事;

思考:田里的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见了,会说些什么?

九、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不动 船在动 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第四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执教者:宋小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1)指定认读。(2)开展竞赛认读。2.开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第五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成语故事的动画片,引入新课

教师讲: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你们还知道什么成语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习新课 老师范读课文一遍。

1、初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学生自由朗读)②检查初读情况

自己认为能把第一自然段读正确的请站起来读;

自己认为能把第二自然段读正确的请站起来读,觉得不行的可坐下; 三四两段合起来读,觉得自己能行的继续读,看谁站的最久。

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①读了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再读读课文,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最会提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问题,教师参与其中)②收集学生的问题,把有关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重点理解的问题:刻舟求剑、船舷、对话的朗读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个人自读为主,适当合作,教师随机点拨。

谁能当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这些问题。点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同船的人与掉剑人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可先指名朗读,再分角色读,4、重点理解第四段

这个人能把剑捞上来吗?小组讨论。

教师用教具演示掉剑经过,总结出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5、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把同桌当作掉宝剑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同桌(掉剑人)听了后会怎么做?互相说一说。(先商量好谁是掉宝剑的人,谁是与他同船的人,然后再进行表演)最后请2—3组上台表演。

三、小结:大家表演得很好,学了这个故事后,我们要懂得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动脑,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

四、拓展训练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下载《刻舟求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刻舟求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宝成小学 刘璐 【教学目标】 1. 独立识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3. 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4. 渗透古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于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等船靠岸以后,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范文

    11、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进一步巩固学生田字格的书写,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2. 正确翻译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了解故事的寓意,理解故事中表达的生活智慧。 教学预备 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明确字词读音。 (2)结......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剑、舷、号、催、准”5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寓意。......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3、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 南皮县东兴小学 王亮 教材分析《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都听过寓言故事,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盛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寓言就出自战国时期的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