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于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等船靠岸以后,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教学中应运用看译文、看图片、看视频、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遽、契、涉、坠、惑。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含义,体会寓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理解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随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要懂得变通。
难点:分析寓言的最后一句,想想这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像这样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文体就叫寓言。
2、每个寓言都是一个故事,每个寓言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播放动画,介绍作者及作品。
2、出示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古文:⑴就是读准字音,⑵正确断句,⑶理解古文每句话的意思。
2、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渔歌对唱(游戏规则:
1、2组读古文;
3、4组读译文,)
2、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古文的意思,尝试着给古文断句(范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课文分析
四、拓展想象
1、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怎样做?
2、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什么事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随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要懂得变通。
3、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个道理,在生活中还能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吗?
4、指名让学生复述故事。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道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跟你的弟弟妹妹讲一讲这个故事,让他们在生活中别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好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知道了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指板书,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只想到 剑不行
惑
墨守成规 不懂变通
没想到 舟已行 副板书:
方法:读准—读通—读懂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第二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第三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小心、着急、记号、盼望”等词语。
1、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懂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2、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的含义,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预习:收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读通第一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大概;认读生字词语。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捞铁牛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那我们今天接着学习。板书课题——刻舟求剑(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理解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它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我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七、作业:填写词语花篮;预习《揠苗助长》。
八、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则寓言故事;
思考:田里的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他的儿子看见了,会说些什么?
九、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宝剑不动 船在动 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
第四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执教者:宋小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生:(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好不好? 生:好!师: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1)指定认读。(2)开展竞赛认读。2.开展互教法。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第五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成语故事的动画片,引入新课
教师讲: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你们还知道什么成语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习新课 老师范读课文一遍。
1、初读课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学生自由朗读)②检查初读情况
自己认为能把第一自然段读正确的请站起来读;
自己认为能把第二自然段读正确的请站起来读,觉得不行的可坐下; 三四两段合起来读,觉得自己能行的继续读,看谁站的最久。
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①读了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再读读课文,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最会提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问题,教师参与其中)②收集学生的问题,把有关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重点理解的问题:刻舟求剑、船舷、对话的朗读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个人自读为主,适当合作,教师随机点拨。
谁能当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这些问题。点名回答。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同船的人与掉剑人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可先指名朗读,再分角色读,4、重点理解第四段
这个人能把剑捞上来吗?小组讨论。
教师用教具演示掉剑经过,总结出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5、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把同桌当作掉宝剑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同桌(掉剑人)听了后会怎么做?互相说一说。(先商量好谁是掉宝剑的人,谁是与他同船的人,然后再进行表演)最后请2—3组上台表演。
三、小结:大家表演得很好,学了这个故事后,我们要懂得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动脑,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
四、拓展训练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