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篇: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重点与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水变成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等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所必须的.化学就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现在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水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1-2),用杵把胆矾研碎,观 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2.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

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结论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石灰石等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①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变小.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化后的物质 二氧化碳等 结论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这几个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1.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2)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把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提问:(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总结: 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2.沸点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3.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易、难、会、可以等.例如:(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2)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实验1-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 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 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氧 气 二氧化碳 颜 色 无色 无色 状 态 气体 气体 气 味 无味 无味

木条燃烧情况 木条燃烧得更旺 火焰熄灭 提问: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 用途

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 已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完成说课,其中教学法,教学过程,过程重点要说的。

一、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堂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变原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教材通过几个实验来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入门性知识。化,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

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分1(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2(那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1()培养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2(【重点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石灰石·铁架台·研钵·水·试管·酒精灯·火柴·纸片·剪刀·稀

盐酸·课件等。

二、说教法:实验为主,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

等方法去辅助教学,授课过程中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三、说学法: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并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活跃学生思维,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能力。提高学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分组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使学生建立温故知新,、1、共同回答1、知识回顾1

知识的连贯性意识。仔细思认真的观察,、2、引入(图片引入法)2启迪学生问题的提出,、2 考并试着回答问题。以动态图片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变化。的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问题:2如 学习兴趣。学生思考后会产生不同节日折纸,气球被吹起,答案,是否与自己所想燃放的烟花,点燃火柴。

一致,带问题实验。这些东西接着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实践:3是不是与它原来的样子分八组实验:剪纸,划不相同了?你还能举出 燃火柴,胆矾研碎—溶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亲身让学生自己动手,、3 解、指导学生们亲自动手3印象深刻,感受变化过程,强调要注意实验的实验,灌入实验安全意识,记忆

安全操作。长久。、实验演示: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4、交流讨论:4 总结实验现象能力,有利认真仔细观察实验后,胆矾溶液对于水的沸腾、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同学间交流讨论实验现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变化、升,通过交流讨论,培养然后回答实验现象,象,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变化,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 及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回答实验现象分组交流,达到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有针对性的提在下面没 现象最后我总结。之短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有认真观察实验的学生对于胆矾与氢氧化钠反

课堂纪律,让讨论有序进问题,最后请认真观察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变让好的学生学得舒适,行,实验的同学回答。化,针对性的提问。让较差的学生必学。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板书物理变化: 这种没有生成其概念:1通过对比讲授法让学生在 它物质叫物理变化。联想前面的实验基础上能生动形象的记住物理变化回顾前面的实验内容,没有其他物质生特征:2状态改变。只是形状、成,特征,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认真听讲,做好相应的 常伴随的现象,结合生活 笔记。现象:发光、发热、变3经验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色、连在一起。贯穿了生活中例子:汽油挥发。蜡受4反映化学,化学服务到生 热熔化。水结冰等。

活这条主线。板书化学变化:概念:1生成其他物质的 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特征:有其他物质生2 成。现象:颜色改变、放出3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木材燃烧。铁的生锈。4

石灰石与盐蜡烛的燃烧。酸反应。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刚刚我们把物理讲述:1

变化和化学变化做对比 的讲解,通过介绍它们的区别和联认真听讲,吃透物理变下面让我们来看

系能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特 看它们具体的区别联系。更近深层次的理解物理变征等并跟我一起总结物板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是否有新物质化的区别:

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生成。板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同时发联系:通过课堂练习,有助于学生迅速的掌握且便于记住但物理变化生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

念,特征,区别,联系 做课堂练习:2变化。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板书化学性质:关于物理性质的概念,常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定义:物质在化学变1见的物理性质等的学习以 记。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参 化学性质。

与,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概、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2括,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同桌交流对物理性质的 的区别:能力,从课本中提取重要概念,常见的物理性质描述的是正在化学变化:

信息的能力。的理解,最后用自己的 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过 话讲出。是物质本身 化学性质: 固有的属性。、常见的化学性质:3检验学生听课的情况,巩认真完成我布置的课后可燃性、稳定性、活泼 固本节基本内容,反馈教 作业还原氧化性、毒性、性、学情况,促进发展.性、酸碱性同学们请你们根提问:2据我上面讲的化学性质的几个方面总结归纳总

结物理性质? 总结:口述3布置写在作业本上的4 第二题全部。P10作业:

五、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题

决定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反映 物物化化理理学学性变性变质化质化

六、教学反思化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微观概念不是很明白,《物质的变化所以学化学必须从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开始。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这一课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和性质》

化学,在动手动脑中学化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这节课涉及到的实验有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过程中,由同学们自己通过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着在告诉他们,没有新物质生成的这样让学生把化学变化和有新物质生成之间划等号变化叫物理变化,性质是静态的而变化是动态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在于,就容易理解了,的,这一点不太容易理解。通过实验完全的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这节课的优点在于,只有在学生以缺点是没有很好的解释清楚性质和变化的不同,开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

第三篇: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 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 甲基橙溶液 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2>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 碘化银 磷酸银 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 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 Na2O2 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3>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4>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 胆矾 硝酸铜溶液 淀粉与碘变蓝 石蕊试液碱变蓝 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化氢 一氧化碳的火焰 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5>以绿色为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6>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 碘在CCl4萃取液 碘蒸气 中性pH试纸的颜色 K+离子的焰色(钴玻璃)等

<7>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 活性碳 木碳烟怠氧化 铜 四氧化三铁 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 硫化汞 硫化银硫化亚铁 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8>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9>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 砷 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 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形成的紫色

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稀有气味:C2H2

臭鸡蛋味:H2S

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 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1.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

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2.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 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B族Zn,Cd,Hg及A族中Al,Ge,Th;A族的Sn,Pb;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

4.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常温极易溶解的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常温溶于水的CO2(1:1)Cl2(1:2)

H2S(1:2.6)SO2(1:40)

微溶于水的O2,O3,C2H2等

难溶于水的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微溶于水的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难溶于水的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

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 苯酚 三溴苯酚 苯甲酸 均溶于苯

(4)从碘 溴 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

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 硫 易溶于CS2

(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

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

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5.常见的有毒物质

(1)剧毒物质

白磷 偏磷酸 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

(2)毒性物质

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

苯酚 甲醛 二氧化硫 重铬酸盐 汞盐 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

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HgCl2,BaCl2,Pb(CHCOO)2;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

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气毒性严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

第四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能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会判断变化与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因此,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新课教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学习化学必须要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演示实验[1-1(1)]、[1-1(2)]、[1-1(3)]、[1-1(4)]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完成课本实验记录。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

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实验(1)、(2)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分析: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实验(1)、(2)没有新物质生成,像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如: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讲: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1、是不是具有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呢?

2、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过渡: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那么什么是物质的性质呢?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可燃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讲:如,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学生活动:

讲: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也是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叫什么呢?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属于物理性质。

讲: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提问:变化和性质有没有联系呢?

分析: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能、会、可以、易、难等关键词,在变化中加上以上关键词就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如:

(1)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2)食盐溶解于水——物理变化 食盐能溶解于水——物理性质(3)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4)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5)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简单介绍

熔点、沸点、密度。演示[实验1—2] 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

分析:物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可以决定该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用途,如铜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来做导线;反过来,从物质的用途也可以体现该物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如:氢气可以作为高能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等等。

性质与通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课堂小结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2)、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可燃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属于物理性质。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对多种物质变化的观察、思考,运用分类的观点,以“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为分类依据,进而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认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通过提问,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明物质发生的变化,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区别方法,教会学生认识和观察化学反应的方法,探究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第五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课

型:新 授 课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导入新课】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等。谁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倾听、思考、举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师演示】实验1-1,1-2,1-3,1-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2.反应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学生】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了解变化的基本特征,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观察的能力、规范表达。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教师提问】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果并回答: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教师讲解】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归纳】 1.物理变化概念、特征并举出实例

【设计意图】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问】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讲解】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学生】2.识记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特征并举例 【展示】图片: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学生】观看图片,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教师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文稿】课本第10页1、2,逐题提问 【学生】口答,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知。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铜能生铜绿,碳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学生】理解记忆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学生】举例

【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学生】倾听记忆、理解。自学课本中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教师演示】实验1-5 【学生】观察现象,尽可能多的描述物质的性质。并试着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教师】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学生】结合P9最后一段实例理解。

【课堂练习】出示POWERPINT演示习题:课本10页3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

【教师归纳】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描述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能力”,是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是、会、可以、难、易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另外,要能初步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通过多做一些练习,理解巩固。

布置作业 :课本10页1、4 板书设计: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铜能生铜绿,碳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例如:

三、变化与性质区别

变化描述的是过程,性质描述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能力”,是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是、会、可以、难、易等。

教学反思:

下载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大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

    常见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

    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全文5篇)

    高中化学物质性质总结 一、物质的颜色 黑色:单质:木炭、石墨、活性炭、铁粉、银粉。氧化物:FeO、Fe3O4、MnO2、CuO。 硫化物:FeS、CuS、PbS、Ag2O 蓝色沉淀:Cu(OH)2、CuCO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九年级《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在描述材料的性质时,可以初步区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可以识别差异和不同性质; 过程和方法: 初步研究采用分析,比较,分类,归纳,归纳等方法获得信息处理。......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教学设计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了解物质具有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