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探究了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侧重于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学生对河流并不陌生,特别是江南很多民居依河而建,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局限,很难从整体上感知。但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科学概念: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较缓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方法:
1、做河流模拟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以及风化、侵蚀、沉积作用对人类的影响。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在实验中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难点:观察模拟河流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能对这些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课前制作河流模型。用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在长方形塑料水槽(也可用1升牛奶盒剖开对接)在盒的三分之二处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用手拍实,备用。大饮料瓶、塑料杯子、尺子、接水桶、水等。
教师准备:河流模型;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上、中、下游河床图各一幅,观察。
问:从三幅图片中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交流。
师点拨整理:黄河源头流水涓涓,流过布满巨石的河床,到中游河流汇聚,水流加速,流经黄土高原,夹带了大量泥沙,直到下游,水流减慢,泥沙便沉积下来,形成了冲积平原。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幅图的现象。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上、中、下游的河床分布的石头状况不一样?河流对土地有什么影响呢?
(设计意图: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局限,对上中下游河床的分布状况没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图片的观察以及老师的解释有个初略印象,为下一步探究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铺垫。)
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出示问题:河流会侵蚀土地吗?除了侵蚀以外,还会产生什么影响?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弄明白。
2、组织实验
小河
宽1厘米
深1厘米
(1)小组合作,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记录员在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标出宽度、深度。
(2)猜测:当河流形成时,河道会有什么变化?(流速大小、发生侵蚀、沉积等现象)
(3)分组实验,观察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在塑料杯子底部侧面扎一个直径约两毫米的小孔,用木块垫在下方,出水孔对准河道。向杯子内倒水,始终保持杯内的水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准备用桶接住流下来的水。
A、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河流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的泥土沉积下来?河水不再流动时,观察河道和土地的变化。
B、记录员用记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快、慢、被侵蚀和沉积的地方。
(记号: 快
慢
侵蚀
沉积)
C、学生交流实验所得,并说出理由。(能结合上面三幅图解释更好)
D、师小结:坡陡的地方水流快,侵蚀现象严重;平坦的地方水流缓慢,泥沙就会沉积下来。因此,河流从上游崎岖不平的山地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才会形成如前面三幅图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仔细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并记录。能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自然界产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关注现实中水土流失现象。)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出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图片
2、观察,说说两者的不同,联系模拟实验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
4、师整理: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是侵蚀作用,因此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貌;而到了下游,水流减慢,把黄土高原上带下的泥沙沉积下来,成了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华北平原,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设计意图:从模拟实验中,学生得出流水的缓急,坡度的高低等因素,对土地会造成不同的影响,造成侵蚀和沉积的结果,把实验与现实联系起来,知道地球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地貌)
四、课堂拓展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力量会引起侵蚀和沉积?风力、冰川、海浪、暴雨等。鼓励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堂,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走出课堂,仍有兴趣探究的精神,从小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
第二篇:《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
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教学通过做河流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四)教学重点: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六)教学方式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本设计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河流,向学生提供祖国大好河山的录像,图像资料,课的结尾还把其他自然的力量对土地的影响带给学生,这样啊,研究内容就更加丰富,既尊重了个性,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从学生原有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我在课前增加了一个“河流与土地”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与河流、土地有关的各方面素材,向周围有经验的人了解,查阅多种资料来丰富自己对土地、河流的了解。新知的引入,我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我在安排学生小组研究活动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组员分工,研究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而且在讨论交流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归纳,这些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学生的下一个探究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七)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3、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 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
四、课外拓展活动
1、侵蚀和沉积是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呢?
2、那么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3、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
(九)板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三篇: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授课教师:徐玲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
二、指导教师:王仙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室)
三、教 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
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
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常常把河流比喻为哺育我们的母亲,说明河流对人类的重要。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
A、导入
1、欣赏配乐图片“美丽的江河”。
2、欣赏了这一幅幅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否说说你所知道的 河流呢?
3、那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
4、师结合课件讲解河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河流是怎 样形成的。
5、揭题,是啊!河流对土地是不是有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河 流对土地的作用。
B、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学生说说河流会侵蚀土地的理由,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探究过的流水对 地表的侵蚀作用。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1)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3)课件演示沉积实验。
(4)引导学生联系实验中的沉积现象和河流的作用。
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流对土地还有哪些作用呢?
(2)学生分组作出推测。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你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河流对土地有沉积作用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比划或演示,并要求其他小组作补充。
(4)出示科学博士的提示。
(5)分组实验,观察并填好记录表。师巡视指导。
(6)(放音乐,示意学生停止)分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C、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3、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V形谷、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
D、拓展延伸
1、侵蚀和沉积是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呢?
2、那么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3、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让 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
(六)设计意图及体会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属于“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是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重点是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很多都与河流有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探究、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良好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基于以上宗旨,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围绕着以下三方面展开的。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本设计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河流,向学生提供祖国大好河山的录像,图像资料,课的结尾还把其他自然的力量对土地的影响带给学生,这样啊,研究内容就更加丰富,既尊重了个性,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从学生原有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因此,我在课前增加了一个“河流与土地”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与河流、土地有关的各方面素材,向周围有经验的人了解,查阅多种资料来丰富自己对土地、河流的了解。新知的引入,我设计了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祖国的画面。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我在安排学生小组研究活动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组员分工,研究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而且在讨论交流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归纳,这些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学生的下一个探究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探究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乐趣,留下了深刻的体验、印象的回忆。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与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相信的,是属于儿童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亲历探索的过程中首先明白了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又发现河流对土地还有沉积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启发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探究,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个人简介
徐玲花,女,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为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专职科学教师。从教以来,坚持帮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体现科学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学生敢问、善思、探究的良好科学素养。曾多年被评为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开设了《水》《增强抗弯曲能力》《保护鸡蛋》等8节区级公开课,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07年6月获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课后,我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案例《我的气球能吹大》获市一等奖,论文《体验探究乐趣 培养探究能力》荣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探究--飞翔的翅膀》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另有多篇论文、案例在市区级获奖。《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探究是无尽的!
第四篇:《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优秀教案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探究能力:
1.通过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根据河流实验,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河流的图片)师: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河流漫过地表时会对土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洪水来临时,泥石流冲毁了小村庄。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师:流水侵蚀土地形成了沟壑,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出示千沟万壑的图片)。那么形成后的河流对两岸的土地还会有侵蚀吗,你认为的侵蚀是什么样的呢?
生:会。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观看沉积实验图和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图片)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答案了吗?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生:汇报(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由于流水的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沉积按照由重到轻。)
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师: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呢?实验会告诉我们真相。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装置和观察记录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记录员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师: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大,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小,什么地方会被流水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用铅笔标记猜测)
师:做好标记的小组来领取第二组器材。
实验方法指导:把正方体在土上紧贴水槽壁一侧,纸杯放在正方体上,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实验记录要求:一边做实验一边注意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按照观察提示边观察边记录。师:汇报观察结果,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河流”形成后,“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平缓的地方,发生了沉积的现象,原来没有泥土的地方出现了泥土。而且在“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较快,侵蚀现象比较严重。侵蚀的过程中流水带走的是比较细小的颗粒,而小石子等较大较重的颗粒却很难被冲走。
4、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师: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V形谷、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
5、拓展延伸: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请同学们阅读单元资料库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
6、讨论
a、请说说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从山间出发的一条小河,在它流径里,从它的上流、中流及下流的河床上,我们能看到什么?为什么?
b、分析解释流水、河道、在什么地方发生侵蚀作用?什么地方发生了沉积? c、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d、谈谈风、冰川、海浪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e、知道祖国的大江大河吗?知道它们怎么形成的? f、河流的形成与侵蚀的发生存在着什么关系吗?
第五篇:五年级科学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五年级科学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提问:
.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6.教师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
四、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