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水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上升有关 C.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答案 B 解析 由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甲地为海洋,可知乙地为陆地,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径流,④为蒸发。水汽输送这一环节人类基本无法改变,径流与地形起伏有较大关系,蒸发要吸收热量,故会使甲地降温,降水的形成一般与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有关。
(2012·潍坊高一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是()A.大气降水
C.冰雪融水
3.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A.珠江
C.松花江
答案 2.C 3.B 解析 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4.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
③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黄河凌汛是外流河上的自然灾害,属海陆间循环;塔里木
B.塔里木河 D.长江 B.地下水 D.湖泊水 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读下面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6.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水土流失
B.滑坡
C.咸潮
答案 5.A 6.C
D.凌汛
解析 我国华南地区的河流夏季处于洪水期,一般情况下,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冬季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在河口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咸潮现象。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a→f→h→g
C.c→a→b→d
8.水循环中的()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及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第8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B.e→f→h→d D.d→a→b→c 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9.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答案 A 解析 “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这就证明了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A.地下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B.降雨补给 D.湖水补给
11.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答案 10.B 11.A 解析 图中①类型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为雨水补给。图中②类型春季补给量最大,与气温变化有关,应为积雪融水。
读我国某地河流示意图回答12~15题。
12.图中甲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
C.地下水
B.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3.下列四条曲线中反映甲河流域流量变化的是()
14.造成乙河下游只能补给地下水的原因是()A.该河下游始终处于丰水期 B.该河下游主要流经山区,地势高
C.该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河床高悬,河水水位高 D.该河下游河床下切较深
15.我国在西部地区积极推行集雨工程(收集雨水储存于水窖),该工程主要改变()A.降水
C.地下径流
答案 12.B 13.C 14.C 15.D 解析 甲河源头是靠祁连山的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补给。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出现断流现象。乙河为黄河,其下游为地上河。修水窖集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B.蒸发 D.地表径流
(1)图示区域河段的河流补给主要有哪些类型?该区域涉及哪些水循环类型?
(2)该地区的特殊地貌景观——黄土沟谷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作用?人类活动在里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
C.蒸发
B.下渗 D.地表径流
答案(1)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影响地理环境的特征;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状况而影响了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地表径流及其他环节。
(3)D 17.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
(2)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而图甲中的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4)甲图表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循环能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答案(1)① ② ③(2)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水 否,图甲中AB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两岸的地下水水位要高。(3)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4)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高一地理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
沁阳永威学校高一、二地理备课组
二O一三年元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㈡、板书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2、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宇宙?
2、从大到小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
3、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能按不同标准分类(地内、地外、类地、巨、远日)
4、八大行星绕日工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向、近圆、共面)
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作业本上做检测题第2、5题
(二)背会检测题3、4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理解识记: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2--15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5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中有那几种光?太阳能集中的是那种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占总量的多少?
2、太阳辐射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别发生在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对人类有何影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识记: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6--1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分别是什么?恒星日和太阳日有什么区别?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指导各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掌握:1.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界线)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㈢、讲述:本节课难度较大,也是本章的重点,相信同学们通过细致、认真的自学,一定能达标。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8--2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2、怎样区分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及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换。
3、怎样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完成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识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分别是什么?
2、恒星年和太阳年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近日点和远日点?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当堂背会自学自导上的问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4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㈡、板书课题:地球的运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理解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1----2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2、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怎样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晨昏线?特点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掌握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五、当堂训练
作业: 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㈡、板书课题:地球的结构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25--2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个圈层有什么特点?
3、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㈡、板书课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
2、理解掌握地壳的物质循环。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0--3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矿物?有哪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与矿产有什么区别?
2、矿物的类别有哪些?怎样识别常见的矿物?
3、什么是岩石?分为哪三大类?
4、沉积岩有哪两个突出特征?
5、三大类岩石是如何让转化的?
6、什么是地质循环?其能量来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34—35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㈡、板书课题:地球表面形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6--3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自哪两个方面?
2、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3、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是什么? 4、37---38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背会自学自导的问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㈡、板书课题:地球表面形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38--42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褶皱?其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怎样区分?
2、教材39页活动题?
3、世界两大地震带是什么?
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内力作用有什么不同?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应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3--4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大气垂直分层有哪三层?各有什么特征?
2、教材43页的活动题?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4、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其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4--4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如何?
3、教材45页的活动题?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应的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47--52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形成的?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什么规律?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做辅导材料相应的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4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2--5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了哪些大气活动中心?它们对气候有什么重大影响?
2、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风向有什么不同?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5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㈡、板书课题:大气环境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4--58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气团?分为哪两大类?
2、什么是冷锋和暖锋?其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如何?
3、什么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4、锋面气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
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冷锋、暖锋、低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58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㈡、板书课题:水循环和洋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全球水循环的过程。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59--6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水循环?其能量来源是什么?
2、水循环有哪三种主要形式?目前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60页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㈡、板书课题:水循环和洋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1--6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洋流?如何分类?
2、教材62页的活动题?
3、洋流的地理意义有哪些?世界四大鱼场是什么?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㈢、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思考题
(二)完成教材63页的活动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一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2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二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3 考试
目标:独立完成一套试卷,时间45分钟。过程:
1、教师分发试卷,学生紧张考试,教师充当监考。
2、下课铃响,收交试卷。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4 讲评试卷
目标:人人满分 过程:
1、发放教师改过的试卷,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讨论。不会的可以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2、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试卷进行分类讲解。
3、学生质疑问难。
4、学生根据做题情况对前两章的全部知识点查漏补缺。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理环境的改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识记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灭绝。
3、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66--69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教材67页的活动题?
2、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是哪两个时期?灭绝情况如何?
3、人类活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理解: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识记: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70--7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
2、教材71页的活动题?
3、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与土壤分别有什么关系?
4、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怎样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理解识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78--83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教材79页的活动题?
3、什么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教材80页的活动题?
5、什么是垂直分异规律?教材81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㈡、板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83--86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可分为哪些种类?
2、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分为哪些种类?
3、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什么地区?有哪些种类?荒漠带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征?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有什么意义?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识记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88--9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聚落?分哪两大类型?
2、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什么?
3、北方平原与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有什么不同?
4、教材89---90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1--9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我国东西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教材91页的活动题?
3、教材96页的活动题?
4、平原地区与山区的交通线路分布各有什么特点?交通线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5、教材93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识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5--97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2、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哪三个阶段?什么是冰期与间冰期?
3、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哪些特征?(看图)
4、教材96页的活动题?
5、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影响?
6、什么是雪线?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㈡、板书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征。
2、理解识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97--100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有什么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㈡、板书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分类。
2、了解掌握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1--104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
2、煤炭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主要工业区?
3、教材104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㈡、板书课题: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掌握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4--106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形成了哪些文明发源地?
2、工业社会阶段及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教材106页的活动题?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0.5分钟左右)
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㈡、板书课题: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二、出示目标:(0.5分钟左右)㈠、讲述: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㈡、出示目标:
1、识记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识记中国的洪涝灾害及原因。
㈢、讲述:达到学习目标靠同学们细致、认真的自学。
三、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07--111页的内容,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10分钟后提问检测,看谁答得既快又准确。
1、什么是自然灾害?分为哪些类别?
2、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两大类型?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教材111页活动题2?
四、后教
检测(15分钟左右)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㈠、更正:当学生回答不对或不完整时,启发其他同学更正或补充。
㈡、讨论:提问,先由差生回答,如答错了,组织其他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作业:
(一)理解背会自学自导的思考题
(二)完成辅导材料的相关习题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三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2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请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理解背会第四章全部知识点。
(二)复习过程:
1、检测发放检测题。要求20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完成。
2、出示答案,同桌交换试卷对照答案并用红笔批改,给出分数。老师统计检测结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学生更正讨论,对做错的题目可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并整理到错题集上。
4、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
5、学生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当堂背会。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3 考试
目标:独立完成一套试卷,时间45分钟。过程:
1、教师分发试卷,学生紧张考试,教师充当监考。
2、下课铃响,收交试卷。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复习课4 讲评试卷
目标:人人满分 过程:
1、发放教师改过的试卷,学生对照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讨论。不会的可以问其他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2、老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试卷进行分类讲解。
3、学生质疑问难。
4、学生根据做题情况对前两章的全部知识点查漏补缺。
备课人:陈泽军 赵志方
第三篇: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知识是静态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没有智慧,充其量不过是一本记载着知识的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2
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0为黑夜;太阳高度=0为晨昏线。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16.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南天空;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正北天空。
17.正午的判定:
太阳高度为全天最大时;
地方时为12时;
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
把昼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8.0时的判定:
把夜半球对称等分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
自西向东,由旧一天进入到新一天的经线为新一天的0时。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逢百年时,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否则不是闰年。
20.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其大小必须根据整个分式判断,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缩放:新图比例尺变为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图幅面积=原图面积×n2。
表示内容: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种表示方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3
1.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距离北极点近,则在北;距离北极点远,则在南;
A地位于B地东(西)大于180°,则方向相反。
即实际A地位于B地的西(东)方。
在无经纬网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甲图剖面图
在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一般判图原则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同线等值)
中心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中心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等高线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线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线表示山顶。
4.时区中央经线=15°×n(n为时区数)
时区的范围=15°×n±7.5°
5.自西向东,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
自东向西,每跨越1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少1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为新一天的0时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为180°经线(日界限)。
6.热水器和地面之间的夹角=△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7.自东向西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大于1太阳日;
自西向东航行,船员所经历的一天小于1太阳日。
每小时向西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1天时间=360/(15-n)小时;每小时向东飞行n经度,则所感觉的一天时间=360/(15+n)小时。(n<15°)
8.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线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自转速度相同。
9.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无论是否经历日界限:到达时间=出发时间+途中时间±时区差(东+西-)
10.昼夜现象: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第四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呢?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我们都知道大气圈作为地球圈层之一,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
【讲解】师:在我们学习第一节的知识钱,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而在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却要小的多,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进入我们第一节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我们今天首先学习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通过板书来演示一遍。
师:太阳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是由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组成,而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则会吸收红外线部分,而大气层中的臭氧则会吸收紫外线部分,所以大部分太阳辐射会以可见光的形式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也向外释放能量。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现这个过程就是
(板书)太阳暖大地
师:讲到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课本第28页页脚注释部分就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的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简单来说就是温度高的物体相对于温度低的物体,他的辐射就是短波辐射。反之就是长波辐射。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要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则为长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为75%到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和储存能量。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大家记住这个概念,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请同学们在课本28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划下这句话。
(板书)大地暖大气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板书)大气还大地
师:我们通过刚才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课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温差相差巨大?
请XXX同学回答一下。
生:
师: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接下来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大地”。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C.增强c辐射
答案 C 解析 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
B.增强b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3.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①③
C.③④
答案 B 解析 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4.下图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是()
B.②③ D.②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近地面受热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则相反。5.图中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比例尺相同),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答案 C
D.③>④>②>①
解析 在比例尺相同的地图上,相同距离条件下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7.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
C.风向
B.太阳辐射 D.坡向
8.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A.气温低
C.山风
答案 6.B 7.A 8.B
B.气压低 D.谷风 解析 图中没有显示出山腰地区降水量的数值。地形的不同位臵热力性质不同,导致气流在昼夜运动的方向不同,是造成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山顶白天多雨是因为白天山顶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读下图,判断9~10题。
9.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 10.从图示来看()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答案 9.D 10.C 解析近地面风向因受摩擦力影响与等压线有个交角,在北半球向右偏。高空大气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A.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1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答案 11.A 12.D 解析 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形成热低压,气温低的地方形成冷高压;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近地面高压区气流下沉,低压区气流上升。
(2012·潍坊高一质检)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答案 A 解析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为⑦。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C.③或⑦
答案 C 解析 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答案 D
B.②或⑧ D.⑥或⑦ 解析 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夜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2)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幅度大。
17.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答案(1)B 上升 A 下沉(2)④ ⑤
(3)画图略。(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4)B B处空气上升,为市区。(5)白天
18.读下面“近地面风的形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字母),该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是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空气运动示意图,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见,稳定风向中空气质点的受力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___,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是__________。
(5)实际大气中,α角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在相同气压条件下,陆地表面α比海洋__________(大或小)。
答案(1)F1 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2)北 风向右偏(3)F1、F2、F3合力为零(4)F3、F1 F2(5)减小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