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2 20:5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4)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材分析:

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引言导入: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方法二】直接导入法: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由此导入新课。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时间:

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合作探究】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4、影响:

(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

1、产生的条件: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

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②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2、含义和实质: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小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文学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备课资料1】薄伽丘与《十日谈》

薄伽丘(1313—1375),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他自幼喜爱文学,便开始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学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这部小说为什么称为《十日谈》呢?

原来,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

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这10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气遍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十日谈》就是他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十日谈》写完后,薄伽斤受到封建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时常被教会派来的人咒骂和威胁。他有一次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谈》全部烧毁,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诗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劝,《十日谈》才得以留存至今。

彼特拉克是薄伽丘一生中最好的知音,1374年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第二年他在孤独和贫困中,悄悄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备课资料2】但丁与《神曲》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恩倍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从小喜欢读诗,曾经拜著名学者为师,学过拉丁文和古代文学,他特别崇拜古罗马的一位重要诗人维吉尔,把维吉尔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

但丁少年时曾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一位容貌清秀、美丽动人的姑娘贝阿德丽采。但丁非常喜欢她,宴会后常找机会去看望她。随着年龄的增长,但丁把贝阿德丽采当做自己精神上的爱慕对象。这种爱情给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为她写下了一系列抒情诗篇。但不幸的是贝阿德丽采却与一位银行家结婚,不久死去。但丁为此悲伤万分,又写了一系列的悼念诗。但丁把为贝阿德丽采写的诗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连起来,说明每首诗的写作动因,取名《新生》。诗中但丁追求纯洁的爱情,把贝阿德丽采看作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灵魂的天使,一个神化的女性。从此之后,贝阿德丽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个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1302年,但丁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被赶出城邦,开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大约在1370年,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时候,但丁开始了《神曲》的创作,这是他长期酝酿和构思的一部巨著。

《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

长诗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叙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但丁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时,他在阳光的沐浴下朝山顶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三头猛兽——豺、狮、狼,诗人惊慌呼救,这时出现了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他遵从圣女贝阿德丽采——即但丁青年时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绝境。

但丁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地狱共九层,上面宽下面窄,像一个大漏斗。地狱阴森恐怖,凄惨万分,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狱的第八层,诗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当时还活在世上的,迫害过诗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们的身体头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两条腿在外面剧烈地扭动着,挣扎着。诗人见后高兴地说道:“真是罪有应得!他们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脚下,而把凶恶的人捧在头上。让他们永远受罪吧!”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炼狱里的灵魂的罪孽比地狱中灵魂的罪孽轻些。炼狱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丽的海滩,山外有山脚,顶口是地上乐园。炼狱也分为七层,这里每一层分别住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七种罪孽的亡魂。他们的罪孽较轻,可以得到宽恕。经过烈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

地上乐园里飘着吉祥的云朵,花瓣般的雨珠,这里出现了圣女贝阿德丽采,她接替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天堂。

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住着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着永远的幸福。天堂也分为九重。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们的住所,充满上帝的光和爱。但丁见到了圣父、圣母和圣子“三位一体”的奥秘诗人觉得,在那天府里才真正见到了人类最理想的境界……

《神曲》也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备课资料3】“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尔夸。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相传为诗人于1327年见到美丽少女萝拉后陆续写下300多首十四行诗和1347年萝拉死后为表达哀思的一些抒情诗的结集,用意大利语写成,主要是爱情诗。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萝拉的形体之美,刻画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义者蔑视中世纪道德,热爱生活的世界观。彼特拉克的诗音韵优美,结构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歌颂萝拉,传达细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诗这一新诗体艺术上臻于完美。他的抒情诗,特别是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为此把他尊称为诗圣。《歌集》中的长诗《我的意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谴责意大利的君主们利用外族雇佣军进行内战,让“豺狼与绵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诗还对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彼特拉克的一些诗篇,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备课资料4】达·芬奇

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在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

天才少年

达·芬奇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当时,父亲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科学巨匠

达·芬奇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①天文: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②物理: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③医学: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

艺术大师

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传说,在他年轻时,有一次帮老师在一副名为《约翰为基督洗礼》的画中画了一个小天使,结果其水平超过了老师画的所有其他人物。这位在当年已有些名气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涉猎绘画,只搞雕塑了。

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据说模特是佛罗伦萨人,刚刚丧婴,为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莱奥纳多便请人来为她奏乐。她的微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似乎是很严肃有时又象很温柔;有时略含忧伤有时又显讥讽。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最后的晚餐》绘制在格拉齐教堂圣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稣基督座在最中间。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象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众,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备课资料5】拉斐尔与《西斯廷圣母》

生卒年:公元1483~1520年

出生地:意大利乌尔宾诺小公国

特 长:绘画

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他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对待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既崇拜达芬奇,也尊重米开朗基罗,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当时教皇朱理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他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刚满25岁的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接到罗马送来的圣旨:“教皇想尽快在梵蒂冈见到拉斐尔,以便他在罗马与意大利最优秀的艺术家一起,为美化罗马而工作。”不久梵蒂冈的画家们被告知:除了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之外,其余的画家们全被辞退了。教皇认为罗马只要有这两位大师就足够了。天才的成就,引来繁重的订画任务,这是拉斐尔的光荣,也是他的悲剧,太大的名望终于把他压垮了。

1520年4月1日,他病了。医生为他诊断病情以后摇着头说:“您,亲爱的大师,您从年轻时候起就过着过于紧张的生活,现在受到报应了。人们都知道艺术家是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们不吝惜生命,而是让生命去燃烧。”一个星期以后的4月6日他死了。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拉斐尔一改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冰冷、僵硬,的形象,将她描绘成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为手中怀抱着的基督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又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脸上又洋溢着牺牲精神的母爱。这种伟大的母爱,体现在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

头巾与裙边。侧身站着随同前往人间报信的是大天使圣瓦尔瓦拉。画面左下端,是前去欢迎圣母子降临的教皇西斯托斯。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脚边,跪着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圣徒瓦尔瓦拉。教皇穿着沉重的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圣徒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拉斐尔过去创造圣母形象,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这幅画没有艺术上的虚伪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另一侧是圣女瓦尔瓦拉,代表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初看不觉她在动,只要注目审视,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据说,这两个小孩是拉斐尔有一天在面包房前看到的,便迅速把他们天真的样子画下来,加在这幅画上。

【备课资料6】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于1475年3月6日诞生于文艺复兴胜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卡普里斯。父亲罗多维柯·波纳洛蒂是小城的市长。米开朗琪罗出生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弗朗西斯卡无力照料他,把他送到附近塞提雷诺小镇由一位奶妈喂养。

米开朗琪罗幼年丧母,10岁时随再婚的父亲搬到佛罗伦萨居住,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13岁时,父亲送他到佛罗伦萨最受尊敬的艺术家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米开朗琪罗在此接受了在新鲜石膏上做壁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画的全面技术训练。一年以后,他转向著名雕塑家多纳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雕塑。米开朗琪罗在14岁时正式尝试雕塑作品,几天之内就成功地完成了神话中牧神头像的雕塑。他的少年之作《阶梯旁的圣母》以圣母怀抱婴孩耶稣侧身坐在梯旁的姿势,表现了当时雕刻中罕见的粗朴壮实的形象,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技巧。

17岁的米开朗琪罗用大约两年的时间在圣斯比里托修道院院长管理下的一所医院研究解剖学,在停尸房里探索人体的奥秘。圣马可修道院修道士萨伏那洛拉于1498年5月被判火刑处死,心怀悲愤的米开朗琪罗拿起锤子和凿子,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圣母怜子像——《哀悼基督》。雕像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抱着躺在双膝之上的死去的儿子,默默地俯视着他,在沉思中哀悼自己的爱子。整座雕像沉浸在恬静的气氛中。作者有意把圣母表现得比他死去的儿子还要年轻,用圣母青春常在的形象寄托人文主义关于人性崇高和不朽的理想。群像的三角形构图和极为精致的细部刻画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使这一作品成为米开朗琪罗第一个震惊艺坛的杰作。熟谙人体解剖学的雕塑家把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的耶稣裸体——头颅、躯干、双臂以至全身刻画得如此逼真,人们很难相信这一杰作是出自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之手,于是米开朗琪罗不得不在圣母的衣带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终生唯一的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上自留题名。

1505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要求米开朗琪罗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能够使他永世扬名的墓地。米开朗琪罗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一个创造惊人杰作的机会,于是他设计了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其中包括不少于40个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像。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亲自奔赴卡拉拉采石场选采石料。但后来尤利乌斯突然变卦叫停,甚至拒付采石工资。米开朗琪罗对此非常气恼。不过两人最终还是解决了争端。尤利乌斯二世交给了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作画。米开朗琪罗拒绝了这项提议。他唯一的愿望是重返他作为艺术家的最爱——大理石雕刻。然而, 决心已定的尤利乌斯比米开朗琪罗更为固执。1508年5月10日, 米开朗琪罗很不情愿地签下了这份合同: “我, 米开朗琪罗, 雕塑家, 由于将要进行西斯廷教堂顶部的绘画,收到了我们神圣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500枚达克特金币。”看来, 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的这一壁画, 最初竟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开始的。

在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尽管有13名助手帮助,但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米开朗琪罗只是请助手们做些琐碎的工作,而整幅画面几乎全部由他自己来完成。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米开朗琪罗不得不每天持续数小时站在高达20余米的脚手架上工作。

工程进度缓慢。尤利乌斯对此很是恼怒。他频繁地视察教堂,监督进度。每次他都询问米开朗琪罗何时能完工,而米开朗琪罗每次都任性地回答:“当我可以完工的时候。”

一天,尤利乌斯被这种回答激怒了,他用权杖打了米开朗琪罗。艺术家可以忍受无休止的艰苦劳作,但却无法忍受对其人格的侮辱。米开朗琪罗立刻离开了教堂,并且威胁说要离开罗马。对于教皇尤利乌斯而言,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向他人示弱:他派了一名使者去向米开朗琪罗道歉,而且付给他500达克特金币。艺术家得到安抚之后,才返回教堂继续工作。

1512年11月1日,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终于揭幕: 在被33块嵌板覆盖的天花板上,人们看到了世界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创世纪》。

天花板正中心的天顶画分为三组,共有九个场景。第一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与黑暗”、“神创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组“创造人类”,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洪水”,包括“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上帝与亚当的形象。亚当被创造出来了:一个有成熟的健美体格的美少年,他那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刚刚从睡幻中苏醒,还不能站立起来行动,等待着万能的造物主给他以力量。上帝耶和华被画成一位慈祥的老人,扶着天使们飞来,把有着无限力量的手伸向亚当,而亚当将在握住上帝之手的刹那获得生命和力量,作者以此表现出对解放人的力量的强烈渴望。

《创世纪》的问世,使当世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成为与达 芬奇并峙的最伟大的画家。在37岁时,他被世人尊为“神圣的米开朗琪罗”。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534年,美第奇墓地完工的同一年,59岁的米开朗琪罗返回他取得最辉煌成就的地方——西斯廷教堂:新的教皇保罗三世要求他在神坛后的墙壁上作画。年迈的大师尽管精力已远不能与26年前作天顶画时相比,但对工作依然一丝不苟。他辛勤地工作了七年,终于在1541年他66岁时,完成了又一部骇世之作《最后的审判》。

这幅祭坛画高14.6米,宽13.4米,描绘了耶稣基督审判众生灵魂的情景。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以中央的基督、圣母和众圣徒为核心,天堂地狱善灵恶鬼皆入画中,经受折磨而痛苦的形象与金碧辉煌的天花顶形成强烈的对比,在雄伟壮烈之中平添了肃穆恐怖之感。艺术家晚年对来世日益增长的关注体现于作品之中。任何人,包括米开朗琪罗自己,都没有在他对未来世界极端悲观的描绘中得到宽恕:他把自己绘成圣人巴塞洛缪手中拿着的一张被剥下的人皮。《最后的审判》的艺术效果是如此惊心动魄,以至于当教皇保罗三世第一次看到它时,竟惊愕地跪了下来,祈求上帝在自己的最后审判日大发慈悲。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教师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2)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即人生下来就有罪,只有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才能得救。就“灵魂救赎”而言,最初强调的是个人信仰的作用,后来,神学家们又加上了种种繁杂的宗教礼仪,而且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得救。在经济上,天主教会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同时,教皇不仅掌握着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直接支配各国天主教会,甚至还可以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随着14、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备课资料】中世纪欧洲与基督教会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由于政治区划和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庞大的罗马帝国全境在事实上一直分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从3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设东都于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部教会中渐居首位,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罗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两派裂痕日益加深。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自称公教。

“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唯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1483年11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意志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是宣场路德学说最火的一年。那一年共出版德文书籍、文章208册,其中路德的著作有133册之多。被称作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予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阶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路德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蜕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路德一生功过参半。他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他的宗教学说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光荣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他在研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扩展及意义:(1)扩展:

①路德教派: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北欧(瑞典、丹麦、挪威)、美国

②加尔文教派: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是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加尔文派→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③英国国教:16世纪英国专制王权与罗马教廷争夺英国教会最高统治权和经济利益的斗争加剧。自1529年起亨利八世操纵议会实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先后通过法令禁止向教廷纳贡,取消其最高司法权和其他种种特权。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重立英国国教会,规定官方教义和礼仪,镇压不服从国教的天主教徒和清教徒。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英国国教的教义,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原则,否认教皇的权力。在17世纪英国革命中废除作为维护专制君主制和对抗清教运动的工具的国教会。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再次恢复国教会,并企图转向罗马旧教。1688年政变后国教会深受加尔文教影响,逐渐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教会。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英国(仍是封建教会)→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

小结: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路德教派主要分布在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欧、美国等地;加尔文派主要分布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主要存在于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

(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历史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答案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提示: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京翰教育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新人教

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4)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由此导入新课。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时间:

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合作探究】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4、影响:

(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

1、产生的条件: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意大利半岛最早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

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工商业发达,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具有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满足于当时天主教会控制下的陈腐、呆板的生活。

②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迹,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人们正是在研究、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与教会文化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表象,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

2、含义和实质: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小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4、文学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导读法,适当插入一些拓展知识)(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5、文艺复兴的传播和意义(导读法):(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教师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2)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灵魂救赎”,即人生下来就有罪,只有信仰上帝,跟随耶稣才能得救。就“灵魂救赎”而言,最初强调的是个人信仰的作用,后来,神学家们又加上了种种繁杂的宗教礼仪,而且必须得到神职人员的帮助,灵魂才能得救。在经济上,天主教会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同时,教皇不仅掌握着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直接支配各国天主教会,甚至还可以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随着14、15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

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为反对教皇利奥十世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代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机。(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他在研读《圣经》中,提出了关于灵魂得救及救赎的新观点: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制定的神学。“很显然,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扩展及意义:(1)扩展:

①路德教派: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北欧(瑞典、丹麦、挪威)、美国

②加尔文教派: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是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加尔文派→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③英国国教:16世纪英国专制王权与罗马教廷争夺英国教会最高统治权和经济利益的斗争加剧。自1529年起亨利八世操纵议会实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先后通过法令禁止向教廷纳贡,取消其最高司法权和其他种种特权。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重立英国国教会,规定官方教义和礼仪,镇压不服从国教的天主教徒和清教徒。1563年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英国国教的教义,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原则,否认教皇的权力。在17世纪英国革命中废除作为维护专制君主制和对抗清教运动的工具的国教会。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再次恢复国教会,并企图转向罗马旧教。1688年政变后国教会深受加尔文教影响,逐渐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教会。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英国(仍是封建教会)→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

小结: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路德教派主要分布在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欧、美国等地;加尔文派主要分布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主要存在于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答案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提示: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作业:随堂优化训练及其配套作业

第三篇: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是理解文艺复兴的关键,只有认识了此问题,才能对文艺复兴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和正确地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此问题对于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继承性。(2)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3)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宗教改革在资本主义反封建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要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必须清楚地认识其原因和影响。这一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难点分析:(1)人文主义。由于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历史印象肤浅,往往难于理解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究竟因何而发。因此,在讲解时可以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说明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人和对于现世生活的贬低。要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就要辩证地分析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人文主义的局限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2)德意志宗教改革。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有两点不容易理解:一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究竟是什么意思;二是各社会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目的和活动。关于前者,路德等改革者主要是通过这一教义否定天主教会的地位。关于后者,应该理解,宗教改革主要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诸侯贵族要通过削弱教会获得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如占有教会地产等;农民阶级和其他贫困劳动人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中是无法得到实现的,因此,他们超越了路德等人的目的和形式,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

师:(板书第一章第三节标题)有谁曾经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有谁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科学成就?

生:(可以综合记录若干学生分别说出的作品)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

师:这些作品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我们先请同学来概括一下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生:(依据教材概括出要点)

师:(板书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并进一步阐述)第一,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请同学们阅读这一段论述。

[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就极需要改良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具、通晓经济理论和实验科学、开辟市场、改进运输,于是对现实社会提出许多疑问和对自然科学提出更为现实的课题。为此,他们需要延聘经理工、商、银行企业的熟练人才,为他们服务;那些市民出身的学者、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医生、教师和法学家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适合本人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生:(阅读以上引文,并谈论自己的理解)

师:第二个方面,文艺复兴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体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的方面。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欧洲已经创作了辉煌的古代文化。由于战乱和教会的文化专制,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西欧被毁坏被遗忘了。但是许多文化典籍在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保存下来,意大利在地理位置上与上述地区比较接近,14世纪,这些文化典籍回传意大利。再加上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保留了许多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同时,意大利有许多从事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一些原在东罗马帝国的学者因为战乱的影响也迁徙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准备了人才条件。讲到这里,是否有同学已经想到了“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某种含义?

生:(说明对于“文艺复兴”概念的理解)

师:确实,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具有整理古代文化典籍,重新发现古代文化的方面。但是,仅仅是“复兴”并不能说明文艺复兴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在古代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2)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生:(阅读并概括教材阅读部分(小字部分)关于人文主义内容的说明,要求能够指出人文主义的四个方面的反对和四个方面的肯定、提倡)

师:我们可以对人文主义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便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HUMANISM(板书)

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Human一词我们在英语课上已经学过,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一言以敝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现在都知道,人现在占据着世界的中心位置,统治着世界,是最重要的物种。那么,人文主义强调这一点是对什么而发?意义何在呢?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明。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铜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犯有“原罪”。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赎罪”。在这种说教之下,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了,人的价值被贬低了,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在当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这种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都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我们现在就来分析文艺复兴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文艺成就

师:现在,我们先请同学列出教材中提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

生:(按教师要求列出主要人物和作品)

师:我们从这些人物和作品中选择一些更具代表性的进行详细的剖析。让我们先阅读一段恩格斯的论述: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7页

生:(阅读并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谈论自己的认识)

师:恩格斯给予但丁以极高的评价,把他作为一个新时代开端的标志,可见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拉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但丁的生活和创作活动。

但丁生活的年代是从1265年到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佛罗伦萨人。青年时代,作为佛罗伦萨资产阶级政党(白党)的骨干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一度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行政官。他致力于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反对教皇干涉内政,反对贵族把持政权。后来,代表教会势力的政治集团(黑党)在佛罗伦萨得势,他们判处但丁终身流放,不得回归佛罗伦萨。在20年左右的漫长的流放中,但丁完成了他的传世巨著《神曲》。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三界是地狱、炼狱(又译净界,没有重大罪孽的人死后在此进行修炼,洗心革面,然后升入天堂)和天堂。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但丁是第一个提出个性和理性觉醒的诗人,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最早代表。他在《神曲》中歌颂了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容异教。充分地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叙述,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文学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生:(叙述和概括有关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内容)

师:(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介绍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的叙事结构和适合中学生的小故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乔托。(可以展示《哀悼基督》并简单讲解)进入盛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术三杰”。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现在,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一作品的理解。

生:(结合图片讲解)

师:(依据学生讲解的实际情况概括并补充。注意以下方面:作品的背景和取材、作品在心理描绘方面的特点和成就、作品在构图和空间透视感方面的特点和成就,特别是作品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作品虽然使用的是一个宗教题材,但完全摆脱了这类题材通常的僵化和呆板,作品所表现的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人性,而不是“神性”。同时,作品无情地鞭挞了背信弃义的叛徒的丑恶灵魂,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感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这和当时意大利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斗争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的斗争意志和道德标准。

现在,让我们分别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请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分别叙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蒙娜丽莎》冲破了黑暗的教会文化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宗教题材,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歌颂了人、人的美,歌颂了人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作品表现的“永恒的微笑”说明了画家要求以欢乐的和爱慕的心情来看待现实世界。因此,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西斯廷圣母》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宗教形象——圣母,但实际上是一个人间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画家在这里歌颂了人的伟大和人类崇高的感情。

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越出意大利的范围,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发展起来。2.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师:我们先来区分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分别活动在哪些领域之中。

生:(阅读和区分)

师:(归纳和整理学生的回答)在文学领域中,主要有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莎士比亚是剧作家,另外两位是小说家;在社会政治领域主要有英国的莫尔等人。对于伊拉斯漠,同学们可能感到不太容易确定他的身份。《愚人颂》,用讽刺 的手法,把“愚蠢”人格化,假借“愚蠢”之口,对国王和教会人士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可以视为一部文学作品。而他的主要身份,应该是一位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和宗教研究者。

托马斯•莫尔同情劳动人民,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的蓝图,但找不到实现这一蓝图的现实途径。因此,只能停留在空想之中,“乌托邦”一词在以后也广泛的流传和经常被引用,作为一种脱离实际,不能实现的理想的代名词。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潮有重要的影响。

在上述人物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当属莎士比亚。现在,先请一位同学评介莎士比亚的一部剧作。

生:(评介一部莎士比亚的剧作)

师:(简要整理学生的发言。进一步分析莎士比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莎士比亚剧作的主要种类、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莎士比亚的政治态度和人文主义精神。展示一段西方学者对莎士比亚的评论)

莎士比亚体现了中世纪结束以来许多伟大作家的特征,即对人类和现世事物的强烈的爱。„„莎士比亚思想的力量和范畴已经远远超越过他那个时代所局限的水平。他同时代人的著作只有少数至今还广为流传;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说英语的国家所占的地位就像一本世俗的圣经。其原因不仅是作者具有无可比拟的表现才能,而且特别是作者才华横溢,对受到狂暴的激情冲击和受到命运摆布的人物性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

引自E.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我们通过这段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价值和他的作品对现代的影响以及形成这种影响的原因。

我们还应该了解,文艺复兴的成就并不仅仅限于文艺领域,在政治、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这也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年代。教材在前面已经介绍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文艺复兴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3.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也许是文艺复兴对人类历史的一项更大的贡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兴起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生:(思考并回答,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和补充的方式)

师:(概括和整理学生的回答)原因之一是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的生活和现象,重视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探索和实验。原因之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引导学生回忆或重新展示前引的《文艺复兴史纲》中的那段话)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革命被认为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1)天文学革命

师:在中世纪,教会支持古罗马大文学家托勒密建立的天体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球静止在宇宙的中央,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动。由于教会的支持,托勒密体系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但是,这一体系无法圆满的解释和计算行星运行的轨道。哥白尼抓住这一漏洞,用四十年的时间进行天象观测,最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央,地球则进行双重运动,一方面围绕太阳公转,一方面自转。为了避免教会的迫害,哥白尼一直没有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临终前,才发表了《天体运行》一书,公开了这一理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恩格斯说:“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从神学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46页)

但是,哥白尼设想地球沿着纯圆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因此,在对地球轨道的计算中总有不能消除的误差。同样的,从哥白尼体系中的这一个漏洞入手,德意志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察和计算,提出了行星运行三定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哥白尼的理论。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已经学习过开普勒三定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三个定律。

生:(回忆和说明三定律)

师:我们从上面所述的哥白尼和开普勒研究的入手之处,还可以得出关于科学研究的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往往是新的研究和新的发现的突破口。开普勒之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用更加精确的观察继续发展和验证哥白尼创立的新天文学理论。除了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以外,伽利略还开始进行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所作的关于物体自由下落的实验?

生:(讲述这一实验)

师:所以,伽利略在科学方面更加重要的贡献是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2)实验科学和唯物主义

师:伽利略从实践上开辟了实验科学的方法,而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则从理论上阐述了实验科学的方法——归纳法。培根和伽利略同被称为实验科学之父,培根还有一句影响深刻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表明了他注重知识,尊崇科学的精神。我们再来概括一下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否有同学可以简述布鲁诺的生平事迹?

生:(依据教材有关内容概括布鲁诺的思想和简述布鲁诺的生平)

师:布鲁诺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现在,我们应该探讨文艺复兴在近代历史发展史的地位和作用了。请同学把教材中有关文艺复兴意义叙述、组织和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表述。

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生:(提取和组织教材中有关文艺复兴意义的论述)

师:概括同学们的意见,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第二,它促进了近代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第三,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我们依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纲,整理和系统化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板书提纲系统地回忆本课内容)(文艺复兴为一课时,宗教改革转入下课时)

师:我们在广一课时学习了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同时,西欧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中,还发生了一场重要的运动,这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在时间上,与文艺复兴的后期相重叠。

二、西欧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师: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资产阶级除了要在经济上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外,也必须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同时,要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清除自己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体现了上述需要。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上面所说那种资产阶级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排除发展道路上障碍的过程为什么首先体现在宗教问题上?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思维难度较大,可以采用师生之间启发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突出教会在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的势力,进而认识教会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堡垒,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支柱)

师:综合我们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会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强大而普遍的影响,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不削弱教会的势力,资本主义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文艺复兴是否也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基督教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观察学生的反应,予以胄定的回答)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17页所引用的恩格斯的一段话。(阅读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恩格斯正是用中世纪教会的意识形态的垄断来解释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

我们现在通过西欧不同同家的情况来认识宗教改革运动。2.德意志宗教改革

师: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这与德意忐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教会对德意志政治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特别深重有关。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数倍。例如,教廷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榨取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这个数目相当于同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美国兹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并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升入大堂。消息传到德意志的一位教士兼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耳中,路德怒不可遏,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因信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实际_卜否认了教室的神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和信仰来摆脱“罪恶”,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下面,我们来探讨当时德意志社会各个阶层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和宗教改革以后德意志的宗教格局这两个问题。

生:(阅读教材,分别讨论上述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可以看出,第一,宗教改革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同时也有一部分封建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并投入了这场运动。第二,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派,德意志不再是罗马教廷的一统天下,运动的影响还波及北欧地区。对于宗教改革中的农民和封建君主、贵族,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农民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目的是要摆脱教会的剥削,摆脱困苦的生活。但是,领导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不会顾及农民的要求,因此,农民后来抛开了路德等宗教改革的领袖,在闽采尔的领导之下,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封建君主和贵族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则是借以削弱教会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便自己从中获得利益。

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以后,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相继兴起。3.加尔文教派(板书)

师:加尔文领导宗教改革主要在瑞士进行,影响到瑞士的大部分地区。加尔文教派是新教中的激进派。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们通过比较加尔文的主张和路德的主张的异同,来思考这个问题。

生:(进行比较分析并回答)

师:(总结和指正学生的回答)相同之处是都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加尔文的主张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上。它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加尔文教派在欧洲的影响比较广泛,并不限于瑞士。该教派特别对法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中世纪后期以来,法国的中央王权有比较大的发展,罗马教廷对法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程度较轻,法国的王室与天_主教会因此没有明显的矛盾,法国政府坚持天主教的信仰,反对宗教改革。16世纪中期,加尔文教派传入法国,形成了“胡格诺”派。此后,天主教和胡格诺两大集团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天主教被规定为法国国教,但胡格诺派获得了信仰自由和平等的政治权利。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宗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

生:(评论家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

师:总而言之,宗教改革在法国促成了一定意义_广的信仰自由,促进了新教的传播,打破了天主教对意识形态的垄断。

4.英国的宗教改革

师: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比较特殊,同学们考虑一下其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师:概括同学们的思考,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宗教改革由英国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第二,与上面分析的改革的第一个特点有关,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仪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比较保守的,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资产阶级又发动了清教运动,力图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清教运动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学们将在学习本书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认识其影响。

5.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师:不管各国的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思考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来。

生:(思考并回答)

师:共同点就是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力和影响。这是一个根本点,其他的影响都是与这一点相关的。结合宗教改革影响的几个具体方面,论证我们刚才的说明。

生:(结合教材所列出的诸方面的意义进行论证)

师:正是因为罗马教廷势力的削弱和影响的式微,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才能成长起来;西欧各国才能摆脱教廷的影响,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而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我们现在开始对前面学习的有关宗教改革的知识进行回忆和系统化。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板书提纲系统地回忆宗教改革的内容)

[简评]本课的内容多,难点突出。本教案关于“文艺复兴”教学的特色突出,归纳如下:

一、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主体活动。如,让有文学、美术特长的学生课前准备,课上主体参与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供了“学会学习”的“范例”。

二、师生共同活动,突破难点。探究人文主义的本质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思想与宗教的“原罪”、“赎罪”说,对比分析,深入浅出地认清了人文主义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体现了极强的思想性。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教学,做到了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进步献身的教育于人类科学发展进步的史实中;虽然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这段教学过程却使学生在情感和观念上受到了震憾。

第四篇:人教必修3检测参考答案

2014届补习中心文言文单元求实检测题参考答案(必修3)

1、C、(A、dì应为tì/揭竿为旗B、藩篱、良将劲弩D、用心躁也度长絜大)

2、答案:C.(爱,吝惜;传,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

3、A、于是,就/竟然(B 被 C 兼词,于之 D 表凭借,用来)

4、D 趁,趁机(A 险固/顽固B 遗留下的/遗失 C 攻取/尽,完)

5、C 定语后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6、A。荀子的“性恶论” 思想核心是“仁”不当)

7.B .“吊”应为“慰问”

8.A 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9.A 解析: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人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桀,“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10.(1)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面呢?(“奚为”1分,“后”1分)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句式1分,“箪食壶浆”1分,大意1分)

(3)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固,倍,动”各1分,大意1分)

(4)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一句1分)

(5)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不齿”“乃”“其可怪也欤!”各1分)

(6)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使八州来归,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前三句一句1分)

(7)(4分)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

(8)(3分)陛下忽然派大军向西而去,使人们感到恐慌,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3分,大意1分,“西”“至”各1分)

参考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11、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韩愈《送陈秀才彤序》)

读书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语言词汇的目的是写文章,并非是为了以自夸而争奇斗新;学习、写文章是为了掌握道德理性。.如果一个人做事有度,合乎时宜,且说话时直逼要点,那么就算不相识,我也敢确信他在做文章和学习上有很高的造诣。12.略

第五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案)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学详案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学习要求:

1、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

2、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品格,并且学会感恩。

教学进程:

一、导入设计:

1、毛泽东诗词朗诵导入

2、一、齐读导入(2分钟):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二、推进新课:

(一)自主学习: 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和第一段内容,了解毛泽东早年的一些活动,由学生概括回答,教师小结投影。

①五四时期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到北平后接触马克思主义

②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③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共缔造者之一。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

快速阅读课文82--84页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19----1923

三、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五、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六、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八、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1、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年到1927年)①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②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③意义:解决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结合材料讨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哪些实际问题?

2、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教师选取有关的党史资料片或影视作品的片断,使学生加深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怎样一条新路? ①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治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③意义: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面对国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如何分析国情进行革命探索的?

①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论持久战》:(1)抗战是持久战(2)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3)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1)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②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两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意义: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七大1945年

思考:七大时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能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中共成立开始,毛泽东便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结合国情先后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分为二步走等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因此„„

合作探究: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抗战胜利结束后,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阅读课文84页完成表格内容。①著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报告》:

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③意义: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5、新中国成立之后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 ①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报告肯定过去我们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的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第四、五两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思想: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③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小结: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人民民主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理论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等

(四)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对中国思想发展而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

毛泽东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小结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

四、课堂训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例是制定了

A.当的最高革命纲领 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工农武装割据”战略 D.统一战线策略

2.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在

①大革命时期 ②解放战争时期③抗日战争时期④过渡时期 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的主要著作不包括 A.《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4.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了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民主革命的胜利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决策 5.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6.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主要是因为

A.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五、情感提升:谈谈你所了解的毛泽东,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毛泽东拥有什么? ●勤奋学习●学识渊博

●关注现实生活,注重社会实践(了解国情)●审时度势,探索创新 ●胆略气魄

毛泽东放弃了什么? ▲安定的生活(前半生)▲大部分亲人 毛泽东的十个子女 长子:毛岸英,1950年牺牲于朝鲜 次子:毛岸青,有轻度精神疾病,2007年去世。三子:毛岸龙,1931年下落不明 长女:1929年,托人寄养,下落不明 四子:毛毛,1932年,下落不明 五子:1933年,早产夭折 次女:1935年,托人寄养,下落不明 三女:李敏,至今健在 六子:1937年夭折 四女:李讷,至今健在 毛主席语录:

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2、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3、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感受伟人辉煌一生,聆听伟人谆谆教诲。

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板书设计:

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

1、萌芽

2、初步形成

3、成熟

4、发展

5、进一步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下载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