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课--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管头中心校 关秋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写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进一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点名课题 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数数
1、说说可以怎样数
2、练习2个2个数: 5个5个数:
(三)复习数的顺序
1、出示:
11,12,13,14,15,16,17,18,19,20.2、提问:
19后面一个数是(),18前面一个数是()。和1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10和12中间的数是()。
比15大又比20小的数有()。比14多1的数是(),比20少1的数是()。18接近10还是20?接近()13后面第5个数是()。
(四)复习数的组成。
1、摆小棒
2、计数器教学 理解十位和个位
3、动手拨一拨
在十位上拨几颗珠子,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呢? 4.提问
1个十和6个一组成(),2个十是()。1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18是()位数,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五)基本练习(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第二篇: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复习教案
詹北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数、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通过复习加深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数位的认识。
(3)通过复习增强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及算式中各数的名称认识。(4)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5)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2)通过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快乐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老师希望今天每位小朋友都能发言回答问题,我们先加油鼓励下自己吧。
2、目前我们学过的数字宝宝有哪些?
这些数你会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一排吗?最小的一位数(两位数)是几?学过最大的一位数(两位数)是几? 引出课题: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共同对本单元只是进行归纳概括。(互相说给你的其他三位小伙伴听,组长可做文字归纳)
2、老师做好整理在ppt中演示,整理学生齐读。导入练习:
1、老师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去数学国王里玩玩,看看会遇到哪些人,他们又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2、国王给我们小朋友们设了五站难关,第一站会遇到我们帅气的王子,看看他遇到了哪些难题?出示PPt填空练习。(可以让学生齐读题目,教师跟读。过程中适当运用多种技巧营造气氛,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题目练习)
3、恭喜小朋友们顺利完成第一站,第二站会遇到谁呢?可爱的小猪,小朋友们帮帮小猪完成这个难题吧。出示PPT(一图四式)(可叫两位小朋友演板,其他小朋友做完同桌互查后教师检查对错情况,及时表扬鼓励)小猪还有一个麻烦呢。出示PPT加减法计算及各部分名称。
4、小朋友们真棒,顺利帮小猪解决了难题,我们接下来看看小红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呢?出示PPT,第三站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整说出题目意思,并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列算式)。
5、小朋友太厉害了,快来帮村长他们猜出是几吧?出示PPT(题目稍有难度,可放慢节奏,帮学生理清思路)
6、终于等到国王的大礼包啦,但是在得到大礼包前国王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帮帮他。出示PPT。多留时间学生思考,注意题目意思说清楚,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方法解答。大家一起来看看国王准备了什么大礼包。(音乐)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如果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下课后再和老师交流吧。
第三篇:11-20各数认识评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评课稿
评课者:黄平平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池老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池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感觉怎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二、动手操作,主动参与
本节课池老师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池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学生一眼看出是11根?小朋友有几种摆法:第一种是先1根再10根的摆放;第二种是先5根5根,再1根;第三种是先5根,再6根……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引出满10根捆成一捆,成1捆1根。池老师借助实物投影,通过这几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第一种方法的优越性,并且数起来也方便,直接从10数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摆放摆出15、20等。进一步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池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第四篇:认识11-20各数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11~20各数》教案设计
[教材简解] 《认识11~20各数》是数学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82-P83的内容。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及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要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通过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通过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
[目标预设]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作,能正确地数出和认识11~20各数。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思路] 一年级学对于11~20的数有过数数经历,但对这些数的具体意义并不十分注意。课的开始,通过数数引入,是以学生的实际经历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自己熟悉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理解数的意义和顺序。此外,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摆小棒,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便于学生感受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加深学生对11~20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谁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呢?那么你们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提问:我们用一根代表一个一,那十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是10。
引导: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操作)追问:这1捆是几根?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我们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把几个一捆成了1个十,也就是几个一是1个十? 指出:满10个一就要捆成1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认识11~20各数 1.动手摆一摆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个十,现在老师让你们摆小棒,要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你想怎样摆?自己摆一摆,和同桌交流摆法。
学生操作,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几种不同摆法。//////////// // // // // // //
/// /// /// /// //// //// //// ////// ////// ////////// // 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是不是一眼就能让大家看出有12根小棒呢?
指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我们发现其他的摆法都要学生数的,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为了一眼就能看出有12根小棒也,就要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添2根就是12根。请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摆出12根。
(教师边说边摆)指导学生边说边摆12根是怎么摆的。2.数一数,摆一摆
师: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学会了刚刚地摆法。听好老师的要求。摆出11.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一边说一边摆吗?展台展示。
摆出13,19。说说是怎么摆的?
师: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在脑里子想想14要怎么摆呢?想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15、16的小棒,追问学生这是几? 师:你是怎样数出有15、16根小棒的? 学生回答。
然后同桌相互摆一摆17、18,摆好后互相检查。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小棒摆十几的数,他们都是怎样摆的? 1捆带几根就是十几。3.认识20 师: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怎么摆?
待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一捆,又捆成一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四、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3题
谈话:今天学过的数,应该放在直尺上哪里呢?
教师出示直尺,直尺上有0-10各数,学生说数,教师逐次呈现11、12、13„„ 不看直尺,数数给同桌听,左边的人从7数到17,右边从11数到20。
提问:比10大的数在10的哪边?比10小的数在10的哪边?11前面一个数是几?11后面一个数是几?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画了些草莓,看清楚了吗?你觉得大概有多少个?
指定几人说出估计的数,现在再数一数,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个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展台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个草莓?你估计对了吗? 雨伞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看一看这些图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图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0个新的数,课后留心观察看看在哪里能见到这些数。
第五篇:认识10-20各数教案
《认识10—20各数》
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新生小学 刘海燕 226625 【课题】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材简解】这部分内容,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 “十”,第一次正式提出“10个一是1个十”,在学生数的概念的形成中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数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使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接着让学生自觉运用已有认数经验,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并通过四幅小棒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了解其意义。此处教材突出了20的认识,让学生在把散放的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认识2个十是20。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操作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 11~20各数的数值,认识数序,联系现实生活感受这些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目标预设】
1.通过捆小棒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设计理念】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课堂生动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既有活动形式、内容的开放,更有学生思维的开放,整个一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设计思路】课伊始用抓阄猜数的环节引入新课,然后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的思维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快速指向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情境和操作分层设计难易适度的活动,引领孩子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述和讨论,逐步深入认识11~20各数的数值大小和组成,建立出计数单位“十”和“一”的表象。在认识2个十是2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摆小棒和媒体演示,引领学生初步体验十进制计数法。三个层次的练习活动,在排一排、猜一猜中,理清11~20各数的顺序;在“抓糖猜数”的游戏中,体验“估计数”和“实
际数”之间的差别,培养孩子的数感以及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抓阄猜数:我排在8的前面。我是最大的一位数。我比5大1。我比3大2。我在7和9的中间。我什么也没有。我在6的后面。两只手合起来和我一样多……
二、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在猜数活动中,引出1捆小棒就是1个十。
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小动物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看,谁来了?他们想来考验考验小朋友的眼力怎样?敢接受挑战吗?
设疑(小棒图一闪而过):看仔细了,小猴摆了几根小棒,可以用几来表示?(2)
熊猫摆了几?(7、8、9、10)怎么不猜3?(太少了)究竟是几?数一数:(10)
小松鼠摆了几根?先猜一猜,再出示图(1捆小棒是10)。
比较:为什么这幅图猜得又快又准?而上面就没这么快也没那么准呢? 明确:看到1捆我们能马上想到10根(认识10一课,已接触过1捆就是10根)。10根小棒捆成1捆,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0根,看起来又快又准确!
2、在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拿出10根小棒,现在你想怎么拿?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 1捆1捆的好拿,方便。指导活动:
①下面我们就来捆1捆小棒,拿几根捆成1捆?(10根)
②一边拿一边数:1,也可以数:1个
一、2个
一、3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是10根,举起你的10个一,左手捏紧,右手像老师这样把皮筋撑起来,套上去,扭一下,再套上去,这样就捆好了1捆。
③举起你的1捆,1捆就是几根?也可以写成:这样的“十”,1捆就是有:1个十。把10个一捆成1个十,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
④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呢?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孩子拆开小棒来数一数验证:1个
一、2个
一、3个一……10个一,明确: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介绍拓展:(配合介绍出示相应图片)如
生活中,为了数数的方便,我们经常把10个物体放在一起,比如:老师买的奖品铅笔就是10枝1捆的,商店里卖的羽毛球有的是10个装成1筒,爸爸吸的烟10盒装成一条,妈妈打毛衣用的毛线也是10个装成1盒的。这些都是把10个一装成了1个十。大家数起来、拿起来就比较方便!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还会发现,像这样“10个一是1个十”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呢!
三、认识11~20的组成。
1、结合情境认识十几。
①谈话:看,小动物们又来了,这一回小猴是怎样摆的?(1捆又1根)引导启发:1捆和1根合起来是11。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我们也可以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鼓励:谁敢一个人来说一说。
②熊猫摆了多少?(14)它是怎么摆出14的?学生可能会说:先摆1捆,再摆4根,1捆和4根合起来是14。鼓励用这种说法说一说后,进一步引导:1捆就是1个十,4根就是4个一,我们还可以说: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指名用这种说法说一说。
③小松鼠想摆一个17,它应该怎么摆呢?谁来教教它?
交流:先摆1捆,再摆7根,1捆和7根合起来是17。还可以是:先摆1个十,再摆7个一,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17。重点引导理解第二种说法。
2、动手操作认识十几。
①11、14、17都是十几,你还会摆十几?想一个你喜欢的十几,摆一摆。②考考你:摆一个12、15、16,指两名合作板演,其余学生每人自摆。摆完后说说是怎样摆的?
3、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引导观察:刚才我们摆了12、15、16、小动物摆了11、14、17,都是摆的十几,观察摆的小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都是先摆1捆,再摆1根1根的。
教师介绍(电脑演示抽象出计数单位):这里1捆1捆的“十”,1根1根的“一”,都是我们数数时的计数单位。
4、认识2个十就是20。
激趣设疑:老师也摆了一个喜欢的数,猜猜看它是几? 18添上1是几? 19再添上1是几?你能摆出20吗?
学生活动,教师边巡视边启发:想想看,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20呢?
师生交流:你是怎样摆的?学生展示摆法:第一种:1捆和10个1根;第二种:摆2捆;
讨论明确:右边满10根就又可以捆成一捆。(多媒体配合演示)
追问辨别:2捆就是几个十?几个十是20?20里面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就是20
四、归纳整理,培养数感
1、排一排,理清数序。
⑴、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11~20的数,(出示这些数的磁性数卡)谁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指名合作排一排)读一读,这些数都排在10的后面,它们都比10大。
⑵、其实,在我们直尺上也有这些数。出示直尺图:从0开始,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⑶、考考你:20的前面是(),13的后面是(),17和19的中间是(),14和16的中间是(),与12相邻的两个数是(),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
2、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谈话: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藏着我们今天认识的数,下面让热爱学习,善于观察的笑笑带我们到学校外面去看一看。
①这是什么呀?红灯停,绿灯行,让我们遵守交通规则,一起和笑笑等一等、数一数。(媒体演示:红灯20、19、18……
1、绿灯20)
②绿灯亮了,笑笑高兴地过了马路,来到公交车站,她要乘几路车?(18)③回到小区,笑笑准备乘电梯回家。看了这个按钮图,你知道这幢楼房有多少层吗?笑笑住在10层以上,你猜她住在哪层?(太低了,太高了…)
④晚上,笑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出示图)你知道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吗?认识了11~20的数,我们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的价格和重量呢!
3、抓物猜数,培养数感。
谈话激趣:昨天,老师也去超市购买了一些东西,是什么呀?(出示实物糖)
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抓糖”的游戏,想玩吗?不过,这是数学课,可不是随便玩的,要动脑筋玩。
①请四人小组先来示范活动过程:抓糖――猜糖――数糖――放回――换人。
②四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和指导。
③全班交流:猜的数是几,数出的数是几,体验“估计数”和“实际数”之间的差别。
④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你抓一把花生、黄豆、小番茄会怎样?
明确:同样抓一把,越是大的物体抓出的数越小,越是小的物体抓出的数越大。
五、总结全课。
谈话:小朋友,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