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0:1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设计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木头,橡皮,陶瓷,玻璃球,铜片,纸片,铝片,铁钉,钥匙,硬币,金属调羹,蜡烛,棉线,竹签,圆珠笔芯等,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到物体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师: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这是一个简单的电路连接。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

生:亮起来。

师:地球人都知道!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

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灯丝流回负极,所以小灯泡亮了。

生:因为电线将整个电路形成一个闭路,所以小灯泡亮了。

师:(出示剪刀),现在我用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

生:灯泡会灭了。

师: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

生:同意!

师:我们来看看。(演示剪断电线)

师: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

生:因为现在电线剪断了,电流就通不过去了。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

生:要把两条断掉的电线接起来。

师: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

生:好!

(师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师:亮了吗?(两根导线的外壳接触在一起)

生:没亮。

师:亮了吗?(再做一次)

生:没亮(灰心地)。

师:应该怎样接才能亮起来?(假装不会,请学生上来帮忙)

生:要把电线的头接起来才能亮。

生:要把里面的铜丝接起来才能亮。

师:要把电线里面的铜丝碰在一起,灯泡才会亮对不?

生:对。

师: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

(师接亮小灯泡)。

师:啊,真的亮了,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物体的这种容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属性,我们称它为物体的导电性。(板书:导电性)里面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它叫做导体。外面的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把它叫做绝缘体。

(课件出现概念: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学生一起朗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师:电线里面的铜丝是什么?

生:导体。

师:外面的塑料是„„

生:绝缘体。

2、制订一个“检测一块橡皮”的计划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出示橡皮),大家说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

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检测才能知道是不是?那同学们先讨论一下需要用什么东西来检测。

生: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引导学生先思考,如果回答不上来,再出示电路检测器)

师:那怎样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块橡皮是不是绝缘体呢?各组讨论一下,讨论好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不错,但还有不足的地方,现在我来告诉大家一种更科学更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演示橡皮的检测方法,强调要先预测,再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可用,还有要检测两次,另外在检测的时候,电路检测器上的两个金属头不能直接叠在一起,如果两面次结果不同,那继续检测三次四次,检测过的材料放到另外一个袋,并及时做记录。说明能使小灯泡亮的物体我们就认为它容易导电,不能使小灯泡亮的物体,我们就认为它不容易导电)

师:刚才这块橡皮的两次检测,小灯泡亮了没?

生:没有亮,橡皮是不容易导电的。

师:不容易导电的我们叫它什么?

生:绝缘体。

师:橡皮是„„

生:绝缘体。

3、检测身边20种物体的导电性

师:除了橡皮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绝缘体呢?又有哪些物体是导体?

(生纷纷举手,叫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呀,那你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检测。

师:今天这节课,要求每一组的小朋友们检测二十种材料的导电性,刚才老师和你们一起已经检测过橡皮了,还有十九种材料需要检测,其中的十六种材料我已经事先为大家准备好了,每种材料的名称也已写在实验记录表上了,还有三种材料需要同学们自己找,等一会每一组的同学按照刚才老师讲的方法来检测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听明白了吗?(出示材料袋和记录表)

师:在发材料前我先说明一下,今天老师提供给大家的电源是一节干电池,它的电压只有1.5V,这个电压对我们人体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去检测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但千万不能拿家里的电源来做检测,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下面每组的材料员上来拿材料,拿到材料后先不要马上动手,听候老师的指令。

分发材料

师:(全部发完后)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发出的声音最轻,又最先完成任务好不好? 记住哦,一定要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步骤来做哦,预测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更改哦,全部检测完的请举手,现在比赛开始

(课件出示: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记录各组完成次序,等所有组完成后及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叫最先完成和最后完成的小组上台来展示检测记录表 师:对他们检测的结果,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对圆珠笔芯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检测的地方不同,结果会不同)解释为什么不一样 师:刚才同学们都检测过了身边的二十种物体,也知道了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下面你们来看看容易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金属

师:对的,金属都容易导电。其实生活在还有许许多多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等着我们去发现,在这里呢,老师要特别说明一下,自然界中的水是会导电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会导电的,至于为什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点放在手指上小灯泡不会亮,是因为我们今天用的电路检测器太简陋了,其中的原因就等同学到中学的时候再继续学习吧。

4、讨论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这样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学生寻找,交流

(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课件出示:安全用电小常识

师:下雷雨的时候不能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潮湿的树木是容易导电的,那样很有可能被雷电击中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之后,我们知道可以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可以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本课虽然是常态课教学,但是课前,我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活动,主要时间是在用在材料的选择上,二十种需要检测的物体如何去选,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必须要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数量还要足够多,否则学生得不出能够导电的物体的共性(大多是金属),还要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必须是学生平时熟悉和经常使用的物体,比如钥匙,硬币等,这样选择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是容易导电的,不能与电接触,而对于绝缘体的选择也花了很多时间,考虑到下一节课《做个小开关》,让学生判断哪些材料的组合可以做个小开关,里面有塑料,木头,纸片,竹片等绝缘体,所以我优先考虑这些材料。

另一个令人头痛的是,对绝缘体的理解,我一直在考虑让学生检测的是材料的导电性,还是让学生检测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因为学生的检测工具很简单,就是他们自己做的电路检测器,只用到一节电池,能让小灯泡亮的,肯定是导体,这没有问题,而没有让小灯泡亮的不一定就是绝缘体啊,比如学生的手指,还有铅笔芯,还有湿布,这些都是容易导电的,但用电路检测器却检测不出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让学生检测材料容不容易导电。

不足:

1、由于课前预设不足,在上课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为学生准备的铁钉原来就是旧的,当时洗了一下,干了之后检测过,还是能导电的,但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学生拿来检测时,有好几组的学生发现铁钉没有使小灯泡发亮,当时有点不知所措,还好有两个组的同学说他们的会亮,于是我让会亮的和不会亮的组都把铁钉拿上来,一起比较两个有什么不同,发现原来不亮是生锈了,这样反而让学生明白生锈的铁钉不容易导电。我也趁机介绍了人体和水都是导体,只是我们今天用的检测器太简单了,检测不出来而已,至于原因呢,等你们上了中学之后继续学习。

2、演示完检测方法之后,应该先出示温馨提示,然后再分发材料,发材料也要有先后,应该先发给检测记录表,让学生先进行预测,然后再发材料和电路检测器,要不然学生对预测这一步骤往往省略掉,或者先检测后预测。

3、所有学生检测完之后,应该都安排时间给他们讨论检测结果,我当时只是把答案放在展示台上给学生一看,问有没有不同的情况,下面有说不同的,但照顾的不够多,只讲了铁钉的情况。

第二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2012、2、28李静芳

我在本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等手段,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从 “观察推测——制定计划——实验求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首先体现在“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在材料的准备上,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直接提供20种材料给学生进行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我认为这个检测的面过于狭窄,而且在时间上,由于基础不同小组间的差距会很大。所以我统一给学生提供了橡皮、回形针、塑料、铜钥匙、铝线、纸板、铅笔芯,而其它的材料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准备(不需要太多但也不能少于10种),这样“有收有放”的准备材料,课堂上研究起来学生就会更加感兴趣,就可以更多地、较直观地感知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从而更具体地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次体现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首先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橡皮导电性”的检测方法,制订检测计划,然后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和“检测小组自己带的材料的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实物到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更水到渠成。我想这是我以后上课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是课堂上有机地融合了“安全用电”的思想教育,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它们?”引导学生认识“因为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我还由此拓展开:“天空正下着雨,一根裸露的电线掉在路中间,小明随手从地上拿起一根木棒,想挑开电线。他这种做法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很快生成了自己的认识,这很好地结合了安全教育,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范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马里中心学校

刘晓芳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并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学目标都达到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开了一个好头,也为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操作性概念做好铺垫。

二、检测一块橡皮的研究活动,这一内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把教材中的检测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会很快学会且节省了许多教学时间,但学生们没有亲自尝试一个科学严紧的检测计划的制定,自然会印象不深,方法不明,学生们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也不可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的研讨,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由“扶”到“放”,并通过示范、讨论、评价的形式落实。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考虑,使学生真正学会制定探究计划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预测——检测灯泡是否会亮——检测一块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光——重复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的有序性,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质的飞跃。

三、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在检测之前,为了使学生更规范地开展实验活动,我首先安排了提出实验要求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着重强调了预测一个检测一个。我想如果不这样强调,课上一部分学生很可能会把待检测的物体凭借他们固有的经验,不加思索地一次性预测,并记录下来。那么预测一个检测一个的好处在于学生会及时发现预测与检测结果不同的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们在反思中,甚至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有利于及时修正自己判断上的失误。学生更会发现预测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少,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理性思维的过程。

四、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安全用电。这部分设计的活动是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例证,懂得了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不足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尽量让学生提问,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中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四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的内容,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课的教学设计经过几次改稿在最后执教的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不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是在上节学习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回顾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之后的“检测材料的导电性”的教学环节,我首先以橡皮为例,安排了写实验计划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着重强调研究的主题、我的预测、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方面,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实验,并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让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材料的导电性。我在材料包中给学生准备了14种材料,除此以外我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身边的物体进行检测。由于之前有了橡皮的实验引导,在后面的检测过程中,渗透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了由具体实物到抽象概念的过渡,学生的探究认真投入,有趣有序,学得轻松活泼效果好,对概念的理解更自然。我想,这应是我以后上课努力追求的境界。

一节课过后,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反思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第一、在用电路检测器引入时,没有单刀直入,绕了很久,浪费了后面新授的时间,导致安全用电方面没有具体的指导。

第二、实验过后的反馈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交流。第三、评价方面的形式还可以更多样一些。第四、安全用电渗透不够

总之,经历了这次活动的摔打与锤炼,我又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课堂教学中的先进经验。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同学科老师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第五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执教者:郭刚

第三单元《电和磁》密切联系生活,生活中用到电与磁的知识很多,而本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简电路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检验盐水的导电性能,用验电球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电的。最后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不是导体,从而更好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安全用电。总之本部分的知识应该以学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的快乐的学到知识。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上升一个层次,已经具备实验操作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再加上通过前一课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学生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即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体,而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电路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活动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5、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学、用科学的兴趣。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解决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及实验验证的方式。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解决措施:教师演示和实验验证的方式。教学准备:

铜片、木头、橡皮、钥匙、塑料尺、瓷砖、硬币、铁钉、盐水、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及导线),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

生:小灯泡亮了。

师拉开导线,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灯泡仍然亮起来? 生:把导线再连起来,也有的说加入铁钉、铜片„„

师:那加入铁钉、铜片„„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质疑,激发探究的欲望,为新课做好铺垫。)2、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师:那我们用什么验证物体的导电性呢?

生:连接电路检测器。(小组合作设计电路检测器)师:同学们检验真理的时候到了,让我们开始实验。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敢于猜测、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②五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最后师强调不可以用电池以外的电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片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3、体验“导电”

师:那人体是不是导体呢?

展示“电笔”,演示不同的握法,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教师 强调此演示学生不能操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人体是导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人体是导体。)4、水的导电性能

师:水能够导电吗? ①生进行分组实验。

②学生汇报:水是导体。5、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师出示插座、老虎钳、电笔、开关„„电工材料及用具,问学生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学生得出部分是导体,部分是绝缘体。

师: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生:一方面让导电,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触电。师:导体与绝缘体是伴随而行的、同样重要的。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同样重要。)

6、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 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出示课件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为什么? 出示当心触电的标志。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

如铜片、铁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如橡皮、木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征。)

交口县第三片区联片教研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坛 索 中 心 校

2012.11.23

下载《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孙宁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白鱼湾中心学校曹庆福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利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对物体进行科学的检测,并能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长春市双阳区五星小学:李海艳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陈利斌 执教教师:陈利斌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物......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

    科学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精彩的情景导入本节课,我不像一般的操作那样,以电路复习为切入。而是先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感受电对人们的重要;然后......

    导体与绝缘体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邓勇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从本节课看,我设计了是从复习前几节课已有知识入手的,但又不是单纯的回忆知识......

    《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 新民小学 李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 2.让学生经历制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