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标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1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师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武器,它是?(电路检测器),是的,电路检测器由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组成。谁能点亮小灯泡?哇,你是怎么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师说明导线里的金属是铜)
2.回顾电流流动知识:大家知道为什么灯泡会亮吗?(有电流流过)电流是怎么流动的?能比划一下吗?
3.断开呢?为什么不会亮?(电流从正极出发后没有回到负极)
二、检测橡皮是否导电
1.出示橡皮。如果在电路检测器上接上橡皮,会怎样?板书:橡皮
2.学生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这仅仅是想法,还需要检测。3.师演示检测方法:(边演示边说要领)
①自测:我先自测,没问题。
②检测:不亮,③再自测:难道检测器出问题了,再测测
④再检测:还是不亮
4.了解学生前概念:有没有接上后灯泡会亮的物体呢?(学生回答)
三、检测物品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这些物体哪些可以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纸上了。请大家检测会做出相应的选择。(师示范)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这几个物体。老师给大家10分钟时间完成实验。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
3.师:在大家动手做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1)要求大家学会分工与合作。课前大家都分工好了吗?
(2)我们在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还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3)统计一下检测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4)小组内部如果需要交流,请控制好你们的声音,免得出现噪音。
师:请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
4.小组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1.师:我们检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2.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像铜丝、铁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木片这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板书)
谁来说说,通过检测,我们知道了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
五、更进一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我们来找一找,教室中和电有关的物体,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为什么制做他们既要用导体材料,又要用绝缘体材料?
概括:是啊,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所以电器上的绝缘体和导体是同样重要的,要好好保护他们哦!
五、课外拓展,安全用电(课件出示)
提示:电路检测器不能检测家里插座里的电。(人是导体,插座里的电是220V,人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是36V,的确会触电。)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安排
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安全用电事项》
第二篇:导体与绝缘体范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型课文。其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第二部分:寻找教室里物品的导体和绝缘体。第三部分:认识人体和大地以及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注重用电安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制作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其工作原理,知道有故障小灯泡不会亮,而没有故障就会亮。运用到此课,如果物体导电,电流就会在通过物体时使小灯泡发亮;如果物体不导电,电流就不会通过物体,小灯泡也就不会发亮。也就是说小灯泡发亮,物体是导体。小灯泡不发亮,物体是绝缘体。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学习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养成有序实验的好习惯。实际上,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来独立计划、实验、总结来完成本科的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都喜欢自己动手来操作,但是他们的实验习惯不是很好,所以还需要给学生制定一定的操作要求,使学生能够按规矩、有步骤的有序进行实验。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3、知道人体、大地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预测10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在作出预测的基础上用电路检测器检验自己的预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事实的精神。
2、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3、培养善于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科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难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10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并总结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干电池、导线、小灯泡、螺丝刀、电工钳子、勺子、电路检测器
学生:电路检测器、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片、皮筋、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粉笔等。
七、教学手段:实物、投影、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实验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它叫:简单电路,请看这里,如果把电池盒里放上电池,小灯泡会怎么样?(展台出示)
学生猜测
2)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学生自由发言
2、设疑
1)师:现在老师用电工钳子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灯泡会…… 学生预测
师: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 生——同意。
师:我们来看看。(演示剪断导线)2)思考:小灯泡为什么灭了? 学生思考并发言
3、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 师: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 生——好。
师:亮了吗?(师动手演示——连接导线的塑料皮)生——没亮。
师:我们再来一次,亮了吗?(师动手演示——连接导线的塑料皮和铜线头)
生——没亮。
4、师:应该怎样接才能亮起来?
学生发言(相信学生经过刚才的实验能够说出要连接铜线)师: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师:啊,真的亮了,真厉害,掌声鼓励一下。
5、得出结论
师:通过刚才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1、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线容易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2、师:为了方便我们验证,老师变了个魔术,把简单电路变成了另外一个装置,它的名字叫:电路检测器。用这个电路检测器就可以检测哪些物体可以使小灯泡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
生:想。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勺是否能使小灯泡发亮
1)师:老师准备了一个勺子,请同学们猜猜看,勺子放在电路检测器上会是什么情况?
学生猜测
2)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咦,小灯泡亮了,看来勺子能使小灯泡变亮。那么,其它物体呢?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一位同学大声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准备的材料)
(三)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1、实验前进行预测
师:这几种材料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呢?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检测一下。在做实验前,老师还请大家做一个大胆的预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单,先找到预测一栏,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一下,你们认为是亮的,在亮的一栏打√,不亮的,在不亮的一栏√,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好,开始。
学生进行预测,填好记录单上的预测一栏,并汇报预测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
师:实践出真知,让我们用实验来检测吧,在实验前,老师要给大家提几点要求,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出示课件)1)实验前做好分工,谁进行检测,谁记录、谁监督等,提高学习效率;
2)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可用;
3)从材料袋中把材料拿出来,一样一样检测; 4)每样材料至少检测两次;
5)实验完成后及时记录实验结果,把用过的学具放回原位。师质疑: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生:为了保证实验的正确率。
师: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还有一种材料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找,填写在记录单的最后一栏。
3、分组实验检测身边的10种物体的导电性,并从中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1)鼓励学生大胆实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它的电压对于我们是安全的,大家按照步骤,一定要实事求是,加快速度,看看哪组同学做的好。让我们开始动手做实验吧。
2)分组进行检测,小组长进行分工 教师巡视
学生填写表格,完成实验 小组内统计检测结果 3)班内交流检测结果 师:好,我们所有的组都已经完成了,请最先完成的小组上台展示。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当表扬评价 4)揭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孩子们,像曲别针、铁钉等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板书:导体)
像干木条、塑料尺等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绝缘体)(出示课件)
师:通过实验,我们和许多导体和绝缘体交上了朋友。(板书:和)
师:同学们,谁愿意说一说你的朋友导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导体)
生:都是金属。
师:观察的真仔细,除了金属,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特殊的导体,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2页,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四)练习巩固
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想要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寻找教室里物品的导体和绝缘体
师: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导体和绝缘体等着我们去发现,现在老师给大家15秒时间比比看谁的眼睛最亮,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生:(找3-4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点评)
2、师:你真是个有心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的物体还很多,比如开关、螺丝刀、电工钳子、插座等。
师: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材料。生:为了防止触电。
3、师:你真会思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设施上的绝缘部分,注意用电安全。
(板书:安全用电)(课件:安全用电)
4、拓展练习:图中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吗? 师:让我们继续去接受挑战吧(出示课件)1)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2)攀爬电线杆。3)用湿抹布擦拭电灯 4)用铅笔插插座
(六)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让我们牢记心间,课后也向身边的人做一下宣传吧!
九、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猜 测————验 安 全 用
电
证
第三篇: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师:李荣娟 班级:四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教学难点
区分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纸板、橡皮、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硬币、导线、等多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二、讲授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一: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活动二:检测几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多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活动三: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三、布臵作业
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检验:干木条,湿木条,钢笔,铅芯等。那些是导体,那些是绝缘体。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导体与绝缘体
导 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师:李荣娟 班级:四年级二班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制定科学规范计划的第一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四年级学生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像代替实际科学试验,因此,在课堂中强调科学活动的实证精神的培养,每个物体要检测两次以上、渗透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
通过上述教学简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通过检测身边物品的过程,如“橡皮、回形针”等,能依据检测物品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学会与同学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地探究习惯和提高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教学重点: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4.教学准备:橡皮、小刀、纸板、回形针、塑料尺、铁丝、铜丝、铝丝、钢管、玻璃、导线、插座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针对以上内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本课我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导入;第二步实验探究;第三步联系实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出示缺少导线的电路,要求学生换用其他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要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否能够通电。在这一环节上,复习强调检测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橡皮和小刀的演示,对本课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作一个前期的铺垫,一种是容易通电的,另一种是不容易通电的。教参和教材是都只对橡皮的操作过程作了一个演示,为了引出检测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我在这一环节中有加入了回形针的操作过程,我想这样做不仅仅是对检测器使用方法的强调,同时也是唤起了学生的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概念,为后面的猜测和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这一环节我分四步来完成。
1.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测,哪些物体是能让小灯泡亮的,是容易通电的,哪些是不能亮的。让学生一边猜测一边检测,同时进行记录。但实际操作时,学生往往是急着进行检测,不进行猜测,或者是猜测了没有进行记录,等检测完了之后,把结果填入了检测中。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先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猜测并记录于同步探究,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我在材料的准备中,我主要以身边的材料为主,这样更有利在下一环节中渗透安全用电教育。2.让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一步中我分小组进行检测,每一小组检测几种不同材料,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严谨与科学,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并进行分类。把检测的结果填入实验记录。
3.实验汇报。对于以上物品的检测结果,争议的并不多,根据学生的检测结果,对有争议的材料进行演示后,发现了2类材料,这时出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学生利用同步探究的“整理我们的实验记录”结合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整理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印象。同时,让学生归纳材料的特点,上升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这时候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初步学会区分导体与绝缘体,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从课堂回归到生活,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生活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实际生活经验告诉孩子,用电不当会有触电的危险。可是谁也没有触电的经历,也没有看到过。怎样让学生信服这个概念,提升学生对导体的认识呢?接下来我放一段关于安全用电的生活常识的录像。录像中的那些用电常识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从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用电不当之处,作处判断,用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第四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2012、2、28李静芳
我在本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等手段,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从 “观察推测——制定计划——实验求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首先体现在“用教材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在材料的准备上,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直接提供20种材料给学生进行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我认为这个检测的面过于狭窄,而且在时间上,由于基础不同小组间的差距会很大。所以我统一给学生提供了橡皮、回形针、塑料、铜钥匙、铝线、纸板、铅笔芯,而其它的材料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准备(不需要太多但也不能少于10种),这样“有收有放”的准备材料,课堂上研究起来学生就会更加感兴趣,就可以更多地、较直观地感知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从而更具体地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始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次体现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教学来说,绝非只是让学生记住两个抽象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引领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这两个概念“诞生”的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我首先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橡皮导电性”的检测方法,制订检测计划,然后设计了“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和“检测小组自己带的材料的导电性”的两个层次的分组实验,目的就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物的检测实现由实物到概念的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更水到渠成。我想这是我以后上课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是课堂上有机地融合了“安全用电”的思想教育,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它们?”引导学生认识“因为水、人体、大地都是导体”。我还由此拓展开:“天空正下着雨,一根裸露的电线掉在路中间,小明随手从地上拿起一根木棒,想挑开电线。他这种做法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很快生成了自己的认识,这很好地结合了安全教育,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五篇:《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执教者:郭刚
第三单元《电和磁》密切联系生活,生活中用到电与磁的知识很多,而本单元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课简电路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检验盐水的导电性能,用验电球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的水都是导电的。最后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进行辨析,分析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不是导体,从而更好地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安全用电。总之本部分的知识应该以学生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的快乐的学到知识。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上升一个层次,已经具备实验操作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再加上通过前一课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具备了制作检测电路的能力,学生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即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体,而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电路中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活动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3、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5、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学、用科学的兴趣。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解决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及实验验证的方式。
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解决措施:教师演示和实验验证的方式。教学准备:
铜片、木头、橡皮、钥匙、塑料尺、瓷砖、硬币、铁钉、盐水、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及导线),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
生:小灯泡亮了。
师拉开导线,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使灯泡仍然亮起来? 生:把导线再连起来,也有的说加入铁钉、铜片„„
师:那加入铁钉、铜片„„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质疑,激发探究的欲望,为新课做好铺垫。)2、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师:那我们用什么验证物体的导电性呢?
生:连接电路检测器。(小组合作设计电路检测器)师:同学们检验真理的时候到了,让我们开始实验。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敢于猜测、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②五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最后师强调不可以用电池以外的电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片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3、体验“导电”
师:那人体是不是导体呢?
展示“电笔”,演示不同的握法,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教师 强调此演示学生不能操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人体是导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人体是导体。)4、水的导电性能
师:水能够导电吗? ①生进行分组实验。
②学生汇报:水是导体。5、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师出示插座、老虎钳、电笔、开关„„电工材料及用具,问学生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学生得出部分是导体,部分是绝缘体。
师: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生:一方面让导电,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触电。师:导体与绝缘体是伴随而行的、同样重要的。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同样重要。)
6、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 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出示课件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为什么? 出示当心触电的标志。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
如铜片、铁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如橡皮、木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征。)
交口县第三片区联片教研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坛 索 中 心 校
2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