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9-05-12 20:4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

第一篇: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片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所谓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真实教学场景的一个片段,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由于片段教学不受时间、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近几年来,片段教学作为一种考评形式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以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构想具体实施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2.完整性

片段教学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片段教学不是宣读教案,也不是压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进行施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片段教学要有清晰完整的教学步骤。

3.虚拟性

这是片段教学所具有的特征,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属教学活动,但又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因为平时教学中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评委或同行,因此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厚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片段教学很多时候面对的不是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等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了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精心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5.双重性 这是片段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两种角色,既要呈现教师教的功能,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示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时而是教师,时而是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转换,时而转述学生的话语,时而对学生进行表扬评价;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做到有问有讲,有讨论有评价,有组织有互动。

6.条理性

片段教学和平时的教学一样,要做到教学过程逻辑性强,层次清楚,同样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功能。

二、片段教学的基本类型

1.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

节选类片段教学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师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教学过程。专题类片段教学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者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师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

2.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

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师提供了真实的课堂,教师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而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常常被人们所采用。

3.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

自定型是由教师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师按要求进行的片段教学。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教学技能大赛、招聘和职称评审等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考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

三、片段教学的教学形式 片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带有浓厚的虚拟色彩,那么没有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如何进行的?通过什么形式来反映师生双边的活动状况呢?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进行施教。

1.单口相声式

单口相声式,就是教师身兼师生双重身份,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清楚地展示出来。教学时,教师既要说出自己的教学流程,又要预设学生的回答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像单口相声演员一样,要模仿学生的语气,甚至要模仿学生的表情动作。运用单口相声式,学生的活动、发言,可以通过“老师,„„”的开头语,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楚地区分开来,清晰地再现了师生双方的活动情况。

2.重复评价式

重复评价,就是通过教师重复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的发言来展示师生双边的活动情况,展示师生的互动过程。运用这种方式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时,一定要配以肢体语言,有意识地将评委或其他老师想象成学生,时不时地用眼神、微笑和他们交流,切忌站立不动,表现呆板、拘谨。

3.转述说明式

有时也可以采用教师转换叙述的方式,将学生的回答内容清晰地转述出来。教学时为了节省时间,就可以采用转述说明的方式。若过多采用这种方式,容易使片段教学听起来好像成为说课中的“说教学流程”环节,会给听课者造成将说课与片段教学相混淆的感觉。因此,这种方式宜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使用,以便节省教学时间,展示完整的教学过程。

四、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设计与平时的教学设计有明显的区别。笔者认为,片段教学设计应注意“五要”,现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与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片段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片段教学设计。

1.内容选择要适中

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2~15分钟,所选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否则就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适量的内容。如围绕《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片段教学,设计三个活动:(1)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看能摆几组?还剩下几盆?(2)怎样用竖式来计算?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然后着重引导剩下的“3”在算式中是什么数?表示什么?(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3”的表格,再进行小组交流,发现了规律——余数都比除数小。这样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尝试体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而对于教材中的巩固练习“做一做”可以完成,而其他综合练习则不宜安排在这个片段进行。

2.目标确定要明确

由于片段教学的内容只是课时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片段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片段教学目标要根据所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要求更细、更有针对性,而没有必要必须要体现三维目标。因此要对课时目标进行全面把握,把握好课时目标与片段目标的关系,对片段知识点对应的目标要有所侧重,准确定位片段教学的目标。如《有余数的除法》的课时目标为: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此,在整个片段教学中,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实施。

3.教学重点要突出

课时教学的重点有时就是片段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片段教学必须要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好教学片段中的重点问题,使各环节教学都服务于这个教学重点。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片段教学,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23盆花,每5盆分成一组,可分几组?还剩下3盆够一组吗?算式是怎么列呢?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互动、新旧知识对比就会认识余数,了解余数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知识点。

4.环节安排要紧凑

片段教学时间短,因此,对教学结构的安排更要紧凑,各个环节要一环扣一环。结构安排要求做到前后衔接,过渡自然,层次清楚。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个教学片段,在安排“复习——探究(尝试、认识、发现、体验)——应用”这三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做好三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层层深入,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分配时间要合理,复习大约用2分钟,认识余数以及新旧知识对比活动大约用6分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用4分钟,归纳总结环节大约用2分钟;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的归纳,本节课运用了哪些教法与学法,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教学环节安排科学、紧凑,才能促进片段教学的最优化。5.方法选择要合理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片段教学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片段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法可选择启发点拨法、观察对比法等,学法可选择尝试计算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只有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法与学法,才能有效地提高片段教学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评析

《毫米的认识》教学片断及评析

1、导入新课

师:(指投影仪上的尺子)同学们,你们认识尺子上面的哪些刻度? 生1:我知道尺子上面!大格是1厘米。

生2:我预习时知道尺子上面1小格是1毫米。

师:你们能主动学习,真不错!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面指出1小格来。

(教师巡视)

师:l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毫米长不长? 生:不长,很短。

2.体会l毫米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子上的一分硬币,摸一摸硬币的厚度。(学生活动)

师:再把硬币的厚度对着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正好占满1小格。生2: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l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

3.教学1厘米=10毫米。

师: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l毫米呢?请同学们看着尺子仔细地数一数。(作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是1毫米1毫米地教,从刻度1数到刻度2是10毫米。

生2:我是从刻度8数到刻度9,又从刻度12数到刻度13都是10毫米。师:通过数尺子上的刻度,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厘米等于10毫米。

生2:我发现了只要有10个1毫米就可以构成1厘米。

生3:我发现了尺子上不管是哪儿的1厘米,它里面都有10毫米。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

4.完成课本第66页的“做一做” 师:看图说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生1:圆形针的长是28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1:我是1小格1小格地数出来的,有28小格就是28毫米。

生2:l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0毫米,再数上8毫米是28毫米。生3:从3厘米里面去掉2毫米得出28毫米。

师:为什么要从3厘米里面去掉2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3:假设回形针正好指到3就是3厘米,现在还少2毫米所以要减去2毫米。

师:“假设”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是5毫米5毫米地数出来的,5、10、15、20、25,再加上3毫米就是28毫米了。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刚才我在数1厘米=10毫米时,发现尺子上面每厘米中间都有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它的左边有5毫米,右边也有5毫米,这样数起来快。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同学们,人们在尺子上每厘米中间设计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就是为了方便看尺子。

师:学习了毫米以后,请同学们再量一量,橡皮的厚度是多少毫米?长度又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

本课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在让学生体会1毫米多长时,杨老师在每张桌子上都摆放了一分硬币,先请学生拿起硬币,摸一摸厚度,把硬币厚度与尺子上小格比一比,师生再一起用手势表示。这样,学生通过实践,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建立了1毫米长的表象.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得实。

2.细。在指导学生看图说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时,杨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讲是怎样看的,又要求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尺子上每厘米中间都有一条稍长的刻度线,人们把它设计在这1有什么好处(看尺子方便、清楚、快。几乎所有的教学参考资料都未提及这一条稍长的刻度线,而杨老师注意到了。由此可以看出,杨老师准备得细,讲得细。

第三篇: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点在圆上的概念,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直尺,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请看屏幕!(演示课件:动画片视频)

师:小狗骑着圆形车轮,小白兔骑着车轴不在圆中间的圆形车轮,小猴骑着椭圆形车轮,小花猫骑着正方形车轮,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现在比赛还在进行,猜一猜,谁会是最后的金牌得主?

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看来圆还真是很神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圆的有关知识。(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授

1,认识圆及其它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和老师一起动手折,打开,在换个方向反复几次,请同学们用心折,并用笔和尺子将折痕用心画出来。问1:在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折一次,都能完全重合,说明圆是抽对称图形。问2:那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有无数条对称轴。

问3: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相比,从对称轴的条数来看,圆有什么样的特点?

圆是对称轴最多的平面图形。

问4:仔细观察,也可以借助学具,从位置上看,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从长度上看,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观察发现:

(1)从位置上看,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并且该点正好在这个圆的中间。我们就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这个圆的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用字母在自己的圆片上表示出圆心)(2)从位置和长度上看,所有的折痕不仅相交于同一点,并且每一条折痕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它们的长度也都相等。我们就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问5: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无数条对称轴,那在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呢?(板书圆里有无数条直径)

(3)我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问6:那在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半径的长度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一个圆里,半径也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问7:老师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叫它半径呢?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我们用字母怎样表示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 d=2r r=1/2d

师:找两个大小的圆片,问,它们的半径也满足这样的关系吗? 必须是在同一个圆或者说等圆里才满足。2:游戏环节

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圆,还自己通过活动了解了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请看屏幕 出示视频:扔圈

师:这样公平吗?要是让他们同时扔圈,那怎样做才公平?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好,下课!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 o

半径 r 无数条 相等 r

直径 d 无数条 相等 d = 2 r(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里)

班级:07级小学教育(数学)姓名: 陈 琍

d2

第四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上一节数学课,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苹果给同学们品尝,不过很抱歉,数量不多,一人吃一个不够,只能两人吃一个,你们自己能不能把苹果分开,两人合作分一分。

(二)建立模型:

1.分苹果,吃苹果。

(1)认识1/2。

(2)哪个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从哪切的,为什么从中间分呢?(公平、平均分)

(3)把一块苹果平均分成两块,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一半)有个问题,这一块蛋糕的一半用以前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你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1/2)你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分数。

(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一块苹果的1/2的呢? 板书:每份是它的1/2。

(5)1/2我们认识了,有个小组分的不太一样,这样分 其中一份是这块蛋糕的1/2吗?怎么不是,不也分成两面份的吗?一块有点小、一块有点大,这样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不是它的1/2?(强调平均分)(6)演示平均分成四份的情况,认识1/4和2/4。

师:其中一份是这块苹果的几分之几?谁的1/4,你怎么知道的?每人能吃到其中的几块,是这块苹果的几分之几,你解释一下好吗?

(7)师:刚才出现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成两份,吃1/2,一种是平均分成四份,吃其中的2/4,谁吃到的多?(四份中的两份相当于两份中的一份,尽管切的不一样,吃到的一样多。

2.折纸游戏。

(1)利用你们手中各种形状的图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其中一种折出它的1/4,并画上斜线。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2)全班汇报、反馈演示。你折的是哪个图形的1/4,谁折的和他们不一样?

(3)师:不管哪个图形,也不管怎样折,为什么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

(4)认识3/4。以其中的一个图形为例,画线的一份是它的1/4,没画线的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3/4,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板书1/4。

3.折纸条的2/3。(1)这有一根漂亮的纸彩带,请你先把它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指出它的2/3,小组内两人合作试一试。

(2)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从哪到哪是它的2/3?(生:测量、折一折)(3)师板书2/3。

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更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而课程标准提出要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总体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更多地加入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有数形结合思想,苹果、蛋糕和彩带都是所谓的‘形’,在课堂中通过具体的形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数学概念,由此掌握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意义等,使数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的知识。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写法。

(1)前面我们通过分蛋糕、折纸、分彩带等活动认识了这么多分数,它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叫什么名称,你知道吗?(分母、分子、分数线)2-分子 —分数线 3分母

(2)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分子)5.生活中的分数。

生:分蛋糕,分西瓜,具体说一说。

生:小组四人,每个人是这个小组的1/4。

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分数。

(三)解释应用: 1.课件动画片:八戒分瓜。

(1)八戒分的公平吗,为什么?

(2)明确:两个西瓜不一样大,它们的1/2也就不一样大。2.分糖果。

(1)这堂课,老师感受到了咱班同学的聪明伶俐和参与学习的热情,现在决定奖励你们糖果。

(2)12块糖,拿走1/4(3块);9块,拿走1/3(3块);6块,拿走2/3(4块);2块,拿走1/2(1块)。

第五篇:乘法的认识的教学片断设计

乘法的认识的教学片断设计

罗曼娅 201201008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大家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一看,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游乐园主题图)看游乐园多热闹呀,认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坐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多少人?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4+4+4=20(人)5个4 2+2+2+2+2+2=12(人)6个2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5个4、6个2)

师:其他同学你们还知道什么?游乐园里快乐多,智慧也多,就让我们一起跟“小精灵”

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生活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乘法

师:你们看小朋友摆了什么图形?各摆多少个?每个图形用了几跟小棒? 同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

生:左边小男孩摆了4把小伞,每把有5根小棒,右边女孩摆了3个五角星,每个用10根小棒„„

师:你们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摆一组漂亮的图案吗? 注意:每个图形用的小棒同样多哟!

(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师:你们摆一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相应的算式。

生:几个△就是几个3相加,几棵树就是几个4 相加。学生说加法算式,根据回答板书:3+3+3+3+3+3=18(根)10+10+10=30(根)5+5+5+5=20(根)

师:观察比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几个加数都相同。(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适当指导,让美术作品和数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概括能力。

2、形成表象。

师: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比一比,看谁说的长。(为了实现目标,抓住学生好胜心理,说得越长越好。

生1:2+2+2(3个2相加)3+3+3+3(4个3相加)生2:6+6+6+6+6„„师:你重复一下 生:我说得太长,忘了说几个6相加。

师:看来要想记住几个6相加,必须数一数说了几个6。老师,这里有20个2相加呢?你能说出加法算式吗? 生:2+2+2+2+2+2+2+2+2+2+2+2+2„„ 师:用加法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你有简捷的算法吗?(学生小组交流。师小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呢?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相同加数同时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大量相同加数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更为简便的表示方法。)

3、抽象概括乘法。师:像这样2+2+2+2„„+2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

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如6个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数3和相同加数个数6中间写上乘号3×6,“×”叫乘号,读作“乘”。(齐读两遍)师:乘号像什么?

生:像错号,生:像拼音“×”生:“+”变斜就是乘号(师及时肯定)

师:数学家也这样写,乘法是加法改写的,所以“+”一歪就变乘号。(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和理解)

4、教学乘法的读写。师: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3×6=18读作3乘6等于18或6×3=18读作6乘3等于18。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相信你一定会。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写后读两遍。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个体在思维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异,所采用的方法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乘法意义。

三、拓展练习

1、师:再回到游乐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生„„

2、给小动物找朋友(读算式、说意义。)4+4+4 4个8相加8+8+8+8 3个4相加

3、独立完成P47“做一做”,练习九第3题。(做后说一说)

3、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给同学们说一说

3、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数学。

4、简单说明: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有很多的班去游乐园或者有好多个学校去游乐园,前提是每个班的人数是一样的,那么怎么算有多少人呢?让学生感觉到连续加法很麻烦很困难,写起来很麻烦呢,让学生想到要是有一种算法能简易的算就好了。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率会更高。

下载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片断教学的几点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练习:3/5=()÷()=()%剩独立完成后教师小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都可以进行转化。张老师:():40=()/8=()=()%生独力完成张老师:除了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能互相转化外,还能和什么也能相互转化?生......

    《认识厘米》教学片断及反思(五篇范文)

    《认识厘米》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教材简介: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教材在让学生“认识厘米”的同时,安排了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案例:课始,老师在引发出学生“要有统......

    教学片断评析

    针对下面两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围绕“古诗教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一:有教师上柳宗元的《江雪》这篇课文,将整首诗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

    片断教学(本站推荐)

    片断教学 1、集齐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和配套教参2、看课文和教参(先粗看课文,熟悉内容。接着看教参,把文章的线索抓出来,分清课文属性(说明的、写景的、写故事的。。。)比如《......

    《6、7的认识》教学片断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学设计 《6、7的认识》教学片断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有关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过程: 在屏幕上出示第4......

    “圆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说圆、画圆——初步感知圆 师:同学们,玩过飞镖吗?有三个小朋友在玩飞镖。(出示图)比一比,谁的成绩最好?你是怎么想的? 生:那个男生的成绩最好。因为他掷在内圈,离靶心最近。......

    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及反思 课件出示名侦探柯南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 生:这是厉害的柯南。 (学生积极性都被调动起立了,纷纷议论说我看过,他是大人后来吃了药便沉了小孩......) 师:是的,大......

    片断教学有关问题(本站推荐)

    片断教学有关问题 一、 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