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摘 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提问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提问,往往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好的收益,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效果。当然,课堂教学中不是可以随意提问题,有的问题不但不能有助于教学,反而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麻烦。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在恰当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提问有效,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延伸文本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好的效益。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我想,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选择、提问的方式与技巧、提问时机的把握以及提问的及时评价与反馈。这样有助于我们提问的效果,保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引 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1]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2]如此看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一种有效策略。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选择是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一)问题要紧扣作者的思路
问题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那么,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紧扣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能够顺着问题的引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紧扣作者的思路呢?我想,问题要紧扣作者的思路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只有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紧扣作者的思路。例如《飞吧,海鸥》,课文讲述了友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中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应该怎样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和谐相处,怎样保护自然界的动物。那么,在教学中,这样提问:友人与海鸥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学生就会把思维固化在“故事”上,很多学生只顾了解友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若换个问题:友人与海鸥之间有怎样的默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样一来,问题紧扣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主题。
(二)问题要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要言简意赅,所提问题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只有提得准,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若无的放矢,任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一放不可收拾,而且也没有什么价值。[3]那么,在提问之前,就要想好该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首要任务是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简明扼要、紧扣主题。如《赤壁之战》一文,周瑜为什么只用三万人马击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这个问题学生不易掌握。若这样问: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
(三)问题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
对于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们要力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那么,对于教学的重点,是每位教师所不会忽视的。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提得准,着眼于教材的重难点,会很轻松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如《翠鸟》一文,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是文章的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动物,养成爱鸟爱动物的习惯是本课的难点。如果根据课文这样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的颜色特别鲜艳?动作迅速,敏捷?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找到相关内容,认真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呆板、陈旧、不新颖的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相反,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具有启发性,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如《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一文,若教师问: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什么?这一问题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这样问: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是谁发明的?他是怎样发明的?学生一下子就会有很强的求知欲,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再如《张衡》一文中,教师问:张衡是什么人?他发明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不会很高。如果这样问:地动仪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五)问题的难度要适宜
问题的难度要深浅适度,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说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正如学生站在树下摘果子一样,不能让他伸手就摘到,也不能让他用尽力气跳起来还够不着。要让他稍微挑起一点就能够着。”[4]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求知欲。如《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文中,很多老师都会问“春天的小雨有多美?”这个问题就有点太深,学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改成“文中春天的小雨都有哪些声音?你觉得美吗?”这样学生从字里行间就能够体会到春雨的美,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六)问题要有梯度,逐层推进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5]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程度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形成有梯度的问题链,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如《我不能忘记祖国》一文,教师这样问:在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是,一位美国学生说了些什么?当班长让宋庆龄讲讲时,宋庆龄讲了些什么?宋庆龄的话你懂了什么?这样问题有易到难,逐层推进,学生很容易理解文本内容,抓住文章主旨。
(七)问题要有广度,点面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学习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应该涉足一些课外的知识,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实际,不失时机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将其与文中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普通玻璃的不足。教师的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是既要照顾全体,又要点面结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方式与技巧是提问有效性的重点
(一)激疑式提问
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研读文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悟,能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学会于无疑处生疑。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蚂蚁的救助》一课,蚂蚁能够救助自己的同伴,不弃不离,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交流:蚂蚁是这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蚂蚁为什么会主动救助自己的同伴?……
(二)逆向式提问
逆向式提问就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向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学《小泽征尔的判断》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
解小泽果敢、坚信的品质。教师不是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泽具有果敢、坚信的品质?而是逆问:假如小泽的判断错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了对小泽果敢、坚信的认识。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全面地看出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探究式提问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文章内容可以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探究式提问也是十分重要的,能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思路,方法或目标。《卢沟桥》一文中的教学片断: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学生兴趣十足,认真的阅读教材,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生——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师——课文中具体讲了石狮子的哪几种姿态?生——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也就是问题由浅入深,层次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加强思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能有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曹冲称象》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大象是哪来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只要在教学中把这些问题逐层解决,学生也就掌握了课文。
(五)曲折式提问
曲折式提问是指问在此而意在彼,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的提问。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研究与发现,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如《放弃射门》一课,主要讲福勒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却放弃了射门。设计讨论的问题是: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对吗?在学生的激烈讨论和相互交流中,有的说对,有的说错。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作出正确的总结性评论。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六)矛盾式提问
矛盾式提问就是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阮恒举手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既然不是针刺痛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很多,造成了文章起伏跌宕。我们不妨在这些地方设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质疑释疑中,引导学生揣摩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神情动作的变化,体会其内心急剧的思想斗争,引发共鸣,从而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
(七)比较式提问
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于对比而设定的提问。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含义?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会体会到这句话中出现的两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到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八)拓展式提问
拓展式提问是对文本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对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场景等进行补充与扩展。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生活 实际。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只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在课堂中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会全面,丰富,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扩展。例如《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除课文中所描写的植物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这样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知识。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把握是提问有效性的保证
(一)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观察,揣摩学生的心里。把握时机适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心里特点巧妙加以引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的思考问题,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学生就很难做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提问的良机,就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二)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要从启迪思维的角度,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什么地方问什么问题,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只有课文空间上的问点与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交叉了,才真正可
以说是提问时机的优化。
(三)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把握提问时机,考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问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在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适时提问,有助于学生变通思维,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提问的时机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果开头发问,学生才初知课文,很难回答到位。如果在总结时提问,学生的思维正在高潮点上,能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活动高潮点融为一体,提问效果就明显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准备好精彩的问题,预设好提问的时机,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是提问有效性的升华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提问,而忽视了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与反馈。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不能主动的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引导性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引导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纠正,并且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例如:《鲸》一课中老师问:鲸是鱼吗?学生回答:鲸是胎生的鱼。这时学生的回答就出现了偏差,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知道鱼是卵生。
(二)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激励性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激励性,在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这时教师就要有激励性的进行评价,既要给学生纠正好错误,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要有激励性。
(三)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应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评
价时应因人而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与反馈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把握好灵活性和个体性特点,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挥其创造能力。
(四)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艺术性
新课程提出课堂气氛要和谐,其实和谐就取决于我们老师。教师评价与反馈时要具有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师生之间有亲和关系,让课堂教学和谐发展,趣味十足。
结 论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能随便应付。一个设计不好的问题还不如不问,所以,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提问,选择好问题,把握好时机,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提问,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好的效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3、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问卷(低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低年级组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2.你喜欢语文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3.对于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你都认真思考了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4.一节课中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5.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我不会回答()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6.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7.课堂上老师留时间让你们质疑吗?()
a.是b.不
8.我害怕自己答错问题,被别人取笑。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9.老师给我们考虑问题的时间太短,我没时间思考。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0.老师提问时你们班同学们积极参与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1.通过提问,你更快地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2、老师课堂上设置的有些问题不必要,还显得罗嗦。()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a.是 b.一般 c.不 d.说不上 2.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a.有趣的 b.枯燥的 c.可有可无的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a.自由提问 b.讨论交流式的提问
c.同学你问我答全班共同参与 d.男女分开提问 4.语文老师的提问与没有层次性?()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a.自己思考 b.问同学 c.问老师 d.不管了 6.你认为课堂提问对你的学习()
a.有促进作用 b.没有促进作用 c.促进不大 d.浪费时间 7.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多吗?()
a.不多,刚好 b.太多,罗嗦 c.占用我们自由思考的时间 8.你喜欢小组一起制定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没有过,不太适应 d.我很想尝试这种方法
9、在提问方法上,你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a.指导者 b.检查者 c.师生共同参与者。
10.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已的想法吗?()
a.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是很快乐的事 b.我想发表,但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回答 了我会很快乐 c.不喜欢
11.你愿意参与老师的提问吗?为什么?()
a.愿意,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 b.愿意,因为我可以尽情的表达我的想法 c.感兴趣我会参与,不感兴趣我就不管不顾 d.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我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 12.语文课堂上老师允许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经常留时间 b.一般不让 c.根本没机会 13.你希望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a.快乐的 b.学习型的 c充满智慧的 d.无所谓
第五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掘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教师进行教学调控的重要方法。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明确每一个提问的目的,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的心理功能主要有三:一是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化解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教师设计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并维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堂提问价值和功能的关键所在。三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知、注意、理解、推理等与学习有关的基本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系列提问可以向学生展示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路,为其独立学习提供范例。
1.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课堂提问的前提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为前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识会写一个个生字词、理解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思想内容、按照教材要求练习口语交际和习作,语文教学还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能够按照汉字及词句的结构和音义规律独立识字、阅读和恰当表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同文本的特点灵活选用阅读策略、获取有效信息,能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将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让听者和读者理解……为此,从提高提问有效性的角度,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形成清晰的认识。
2.提问与其他语文教学形式配合使用
从有关提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看,提问法往往比较理性,对认知方面的学习似乎更容易发挥作用。而语文学习中有很多体验、感悟、积累的内容,这些带有模糊、感性特点的学习似乎不太适合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它们比较适合的方式应该是诵读、联想、交流感受,甚至读与画结合,等等。
3.依据学情调研设计提问
学情调研可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以抽样测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根据先前授课或在其他同年级班授课时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
生字方面,测试方式为选择词语中生字的读音,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本课生字,但是在词语中如果字音有变化,学生就很难读正确。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数”和“方”这两个字音,这被确定为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复习巩固生字词的环节中,设问重点直接指向“数”和“方”这两个字音,出示不同的语境,请学生回答这个字读什么,由此使学生区分生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突破难点,教学效果明显。
4.合理安排提问顺序
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有一定的心理逻辑。课堂提问要注意避免因面面俱到而蜻蜓点水的现象。每一堂课的提问设计都必须考虑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通过彼此联系的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并感受思维的有序性。
新授课时,学生要 学习新知识,如生字词、句式、读书策略、写作方法等,一般需要先感知新知识的若干实例以及它们适用的语言情境;然后,对这些实例的特点或规律进行概括;最后还要在新的语境中尝试练习和运用这些新知识。
5.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述
首先,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回答的预期,在问题中对学生寻找和表达答案的思路作出明确的提示。
其次,尽量减少封闭型的提问。最典型的就是“是不是”“好不好”“对吗?”等问题。这样的提问在一些引导注意或表示过渡的环节少量采用,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无意识地用得过多。
还有一类提问,如“你能……吗?”教师经常采用,从教学实践看,教师期待的回答不是直接针对该问题的“能”或“不能”,而是要求学生将问题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回答出来。比如,“你知道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吗?”教师期待的回答不是“知道”或“不知道”,而是想让学生把课文提到的成功的过程和原因讲述出来。从这个角度,这样提问还不如直接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根据文章写的内容,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另外,一些研究者指出,像“你能 ……吗?”“你会 ……吗?”之类的提问还可能被学生理解为教师不能肯定他们知道答案,由此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提问和积极思考的动力。为此教师要慎用这样的提问。
当然,教师还要注意提问时语言要规范、准确,并且要表达清楚。
一位想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语文教师,应该象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课堂提问,讲究艺术性,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