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河北省平泉县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 王淑双
此次北京之行,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几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尽管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理念各有侧重,但他们对语文教学深挚的爱和孜孜以求‚本真小语课堂‛的精神很令我感动。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讲座中汲取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仍觉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二天吉春亚老师展示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课例和她之后关于《根、标、线、梯》的讲座,让我深深折服,才半个小时很有意犹未尽之感。唯一欣慰的是‚抢‛到了她的散文集和《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两本书籍,使我能进一步地走近吉老师,吸纳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并通过认真阅读梳理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语文教学之路应是不懈追求之路。
语文学科由于独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之路既充满了愉悦,又不乏艰辛。语文课堂的弹性很强,一节课可以教的很多,也可以教的很少;可以引领得浅尝辄止,也可以引领得扎实深入。一位语文教师若没有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很难不断进步。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感觉她之所以能从一名农村教师成长为语文界的精英,很大程度缘于她对语文教学深沉的爱,不懈的追求。正因这份执著,她才能与学生共情语文教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回想起自己前些年的执教,觉得很对不起那些弟子们。‛多么真诚的执教态度啊,多么的真挚爱生情怀啊!听到这句话,我也很有同感,只有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语文教学的研究才会发出这份真诚的感叹;同时更道出了一个真谛:语文教学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的潜心研究,才会不断历练、成长。名师之说以成为名师,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始终与‚热爱、执著、虚心‛相伴,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反思成败,而这正是我们很多还不成熟的语文教师最应该学习的。
二、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硬功夫。
吉老师的课之所以上的成功,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是原因之一,而百分之九十则归功于她精心预设每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谓下了很深的硬功夫,主要体现在:
(一)在定位教学目标上下功夫。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达成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准确性、具体性、可行性、可测性。而通常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依赖于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不去就每一条目标从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而导致课堂上因目标定位不准确致使设计思路混乱、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不高。听了吉老师的讲座,却感觉她她更注重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从不拿来就用别人给好的目标,而总是在教参目标基础上逐条研究,进行再定夺,最终确定出严谨的、准确的、清晰的课时目标,真正让目标为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增强了可操作性。首先她把每一节课堂目标准确定位在立足语文学科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大目标的统领下来完成,也正因对大目标的准确定位所以在制定每一节小目标时才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培养。其次,她认为确定的目标应是学生看得到的目标,应是真正体现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培养积极情感的双向目标理念;不仅如此,她在定位每一篇文章教学目标时,还总结出一系列定位教学目标的策略,如,看编路,从单元导读中寻目标;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这些方法对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很有启示作用。
(二)在教学设计下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听吉老师的课,学习她的课例,深感她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进行研究,力争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尤其贯穿于她整个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八个字‚线清点明,主线串珠‛对正迷惘于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们很有指引作用。《自己家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思想内涵较深奥,不太好驾驭的文章,同为语文教育行家里手的李卫东老师执教完此课后效果都不是很好,让听课教师都慨叹语文课真的很难把握;但就在第二天恰巧吉老师介绍了她对于本课教学思路的探究,设计出了紧紧抓住‚奇‛字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路后,真令人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随后又倾听了她介绍的一系列如‚学法入手,体现主线;单元话题入手,显现主线;文本课题入手,再现主线;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文本主旨入手,清晰主线;疑难处入手,凸显主线;随文披情,把握主线等几种‚主线串珠‛的方法,更深深折服她对语文教学深刻地解读。再对比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什么上得不实,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缺少的也许正是吉老师这种心无旁骛,一心只钻研语文书的面壁精神!
(四)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每每在听教师的课后,都会有教师们抱怨学生不配合,上不出预想的效果,没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其实究其原因,教师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反思在上一节课前你又精心准备了哪些教学策略呢?是以一变应万变,还是设计了以多变应万变呢?学习了几十节吉老师设计的语文教学课例,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她为实现语文教学‚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这一教学‚根‛目标而研究的不拘一格、灵动巧妙的多种教学策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鹅有趣的吃饭方法,她和学生在打四四拍中感悟词语教学的‘三眼一板’‛;为了能让学生深化对‚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她引导学生为其写颁奖词以升华感动;为了让学生与‚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她精心设计了‚代言恩来‛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与文本间搭建了一架感应之桥,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学生充分构筑的言语心声成了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
(五)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有句经典的话语——‚细节决定成败‛,而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催生精彩、创造精彩关键还取决于教师对细节的处理。我们不妨拿‚范读‚这一教学环节来说吧,有的老师总认为我是老师,只要我随口读一读,就会比学生高好多,所以往往不肯在范读这一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作用重大的教学细节上下功夫,从而导致课堂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而很多名师他们却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追求教学的精致,一片文章的范读往往要课前练上几十遍甚至更多,吉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对于本就难读的古文篇目可谓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虽然寥寥数语,但人物性格特征各异,不太容易揣摩,再通过声音再现出来更不好驾驭,但听了吉老师入木三分的范读后,在场的教师无不叹服,无不称绝,更可想会激荡起学生心灵深处多少倍读的欲望啊!学习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练读一下此文,好难!几遍、十几遍恐怕远远不够啊!真遗憾当时没有把吉老师的朗读录下来让我校的教师们听一听,也许这将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有力的证明吧!
吉老师的课不仅注重自身榜样的影响,更注重追求词句教学的细节处理,精于捕捉文本中最细微的词语,认真挖掘其言语和情感价值,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从而为打造‚本真‛的语文味课堂涂抹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他所设计的《长城》一文,一个很容易被众多教者忽略的词汇‚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一句中的‚单看‛一词,吉老师却利用它生成了语言训练点,把它改成‚单看‛,并补充省略的内容,然后和原句进行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没有像我们补充的这样写这么多的内容,而只用了一个‚单看‛呢?引导学生挖掘言语内涵与言语情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正是只用了这个‚单看‛便激发了作者无尽的想象,更足以表达游人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精彩的细节处理在吉老师的课例中比比皆是,难怪北京大兴分校的王校长介绍说‚听过吉老师课的很多教师都评价吉老师的课‘百听不厌’‛啊!因为,她的课堂洋溢的是本色的、醇厚的语文味儿课堂,是真正滋养学生言语和情感发展的鸡汤!
第二篇: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感受吉春亚老师名师风采
河北省平泉县县城学区南岭中心小学王淑双
此次北京之行,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几位名师的精彩课例和讲座,尽管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理念各有侧重,但他们对语文教学深挚的爱和孜孜以求‚本真小语课堂‛的精神很令我感动。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从他们的讲座中汲取到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仍觉收获颇丰。尤其是第二天吉春亚老师展示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课例和她之后关于《根、标、线、梯》的讲座,让我深深折服,才半个小时很有意犹未尽之感。唯一欣慰的是‚抢‛到了她的散文集和《吉春亚‚语文味‛课堂》两本书籍,使我能进一步地走近吉老师,吸纳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并通过认真阅读梳理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语文教学之路应是不懈追求之路。
语文学科由于独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之路既充满了愉悦,又不乏艰辛。语文课堂的弹性很强,一节课可以教的很多,也可以教的很少;可以引领得浅尝辄止,也可以引领得扎实深入。一位语文教师若没有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精神,很难不断进步。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感觉她之所以能从一名农村教师成长为语文界的精英,很大程度缘于她对语文教学深沉的爱,不懈的追求。正因这份执著,她才能与学生共情语文教学。用她自己的话说‚回想起自己前些年的执教,觉得很对不起那些弟子们。‛多么真诚的执教态度啊,多么的真挚爱生情怀啊!听到这句话,我也很有同感,只有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诣语文教学的研究才会发出这份真诚的感叹;同时更道出了一个真谛:语文教学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的潜心研究,才会不断历练、成长。名师之说以成为名师,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始终与‚热爱、执著、虚心‛相伴,不断地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反思成败,而这正是我们很多还不成熟的语文教师最应该学习的。
二、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在备课上下硬功夫。
吉老师的课之所以上的成功,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是原因之一,而百分之九十则归功于她精心预设每一课的教学预案,可谓下了很深的硬功夫,主要体现在:
(一)在定位教学目标上下功夫。
当代教育心理学把‚教学目标‛定义为‚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在课堂教学中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达成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具备准确性、具体性、可行性、可测性。而通常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依赖于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不去就每一条目标从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进一步细化,而导致课堂上因目标定位不准确致使设计思路混乱、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课堂效率不高。听了吉老师的讲座,却感觉她她更注重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从不拿来就用别人给好的目标,而总是在教参目标基础上逐条研究,进行再定夺,最终确定出严谨的、准确的、清晰的课时目标,真正让目标为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增强了可操作性。首先她把每一节课堂目标准确定位在立足语文学科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大目标的统领下来完成,也正因对大目标的准确定位所以在制定每一节小目标时才更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培养。其次,她认为确定的目标应是学生看得到的目标,应是真正体现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培养积极情感的双向目标理念;不仅如此,她在定位每一篇文章教学目标时,还总结出一系列定位教学目标的策略,如,看编路,从单元导读中寻目标;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这些方法对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
标很有启示作用。
(二)在教学设计下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听吉老师的课,学习她的课例,深感她对每一节课都精心进行研究,力争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尤其贯穿于她整个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八个字‚线清点明,主线串珠‛对正迷惘于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们很有指引作用。《自己家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思想内涵较深奥,不太好驾驭的文章,同为语文教育行家里手的李卫东老师执教完此课后效果都不是很好,让听课教师都慨叹语文课真的很难把握;但就在第二天恰巧吉老师介绍了她对于本课教学思路的探究,设计出了紧紧抓住‚奇‛字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路后,真令人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随后又倾听了她介绍的一系列如‚学法入手,体现主线;单元话题入手,显现主线;文本课题入手,再现主线;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文本主旨入手,清晰主线;疑难处入手,凸显主线;随文披情,把握主线等几种‚主线串珠‛的方法,更深深折服她对语文教学深刻地解读。再对比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为什么上得不实,形成不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缺少的也许正是吉老师这种心无旁骛,一心只钻研语文书的面壁精神!
(四)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每每在听教师的课后,都会有教师们抱怨学生不配合,上不出预想的效果,没完成教学目标等等,其实究其原因,教师们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反思在上一节课前你又精心准备了哪些教学策略呢?是以一变应万变,还是设计了以多变应万变呢?学习了几十节吉老师设计的语文教学课例,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她为实现语文教学
‚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这一教学‚根‛目标而研究的不拘一格、灵动巧妙的多种教学策略,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鹅有趣的吃饭方法,她和学生在打四四拍中感悟词语教学的‘三眼一板’‛;为了能让学生深化对‚詹天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她引导学生为其写颁奖词以升华感动;为了让学生与‚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她精心设计了‚代言恩来‛这一教学环节,为学生与文本间搭建了一架感应之桥,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学生充分构筑的言语心声成了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
(五)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有句经典的话语——‚细节决定成败‛,而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催生精彩、创造精彩关键还取决于教师对细节的处理。我们不妨拿‚范读‚这一教学环节来说吧,有的老师总认为我是老师,只要我随口读一读,就会比学生高好多,所以往往不肯在范读这一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作用重大的教学细节上下功夫,从而导致课堂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而很多名师他们却抱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一丝不苟追求教学的精致,一片文章的范读往往要课前练上几十遍甚至更多,吉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对于本就难读的古文篇目可谓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虽然寥寥数语,但人物性格特征各异,不太容易揣摩,再通过声音再现出来更不好驾驭,但听了吉老师入木三分的范读后,在场的教师无不叹服,无不称绝,更可想会激荡起学生心灵深处多少倍读的欲望啊!学习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练读一下此文,好难!几遍、十几遍恐怕远远不够啊!真遗憾当时没有把吉老师的朗读录下来让我校的教师们听一听,也许这将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有力的证明吧!
吉老师的课不仅注重自身榜样的影响,更注重追求词句教学的细节处理,精于捕捉文本中最细微的词语,认真挖掘其言语和情感价值,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从而为打造‚本真‛的语文味课堂涂抹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他所设计的《长城》一文,一个很容易被众多教者忽略的词汇‚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一句中的‚单看‛一词,吉老师却利用它生成了语言训练点,把它改成‚单看‛,并补充省略的内容,然后和原句进行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没有像我们补充的这样写这么多的内容,而只用了一个‚单看‛呢?引导学生挖掘言语内涵与言语情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正是只用了这个‚单看‛便激发了作者无尽的想象,更足以表达游人对长城这一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精彩的细节处理在吉老师的课例中比比皆是,难怪北京大兴分校的王校长介绍说‚听过吉老师课的很多教师都评价吉老师的课‘百听不厌’‛啊!因为,她的课堂洋溢的是本色的、醇厚的语文味儿课堂,是真正滋养学生言语和情感发展的鸡汤!
第三篇:听吉春亚老师课后感悟
博达小学语文老师听吉春亚
——老师观摩课及讲座的感悟摘要
一、通过这次听课,使我们明白了语文教什么?怎么去教?怎样制定语文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上这些问题,xx老师体会最深,明白了语文课是以培养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是语文教学的根。明白了语文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①简简单单地教②清清楚楚地教③扎扎实实地教④富有情趣地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
二、通过这次听课,老师们对于教材本身的理解有了提升,比如:xx老师原来认为教材就是书本,现在才知道教材不只是书本,而且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地方、任何静止的、活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语文教材,因此我们要放开眼界看教材,不能狭隘的看书本。在培养孩子能力方面,原来只注重灌输知识,现在才明白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能力。吉老师所讲的写作文时可以整合整个单元来看,除了积累本单元的优美词句外,还可以纵观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比如:如何有顺序地写,如何把感觉写具体,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具体。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既要从整个单元中找例子,又要从单篇课文中找例子,还要从课后练习题中找例子,学会了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xx老师听了吉老师的讲座后,感悟颇深,学以致用,在学到《雪儿》这篇课文时,有一段话: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去阳台上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看到的事物很多很多,她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果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让每位同学大声读出来,并给予鼓励。
三、学到了教语文课的一些特殊训练方法,如:xx老师感悟最深的是如何运用吉老师的复述记忆法:就是把关键词语用特殊符号记录下来,然后就能准确复述段落内容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捕捉文章的信息,从而形成理解能力,然后做出评价解决问题,也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又让同学们以你愿意做哥哥那样的人,还是做弟弟那样的人为题;在课堂上完成了对学生写作的训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通过吉春亚老师的观摩课和讲座,让我们理解语文的“本真”教育:包含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审美能力的提高,思想教育及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品味的提高,达到以上目标必须依托语言能力的巧妙渗透及展开。xx老师在这一点上感悟颇深。如《两个兄弟》这节课并没有只停留在“有感情的朗诵”这一层面上,来领悟语言表达形式,而是巧妙地以“听、想象、领悟、画、自主表达、有目的地拓展”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催化语文与内容相融,使教学充满“语文味”如品读关键词语、赏析关键段句,补白两兄弟的内心世界,而使语言的运用和理解非常灵活。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拓展到作文方面,由浅而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深深体会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本真语文。
五、吉春亚老师独特的带有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这方面xx老师有深刻的体会:①吉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话语从正面引导,每当学生回答后,都给与评价,看似平常的话语,都蕴含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掌握知识,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进而享受学习。②吉老师语言干脆,引导到位,节奏快效率高,课堂知识容量大,不但不显得繁杂紧张,反而井然有序,感觉课堂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所有的听众。③有顺序有条理地指导学生如何说话,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准确地条理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六、听完吉老师的课,对于课外阅读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xx老师说:①对于词语解释,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这样同学们就能很容易理解词意了!②总结段意,找重点词,重点句,总结概括段意等很多窍门。③教学艺术的真谛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
七、“美”这是听完吉老师课后最大的感受①“教态美,仪表美”。如xx老师所说“通过零距离接近大师,从她步入餐厅,登上讲台,讲课始终脸上无不绽放出温馨甜美的微笑,真是课无情不感人,师不笑不诱人。吉老师的微笑,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它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之窗。使教学氛围多了一份浓浓的深情。”②“声音美”吉老师尽管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声音甜美,富有磁性。也正像xx老师说的那样:“吉老师在课堂上与孩子交流总是用那温婉的语调,面带笑容,鼓励的眼神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消除学生们的恐惧感。回答正确时点“赞”或是“谢谢”吉老师那春天般温暖的语言,给优等生以鼓励,后进生以安慰,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③课堂结构美:在授课时吉老师把知识的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中,一方面,思维活跃,把课讲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心情愉快而不疲倦,这样就会有热烈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读、议、写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充满情趣。
走近名师方知自己渺小,品赏专家的课堂,倍感自身的不足,通过此次听课,我们老师都有很深的感悟,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四篇:听名师吉春亚讲座之体会
听名师吉春亚讲座之体会
3月25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我校大会议室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的精彩讲座,听后我们组教师倍感收获多多,她的讲座朴实幽默、真实,从吉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有了新的认识并寻求到了解决的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吉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学段目标更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该教的年级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方面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起目标来才会准确、适合。
其次,教学内容要把握准确。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比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冠有“单元导语”,在其简短的文字中,已将学习该单元的要求作了交代,尤其是中高年级导语中还提示了单元训练点。这些材料都不是闲言废语,它们已把编者的意图告诉了我们。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要紧扣这些文字,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落实其要求,并把它们当作中心目标或重点目标来对待。
最后,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组的教师都反思了自我,由于我们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六年级下来的,因此对课标及学段目标都存在把握不准的现象,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拔高的现象,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这种做法的不可取性,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去定教学目标,去引导学生学学习,只会走弯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费力不讨好。
第五篇:感受名师风采
名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4年4月19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保山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短短的两天里,观摩了4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专题讲座。此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让我充分地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和魅力,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让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感受: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二、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
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精彩,那么,看一节课精彩不精彩,究竟是看老师呢,还是看学生?我想,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衡量有效教学的关键指标就要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内在需要和基础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更重要。在李洪娟老师教学《数学思考》中,李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思考数学,数学地思考数学。正如管尤跃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教学如水,教学要像
呼吸一样自然,让孩子在懂之前去思考,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
三、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徐斌老师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徐斌的《平均数》一课从学生熟悉的“套圈问题”入手,通过问题情境中的要素变化,在女生的一次一次的不服气中,不知不觉中经历着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了“无痕化”教学。通过这次与徐斌老师的近距离接触,逐渐理解了他所追寻的“无痕教育”正是教育艺术的极致体现——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一些文字之上。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 与“升华”,对数学概念的把握,理解它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这个认识源自许卫兵老师《认识小数》教学。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许老师没有直接奉献真理——把小数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通过数形结合,将小数和分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小数,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
键处,强化了定义概念,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小数,找到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这节轻松、活泼、实在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四位老师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之中。难度极大的,师引导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这样更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例如: 席争光老师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不断地让学生思考中奖的可能性,赢的可能性,遇到难题时,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中七星彩的可能性。不论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都注重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进而深入理解。再加上学生头头是道的讲解,就更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
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