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风采 学习名师魅力
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在11月28和29日这两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赣州举办的小学数学著名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分别听了余颖、夏青峰、牛献礼、刘松四位名师的示范课及讲座。四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讲座更加的精彩,讲述的教学理念和数学思想相当的有启发性,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当时就想着“什么样的是名师?什么样的可称作名师?更何况是特级教师。”听完他们的课和讲座,答案就出来了。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我上次准备上新常态课时,先在一1班试得课,那节课我还得跟我师傅说声抱歉,上了等于没上,孩子们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我师傅还得重新给她的学生上这节课。为什么呢?原来差一了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是那么的细小却又那么的至关重要,那就是跟一1班的学生课前交流了,我打了铃就直接上课了,导致课堂上,师生无默契,最终只能灰溜溜的失败收场。这足以让我看出课前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那么,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疑问,是否只是在上其他班的课时才跟学生交流,而自己教的学生呢?也许是习惯使然,我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好想从来没有在课前的三分钟跟我的学生交流过。我把这课前的三分钟看得太渺小了,而这三分钟却是对我们上课是多么的重要啊。其实当时看到这几位老师的课前交流的做法时,心里在想“看看人家名师是怎么做,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想想都失败啊!”
四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特级教师南师附小的余颖老师的课——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想这就是余颖老师的魅力,这就是她倡导的教学理念啊。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骰子游戏——乘法的秘密”,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余老师的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二,让两位学生当执行官,一个人掷骰子,另一个人负责黑板记录,其他学生先猜两个骰子的积是单数还是双数,猜对的自己得星,其实这个游戏加大了难度,猜了6次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猜得?你的想法是什么?有的学生就回答一次单一次双,有的说2次单2次双等等一些想法。老师适当启发学生:猜单还是双有什么玄机,或是有什么规律?接着又让学生猜了4次,在学生体验双数多的基础上,提问:有什么好办法验证呢?最后再猜了10次。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
其实“游戏”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是玩,一节数学课一味的讲、算、听、写,枯燥无味,有了游戏的加入,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余颖老师提到她在香港学校的学习见闻,提到香港小学他们有数学游戏日,把一周的某一天叫数学游戏日,利用课间、午自习之前的时间进行数学游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平时的教学有着新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成长之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踏踏实实的教学!
——河背街小学 钟江慧 梁幼丹
第二篇: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学习名师,感受名师魅力
名师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方法新颖,风格独特,他们或返璞归真,或激情满怀,或智慧盈润,或匠心独具„„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当然这需要我们去欣赏,去领悟,更需要我们耐心学习,刻苦钻研,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积累,探究知识背后深藏的奥秘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善于积累,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到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再到课堂教学艺术;从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到智慧课堂再到生命课堂;从关注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再到学科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总在从“课堂-读书-思索-实践-创新” 中不断地探索教学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每一堂课都做到精雕细刻,精于求精。华应龙说过,课本只不过是例子,是原材料,是毛胚,教学的过程就是精加工的过程,要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北京教育学院王燕老师《追寻问题驱动的生命课堂》,认为成功的课堂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即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渐入佳境的层次,学生动手操作的成功,独特见解赢得的掌声,合作交流意外的收获„„
二、激情,赢得课堂上学生的精彩
学习名师,发现他们的讲解充满激情,妙趣横生。他们那丰富的表情,神采飞扬的眼神,潇洒自如的引导,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自信。倾听他们的讲课是一种享受,让听者入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使我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们无悔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悔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激情永不枯竭,远望像一盏灯,近处是一团火,用激情和智慧演译着更加精彩亮丽的教育人生。北京第三寄宿中学名教师桂文通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每一节课师生都要带着好奇心,冲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中,获得共同成长。成功的课堂,不能只凭表面的活泼、热闹,或只以学生爱“听”来衡量,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要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说理简洁、语言生动,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究知识背后“ 深藏的奥秘”。他们用诚心与爱心,激情与温暖,把信心带给孩子,把希望带给家长,把欢乐
带给家庭。如蔡小雄在《从一个案例谈数学探究的三重境界》中,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句诗作为文章的三大部分的小标题,以此来比喻“困惑——顿悟——发现”的数学探究三重境界,堪称经典的诗词借用,令人拍案叫绝!桂文通老师在讲角的定义一节课时,为强调角的三要素的重要性,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三口之家一样,谁也离不开谁,讲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把知识与做人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德育渗透水到渠成。可见,他们用智慧和激情让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燃烧的激情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
三、质疑,在创新中超越自我
学习名师,感觉他们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就象桂老师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教材而不能照搬教材。也确实是的,如果没有达尔文对“胜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模仿”似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陈祖华老师却认为“模仿”是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只有通过多次模仿,才能逐步熟悉、理解模型的特征及其解,才能为模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陈祖华老师在执教《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从速算游戏开始,模仿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同时,他对变式教学是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与传统变式教学的整合,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体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从而追求“双基”与“创新”双赢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新课的导入,桂老师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这种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的做法,得不到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应有整体性教学的思考,要先见“森林”,再见“树木”。例如,在他执教《圆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研究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与圆相关的位置关系中,你认为还可以研究什么?你能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研究前两种位置关系的吗?你认为我们可
以怎样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突破课本,突破传统,突破自我。在教学中改革,在改革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有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成其为名师。
四、勤奋,在潜心钻研中淡泊名利
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看到的只是我取得的成绩,但你们不知道成绩背后我付出了多少汗水。”他的话也使我不禁想起一位奥运冠军——中国举重运动员的一句话,我举得起世界金牌,却举不起我流下的汗水。每位名师成长的历程中都离不开勤奋,他们赖得住寂寞,抛弃名利,不求回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受外界影响,经得住诱惑,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用自己的精彩为别人增姿添彩。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们热爱工作,潜心钻研,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他们身上,我想起一句话,如果相信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第三篇:感受名师魅力
感受名师魅力
—— 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有感 2010年4月18日 在深圳市金盾电影院举办了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会。这次研讨会聚集了全国数名特级教师,他们精湛的教学水平,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这天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我的爸爸叫焦尼》,真是受益匪浅!感觉窦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她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听了窦老师的课,让我感想很多,现将听后谈几点感想:
一、课前氛围必不可少。窦老师在教学中虽没有精美的课件,但窦老师的语言却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兴趣十足,加上教师语言幽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总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先让孩子们了解你这个朋友。
二、孩子们学习轻松,愉快。窦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在让学生感受焦尼与爸爸之间父子情深的画面时,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把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怎么表达。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语言,让孩子们学得多么的轻松而扎实呀!
三、老师的激励无处不在。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窦老师马上语言激励:“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或者行动表扬:“把掌声送给他!”老师的激励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自豪感。
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其实很多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
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听了这两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窦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作为一个教师,多听一些好课非常必要,对自身的锻炼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听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第四篇:感受名师风采
名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4年4月19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保山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短短的两天里,观摩了4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专题讲座。此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让我充分地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和魅力,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让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感受: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二、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
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精彩,那么,看一节课精彩不精彩,究竟是看老师呢,还是看学生?我想,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衡量有效教学的关键指标就要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内在需要和基础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更重要。在李洪娟老师教学《数学思考》中,李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思考数学,数学地思考数学。正如管尤跃老师说的小学数学教学如水,教学要像
呼吸一样自然,让孩子在懂之前去思考,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
三、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徐斌老师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徐斌的《平均数》一课从学生熟悉的“套圈问题”入手,通过问题情境中的要素变化,在女生的一次一次的不服气中,不知不觉中经历着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了“无痕化”教学。通过这次与徐斌老师的近距离接触,逐渐理解了他所追寻的“无痕教育”正是教育艺术的极致体现——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一些文字之上。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 与“升华”,对数学概念的把握,理解它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这个认识源自许卫兵老师《认识小数》教学。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许老师没有直接奉献真理——把小数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通过数形结合,将小数和分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小数,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
键处,强化了定义概念,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小数,找到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这节轻松、活泼、实在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四位老师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之中。难度极大的,师引导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难,这样更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例如: 席争光老师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不断地让学生思考中奖的可能性,赢的可能性,遇到难题时,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中七星彩的可能性。不论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都注重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进而深入理解。再加上学生头头是道的讲解,就更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
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五篇: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合肥听课汇报
领略名师教学风采 感受小数课堂魅力
2015年4月11日、12日,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在美丽的翡翠湖畔合肥工业大学 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爱好者齐聚一堂,一睹数学大师们的风采。
4月11日上午,以名师强震球老师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拉开了活动帷幕,强老师的饱满激情不仅打动了学生,更是引起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的共鸣,他的课堂注重渗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数学大师华应龙给各位听课老师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课堂教学《找次品》设计精巧,前后呼应;他的知识讲座《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更是精彩纷呈,“一分为三”的思想激起了很多老师的探索欲望。11日下午,数学名师贲友林老师和合肥经开区小学数学名师 邓威老师同课异构《年、月、日》。贲老师的课真实、自然,看似平淡却精彩不断;邓老师的课把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月12日,活动达到了高潮,名师的经典优课再现:夏永立老师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从黄爱华师的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意识、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体验分享探索成果。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潜能的开发、个性和主体性的彰显。12日下午是更有别样的同课异构:经开区小数名师工作室成员方程老师与“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共上《圆的认识》。张齐华 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也感染、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
名师讲座更是激动人心,引起广大听课教师与专家的零距离研讨,在他们精彩的讲座中运用大量的、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许多问题,阐述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其幽默的话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分析,会场内不时传来老师们的赞许和阵阵掌声„„聆听名师的讲座真是一种享受,让我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观摩会 虽然结束了,但名师们的睿智课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我们的数学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数学教育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都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