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北碚区朝阳小学 肖 琴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读、悟结合,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语言、积累语感、习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本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灵”的目标追求,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再给予重点指导和生成性指导;二是基于文本,语文课是凭借语言来进行人文教育的学科,设计中由赏花及人,直到悟理,玩味词句,朗读表达,进入美的情景;三是基于生活,把文本放在生活世界中去阅读,通过想象,自由表达,来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
1、播放德国风光图片,交流引入课题。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意图:一节课伊始,通过此环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兴趣、梳理旧知,以便尽快进入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根据学生所谈相机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初步感知这句话的内涵。
(二)这句话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把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波浪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A、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B、学生谈感受,结合自己家种花实际和图片,理解花的“背影”会是什么情形,从而感受到德国人种花确实是为了让别人看的。并相机板书:在家时 给别人看
C、齐读此句,体会他们种花的奇特之处。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A、理解词语——紧贴文本,通过看图、说话、找词、读句理解。a、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指导步骤预设:
*出示德国街道上的花卉图片,结合画面想象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的情景,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谈分别是从形态和颜色来写花的。*指名边读边想象,读出美感。b、眼花缭乱 指导步骤预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c、目不暇接 指导步骤预设:
*重点理解“暇”,让学生明白这个字与时间有关。
(师:“目不暇接”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词语“目不暇接”。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令人——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令人—— 生活中,还有令你“目不暇接”的时候吗?)
B、在此过程中,利用副板书相机出示几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加强学法的指导。右侧副板书: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工具书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突破关键字
C、引导学生交流写花的四字词语。交流后写在这段话旁边,将新学与旧知归类。
D、想象情景,朗读此句,并小结板书: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3、引读描写种花人在自己家里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体会种花人美好的情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师:他们奉献美。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请读:
(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师: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
学生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4、引读第三段,直至背诵。
(1)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漫步在这街道上吧!此时,我们在街上穿行就如同在花海中漫游。眼前是繁花似锦,耳边是蜜蜂低吟、小鸟鸣叫,鼻边是缕缕芳香。放眼一望,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学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学生在音乐声中尝试背第三段:走过任何一条街—— 指名背诵。(2)方法点拨: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教师应当着力去做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的感情。此环节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式,加深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
三、感悟美丽,悟情析理,学习第4自然段
1、理解呼应前文的句子“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1)引导出示句子。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2)学生读此句。
(3)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 满了鲜花。
给“堵满了鲜花”的“堵”换个词?如“堆”“种”“挤”“塞”等。)
C、引导学生交流“堵”的精妙。D、再次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抓住“又”字体会,呼应前文。
(2)引读句子(师: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完成填空。(课件出示填空: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德国的变化真大呀!变了,变了,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是的,--------始终没有变,始终没有变。)
【设计意图: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为此,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语感的训练。”语感训练通过上一环节的诵读,此环节通过换词、补充填空,培养语感,训练学生表达。】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寻味“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
(师:德国人种花确实为了让别人看的。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种花了吧?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板书:双箭头符号。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学生边说边完成预设的板书,预设:创造、奉献、分享、美好、心中有他人,为他人无私付出„„)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悟到的理。
(1)、分组交流。(师:当你想到这些词句时,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美好的事吧!)
(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扣题,再次用感叹的语气读题,板书:感叹号),都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 板书:
28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理解词语:
在家时
给别人看
借助工具书和想象
↑↓
结合生活实际
走在街上
看别人的 突破关键字(学生写:美
分享
奉献„„)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突出重点。这样主副板书结合,既突出了文章主题,体现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自主性,又重视了学法指导。】
课后反思: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写的文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升华主题和适时适度巧妙运用多媒体上有可取之处。
一、准确理解词语,玩味词句,朗读表达,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景。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重点之一是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尤其是描写花美的词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1、抓住重点,品词评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由准确抓住重点句子到抓出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而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本课教学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通过理解词语知道重点字来理解词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2、朗读是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
朗读不仅仅是以速度和重音表现出来的技巧,更应当是学生对文字感觉的声音表现。品读第三自然段由句品读到重点词,“在读中想象情景,通过想象理解词语意思”,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句后,在朗读中更易把握语气、节奏、生动的句式、巧妙的布局,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趣和意念。这样使学生读到位,直到能诵读。同时还运用边读边想像这一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感情共鸣的方法,化言语为视像,培养语感。不仅提高了读的质量,提升了读的要求与层次,而且于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实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二、精神哺育,合理延伸,领悟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进行“精神哺育”。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合理的延伸,真实表述,从而真正理解其内涵。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像人教版中安排在五年级里的学生那样理解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度,那么,用“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样诗意的语言解读文本主旨,在本教学中即是适宜的。
三、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景
本文有许多写景物的美词佳句,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国街头的美景;通过语言的渲染,音乐的陶冶,使学生的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逐渐表现出了应有的激情。尤其是在处理“眼花缭乱”该词的理解时,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繁花似锦的多张图片快速变换)体验眼花缭乱的感觉,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
如要注意采用适当的语速,书写规范工整,多和学生做眼神的交流,营造更温馨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第二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 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读、悟结合,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了解作者季羡林生平及美好行为的小故事。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孩子们,一起美美的读课题。
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我听出来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德国街道上的花。我也不例外,也被街道上的花深深吸引了。那孩子们,书上是怎么描写这些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书上写花的句子。明白吗?
1、根据学生所谈相机出示:(课件)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2、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孩子们,想不想去德国的街道看看?睁大眼睛看仔细哟!出示(课件)
4、孩子们,你们惊叹什么?(花好多,好漂亮。)是啊,这些花颜色各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像一匹匹五彩缤纷的锦缎!书上又用了什么词来形容呢?快点找出来,做上记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么美的句子,这么美的词语,真想美美地读一读,谁来读读这一句。(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姹紫嫣红的花朵)谁再来试试?(你也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味道)咱们一起试试。
5、在德国,每一家窗台上都种满了鲜花,而且许多的窗子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作者一会看这儿,一会看那,看得是——?书上又用了两个四字词语。圈出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6、孩子们,我们接着看屏幕,你的眼睛怎么啦?(看花了)对了,这就是眼花缭乱的感觉。
7、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你是一个爱生活的孩子)(我听出来了,你也是一个擅长观察生活的孩子)噢,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眼花缭乱重在强调眼花的感觉。
8、德国的街道,花太多太美,让人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又叫什么呢——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你们的回答又让我知道了目不暇接重在强调眼睛忙不过来,所以这个暇字是日字旁。
9、孩子们,刚才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呢?这种方法叫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你学会了吗?
10、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快点,看看,谁最快。(你真会学习。)(你不光记得牢,而且还背出了对花的情,祝贺你)
11、德国人爱花深切,种花方式也别具一格,那他们是怎样种花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勾出写德国人种花的句子。
1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自由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些什么?孩子们,想想,咱们家也种过花,也看过不少花,我们看的是花的正面还是背面,因为正面不光是颜色还是形状,都比背面要好看得多。可德国人就不同,他们把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花朵朝外,在家却只能看到花的背影。由此可见,德国人种花确实是------为了让别人看的。(再指板书)
13、他们奉献美,把花种给别人看。请读:
(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14、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
(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5、这就是爱美的德国,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出示句子: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这段话讲了几方面的意思?
(二)根据回答板书:花让别人看 看别人种的花
(三)聪明的德国人把自己家的花让给别人看,在街上又看别人种的花。在他们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种情怀呢?(板书:分享)带着这样的情怀读读这段话吧!
三、学习第四段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乐于分享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书上是怎么描写这“美丽”的,用横线勾画出来。)
(1)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2)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孩子们,你能把“堵”字换成其它词吗?如“堆”“种”“挤”“塞”比一比,在这里哪个词更合适,为什么?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句子吗?(我没听出花堵满了窗台。你让我感受到花台已经完完全全被堵住了。)咱们一起试试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引读句子(师:几十年后,德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更宽了,房子更美了,环境更舒适了。可当主人问作者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却说——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孩子们,德国不变的是什么呢?(美丽)
(3)这美丽仅仅是指花吗?更多的是指德国人乐于分享的情怀。(再指板书)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此时此刻,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美好的事吧!谁来说说)
(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都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28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分 享
花让别人看
看别人种的花
第三篇:《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与小作者的对话内容。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出示季羡林简介。
师:今年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反义词),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围绕着花,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出示两个新词。
wǎn
莞尔一笑
抽读。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chà yān
姹紫嫣红
抽读。
师:“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在生字表边上写一写。
再齐读一遍。
3、交流: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师:我们已经看到了全文的脉络,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试着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四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领略风情。
1、师: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找出来。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层是“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两层意思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2、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分别找出来。
A、交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①“花朵都朝外开”
②“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这儿“花的脊梁”是什么?
师:假如你就是屋子的主人,你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都朝外开?
这时,你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的心情怎样?
师: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板书:奇特。)齐读。
B、交流:“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自己再读读这段文字,从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让你陶醉其中?
交流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感情朗读(注意:任何、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
齐读。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
师:你是怎样理解“花的海洋”?
②“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
C、(看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在这样的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想象说话
交流
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
④写一写: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写后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3、师: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什么吗?
投影出示: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我为人人——我把花种在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看到什么?
人人为我——我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又看到什么?
师:是啊,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有什么让我们“颇耐人寻味”呢?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
师: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过了四五十年了都没有改变。1985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引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引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指什么?
师:鲜花是美丽的,在季老眼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
再次齐读,出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把这八个字的顺序调换了一下,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思辨,交流。
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
第四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杜玉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一、说教材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本单元课文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父亲、树林和鸟》,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1、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内容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异国风情,受到德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本课难点的突破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从两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先让学生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二是让学生感悟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3、说教具准备:
课件、鲜花、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班的女生多,他们大多都养过花,因此,对于理解本课内容有了很好的生活积累。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坚持以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做到“悟中读,读中悟”,培养语感,学生通过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集体读,默读,配乐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2、通过配乐想象和谈感受等形式,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语句并思考,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复习引入——介绍作者——品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
我先让学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的词语,这为学生品读课文做铺垫。接着通过提问题导入课文,我问学生你们家养花吗?你们家花都养在什么地方了?你们家的花是给谁看的?等问题引入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个奇特的民族就是德国,然后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德国,这样学生就会对德国这个民族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介绍作者
这一环节我采用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课件中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
这一环节我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方法教学。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遍课文,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几次踏上德国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丽的民族。
1、感悟奇丽的景色
首先我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一句入手。作者说的“美丽”其中包含着美丽的花,接着就请学生自读课文,找找描写花之美的句子,引入第三自然段。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所以在本段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同学们边听边展开想象。(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感受景色的“美丽”。(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4)、接着我播放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孩子们进一步感悟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5)、结合画面感受德国的美丽。在音乐声中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先引发学生想象,感受“美丽的景色”,再将这种“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熟读出美感之后,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就会感觉容易理解了,即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水平。)
2感悟奇特的民族
为什么在德国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呢?出示相关语句,紧接着请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抓住“耐人寻味”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来谈体会,学生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品质,从而由景色的美上升到人的美;也感受到了异域风情。
(四)总结全文
教师围绕“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总结全文。使学生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主要是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很简单,同时也精炼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读为主,用问题引路,我主要是抓住关键句子,打开理解文本世界的窗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的理解文本。学生只有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较好的解决问题。由此,学生较好的解决问题,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版本
2、说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教具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分析学情
三、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介绍作者 品读课文
1、感悟奇丽的景色
2、感悟奇特的民族 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五、总结
第五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大家为我,我为大家”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28课,先请孩子来读一读昨天学过的词语。
2.复述课文内容
师:作者两次踏入德国,留给他的印象都是什么? 生: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师:作者认为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呀!当多年后作者再次踏入德国后,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美丽”指的是什么?勾画文中相关语句 2.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目不暇接” a.抽生读 b.齐读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生2: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主人啊!”
生3: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香味。4.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自由读,找出问段中描写颜色多的词语
师:同学们刚才描述了很多花的场面,像这种绚丽夺目,颜色鲜艳就叫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花的颜色?
(生各抒己见。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此优美的词语,但是积累的词语我们要知道在什么情景下使用。许多鲜花争奇斗艳,簇拥在一起,这奇丽的景色!是只有一条街这样吗? 生:任何一条街
师:让我们一起到德国去看看,逛逛,感受这奇丽的景色。5.情景引读
师:来到宽宽的街道,抬头向上看——(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走过长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穿梭于繁华的都市,抬头向上看——(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流连于宁静的小镇,抬头向上看——(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6.理解“目不暇接”并练习说话 师:这时的你仿佛置身于那里? 生: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花的天堂
师: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谁来说说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意思,那这两个词语是描写了花的什么多?(种类多,数量多)
生:理解“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请孩子用目不暇接说一句话。生:我来到糖果屋看见各种各样的糖果,真令我目不暇接。7.体会: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师: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都会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时的你还会为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背影而抱怨吗?
生:读句子“每一家都„„„..种的花”
师:从这一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或体会到了什么?
生:德国人心灵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抽读,齐读题目)8.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德国的景美,人的心美,来到德国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愉悦
师:带上愉悦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抽读,评价,品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许多年后,德国又那些变化?
(1)师: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又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来到了昔日熟悉的街道。故地重游,他发现许多事物都变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的是美丽,他感慨万千——
(出示图文结合的幻灯片:“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师:同学们猜猜,这几十年来,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1:德国新添了许多设楼大厦。
生2:德国的街道比以前更宽了,车更多了。生3:花比以前更多了,更美了。2.小练笔: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故地重游,我发现很多变化了:,但是 始终没有变。
A.自己写写 B.展示个别孩子的作品 C.同桌改改 D.欣赏好的作品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德国人这种乐于分享美,我为人人,乐于奉献美的情操,人人为我也使他们自己收获了美好的事物。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生:(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那么你在生活愿意把你的食物,书籍,好东西和你的朋友,你的同学分享吗 如果你奉献出了你美好的东西,那么你将收获每一缕春风 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美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心灵美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