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20: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醉花阴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醉花阴 说课稿》。

第一篇:醉花阴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醉花阴》,下面我对本课进行分析。㈠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醉花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个课题《李清照词两首》的第一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戏剧的接触品味了用曲词和文白相结合的故事表演独具的艺术趣味,这对我们过渡到此单元宋词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而对诗词意境的深度体味也是我们阅读第三单元现代杂文的基础,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㈡教学设计:

课题:《醉花阴》

㈢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⑴认知与技能目标

①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朗诵是一种语言的积累,语感的沉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朗诵过渡到背诵,这也是课后的研讨与复习给我们提出的首要要求。

②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作品,抒发的是思妇的惆怅,而本课中的另一首《声声慢》则是表现其晚年的凄凉。两相对照,比较阅读对于我们对李清照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分期的把握更有帮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讨的习惯,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⑶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而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㈣教学设想 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在通透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把握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文中的各种意象以及作用,才能感受词中弥漫的愁绪,进而理解本词作的主题。

⑵难点: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爱情对于身处校园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少有这方面的情感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下面在从教法和学法上仔细研讨。

⑶教学方法 ①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考虑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在情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对词作的精讲,使其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情感经验结合起来,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本词作的认识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老师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解惑,而且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其自主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来。基于本词作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⑴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⑵活动探究法: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信息化教学:带实际情景的开放的教学,强调协同学习与合作学习。

②学法

现代化教学是自主探索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特别重视对 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 法,分析归纳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⑷教学用具:多媒体 ⑸教学课时:1课时

⑹课前预习:朗读,疑难字词解释

中国古代提倡“以意逆志”,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词表面,因此,将字词的理解放到预习环节,在课上在由老师适当提点。

㈢教学过程

⑴情景导入:诗人汪国真:思念别人是一种美丽,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就像这玫瑰花(图片展示)一样温馨而浪漫,可除此之外,思念还会让我们感到孤单寂寞,饱尝离别之苦。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况是感情细腻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呢?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以诗句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整体感知:

男女比较诵读:男女生对“思念之愁”这种微妙感情的体会不同。

老师示范朗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如咬字,音调等。给出“李清照《醉花阴》诗意图”(图片1)结合音频资料:欣赏目的。

⑶互动探索:

①人物形象分析:《醉花阴》里面的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个李清照?

感知人物形象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对于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分析其形象对于窥探人物内心,理解词作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愁”(图片2)

“愁”是全文的感情基调,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必须紧握“愁”字分析。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教师是学习帮促者。

②既然全篇都在写“愁”,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她的闺中之愁的?(图片3)

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通过对细节的探寻学习意象的运用,熟悉其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语句,品意境。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季节:重阳节,时间:永昼,半夜,黄昏 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

词中意象: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东篱 情景:一个人

教师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启迪学生关于语言运用的技巧。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③词作情感价值探讨:李清照有怎样的“愁”,为何而“愁”?“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探究手段:小组讨论

A李清照的“愁”未说明白,是什么?

一个人的孤独,思念。B为何要“愁”?

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a闺怨诗:学生举例

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多为男诗人所作:封建社会。李清照冲破桎梏:爱情是人性之至美。

b涉及人性中的爱情,未直接说出:含蓄之美。

少男少女如何认识—讨论引导

☆对学生非常规回答的处理:学生可能“胡扯”,“封建”或“过于羞涩”。

但高中生已经在成人的道路之中,语文的使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应当尊重其具个性的想法。

⑷课堂小结:

字词,朗读:知识与技能

情感价值观:一切情感,唯爱为上,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应当毕生追求的。

强化学生在课上对“爱情”形成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爱”的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⑸迁移扩展:《醉花阴》与流行歌曲《纤夫的爱》比较:含蓄美;欣赏高雅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⑹教学反思 ⑺板书

醉花阴

重阳

永昼

黄昏

半夜

薄雾

浓云

把酒

第二篇:《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能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2、学生能找出词中重要意象,并分析说出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以及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及重点: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较准确品析词作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愁)

3、词的上片那些词语能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愁”来?

4、李清照写愁,不仅秀出了心理体验,而且还写出了切肤感受,这一点异于他人。她的切肤感受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凉)

5、我们继续看下片。一个人有了愁绪,怎么办?任由愁绪来折磨自己吗?

6、如何消解愁绪?(饮酒,东篱把酒)

7、饮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绪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否化解忧愁?

8、从词中看哪个字可以看出没有消解掉?愁的最终结果如何?(瘦)

9、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10、人比黄花瘦,这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11、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比喻形容什么?人的憔悴。)

12、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现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条又细

/ 2 又长,我们说杨柳细腰赛笔管,这样好不好?

13、菊花有什么特征?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还有什么意蕴没有?东篱把酒黄昏后,这一句有什么典故?(这里的采菊不指隐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洁,与其贵妇人身份相符合。重在神似)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问题,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南唐后主李煜,沈谦(清)《古今词话》“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第二步、朗读

请学生读。听录音,并评价。(节奏慢,感情真挚,即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感情)小结:读诗词要用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驾御节奏。第三步、分析诗文:

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许多名家大家都有写愁的诗句: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愁是有长度的);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愁是有数量的);秦观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但有数量,而且有深度)

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学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愁和瘦是什么关系?(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2、人和黄花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第五步、反馈小结

小结:鉴赏诗歌,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对诗歌进行猜测性的解读,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进行猜解的时候,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的诗歌的意境当中了。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预习《声声慢》,看一看,同样是黄花,同样是愁绪,同样是秋季,同样以酒浇愁,两者的愁绪有何不同?

/ 2

第三篇:醉花阴范文

教案之九

醉 花 阴

李 清 照

【三维目标 】

1.从创作和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了解李清照;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词中的意象。

【学习重点 】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学习难点 】

领悟词中的意象 【学习方法】

颂读、体会 【教学步骤 】

导入新课

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一道新奇的光芒。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醉花阴》属于“闺怨”题材,因此,读这首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游宦在外,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三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四、整体把握

1、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2、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3、小结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板书“饮酒赏菊”)

五、课文分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异地的亲人。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六、作业背诵全词完成课后第二题

七、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

重阳思亲

永昼

半夜 饮酒赏菊

黄昏

黄花

第四篇: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的教学设计

龚永艳

一、教材分析:

《醉花阴》讲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长期外出做官之时,独自把酒,赏菊过重阳的故事。词中作者选取“永昼”“半夜”和“黄昏”三个场景将自己对丈夫刻骨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二、学情分析:

《醉花阴》是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高二)的一篇文章,可以将学生定位在稍高的水准层次上,因为高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教者对学生素质可以有较高的预期,但是,课标中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力,学生还有所欠缺,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能够当堂背诵。

3、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浅俗、清新的婉约词风格之美。

五、教学准备:

1、老师上课前要充分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时,词风的变化,知道一些关于李清照的小故事。

2、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以及词的含义,表达的情感和词中意象的含义。

3、准备上课需要的PPT,以及相关的音频、视频。

4、学生要提前了解本词,甚至会背,并且要对李清照有初步的了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老师讲述:首先让大家猜一个人,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大家根据这两句话不难猜到这个人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李清照《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板书课题——醉花阴)。《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正格。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醉花阴》的视频。用《醉花阴》哀愁的旋律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李清照的相思之苦以及她表达情感的婉约风格。

2、走进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本词写于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自读课文,注意词的重音、韵脚、节奏和语调。其次,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最后,全班齐读。

4、作品赏析,重点品读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愁,“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词的上片中“薄雾”“浓云”“佳节又重阳”“夜半凉初透”等词作用?(板书词中重要意象)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描写了环境、愁的原因以及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作者的凉意。

4)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愁闷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5).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6).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作者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一个“瘦”字,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7)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是一种表现手法。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8).下片小结: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后独自赏菊饮酒的情景和愁绪。“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重阳菊花开的很美,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5、根据上面的学习,结合刚学过的柳永词特点,自己试归纳总结婉约派词的特点:

明确: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6、作业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第五篇:醉花阴 实用教案

《醉花阴》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中意象,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过程与方法:

3、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渡后:表现伤时感乱,怀乡忆旧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

四、品读鉴赏

(一)、一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二读,整体感知,体会感情基调

1、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 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又到重阳 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在东篱(菊圃)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瑟瑟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我)比黄花更加消瘦。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景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时令: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行动:独坐、难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三)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1.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一句中,意象有何特点?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

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愁永昼”,直接抒发愁苦之情,突出愁之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更烘托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寂寞难耐的愁情。

2.感受在诗中触到的:凉意。师生讨论交流:“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问: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当下半夜凉意刚开始袭来,她就敏感的觉出了透彻肌骨的寒意。

第二问: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夫妻共同把盏赏菊、相依相偎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第三问: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求福,饮酒赏菊,偏偏丈夫游玩不归,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感受在诗中嗅到的事物:菊花。小组讨论交流: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写菊花,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品味下片的艺术境界,你在哪些地方可以嗅到“菊之味”?“菊”如何寄托词人的情感? 明确: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酒”字之前,也省略了“菊花”二字。“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俱现纸上。这是古人惯用的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

重九这天,寂寞无聊的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4.听一个小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提出思考,小组讨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明确:词人踽踽独行,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卷”起,用一“卷”字写出西风之大、猛,菊花凋零、脱落之状,环境更凄清、冷寂,寒意更浓。于是词人反诘、激问“莫道”,这份思愁能否让人失魂只有当局者感受最切!(1)以人瘦来形容人的长时间的相思之苦,这样更形象。

(2)以菊比瘦,这里用比喻,比直接将衣带渐宽要生动,菊的形象素淡,给人消瘦的感受,是得其形。

(3)菊的形象积淀着文化内涵,菊甘于素淡的品格,代表人的高洁的情怀,是得其神。(4)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四)四读:体会细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感情 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比”人不至于比花还瘦弱吧?因此“比”强调的不仅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风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风傲霜,但帘内的词人却因为思念和孤独而萎靡不振,反衬人尚不如花。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黄花还瘦,可见词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五)总结:

上片 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技巧鉴赏

(1)善于用典(2)个性化修辞

①巧妙的比喻:以“花”喻己,表现因思念而悲伤的情感 ②反问的修辞:“莫道不消魂”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体现了因思念而伤怀的感情。(3)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橱,使文中虽仅一个“愁”字,却“愁”遍全词。

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是与词人的穿越时空的交谈。学者沈曾植赞誉易安之词“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下载醉花阴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醉花阴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花阴》公开课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 教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人......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教学重难点......

    《醉花阴》公开课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教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醉......

    醉花阴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

    《醉花阴》教学实录

    《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c、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及......

    醉 花 阴(李清照)(最终版)

    沉默世界的代言人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那本该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