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20: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

第一篇: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

篇一:美术教学设计前前后后

《前前后后》教学反思

这一课经过几次试讲,才确定了教学形式。不可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尝试永远也发现不了不足,尝试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最后一个班的课往往比前面的几节令人满意,教学效果也好。

就像这一课的导课,先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组具有鲜明透视效果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但因为缺少直观的对比,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地认识,取得的效果并不如预想的好。于是灵机一动,随手编了一个双手操,用手的动作来展示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从双手的位置改变来发现手的大小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就总结出了“近大远小”的规律。这样似乎已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但学生的作业交来后,我发现他们的表现对象仅限于近距离的前后关系,或是书上的内容,并没有拓展开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观察教室、观察课桌、观察站在第一排和站在最后一排的同学,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最后还是走过操场时,忽然想到为什么不把他们带到操场呢?大自然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老师吗?为教学气氛更活跃,我还设计了汽车小司机这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走出课堂,又是一片新天地。

篇二: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

一、教材分析

绘画中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令画面层次更丰富。本课通过学习绘画法和拼贴法,让学生建立用美术语言表现前后空间感的意识,为以后的美术表现作铺垫。物体由于前后位置不同,会产生前后遮挡变化。生活中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无处不在,提醒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观察这一美术现象,并学习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本课教材提供了多幅有前后遮挡关系的图片,启发学生用美术思维来看身边的世界。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实景照片旁,配有简笔画示意图,一方面表现前后遮挡关系,另一方面还传达出一个信息:身高差不多的陶俑,由于摆放的位置逐渐退远,给人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两种表现方法,一是剪贴法,即由远及近的粘贴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前后遮挡关系;二是绘画法,即教材下方的三幅学生绘画作品,较好地体现了遮挡、近大远小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构思自己的作品作好铺垫。

二、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采用以下环节:找生活中的前后现象——游戏探究,对比感知——欣赏感知——探究远近关系——剪贴法表现前后、远近关系——展示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绘画法表现前后,即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被遮挡住的地方就不画。通过欣赏表现前后、近大远小现象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前后遮挡产生的空间美感。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情景导入:两只玩偶争宠,排队争第一。一会儿玩偶a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b,一会儿玩偶b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a,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

揭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挡现象,判断什么物体在前,什么物体在后。

出示书中的知识窗: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游戏探究,对比感知,前后遮挡产生的层次美感。

(1)教师出示用吹塑纸剪的五个水果,教师拼摆无任何遮挡的零散的效果,请学生说出感受。

(2)各组游戏,随意拼摆,尝试探究怎样摆放物品更具有美感?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画面要有局部遮挡,才会有层次感。3.欣赏感知。

课件出示资源包中有前后现象的作品图片,学生感知前后关系使画面更生动,更符合视觉审美。

4.探究远近关系

(1)欣赏书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为什么一样高的陶俑看上去会有的大,有的小?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书中知识窗:通过逐渐缩小物体的尺寸,产生远近的感觉。

(3)课件出示生活中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拓宽学生思维,请学生说一说这种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小结:画面中有前后遮挡及远近的不同,能使画面更丰富,更生动。5.怎样把刚才发现的前后、远近关系表现出来呢?

(1)各小组继续玩老师提供的剪贴半成品,各组学生试着摆一摆,想一想先粘贴什么,后粘贴什么。

(2)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先粘后面的、远处的部分,后粘前面的、近处的部分。

(3)学生看书中步骤图,自学,明确方法和步骤。6.启发构思

你想表现怎样一幅有前后关系的、远近感觉的画面?

(三)实践阶段

习作要求:

1.用剪贴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远近感觉的作品。

2.剪出物体外形轮廓——拼摆出前后关系——由远及近粘贴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示习作,同学间相互找一找画面中表现前后、远近关系的部分。师生参与评价,肯定优点,对表现不足的部分提出完善建议。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维护环境卫生。

篇三: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4课 前前后后

彩石镇大龙小学 康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其实是要让学生建立绘画的空间感。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进行实物拼摆来感受视觉变化,了解改变物体前后视觉变化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欣赏作品中的前后视觉变化来加深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较好。

篇四: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教案设计 作者:唐臣立 刘兴翠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7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第二篇:《前前后后》教案

《前前后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发现“前前后后”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与“遮挡”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情境进入:美丽的大草原要举行热气球大赛。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发展阶段

1、三个同样大小的热气球重叠放置。(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那个热气球在前,那个在后?

得出: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2、三个大小不同的热气球飘在空中。(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哪个在前,那个在后?

得出: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热气球飞到不同的地方时,画面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前后关系?(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4、教师小结:物体的前后关系可概括为:遮挡、近大远小

5、欣赏图片:找找前前后后。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三篇:美术课教案(草案)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美术课教案(草案)

一年级美术课

第一节 课 2011年12月22日14:50 -15:30 教学目标:

结合前一节的手工课,让孩子们给上一节手工课的作品涂色。复习和巩固对颜色的理解。

用涂色的作品加上带来的装饰贴装饰美化教室。教学重点: 1)颜色的选择

手工作品男孩涂什么颜色,女孩涂什么颜色,树木的颜色,星星的颜色。。2)分组装饰教室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和材料分发(5分钟)

2.色彩知识,请同学们说说男孩女孩和树木等要涂什么颜色(5分钟)3.学生创作,涂色(15分钟)

4.分组装饰教室(13分钟)三人一组,按完成涂色作品的顺序分组。5.展示和欣赏。最先完成的三个小组有小礼品奖励。

第二节 课 2011年12月23日10:30 -11:10 教学目标:

圣诞贺卡的制作,画自己原创的圣诞贺卡送给最爱的人 教学重点:

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的元素(礼物,圣诞树,圣诞老人,雪)2)圣诞的颜色,如何画圣诞树 3)画自己的卡,给最爱的人

教学过程:

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的元素(礼物,圣诞树,圣诞老人,雪)(5分钟)

2.圣诞的颜色,演示如何画圣诞树(5分钟)3.发贺卡和材料(3分钟)

4.学生创作圣诞卡,写信封(20-25分钟)5.展示和欣赏。(5-8分钟)

第三节 课 2011年12月24日14:00 -14:40 教学目标:

小帆布板上的原创儿童画,题材内容不限。教学重点:

1)本课主题:我们都是小画家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2)学生自由发挥、随心所欲画出自己的画,自己给画起名。

教学过程:

1.介绍本堂课主题:我们都是小画家,每个同学可以随心画出自己想画的画,可以是花、树、春天、爸爸妈妈、小河、动物,自己给自己的画起名字;

介绍画画顺序,先用铅笔画轮廓,然后涂色(5分钟)2.发画板、颜料和画笔(5分钟)

3.在每张画板的背面写好自己的姓名(2分钟)4.同学创作(20-25分钟)5.展示和欣赏。(3-8分钟)最好的五幅画有小奖品。

(莹,我在考虑是不是去买些漂亮的小水钻好和小贴纸装饰,这里有家店专门卖孩子们手工画画的材料和装饰,在随后的手工课上让孩子们贴在自己的画板上,是这样还是用你已准备的教案,你看怎样定更好)

三年级美术课

2011年12月23日14:50 -15:30 教学目标:

小帆布板上的儿童画,题目:圣诞节到了。教学重点:

1)学生在画板上画以圣诞为主题的创作画

2)以圣诞为主题,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像中的圣诞。

(美术课的前一节课是莹的手工课,莹能否在几样手工中剪一样是圣诞树,我在美术课上让孩子们把自己剪的圣诞树贴在画板上作为作品的元素)

教学过程:

1.介绍本堂课主题:圣诞节到了

简单介绍圣诞的来历,圣诞的要素(树、老人、雪人、礼物)和核心颜色。每个同学可以把手工课的圣诞树或雪花贴在画板上作为画的元素,也可以随心创作自己的圣诞画;

介绍画画顺序,先用铅笔画轮廓,然后涂色(5分钟)2.发画板、颜料和画笔(5分钟)

3.在每张画板的背面写好自己的姓名(2分钟)4.同学创作(20-25分钟)5.展示和欣赏。(3-8分钟)最好的五幅画有小奖品。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四年级美术课

第一节 课 2011年12月21日10:30 -11:10 教学目标:

圣诞贺卡的制作,画自己原创的圣诞贺卡送给最爱的人 教学重点:

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的元素(礼物,圣诞树,圣诞老人,雪)2)圣诞的颜色,如何画圣诞树,如何画圣诞老人。3)画自己的卡,给最爱的人

教学过程:

1.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的元素(礼物,圣诞树,圣诞老人,雪)(5分钟)

2.圣诞的颜色,演示如何画圣诞树(5分钟)3.发贺卡和材料(3分钟)

4.学生创作圣诞卡,写信封(20-25分钟)5.展示和欣赏。(5-8分钟)

第二节课2011年12月24日10:30 -11:10 教学目标:

小帆布板上的儿童画,题目:我的梦想。教学重点:

1)学生在画板上画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创作画,2)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像中的美景、对未来的向往。

教学过程:

1.介绍本堂课主题: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未来成为科学家、运动健将、电影演员、去巴黎、到北京、吃冰激凌、看长城。。在画板上画出自己的梦想,想要的东西、想去的地方、想成为的人。。

介绍画画顺序,先用铅笔画轮廓,然后涂色(5分钟)2.发画板、颜料和画笔(5分钟)

3.在每张画板的背面写好自己的姓名(2分钟)4.同学创作(20-25分钟)5.展示和欣赏。(3-8分钟)最好的五幅画有小奖品。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四篇:美术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

“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

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 创造艺术典型

教皇英诺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

创作方法:

①再现性偏重于写实 才乌克西斯巴尔哈西乌斯

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筛谷的妇女》

②表现性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 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

第五篇:美术课教案

美术课教案

《面具设计制作》

学校:新疆师范大学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7—2班

姓名:艾尔夏提.艾尔西丁

美术课教案

题目:面具设计制作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创新表演法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4.创造目标:鼓励学生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胆大心细,充分发挥相像力,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教学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

《同学们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到今日,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去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讨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

二、欣赏面具表演,激发兴趣

师:要想制作出有艺术品味、独特的面具,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面具的文化背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表演以及面具文化的发展简史。以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师: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谈谈你们观后的感受。(生争相发表他们观后的感受)

师:对于面具的文化背景,我们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

(师再一次出示课件中精美的面具图片,讲解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四、亲自示范,具体讲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示范的是立体面具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先把一张平面的纸剪成脸的形状,当然在剪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大胆创新。这个脸的形状不必拘泥一定的模式,可

以剪成圆的、方的,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夸张、变形,然后把五官刻好。第二步,就是怎样把平面的脸变成立体的脸,这种方法在以前我们学过的小猴的面孔制作方法中学过,哪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就是在头顶、下巴等部分刻开,然后稍微挤压一下,再粘贴。师:很好!那么哪一位同学再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一生上台示范)

师:好!现在这张脸就变成了有凹凸变化的人脸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给这张脸添加装饰。同学们可用自带的物品,如毛绒、麻绳等可以做为头发、胡须,而一些羽毛、贝壳、纽扣等可以作为装饰物。请同学们欣赏几件老师以前制作的面具。(师出示自制面具,并简单分析每个面具的装饰特点,这样更有说服力。)

师:关于面具脸上的色彩,也就是制作面具的最后一步,同学们在彩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动、艳丽,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师示范涂色的过程中,强调一下色彩要饱合、均匀,最好用原色,增加亮丽感)

五、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面具的制作过程示范完了,我想同学们对于面具的制作方法已经获得了最直观的了解。那好,现在同学们就四人一组,先讨论选择出你们感兴趣的内容,并确定出主题,然后就用你们自带的物品,进行面具的设计制作。

(生动手实践,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六、展评作业

师: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这次作业的评价方法采用你们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请小组代表把你们各自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一下你们的创作灵感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设计方式,介绍完以后把你们的作品放在台上,让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生代表逐一介绍自己作品,以及它的创作灵感及设计方式)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的为你们美妙的创意、精巧的构思、细致的表现手法所叹服。在我看来,你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极致的,独一无二的,但我们今天要评选出一件最有创意的作品,我们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生逐一把所选的面具序号写在黑板上,得出最有创意将,师根据得票情况,又多设了几个优秀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口头及物质奖励)

七、师生共同参与表演,结束本课。(音乐起)师:听到这样的音乐,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制的面具,尽情的跳舞吧!

(生代表带着各自面具,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进行面具表演,老师参与其中,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其他同学开心的观看表演,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本课结束)

八、师生再见,下课!

[教后体会与反思]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的这一节课上的非常轻松,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表演节目,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下载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课前前后后教案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课教案[范文模版]

    人美版二年级下册—— 《我喜欢的鸟》教学设计 合肥市蚌四小 陈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人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

    美术课教案范文合集

    第1课 流动的颜色 (初稿) 设计理念: 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流动的颜色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

    美术课教案

    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左半球重于想象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对低幼儿童来说,右半球比成人占较大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逐步减弱。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巩固和发展这......

    《前前后后》说课稿

    《前前后后》说课稿**镇中心小学**一、说教材《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遮......

    《前前后后》说课稿

    《前前后后》说课稿 美术组 张攀峰 一、说教材 《前前后后》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上学期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领域。让学生能够概括“近大远小”及......

    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xiexiebang推荐)

    一、教材分析 绘画中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令画面层次更丰富。本课通过学习绘画法和拼贴法,让学生建立用美术语言表现前后空间感的意识,为以后的美术表现作铺......

    美术课教案1

    第三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美术课典型教案[合集]

    美术课典型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