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答辩题
数学答辩题
1、课标把“符号意识”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一、联系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符号感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到符号引入的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逐步走进符号化的数学世界,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因素。在认识“0~9”时,学生对于日常意义上的“数数”、“识数”、“写数”已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这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数字符号“0~9”,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数的学习放入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从具体事物,比如我有1块橡皮,5支铅笔,8本书等,丰富学生有关“数字”符号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并最终形成形式化的抽象数字符号。
二、操作实践,感受符号化:
如教学几何图形这一类图式符号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通过摸、说、描绘等操作,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充分感知几何图形与实物的区别,通过多种形式变换,让学生掌握其本质特征。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就可采用如下操作流程: 1.摸(自主实践感知):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及形状,在头脑脑中形成角的初步印象,与角这一符号形成对应。
2.说(引入角的概念):说出角的特征,进步形成角的形象。3.做(初步抽象图形):各自想办法把感受到的角呈现出来。4.符号化:(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图形与实物对比,理解掌握角的特征。这样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到了符号化,亲历了符号化的过程,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符号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统计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个数”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有的写数,有的画竖线,有的画图形,还
有的画√??,教师继而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画“正”字是最好的方法,从而优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需要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谈谈你对数学思考这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在教学中把“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考的空间
1.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我在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4.给出孩子思考的时间,而且要舍得给孩子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不能因为时间紧,就不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时间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得出结论,比如教学在什么情况下周长最短,学生通过拼摆、探究、思考,从而得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3、请就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谈谈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借助“形”的直观,能促进小学生形成从“数”和“形”的角度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问题的意识,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如在《直线与线段》教学中通过一组图片,视觉上给同学们直观的认识,引出直线,让学生很容易发现直线的特点,尤其直线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几何直观的感受凸显的更加重要。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二、重视对学生识图、作图能力培养 图形是几何的灵魂,识图、作图更是学习几何最基本的素养,在讲授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是亲自示范,强调图形名称及细节和注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动手去作图,同桌之间互相纠正,比一比谁画的更好,学生们在画图时无形会更加认真、标准,在彼此纠正过程再次巩固基本的画图方法,一举两得。
三、利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除了给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外,也多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动手探究过一点有多少条直线时,虽然发现有无数条直线这一结论,但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其不易想像的图形,扩大其空间视野,真正体会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四、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平面几何的许多性质、定义等学生很难记忆清楚,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来记忆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用图形的意识。如射线、线段的定义在图形的演示下,直观、生动再现图形形成的轨迹,利于概念的生成和记忆。
4、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一、充分预设,因势利导。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摸清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做到课前有充分的准备。那么,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就能巧妙的引导与利用。预设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立体式互动中促使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此,一堂好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循循善诱地与学生互动,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学过程,也需要教师未雨稠缪,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在上课之前就成竹在胸。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预测“学情”,建构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全面分析学情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学情分析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等等,其核心是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教与学的起点,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怎样的教和怎样的学。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分析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首先分析我所任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需的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我班学生不仅拥有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技能,而且在前面的“小数乘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初步体验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这为学生自主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主动探究的条件。于是,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情境引出两道除法计算,第1题是小数除以整数,陈老师用7.2元钱在超市里去买了9本练习本,你知道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吗?7.2÷9=0.8(元),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算法。第2题是小数除以小数,现在商品特价,每本练习
本的价格为0.6元,那么7.2元可以买几本这样的练习本?7.2÷6=?,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怎么办?刺激了学生在大脑中梳理,可以借助哪些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激发学生对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正因为我在教学前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所以,我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法则的讲解,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让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上,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教学的起点,也是走向教学生成的起点。
2.建构弹性教学方案
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或重组。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预设学生在这节课可能达到的目标;其次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包括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各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及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3.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具学具的开发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但这种开发和利用又依赖于原有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从而优化预设,为生成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可能跳出教师的预设,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
5、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全过程做课;
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设计多层次、有弹性、有梯度的问题;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
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举例3的倍数,观察数的特征;第二,找规律,总结规律;第三,验证,综合运用。但课堂上完全反了,由于受到上节课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学生首先提出看个位,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应是“各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有的说“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一下子结果都说出来了,显然这位学生课前作好了预习。面对这一情况我放弃预设,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让学生来验证结果。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效果不错。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努力突破预设的巢穴,变“预设”为“生成和建构”,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5、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做法。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全过程做课堂的主人。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探索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
二、为学生设计有助于促进思维的问题
在课堂中要尽可能设计多层次、有弹性、有梯度的问题,做到一题多问,讲课时诱导深入、步步为营。努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就一定会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三、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课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
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就要尊重每个学生,把每个学生当作有主体性的人来看待;为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并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我们反对单纯依靠严厉的纪律制度、奖惩制度来迫使学生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并非真正主体性的学习,并且它还会有许多不良的后果,如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负担,久而久之逐渐讨厌学习等。3.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给之以机会,上课不要老是教师“一言堂”,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在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中,对于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当充分肯定。教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
6、你是怎样理解高效课堂的,在教学中是怎样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的一直以来的追求。
一、教师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但很少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所以,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调控课堂的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法宝。
1.“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片海洋”。丰富的知识是征服学生的法宝,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学生,才能高效的引领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灵活的掌控课堂的能力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在教学物体体积的时候,学生会把物体的占地面积理解为求体积,这时,教师应抓住错
误的契机,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加深对体积的认识,而且区分了体积和面积。
二、学生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共识。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不应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学生一把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新知,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注重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传统教育长期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长此以往,在有意无意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和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教学中,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正确、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成功”的感受,从而尝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探索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基础。教师激励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并计算出圆周率。同学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了这
个规律,你们真是当代的小祖冲之。”这样的积极评价,如同助燃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2.注重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真正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圆形图片间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之后,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能把圆拼成近似的正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边猜测“也许能,也许不能”,一边动手剪拼。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感知,结果发现:不能把圆剪拼近似的正方形”,因为“任何一个圆的半径不可能与该圆周长达一半相等”。
三、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被动变主动,何愁不实现课堂的高效呢?主动学习的学生,课堂知识能记住90﹪,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只能记住知识的50﹪左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兴趣化教学法,让学生爱上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力求语言形象生动,有趣味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包含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使用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对单初学时求它们的棱长、表面积、体积时掌握得还不错。待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混淆区分不开了。我根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字母表示的不同(例:m m 2 m3)把它们比喻成一条腿、两条腿、三条腿,一条腿找线,两条腿找面,三条腿找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8、你是怎样理解生本教育的?在教学中采用了那些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我结合自己;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生本教育要求解放不到的效果。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在趣味中问题迎刃而解。、你是怎样理解生本教育的?在教学中采用了那些策略来落实生本教育?可以举例说明。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在数学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生本理念要求学习方式做到“五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做课前准备、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放手让学生相互评价。
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计算教学为例,我放手让学生先学、合作、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让我欣慰,更让我惊叹。有一部分孩子通过自学课本就掌握了笔算的书写格式;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最让我惊喜的是有的孩子不仅上课时能大胆上台当小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后也能主动为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讲解,互帮互学的氛围浓厚了许多。
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 生本教育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的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
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小研究中,在课堂上首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的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
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首先创设“讨论”情境,提出老师想买一本定价32元的故事书,可是老师现在只有9元钱,老师至少还要在攒多少钱才够买这本故事书呢?问题一出学生就急不可待地 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想出了6种解决问题的算法。有的学生说:先用30-9=21,再用21+2=23;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12-9=3、20+3=23;还有的学生举手说:我是先用10-9=1再用22+1=23的。这样选取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8、一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一、一堂好课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必须是无误的 做到课标中要求的“确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二、一堂好课 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合理安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问题,以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学习,最终达到良好学习效果。当然,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情况,创造适合他们的表现机会,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才能更加有生命力。自然也就为一堂好课。三、一堂好课是实用的 常态的
一堂好课是自然生成的。即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了超出教学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课堂。
什么是一堂好课没有绝对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要求一:有意义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要求二:有效率 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课堂,大家都有事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学到了新知识,整个课堂的容量很大。要求三:生成性 所谓“生成性”,这节课不是完全由教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要求四:常态性。要求五:有待完善,在课后反思中不断完善
9、《课标》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其中提到:“质疑—发现问题 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点教学中如何落实?
一、创设良好的提问气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使学生敢问。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多媒体或直观教具,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问题直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等等,通过这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提问。
二、教给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新旧联系处发现问题。1.引导学生从寻找新旧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入手发现问题。
如除法的计算,都是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再学除数是小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分别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式子,让他们寻找这些式子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从而使学生发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比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新在哪里。
2.引导学生从其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总是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或较复杂才能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新的方法去解决,那么新方法又是什么?
3.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延伸处发现问题
数学课本都是比较薄的,课本中所出现的例题、知识点,都是被高度浓缩了的,但数学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且很多知识比课本中的例题难得多,若用课本中例题所介绍的方法去解决会比较复杂甚至解不出来。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意识及发现新知识在延伸过程中的深化与应用问题,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做习题时,碰到一些拓展题或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做出来。从而使学生发现解决这类题,有什么特殊方法等问题。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用到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了解、认识生活、生产,并从中提出问题,如“做某一物体的用料最省问题,造价问题”等等。教师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教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做习题时,多思考、多从题目中提出问题,如在审题时可提出: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还少什么条件?要用哪些方面的知识或定理、公式来解?在解题时可提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如何?根据条件可得出哪些式子?应该怎样解等问题。做完题后可提出:我检查结果了吗?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等问题。在教学伊始,学生可能没有这样提问的习惯,教师可先让学生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
3.教学生从对比中提出问题
数学的很多知识都具有相似性,可以用于对比,但对比效果的好坏也因人而异,它取决于提出的问题,只有善于从对比中寻找问题,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在教等比数列性质时,先复习提问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再让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性质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从对比中,学生提出了“等比数列中奇数项或偶数项提出来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吗?”,“等比数列中等长的连续片段的和也是等比数列吗?”等问题,这位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提问的信心,还使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
4.教学生从教材中提出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因为教材中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新课标的教材,图文并茂,常以图画、对话、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实际问题,学生只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这些信息,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其次,教材的每章每节都有其重难点,每个概念、公式等都有其含义和适用范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研究教材时提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难点是什么?这个概念、公式、定理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条件?这个公式应该如何应用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在翻开课本时就会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海港区“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小学数学学科区级决赛答辩题
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结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我觉得要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广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比如:导入环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把游戏等活动引入到课堂,然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合理,动静结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全体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
3.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指向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让他们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理解学习的内容,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5.在作业的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分层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2、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选择典型事例展开说明。答:《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所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为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一年级《人民币》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到商店或者超市自己真正去花钱买买东西,让学生体会怎样算花的钱和找回的钱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蕴含在生活之中。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哪一种运动方式。生活中的打折促销活动,就需要运用《百分数,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的知识。
2.在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我们的数学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比如:在学习了比例分配之后,举例子配比药水。我们在吃药的时候,有时候要把要按一定的比例和水配比之后才能喝,而且必须按照这样的比例。这就是比例的知识。要学生深刻的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比如,给农作物打农药也是要要农药和水进行配比的。
3.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估算的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我们要买东西,可以按照物品的价钱估算出要大约带多少钱就够用,所以不用带正好的钱。
我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
3、请针对具体课例谈谈课堂中你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学”的?
答: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节课的好坏,我觉得不仅在于教师的教,更在于学生的学的情况。通过学生学得状态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我觉得可以从学生的“听讲,发言,合作,作业”四个方面来关注学生的学。
1.听讲。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是不是在认真的倾听,是不是听懂了。我们老师可以用眼睛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都能了解学生是不是在听你讲课,再让他来回答你的问题或问问刚才老师讲了什么,来判断学生听得效果。
2.发言。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言。从发言中你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听讲了,是否听懂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是否在思考,是否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学习。在他人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的倾听状态如何,有没有在听他人的发言,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意见。
3.合作。我们的生活是个大家庭。不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教学中,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交流也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当中。是否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就听一人说。
4.作业。新授的知识我们要结合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加深。在做题时学生的做题状态如何,是不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做什么事要从细节出发,多关注学生学的每一个细节,从学生的学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师的教。
4、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生成会更精彩。因此,我们期待课堂上能有意外的生成,有时可能还会为出现精彩的生成而在课前精心预设。
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5,再一步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就有很多的同学说他已经知道了,一下子自己就背上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不会。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弃原来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挈机,让会了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利用学生的资源,让他们充分的教自己的方法,这也是又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主道路上来。
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时,加法交换律a+b=b+a,在教学完之后,有一个同学就问,“老师,加法有交换律,减法和乘法有吗?”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说以后我们在学乘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这时如果我们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验证,看看,是不是其它的运算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对于课堂预设外的生成,要考虑一些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手段,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并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充分利用课堂的意外进行生成教学包括对学生错误问题的合理引导,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有赖于我们对教学实践与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
5、如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谈谈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
答: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我们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只有教师真诚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他们会把情感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鼓励的话语也是直接关系师生之间情感的因素。
二、是精彩的教学设计。
在建立起师生融洽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就必须用你的数学内涵,你的精彩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来学习数学。我们每天都在讲课,如果这节课设计的好,学生喜欢,他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去听,积极的和你配合。反之,有可能有的人就玩东西了,说话了。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唤起学生的欲望,设计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习数学。
三、激励学生的一些小活动。
我经常设计一些数学的评比栏。比一比看谁得小贴图多,10个贴图换一个小喜报。如果有小测验或者家庭作业写得好的,我就直接发给他们鼓励的小喜报。学生特别喜欢自己的喜报,而且家长也能通过喜报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果没有自信的学习,他永远不能走太远。学习就会是模棱两可。拥有自信心对做任何事都非常的重要。我在课堂上,我通过三个手段来训练孩子的自信,1是要求他们大声的发言,错的也要大声的说出来。2是举手要高高的举,我总觉得敢于举高的同学说明他特别的会,有信心,所以我全让他们高高的举手。3是,经常的反问。当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有时再追问他们,是应该这样算吗?有时候,老师一这样问,学生就发懵,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错了。其实就是自信心不足。
五、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亲身的感受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6、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首先,教师要把课堂郑重的教给学生。教师不灌输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交流的平台。教师避免满堂灌,要做到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
第三,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愿意大胆的发言,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就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计算课教学中,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答:近几年一直在低段教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篇幅,提高计算教学尤为重要。到了高年级更体现到了计算的重要。
计算教学常常是借助一定的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通过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索出结果。情景的创设,能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
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都不可少,“重算理、轻算法”和“重算法、轻算理”都不可取。正确地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第一课时是“十几减9”。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先自己探索,体现算法的多样。
学生的思维都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就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通过主题图套圈竞赛提出问题:有14个圈,没套中9个,套中几个?列出算式14-9。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14-9等于多少,让学生同桌一组,可以动脑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动手摆一摆。
一般的学生都会想出三种方法:
第一种,想9加几等于14,9+5=14,所以14-9=5。第二种:从14根小棒中拿出去9根,还剩下5根。
第三种:从1捆中抽出9根,剩1根,和4根合起来就是5根。第二步,分层讲解,借助说理抽象出数学算理。
这三种学生想到的方法中,第一种是相加算减,第三种是破十法。对于这两种我重点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学会。
想加算减法:我设计四个小环节,1.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方法清楚的说出来。
2.全班思考:你怎么想到9加的5是14,你怎么想的是5? 让学生明白9+1才是10,14比10多4,4+1就是5,所以加5。3.小结:这是想加算减的方法。
4.全体同学充分地说说,这种想加算减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会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要借助小棒来进行学习。
1.让汇报的同学到前面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
2.全班思考:为什么不从4根中拿出去9根呢?把1捆打开之后是多少? 10-9=1,1+4=5。
让学生明白4根中不够减掉9根,就得从1捆中减去9,再把剩的单根的加 上。
3.让全体学生一边和老师一起摆一边说算法,然后脱离小棒看着14-9的算 式再说算理。让学生把形象的表象抽象出数学的算理。个位的4-9,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10-9=1,1+4=5。
4.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让学生同桌再用破十法说说14-9的算理。第三步,巩固精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当中,先固定让学生先用想加算减怎么算,再用破十法算一算。后面的练习再让学生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多个的十几减9的练习中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的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应当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材中首先是几幅平移现象的图,从而认识平移现象,然后教学平移几格,然后做一做,然后是几幅旋转现象的图,从而认识旋转,做一做游戏。在教学时,我把这些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做成一幅游乐园的场景图。先让学生在进入游乐园中,体会各种项目的运动方式,从而一起对比着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调节了教学的顺序,先教学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再教学怎样计算平移几格。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和边说边用手比划它的运动方式。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分类,举例,做动作来体会这两种运动现象,来深刻地感知平移和旋转这两个运动方式。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又例如,在讲条形统计图时,在统计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时,我充分利用现场素材,当场统计本班学生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而不是利用书中给出的数据,从学生身边开发教学的资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9、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策略有哪些?
答:“少教多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
首先,要真正的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空间,自主学习。设计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次,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最后,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课前预习,在课上学习,再课后复习的学习方式。已促进学生多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的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标。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情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2.不为情境而情境。教师应从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出发,创设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追求情境,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不断坚持,学生也会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3.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这样,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性。
生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我设计了参观游乐园的教学情境,丰富的画面,动画的场景。让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再利用游乐园中的游乐项目分类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设计的情景目的明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还可以从中学习本课的学习内容。
1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数学知识不能化作数学思想,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中,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形成数学能力,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多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
2.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自觉推理,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比如在课堂内应加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培养,让学生会“用一种方法做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道题用一百种方法”的境界。让学生会“用一道题目拓展成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百道题用同一种知识”的境界。方法可以移植,内容可以参照,通过互相比较,从而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提升。
3.数学的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多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每一项问题要运用数学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来说,在各学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惧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一些激励性的游戏活动,评比等激发学生爱数学。健全学生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5.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总之,加强数学素养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数学素养的教育内容,以课堂为主渠道,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2、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算得上“有效”,请你站在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
答:现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双有效”教学,有效的教,有效的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得有效:
首先,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第二、学生的学习的参与度是不是很高,是不是全体的学生都在参与在学习之中。第三、学生学的成果怎么样,有没有学会。
第四、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探究欲望如何,探究的效果如何。第五、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教的有效:
第一,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否激发的学习兴趣。第二,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思考的价值,第三,教学是否照顾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第四,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五,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广阔的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道理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我觉得就是传授给人方法不如去激发他的欲望,让他想自主的去寻找得到知识的方法。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超越方法。
在教育的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你是否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关键的。“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教学中,首先就是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爱上数学。让他们爱上数学是很重要的。这是他们后天努力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然后,再设计能够调动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想探究的问题。用这样的问题调足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让他们有一种非要知道答案的积极的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收获知识。
1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答: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就是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我在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思想、和分类思想。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可以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一个旧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发给学生学具,让学生把这个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就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也渗透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的意思。还有就是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等等。这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三、符号思想。
课标首次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符号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学生可以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的内容。例如: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用符号表示非常的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分类思想。
在数学的教学中,整个数学教学分成了四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中,有细化成了很多的方面。教学也是分单元,分内容的逐次进行学习的。例如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又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就渗透着分类的思想。
15、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
首先,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都非常的喜爱。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能帮助学生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件的动态演示中突破重难点。
第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与同伴沟通,利用网上的教育平台自学和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多媒体授课使教学的呈现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从而,增强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实施中我觉得应注意几点: 一是,应适时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需用时则用,不能一概都用。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得当,不要成为花哨的一种手段。切忌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
二是,不能不加修改,直接照抄照搬。网络上有很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照搬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而不加以修改。虽然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是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则无法发挥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再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的思想、表现方式和技巧运用都很难融于课堂教学当中。有的时候就是为了这个课件而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针对于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是,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来代替板书,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课堂体现不出师生互动的环节。四是,教会学生绿色上网,合理上网。
在网上有一些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上网,绿色上网。制定上网学习的时间。
16、什么是数感?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认数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可以秤一秤,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在亲身的感知中感悟数学。
到了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7、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你在课上如何做才能体现“因材施教”?举例说明。答:“”在数学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
一、上课教学分层。
上课时,教师对于教材中同一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把握文体的范围和层次性,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二、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三、导学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导,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分层指导:A,写出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B,能正确列式解答。“B”可提问中下层学生,因为中下层学生能过关,就是全体学生能过关,如果不过关,就要及时补救,否则给**后带来更多的遗漏问题。“A”可提问中层以上的学生,让中层以上的学生练习,可带动中下层学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补救的方法。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四、作业分层
我们的作业最多的是数学练习册,练习册分了三个档次,课内新课堂,开放新课堂,探究新课堂。全班的学生我分为三个档次,作业有必须完成题项目,有选做的题目。稍差的学生必须完成课内新课堂,中等的同学必须完成开放新课堂,好学生必须完成探究新课堂。其它的自己选择着去做。
总之,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因材施教。
18、你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不会,你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我们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是没有听懂,我觉得,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可能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可能教师教的方法不恰当,指导的不到位,语言不够精炼,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的钻研教材,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指导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第二、有可能是教学的内容过难。学生不易接受。
这样的话,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由易到难,细致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说会运用。教师要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
第三,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发展水平不同。学生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的听讲状态如何,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是不是都在认真的听讲。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方面的原因,我们教师首先要从兴趣入手,设计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体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时候,要分层教学,面对全体讲授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9、《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多次使用“经历„„过程,掌握„„”的句式表述学习目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于以往的水平上,即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准备,各类的梯形图形,每种最少两个。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进行探索,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小组交流的形式下找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整个的推到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再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在教学什么样的运动时平移现象,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现象的时候,我让学生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来体验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
20、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一环,什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如何使互动交流更有效?
答: 交流首先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更象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互动的交流要是达到有效,我觉得教师要做到:
首先,老师设计的交流问题必须是有效的,而且是有交流价值的,学生需要通过交流才能解决并打到完美答案的。
第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是愿意倾听的,并且做到尽可能听明白,有所收获。或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愿意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与同学交流。
第三,当学生表达或听着出现迷茫,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是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桥梁,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1、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理念。请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及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答:算法多样化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途径,着眼于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
首先,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和简单推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探索新的算法。
第二,教师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反馈,鼓励学生对这些算法的质疑或认同,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对算法的理解。
第三,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的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索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交流,在比较同伴的方法基础上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四,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相对的优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是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方法的。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不断的对相关的各种方法做出比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己所选择方法做出积极的反思与必要的改进。
2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数学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兴趣是前提。
2.提出的问题要有效。问题的提出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有效的倾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学习认真的听讲。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学生能认真的倾听,并能根据他人的发言深化自己的想法,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能认识的深刻,并且记忆深刻。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23、简述《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数学教育价值,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有可能的交织在一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与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教学当中,首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最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等。
24、《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答:数学中的符号感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要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它,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重大意义,简洁明了的特点,感受使用符号是非常的好的。学生愿意使用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和数量。例如,路程=速度╳时间,的一些关系式,用S=vt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s=ah;一些定律:a╳b=b╳a等等。然后,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创造符号,体会符号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到需要用符号,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数学符号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原来并不神秘,是人创造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时逐步发展统一的符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简洁的特点。
25、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在课标中指出,数学的评价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在一起,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还可以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做到评价目标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样。
1、“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请你谈谈对这句“至理名言”的认识。如果有必要,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句话进行改造,重新写一句。
在以前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然而,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不断的变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那我们教师对固守的那桶水还能不能到给学生一杯水,就要进行反思。我们到底还有没有一桶水
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我们走出校门,那时自己在学生面前貌似一桶水,实际上我们的那桶水是否真得满还是个未知数,给何况这些年的不断的倾倒,就是不倾倒,自然的蒸发、滴漏,我们这一桶水到底现在还剩多少呢?我想,现在最清楚自己内存的不只有我们自己,还有和您天天相处的孩子们,他们多么渴望您到给他的是一杯清凉的水。
二、说到一杯清凉的水,我们不仅要问;我们这桶经过风吹日晒的水,水质又如何呢?
大家都听过这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活水是清渠的源,一桶水,是不是活水呢?答案很明显,不是,那我们怎么保证我们到出去水的水质呢。这无疑就要求不光要不断的充实我们这一桶水,还要保证水源地清醇。
三、就是您做到以上所要求的自己不断地为更新薪水,那我要问:您就是有一桶水,您就一定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吗?答案很显然:不一定。
大家都听过《卖油翁的故事》、《百步穿杨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都非常的熟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知识丰富,可是在教育这个行业干不下去,为什么?因为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他要求老师能善于展示自己。是一门科学、他要求老师严谨的态度。是一种魅力,他要求老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一种亲和力。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的课堂,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付出提升自己,在孩子进步的同时,成就自己。这样您这杯水才能倒的自然,倒得自己不会枯竭。
四、您到给了学生一杯水,而且是一杯清醇的甘泉水,我再问您:您付出了多少?
我们以前要求教师奉献,今天我们在提倡奉献的同时,更加强调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和其他老师所付出的劳动一样吗?这就提到了一个工作效率的问题,您的这杯水是属于“低投入高收获”还是“高投入低收获”,您想到自己的高如何轻松得到给学生这杯水了吗?
五、最后我还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仅仅就是一个倒水的过程吗?学生的这一杯水一定非得老师倒才行吗?我们是教给学生自己来“取水”,还是强倒给学生这一杯水呢?我想这个问题用这样的一句话回答最合适: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
2、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校一位老师每天睡觉前都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今天我想了吗?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写了吗?请你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这位老师的“三省吾身”的实际是要求自己善于自查、自醒、自我修养、自我砥砺,“慎独”。其行为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影响、陶冶受教育者。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①要达到较高教育教学水准与操行,主要靠自我修养,从自身做起,立言立行;②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为、操守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3、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哪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教学需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功底,因此,教学自然是一门技术。而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需要智慧,整节课就是一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演出,所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 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做出评价。
显然是第二位老师的评价更合适。第一位老师的评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工作有尊贵和卑微之分”。给学生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社会中有并且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只要的合法的,对人类的发展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尊重和肯定其价值。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人人国家领导,世界富豪,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有差异的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5、小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首先,小明会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哭泣,这说明小明是一个上进的学生,对于这一点,我应该感到很欣慰。但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小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能不够强。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两种情况来处理:如果小明是一个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学生,这样的一次“失败”,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挫折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对于一直很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这样的一次挫折恰好可以帮助训练其对逆境的承受能力,以防今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用一周的时间静观其变,他一般都可以自己调整过来,如果情绪依然低落,我会适当地进行激励,告诉他:这点挫折都接受不了,可不像我认识的某某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而如果小明是一个一直努力学习,却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就要多费点心思进行引导。首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这次的考试,可能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没有发挥好,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但是,这次考试并不是我们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次的挫折,在后面的时间里,分析自己有什么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续努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多看小明几眼,并握拳微笑。倘若,小明依然不能振作,我会找他单独谈话,和他一起他分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且告诉他,挫折是人一生中必然也必须经历的,但是面对挫折,我们不可以选择放弃,而是要越挫越勇,这样才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样做,首先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依然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会通过老师的分析找到自己的问题,帮助接下来的学习。在解决考试问题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6、假如你正在讲课突然两位同学在课堂上打起架来,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的当代中学生,打架往往是因为彼此抬杠,发生了口角,就认为自尊受到了伤害,一时冲动,必须打架消气。其实,两个人不见得有多大的仇恨,甚至是很好的朋友。碰到这样的事,我会停止讲课,用沉默来提醒他们这是课堂。如果他们还不停止,我会直呼其名要求停止动作,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然后继续讲课,给他们时间彼此冷静冷静。或许在他们冷静后自己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双方和好。接下来,我会及时跟进,了解事情的原委,除了找两个同学单独了解,还有必要找知情人进行询问,得出一致的说法,以为我下一步处理做好准备。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说服其向对方道歉。如果性质比较恶劣的话,会要求其做书面检查,并通知家长,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这样做,因为如果做的不妥,很可能让两个学生内心结下怨恨。
7、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刁难,你该如何应对?
现在的青少年很叛逆,不会轻易佩服和听从教师,尤其是对于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会进行严格的考察,比如问一些很难的题,故意刁难老师,这就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想应对这样的挑战,就要求年轻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知识上的问题,不轻易被难住。但任何教师都会有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尤其是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很多的突发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做一名聪明的教师,冷静思考,巧妙处理。面对故意刁难自己的学生,首先不可以正面回击,不可以着急,先冷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可以找其谈话,甚至可以告诉他:“老师需要你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你也需要别人的支持一样”,用真诚打动他,并在今后的日子里,逐渐树立威信。
8、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你说得很对,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师已经从从前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化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你只是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多多利用启发式教学。当然还要继续研究教育教学。做一个可以让学生记得你的好老师!
在过去的教学行为中: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扮演的是综合角色。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你就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一个引导者,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9、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能仅仅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4)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5)能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6)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7)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能高效、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好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 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拔下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 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为促使学生按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学生加以约束,还可以不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 配合,让家长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令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 力如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 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
1、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
2、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树立学习的榜样;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并且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学生欲罢不能;
4、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使学生始 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5、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 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应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11、你认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①学识广博,专业功底深厚。②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③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④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⑤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⑥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12、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13、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14、你最崇拜的教育家是谁?
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非常重视后天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还提出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这对我们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另外,他更强调“学而知之”“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我们今天仍然很实用
15、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被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乡主动学习跨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新课程下教学的主要方式。
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填压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师是平等的地位,但是从知识层面来讲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的辅助学习才能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知识。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的学不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各方面的技能学习,思维的锻炼等,这些都不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并且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所以教师成了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也强调学生主动学的必要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生动了课堂,更让教学充满了生机,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活力。
1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应该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第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老师研读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第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第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这种备课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标。(补充: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说的太过绝对,造成不合格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位学生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现不合格的学生老师不能完全负责。但是老师对待资质不高和成绩不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自生自灭,对待此类学生,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帮助学生找到落后的原因,平时多关心,多辅导,尽快帮助学生把成绩赶上来
18、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老师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确保了教学最终目的的实现。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19、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哪一种?为什么?
激励与批评虽然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用在的地方也应该是不同的。
不能一味的激励,这样会使学生骄傲。不能一味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自尊心受打击。
总的来说,教育还是应该以激励为主。但是必要的时候,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教育手段。
第二篇:答辩题
2、结合日常管理,请你论述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那个更重要?
在铁路工作已经有十余载了,在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就结合我工作的日常管理,简单的谈一谈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工作就像一颗大树,制度化是根,人性化是叶。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
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职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5、如何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上。要求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做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应当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积极工作,为班组更好的发展、为铁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先进性作用,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强化“安全是铁路饭碗工程”的理念,强化党员安全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班组党团员突击队,根据情况和突发事件,组织开展党团员突击奉献活动,确保关键时候发挥作用,集中展示铁路党团组织良好形象。其次,继续巩固谈心活动成果,增强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的责任意识,带领广大职工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抓好日常作业标准的落实,加大的现场作业盯控力度。最后,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三无”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岗位承诺,实行挂牌上岗,带头遵章守纪,带头标准化作业,带头落实安全风险卡控措施,把创先争优的常态化要求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加强职工代表、工会积极分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大如天”的意识,立足岗位、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确保安全。要关爱职工,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及时为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要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反馈职工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引导青年职工练硬功、保安全、做贡献。要注重运用网络、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和新手段,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通过学习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引导团员青年开展岗位创先争优活动。要加大对班组关键岗位、关键人、关键作业、关键时段的盯控力度,加强班组业务学习和素质教育,把班组业务素质的提升体现在生产岗位上,体现在保安全的工作中。
4、你对聊城车务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什么建议?
1、首先是抓好逐级负责制的深化和落实。不断完善安全绩效考评机制,把安全实绩作为衡量岗位绩效、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大胆选拔起用那些在安全生产中严格要求、敢于管理、勇于负责的。对那些安全管理严不起来、安全责任落实不下去的实行绩效排队,末位淘汰;对那些素质不高、玩忽职守、疏于管理、以致造成事故的、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实行硬性淘汰。
2、接下来是职工逐级负责制。把职工逐级负责制和班组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以班组为依托,不断修正、完善和充实工作标准、作业标准、考核分配办法、设备管理办法以及其他制度,进一步细化标准、明确程序、严格考核,切实与“位子”、“票子”、“面子”结合起来,严格连带考核,加强责任追究,促进职工自控行为的日常养成。具体就是根据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作业特点和工作职责,合理的设置岗位责任区,制定岗位责任区的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做到按岗立标,切实解决岗位责任区标准针对性不强、责任区作用发挥不力、日常考核不认真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职工的分布,把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职工放在关键岗位上,使每个安全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1.优化抓安全生产的手段(新技术、新设备、)2.继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分配导向)3.增强凝聚力,树立争先意识
4.继续加大对脏、累、苦、险岗位的倾斜力度
5.优化用人手段解决人员紧张问题(一职多能,兼职补助)
3、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确保全段安全持续稳定,应该做哪些工作?
1、一是在安全建设中职工的思想教育问题,二是职工未能从根本上将标准变为习惯的问题,三是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四是职工中存在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
2、强化责任意识。对每一批作业安全关键人、关键环节及关键岗位,都要具体掌握。作业前盯控提醒交代重点注意事项,在现场作业中切实发挥盯控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与整改。
3、强化培训教育,注重标准养成。组织开展学习演练时,注重结合车站实际和方式方法,加强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提升班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非正常情况下自我防范意识。对不宜懂的规章详细解读,并在现场进行示范和指导,使职工真正理解。切实解决会说不会干的现象,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
4、超前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安全检查和控制要求,立足于抓小防大,不忽视细节问题、细小隐患,树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意识,对各类安全隐患能及时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5、加强班组建设,只有班组不断加强安全控制,才能更好的卡控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组成员之间相互卡控,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风险。
6、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要按照下发的业务学习计划,结合作业特点、人员情况以及季节性特殊要求,加强日常的职工业务培训,通过班前、班后点名会,集中业务学习、现场指导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岗位安全自控能力。
7、进一步强化劳动安全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安全观念教育,让职工明白严格的劳动安全管理是对职工最最重要的保护,形成人人重视劳动安全的良好局面。
8、加强对现场的控制,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各项作业标准,达到对安全关键环节、关键作业、关键人员的有效控制,逐步实现班组消灭安全风险问题,努力减少“两违”的发生。同时对发生严重违章违纪问题,按规定召开专题分析会,深入查找班组安全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的整改措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落实。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管理班子齐心协力,以安全考核制度为有效手段,狠抓安全基础管理,以更高的标准,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作业更加标准,安全更加稳定。
1、树立责任意识、管理意识、骨干意识,发挥兵头将尾作用,管好班组这个“小家”。
2、工作中带头干,发挥表率作用,带动班组成员,完成工作任务,现场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加强作业互控,多看一眼、多跑一步、多问一句、多提醒一声,确保安全。
3、认真学标练标,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子”,认真解答班组成员工作中的专业问题,让班组成员信服。
4、接班提前到站了解作业情况,明确每一班的重点,认真开展预想,提前把工作重点布置到位,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分工,优化作业组织。
6、作业中发现班组成员“两违”问题时大胆管理,及时纠正,班后认真分析总结,讲明利害,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标准意识。
7、加强与班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帮助班组成员,搞好班组团结,增强班组凝聚力。
8、工作中主动做到鼓舞士气,调动热情,快乐工作,以自己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影响班组的工作状态。
9、做好上传下达、沟通传递,主动向车站反映班组成员合理的意见建议,向班组成员宣传解读上级有关政策和规定。
10、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疏导好班组成员的思想,提高班组成员的思想认识。
1、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如何实现我段工作全面创优的目标?
1、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对班组的岗位、人员、设备、作业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人员状况,要根据他们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甚至是脾气性格对各岗位,以利于发挥互控作业。对哪些岗位、哪些作业、哪些人员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超前研判,超前采取措施,认真抓好控制。
2、狠抓安全关键,促进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严把方向关,制定了菏泽站多方向防错办安全措施,使车站值班员与信号员互为控制,加强对电力机车的确认,严格执行电力机车运行安全措施,在准备接发电力列车进路时,车站值班员加强与邻站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列车时刻表、运行揭示等多方核对,信号员必须得到车站值班员准许后,方可准备进路,从源头上防止了错办的可能性;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根据施工计划、施工影响范围,确定行车方法,提前组织参加作业的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文件,并进行针对性的作业标准的模拟演练。严格把控“命令、闭塞、进路、凭证、手信号使用”五关,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3、积极应用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控制系统等调车安全控制设备;二是充分运用多方向接发列车防错办系统,防止接发列车作业程序错漏带来的安全隐患;三是利用好电视监控等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监控的设备,强化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等关键岗位的监控;四是利用好调车录音、车机联控及闭塞电话录音、微机监测、运监器分析数据等有效手段,严查违反作业标准的问题。提高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职工自觉执行作业标准的积极性,让执行作业标准成为每名职工的自觉习惯。
在业务学习方面,由于班组的人员老职工较多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于是班组充分利用休班时间,大力开展岗位业务技能的理论知识记集中化学习和实作的练兵活动。班组新职工经过技术尖子的带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兵。职工学习钻研业务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车务段、路局练功比武中本班组丁会勇、臧斌、程晓东、杨忠涛等人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业务能手、技术骨干的帮带作用,使职工理论与实践能够相结合,故使班组的整体业务素质得以长足的进步和明显地提高。而作为我本人通过学习也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方面获益匪浅。
3、加强现场动态控制,日常注重现场作业检查,对关键作业全过程盯控,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大现场盯控检查力度,注重发现问题,对职工会说不会干的问题、在作业中把握不准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发现的“两违”问题认真分析考核制度,使其他人都能从中吸取教训,有效的提高了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到问题到我为止,只有防微杜渐,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可控。
4、强化班组管理和业务知识。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经常和班组长和职工交流,充分了解班组存在和需要的问题,严格落实班组考核办法,积极开展自控互控,促进班组成员共保安全的工作积极性。
5、强化职工教育培训,按照段下发学习计划结合车站实际每个月制定学习演练计划,结合车站实际开展模拟演练,对职工不易理解的规章进行重点解读,对理解能力差的职工结合作业实际让其明白具体的作业方法。使职工的实际作业技能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6、吸取教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对上级下发的各类事故通报做到先学一步,与管理人员和职工共同讨论,组织职工学习时结合车站实际让职工掌握自站应吸取哪些教训。通过吸取事故教训,强化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职工把标准养成习惯的氛围。
7、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队伍。面对铁路不断深入的改革和工作、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难免职工在思想上不会引起波动,特别是重病、家庭困难的人员的思想态更是要细致入微,帮助职工减轻思想上的包袱、生活中的负担、精神上的压力。对于病、困职工及时将问题与上级领导反映、沟通,并和他谈心,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定期与班组骨干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职工们都能够“轻装上阵”,消除疑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安全生产来,努力做到不让职工不带情绪上班,避免职工因思想波动引发问题。
全力投入到本职岗位中去。另一方面,加强班组的团结,增强班组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共同努力创建“和谐班组".扎实安全基础管理。与此同时,不断地增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并树立起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素质以及班组的整体工作得以共同提高,再创新绩。
第三篇:答辩题
答 辩 题
1、你能担干,最感谢谁?
答:感谢组织的教育培养与关怀,感谢师团首长的精心培养,感谢部队给予我成就事业的机会,最感谢的应是我所生活的这个光荣的集体和这个集体的首长与战友。
2、怎样发挥班长作用?
答:发挥班长作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好班长的特长,创造条件和机会给班长有用武之地;二是让班长学会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并引导班长在各种时机进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使班长的作用发挥得到认可;三是重视班长的意见或建议,尊重班长的决定,不干涉,不压制,不武断,不排斥。
3、怎样开展三互活动?
答:三互活动应时时处处进行,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区分,使得三互活动更具体更实用,作为排长应做到:一是以普通一员参加三互的各项活动,主动接受组员的批评和对工作的建议,不能一味去要求组员适应自我;二是严格落实制度,不走过场,不图形式,充分发挥作用解决思想问题;三是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表扬好人好事,重视三互活动在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实际作用。
4、怎样当好干部与战士的桥梁、纽带?
答:排长既是兵头又是将尾,与战士面对面,又与上级干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座能广泛联系群众与党员干部的桥梁,更是连接干战心心相通的一条纽带,具体地说排长是粘合剂,是调味剂,要当好并发挥好作用,我认为做好:第一是注重在承上启下上做文章,做合格的粘合剂;第二是找准定位点,摆正角色,在战士面前代表广大干部的形象,在干部面前反馈战士的实情,不偏不倚,尽力做到大公无私,实事求是;第三是以连为家的思想要贯穿于自己行为的始终,才能够做好桥梁与纽带。
5、战士家中发生了宅居地纠纷,战士心情极坏,激烈要求回家处理,怎么办?
答:涉法问题的处理应把握住:一是应清楚掌握战士家中的涉法问题的具体情况,通过电话或地方政府反馈信息来充分了解情况;二是与上级司法人员取得联系,征询法律意见并请协助解决;三是随时向报告上级具体情况;四是与战士一同向家中进行不间断的联系,向当地政府或公安机关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以便于给上级司法人员有足够的资料来研究处理。五是与思想骨干做好战士的稳定工作,关注事情发展,安慰战士家人,解除后顾之忧。
6、战士平时训练不用心不吃苦,找他谈话效果不大,说一次好一次,不说就不行,怎么办? 答:在对其实行专门的条令教育的前提下,再采取双管齐下,三方协力的方法进行耐心的教育与细致的说服,并在激励的前提下,用战士最关心的事或人着手进行教育引导,督促他能够正之视自己存在的这种不良行为而进行改正;双管齐下就是战士有议论造成外部环境的压力,骨干实施激励与批评并举,有耐心还要有方法,三方协力就是充分利用家庭,战士的朋友,周围的环境三个方面的力量来做好思想转化工作,限定改正时间,以观后效。
7、假如你被保送入学,你打算怎么办,假如没有被推荐上,你又打算怎么办? 答:(1)假如被保送入学:首先把这次作为学习的好机会,在部队院校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把我师的优良传统,良好形象在院校发扬,绝不辜负各级组织,各位首长的培养和殷切希望;再次树立为部队建功立业的信念,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带兵中去,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各级组织的培养。(2)假如没被保送入学,这说明自己的努力还不够,离各位首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将: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这次竞选作为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没什么值得后悔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其次安心部队工作,把自己的精力转入到正常的工作当中去,在有限的警营生涯中,为部队建设添砖加瓦;再则做好模范表率,落选不失志。
8、你当班长以来,带兵方面最大的收获体会有哪些? 答:收获:(1)自己的组织、管理、口才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2)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3)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 体会:(1)赢兵心就必须爱兵;(2)凝兵心就必须体贴兵;(3)“打铁还需自身硬”,带兵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9、假如你排里的战士在某些方面能力素质比你强,有时工作中有不服从管理的现象,你怎么处理?
答:言明危害。(1)发挥他的长处,敢于用他,让他来带动身边的战友;(2)教育引导他,部队讲究的是高度集中统一,高度的服从意识。
10、假如让你当排长,如何处理好与其他班长和连队干部的关系? 答:与班长:(1)严格管理班长,加强培养;(2)多交流勾通,互相学习;(3)以自身模范带头来带动班长干;(4)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来赢得班长的信服; 与连队干部:(1)服从命令,坚持原则;(2)合理建议,当好参谋;(3)多交流经验,汇报思想。
11、当前,在个别单位存在少数战士不服从管理现象,有人说:“不打不骂就很难管好兵和树立好带兵人的威信”。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徐永清政委的“四个为什么”
12、《纲要》规定要建立一支以党员、班长、士官为主体的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作为一名骨干,你是怎样发挥好作用的? 答:(1)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内容,并熟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2)认真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了解、摸清战士的思想动态;(3)对各类事故苗头要有预见性;(4)遇事沉着冷静,及时报告,合理得置。
13、作为一名排长,对官兵分训你是如何看? 答:官兵分训就是在入伍,单兵训练阶段期间,官学官的本领,兵学兵的技能,分队警官与士兵分别进行编组,按各自训练内容进行训练的一种组训形式。(1)作为警官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技能素质的锻炼和学习;(2)消除“分”的几种模糊认识,“分”而不管,“分”而不教,“分”而不做;(3)提高三种能力:发现问题的敏锐力,教育说理的感染力,自身形象的感召力。
14、对于两官队伍,如何发挥一名士官的作用? 答:(1)明确自身职责,认真履职尽责;(2)发挥士官在基层连队的桥梁作用,落实上级指示,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3)消除以“官”自傲的现象,扑下身子干工作。
15、如果你是连队党支部支委,你如何开展工作,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答:(1)认真履行一名支委的职责,干好党内工作;(2)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表决权;(3)认真落实党支部作出各项决议,在与支部决议不一致的时候,可以保留意见,但必须服从和执行支部决议;(4)做好群众鼓动宣传,并及时向支部反映民情,以及各类建议等情况。
16、你如何理解“没有打骂体罚并不等于内部关系好”这名话?
答:打骂体罚是一种军阀作风,是一种带兵中态度不端正,方法不科学,不灵活,带兵简单,能力素质编弱的表现。没有打骂体罚并不能说内部关系融洽,团结。(1)软抵抗,不服从;(2)保持一团和气,不讲原则;(3)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公平的;(4)不团结,内部关系松散。
17、内部关系包括哪三对关系?
答: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士官与士兵的关系。
18、你排两名班长不和,经常闹矛盾,你该怎样做工作?如果是你排班长与别排班长发生矛盾你又该怎么办? 答:(1)调查原因,找出闹矛盾的根源,化解矛盾;(2)讲清道理,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团结才能出战斗力,班长应做好表率;(3)严格管理与说服教育相结合;(4)组织一些促进友谊的谈心与娱乐活动。(4)应与该班长所在排排长通气,共同说服教育。
19、你看到你排班长变相体罚战士(比如:一件事情没做好,班长罚战士跑圈)你作为排长怎么办? 答:(1)立即制止;(2)单独找班长谈心,道明打骂体罚士兵的危害性;(3)教方法,克服心浮气躁的思想。
20、连队在安排任务时分工不均,本排战士意见较大时,作为排长你该怎么办? 答:(1)应当作好宣传鼓动,调动积极性;(2)讲明道理,我排任务重多,这说明连队的信任,说明我排是有战斗力的集体,应当做出样子给他们看;(3)模范带头干。
21、连长指导员同时交给你任务,并且要求同时完成(如果任务相矛盾)你只能尽力完成一件时你该怎么办? 答:(1)及时反映实事情况;说明完成任务的困难,并建议作调整;(2)提出合理的建议;(3)切不可同时应允,这样较难完成,且又耽误了事。
22、关系到兵自尊心的问题,要坚持原则,坚持在小范围内解决。
23、排长如何做好排里防训练伤的问题?
24、如何在排里工作当中实践三个代表,搞好创新?
第四篇:100题答辩
党的基本知识问答
1、预备党员除了没有哪些权利以外与正式党员一样?
答: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2、党员的党龄从什么时候算起? 答: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3、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党的宗旨是什么?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何时于何地召开?
答:1921年7月23日于上海召开。
7、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9、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什么?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0、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什么?
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1、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答:实事求是。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什么?答:坚持党的领导。
14、支部委员会可否采用任命的办法产生?答:不能。一律须经过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15、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有”内容是什么?
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6、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什么?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7、党员要求退党由哪一级批准?答: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什么? 答:19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9、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答: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常务委员会。
20、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答:1920年9月,旅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长信中,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回信表示赞成。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2、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2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什么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24、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举行的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七大概括的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5、解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是哪次会议? 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26、1950年10月19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经由1954年9月召开的什么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的?
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8、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什么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后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党的八大。
29、1957年,毛泽东在哪篇重要文献中,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0、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答:周恩来。
31、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给中央的一封信中,针对什么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准确地、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
答:“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2、什么时候召开的什么会议作出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销的党内外的全部领导职务?
答: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33、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分管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科学和教育。
34、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全国高等学校重新开始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是在什么时候? 答:1977年底至1978年初。
35、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哪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6、第一篇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真理标准讨论序幕的是哪篇文章?
答: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5
特约评论员文章。
37、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再次阐述了毛泽东的哪个重要观点?
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8、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39、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答:1978年12月。
4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毅然抛弃了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被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什么? 答:“以阶级斗争为纲”。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围绕什么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2、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哪几个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答: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
43、“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提出来的? 答:1982年9月1日开幕的党的十二大。44、1982年11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是什么?
答: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5、1984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哪些?
答: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46、1989年6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什么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答: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47、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8、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是什么?
答: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49、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十五大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50、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答:党性党风的教育。
51、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是什么?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52、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3、党的发展党员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54、“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最重要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5、什么是党的政治路线?
答: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或党的总路线。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是党的行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就是该时期的政治任务。党的政治路线是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则受它制约并为之服务。
56、什么是党的组织路线?
答: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原则和方针。党的组织路线主要体现在干部政策、干部制度、组织原则、组织制度以及党员标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中核心内容是以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人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由此可见,党的组织路线是由政治路线决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保证。
57、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答: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8、党员的权利有哪些内容?
答:(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59、党员的义务有哪些规定?
答:(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60、什么是党性?党性原则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所谓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就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刘少奇同志对党性说得很透彻: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党性原则,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2)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
身。
(3)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4)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
(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6)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61、什么是党风?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所谓党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它是党员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风反映党的风貌,体现党的性质,它根源于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于革命的实践,是党员的世界观和精神风貌在行动上的表现,是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风格、风尚和品德。党风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1)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切联系群众的作风。(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4)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5)民主集中制的作风。
62、什么是党风建设中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措施?
答:党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针对目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63、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64、什么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党章》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
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上级组织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65、什么是党的“四个服从”纪律要求? 答:“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内容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既反映了民主,又体现了集中,是党内生活秩序的总概括,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其核心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七大以后的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这一组织纪律原则,并不断加以补充、发展和完善。
66、邓小平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67、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不朽贡献,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正确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68、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69、不同时期入党誓词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常的入党誓词共分为5个时期: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解放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
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遵守党的纪律。
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
五、要做群众的模范。
六、要保守党的秘密。
七、对党有信心。
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建国初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十二大以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70、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什么?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71、党的纪律的基本内容(八大纪律)是什么?党的纪律有哪两个鲜明的特征? 答:党的纪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经济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党的纪律的两个极其鲜明的特征是:
一、它是自觉的纪律;
二、它是铁的纪律。
72、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党的领导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答:党的领导包括领导的主要职能、基本含义、方式内容、重要特征;党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
73、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为民、务实、清廉。
74、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75、“四风”问题是什么?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76、教育实践活动的 “三个环节”是什么?
答: 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77、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解决学校发展理念偏差问题;2.解决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不牢问题;3.解决学校管理行政化问题;4.解决学术不端,创新进取意识不强的问题;
5.解决领导干部作风不实问题 78、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措施是什么?
答:1.强化领导干部正风肃纪;2.倡导勤俭办学办校;3.培育健康学术风气;4.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5.为师生办一批实事好事;6.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79、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哪四个“贯穿始终”?
答:1.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2.把正风肃纪始终贯穿;3.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4.把建章立制始终贯穿。
80、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要开展哪“五项教育”? 答:1.理想信念教育;2.革命传统教育;3.实践体验教育;4.党纪法规教育;5.正反典型教育。
8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中应征求哪些人的意见?
答:1.“两代表一委员”;2.老干部;
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4.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82、整改落实从何抓起?
答:
1、从群众最需要的具体事做起;
2、从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抓起;
3、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83、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指导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的“三点要求”是什么?
答:1.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
2.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
3.切实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
84、党的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什么? 答:
1、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2、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其根本利益。
85、“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含义?
答:
1、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自觉的为人民谋利益,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2、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把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做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86、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什么关系? 答:1.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一原则;
2.只要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就会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两者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87、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答:1.党的群众路线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
2.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必须走群众路线。
3.坚持、贯彻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
88、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是什么? 答: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9、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以人为本,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90、党的群众观点是什么?
答:1.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91、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答: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做到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92、什么是党的群众纪律?
答:党的群众纪律,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处理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准则。
93、党的群众纪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随时随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侵占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94、我院的组织发展工作中,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对象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一年以后,满足党员发展条件,推荐为发展对象。95、一年级学生入党,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
大一学生智育测评在专业前15%以内、综合测评均在专业前30%以内;党员发展时,发展的前一学期无考试不及格科目。
96、二年级学生入党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
大二学生智育测评在班级前30%内、综合测评在班级前40%内;党员发展时,发展的前一学期无考试不及格科目。97、三年级学生入党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
大三学生智育测评、综合测评均在班级前50%内;党员发展时,发展的前一学期无考试不及格科目。
98、目前我院发展学生党员的两个途径?院团委推优和各班团委推优。99、我院学风建设四三推进机制,是哪四个三?
三近、三进、三评、三育
100、我院创新性提出了一种学生党员培养和考核机制是什么?学生党员跟班责任制。
第五篇:情景答辩题,
1、陈明学习刻苦,早来晚走,想尽快地提高成绩,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每次考试都不遂人愿,造成陈明心理的重大负担,几次向班主任表示“走不出考试的阴影”。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陈明走出阴影。
答题要点:
(一)理论支撑:告诉陈明同学谁都有过失败,失败后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不必太在意。(意思对即可,10分)
(二)方法措施:第一、转变认知和评价,不要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应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第二、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第三、与家长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12分,意思对即可)
(三)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8分)
2、案例简述:
自从作了班主任,他不敢有所松懈,平时从早上的早读课开始他就到班检查,中午还经常跟班上学生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晚上也要等学生全部回家后自己才回家,遇到事情总要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没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满以为尽到了做班主任的责任,可是有些同学不理解,认为老师跟得太紧,象监督他们一样,甚至有些同学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问题:1.请你分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严格管理,都希望老师与他多接触。并不是老师的“跟得紧”让学生不理解,应该从老师的工作方法上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比如师生的交流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等。
3、案例简述:
班主任正在认真地向学生布置着大扫除任务。话音未落,王明同学立即说了句笑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班主任措手不及,怒火中烧,这不是明摆着对老师公开挑衅吗?”王明,你„„你简直太过分了!"班主任竟一时语塞。
问题
1、分析王明的心态?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类似情况?
参考答案:1.也许他只是搞笑,也许他是故意捣乱,也有可能是公开挑衅老师。
2.冷处理,当场不要发火,可以当作没听到,甚至一笑而过。事后可以私底下找王明好好谈谈,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