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

时间:2019-05-12 20: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

第一篇:《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曲折发展的状况。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讨论式和讲故事的方法完成教学,开展研究性质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准备一些图片资料,以投影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通过对张謇、詹天佑事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状元实业家”。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过程】 单元内容概述:

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直至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但另一方面,列强的入侵,又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然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本意均摊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以后的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近代工业开始的,从此,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处于一场社会转型的变革之中。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近代工业吗?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后的“每课一得”:

近代工业:近代工业产生于英国,是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使用雇佣工人,广泛采用新技术,并以大规模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模块一知识构建

自读课文,构建知识体系 洋务派: 背景:

从“自强”到“求富” 目的: 内容: 结果: 评价: 背景:

中国第一个航运业是: 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天津电报总局设立的时间是: 爱国知识分子 张謇

思想主张: 主要贡献: 时间: 詹天佑 主要贡献: 意义:

模块二体验历史

媒体展示:历史人物图像--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如下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为什么?

洋务派,因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放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他们的共同身份是什么?思想主要来自谁的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清政府的官员(或封建统治者);魏源;思想核心是“师夷长技”

3、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先后采取了哪些行动?(列表)口号“自强”“求富” 行动

创办一批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兴办学堂具体表现: ①1865,李鸿章设立江南制造总局(上海)。②1866,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福州)。③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具体表现:

①李鸿章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 ②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展示:相关企业的图片。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北洋海军战舰 先读图,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洋务派创立的这些军事企业,采用了怎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采取雇佣工人生产的方式。但在经营管理上仍然采用封建衙门式的体制。

2、这些军事企业的创立,使他们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最终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失败。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那么这场运动有怎样的进步意义呢?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的兴起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动了当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早期的轮船、铁路和电报业,还涌现出一批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如詹天佑。媒体展示:人物--张謇和詹天佑 张謇詹天佑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两个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都是中国近代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都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2、请你讲讲张謇的故事。

1894年,清朝的科举状元,主张“实业救国”,放弃仕途,创办大生纱厂......3、请说说詹天佑的主要事迹。

詹天佑,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1904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模块三感悟历史

媒体展示下列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与以前的手工作坊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经济效率等方面对比。

2、展示图片:

读图,结合课文,联系历史状况,说说近代工业兴起后,给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代替了马车和步行、电报代替了驿站和马匹传递信息、新式枪炮代替了大刀长矛、新式陆海军代替了八旗兵、近代企业取代了手工工场、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3、应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开创了先河,因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方面: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根本目的,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和落后保守的思想,所以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而以失败告终。

4、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总认为人只有当官才能发财。在科举时代,读书人更是把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利禄作为一生最高的追求。但清末状元张謇,却选择了辞官不做,而兴办实业,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为了抗拒外国资本入侵,为了解决国家的危难和富国强民,以张謇为代表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决心自己创办民用事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可以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5、张謇放弃仕途,兴办实业的创业经历是一帆风顺的吗?为什么? 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他们要遭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我们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为了实业救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6、詹天佑的贡献有何意义?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课堂小结

第二篇: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求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3、知道詹天佑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提问:中国在抵抗列强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警醒到西风东渐已势不可挡。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洋务运动就是探求解决这一课题的一次努力。中国是否就此强盛了呢?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办了哪些洋务呢?结果如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展示课件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总结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简介洋务运动的含义。

4、视频播放洋务运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概括。

5、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洋务运动的内容。

6、教师过渡: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了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凭借洋务运动。

7、教师过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事物。简单介绍轮船和电报的出现。

8、教师过渡:在地主阶级积极的救亡图存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参与到了期中。引导学生讲述张謇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张謇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个人利益,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9、引导学生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展示京张铁路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詹天佑敢为他人先的创新精神。

10、教师小结: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中国的近代工业兴起,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然步履维艰,但历史证明,前途是光明的。

11、布置作业。

第三篇: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张謇、詹天佑的主要成就及他们的救国热情;教学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在本单元中处于起始的位置。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本课则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讲述了中国近代化兴起的历程,为以后维新派实行的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等救国尝试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但是本单元的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二学生的思维虽然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本课历史名词的含义、洋务派的历史地位对于初二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必须具备使用表格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和初步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对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通过对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动手设计等等,开展研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课在学生通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提供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合作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维。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圆满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知识点时间上跨度大,内容有跳跃,还有些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本课以教师引领和讲解为主,辅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比如,学生的填表,设计表格、讨论等等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相关资料包括洋务运动主要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影像资料,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代表照片,洋务运动的文字资料,张謇、詹天佑照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问题设计表格,培养学生的用表格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表格的能力。

设计有关洋务运动评价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你能说出近代以来有哪些国家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几次?结果怎样?

近代中国的劫难,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的方案。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为各阶层的救国尝试提供了可能,今天我们就从我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开始研究,看看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清朝统治阶级上层洋务派的救国行动。(活动设计:复习导入,使上下知识得到衔接,更主要的是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做好背景的铺垫。)

学习新课

一、从“自强”到“求富”:

阅读教材p29---p31,同桌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活动设计:教师提供表格,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使用表格归纳问题。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概念和内容有所认识,为后面对洋务运动作用的探讨做好铺垫。)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

人物

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主张

时间

口号

目的

2、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口号

主要内容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3、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军事工业的兴建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民用部门是:交通和通讯事业。提出要求:“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归纳出这一时期轮船、铁路、电报业的发展情况吗?”。(活动设计:通过前面的表格使用,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并进行展示,选择优秀的设计作为本课的第三个表格。教师可准备参考性表格,此表格应灵活处理若学生设计的较为成功,则不展示给学生,否则,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目的是学生在会使用表格归纳问题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设计表格,培养历史表格的使用能力。)

参考表格: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备注

4、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你认为洋务运动能使落后的中国走向富强,摆脱民族危机吗?(活动设计:联系前面相关的知识(以上三个表格)和教师提供资料(对洋务运动评价有关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生生交流、师生合作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突破本课难点。)

二、爱国知识分子——张謇和詹天佑:

、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张謇为什么要弃官从商,开创实业吗?”

(2)多媒体展示张謇图片,根据书中提供的资料,介绍其相关的事迹,(3)“你如何看待张謇放弃仕途,兴办实业?”

(活动设计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始终站在救国救民斗争的最前列。他们兴办实业以求振兴中华,为此甘愿牺牲个人利益,放弃仕途,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

如果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那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2、爱国知识分子:詹天佑

(1)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

(2)提问:詹天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设计:学生讲述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教师展示所收集的詹天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强调京张铁路的建成在当时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进行进一步教育)

课堂小结:

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涌现出了张謇、詹天佑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步履维艰,但前途是光明的。

课堂练习:

、连线题:

李鸿章

京张铁路

张之洞

江南织造总局

大生纱厂

詹天佑

江南织造总局

2、选一选

895年,一位英国人登上我们中国的土地,下列哪个事情不可能遇到?()

A、他坐火车从唐山出发到胥各庄

B、他在上海给天津的朋友打电话

c、他遇见了刚剪掉辫子的中国人

D、他在京张铁路上观看沿途的风景。

3、结合“每课一得”说说“什么是近代工业”。

板书设计

六、评价

本课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完成的。对于本课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对教师所提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课堂交流情况而定。同时,课堂练习也是一个参考方面。

七、教学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探索实践了任务驱动型民主合作教学法。按照“设计问题,学生自学;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难;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步骤组织课堂教学。本节课,自我感觉运用这种方法较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效果较明显。但是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的人次较少,这方面需要激励培养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才能创新,才能进步。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八、教研员点评

本课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够将新课程理念有机的糅合进教学之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过精心的设计,将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历史表格得到了很好地使用,对于学生使用表格进行历史学习进行了充分的培养,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本课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教师在重要的问题和疑难问题的研究中能够做到适时适地的点拨、总结。

第四篇:《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蔡二高 李梅

【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阅读图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张謇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受害者,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远远超过官僚资本,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

1、播放:《天仙配》音乐。

投影:男耕女织图片。

问:这段音乐和这组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

投影: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为硗确(土地不肥沃),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请思考:“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投影: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探究1:假如你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具备的?

探究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沿海地区?

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简要过程。

提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是否像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那样发展缓慢呢?从哪里看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原因有哪些?

5、投影:

实业:对工商业的统称。

投影: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实业家。

投影:张謇状元捷报。

请设想一下:此后张謇的个人前途将是怎样?

投影: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投影:张謇纪念馆;张謇墓。

投影: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投影: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投影: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京城官府见机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三: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在办厂过程中,很多民众认为机器代替手工缫丝,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导入新课时,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使学生体会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备课时参考有关资料,其中要求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课本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所以补充了三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

通过讲述张謇的事迹,让学生体会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第五篇:2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

1、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启下作用。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4】康有为

康有为(1859~1927),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同时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叫嚣“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离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2、主要著作和思想:(1)思想: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 “渐进”,而不是 “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2)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周礼》等书都是“伪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从中引出的信条就不足为训了。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主”。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3)特点: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合作探究】材料参见教材“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该题的答案可呈开放性。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还是利弊兼有?主张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成一家之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4)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政治运动(1)时间:1895年

(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2、《中外纪闻》:舆论宣传

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由是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强学会:政治团体

(1)时间、地点:1895年8月,北京→上海分会(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3)参与阶层: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

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提出中国正处在“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机。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南北呼应。

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勒索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还是南北强学会,已使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5】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2)维新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担任主笔:时间——1896年;地点——上海。②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

内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a.政治制度: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文教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影响: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欢迎,大大推动了编发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6】谭嗣同

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旧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1896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维新活动:

①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1897年)

②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1897年)

3、严复:

(2)活动与主张:

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严复虽然持有激进的思想,但处事谨小慎微,从不参加实际维新政治活动,也从不去报馆,而且找了个福建人李志成充当馆主,所著文章也不署名,但严复是该报最主要的创办者和主编者。这份报纸,贯穿着严复个人的思想倾向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想。

在《〈国闻报〉缘起》一文中,严复称该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在阐述该报的宗旨和目的时说:“《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国闻报》在创立之初,每天销售1500张。从创刊后就面临顽固势力及保守势力的威胁,不得不于1898年3月27日对外称盘给日本人西村博,实际上编辑人员基本没有变动,1898年5月3日,直隶总督王文韶奉谕饬查《国闻报》,而且警告严复及《国闻报》。而刊登谭嗣同等戊戌政变六君子被害消息、对维新派表示支持等文章,成为《国闻报》于1899年正月真正卖给日本人的导火索。维新派办《国闻报》前后有一年多时间,售于日本人后,一直办到1901年改名为《天津日日新闻》,以汉奸方若为主编,彻底变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文化工具。

②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内容: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意义:《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影响。

4、维新活动的影响:

(1)方式: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上书等(2)作用:

①启发民智:如严复的《天演论》进化思想的启蒙作用; ②组织力量:如成立强学会等;

③制造舆论:如“公车上书”、《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创办。

④形成局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实际上是维新变法活动兴起的历史根源之一,学习时要注意理清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使维新思潮开始付诸实际的政治运动。维新派通过办报纸、立学会、兴学堂等活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在各项维新活动的过程中,一批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应运而生,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并由他们组织起了维新运动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学会、学堂、报纸、著述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1、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参考答案提示: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起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提示: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利弊》等。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所以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板书 维新运动的兴起

下载《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2(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步入近代教学设计

    步入近代 一、立意思路:立足基础知识,梳理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寻找探究历史规律。二、教学设计: (一) 基础知识(朗读提纲第四单元11—28小题)(10分钟) (二) 梳理历史变化......

    《工业》教学设计(第2课时)

    《工业》教学设计(第2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 2.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教案(精)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在......

    《工业》教学设计(第2课时)5篇范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读图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及产品;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

    高中历史 2.1《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 人民版必修2

    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要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兴起与初步发展的状况等方面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教科书和相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专题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学设计 南岔四中 高丽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试图改变以往复习课枯燥无味的状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旨在探索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

    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

    《工业》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