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河南省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时间: 2010-4-2 浏览次数:12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与挑战。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呢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面对新课程,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载体,在现代教学模式下利用信息的传递是搞好教学的又一途径。课堂上,教师能否采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其中包括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长方体的体积”中的具体运用谈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与学的观念,为学生的创新与个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发展智力、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空间与图形知识灵活多变,具有挑战学生思维的特性,“长方体的体积”在多媒体辅助下实施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联想、猜测、质疑、发现、合作、探索,从而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会学习、会发现、会创造。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发现在质疑环节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过程如下:
1.录像片段,课件出示:利用物流车“激趣导入”仔细观察物流车上集装箱并正对我们的一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那么,集装箱的体积呢?
2.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导入课题-----今天大家来一起验证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这样的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方式多样化
由于空间图形看不见摸不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整体的分解,或把面组成体等,从而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优化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种解题思路。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也存在着差异,要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各抒己见,培养其思想的多向性、批判性及独特性。过程如下:
1.探究新知,验证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探索之旅”: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积木组成不同的长方体图形;并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做一做:学生分工合作并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根据要求动手操作2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长方体,填好表格,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不同的操作过程。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个 数 体积(立方厘米)
3.小组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
4.小组汇报,每组探索方法和得到的结论,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各自的方法,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1)长8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
(2)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
(3)长6厘米、4厘米、高1厘米
(4)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5)长2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6)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结果发现:8×3×1=24 4×3×2=24 6×4×1=24 12×2×1=24 24×1×1=24 6×2×2=24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验证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5.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学生推导并交流,说明理由: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所以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6.通过活动说明了什么?要研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就可以了。
三、知识拓展与加强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在深化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过程如下:
1.多媒体展现“数学王国”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课前准备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如“九章算术”、“古代求体积的方法”、“数学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2.全班交流得到的收获。
四、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1.课前使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在创设教学情境,发现质疑环节中效果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信息,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以达到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及师生互动的机会;同时为知识的尝试创新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课后:在多媒体辅助下,为知识的延伸提供了条件,由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联系性和广泛性,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培养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化电教媒体的能力。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展示了学生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高,有了多角度思考方法和多种解题思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课堂完美结合,一定能探索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长方体的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山东烟台养正小学 位述华 麻明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物、课件等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教材为封面,展示本课件的题目.第二页为主菜单,设三个按钮,分别写有导入、新授、练习.第三页为实物图,有木箱子、纸箱子、铁罐、球等.此页在导入时使用.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第四页为长方体,在新授时使用.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体会棱的概念及特征;体会顶点的概念;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第五页为练习题封面,设四个按钮,分别写有练习
一、练习
二、练习
三、练习四,选中某个按钮就可打开某个练习题(练习详见本文第七部分).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2.教师:我这里有一些实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屏幕出示常见的物体,如木箱子、纸箱子、铁罐子、球等,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说明: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而现在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
(二)新授
1.学生举例.
(1)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哪个是长方体?
(2)同学们举起自己准备的实物,告诉同学,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3)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面.(1)谈话:那么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盒子或实物,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讨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全班交流长方体面的特点.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长方体的面.当学生回答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其他意见吗?并出示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实物.
(3)谈话:同学们交流得很好,下面我们观察屏幕上的长方体,它的面有什么特征呢?单击鼠标演示特征.
3.认识棱.
(1)谈话: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2)说明: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屏幕出示:棱——两个面相交的边.
(3)教师:下面我们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然后量一量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同位互相说说结果.
(4)教师:我们在数棱的时候也要有顺序地数,下面看屏幕是怎样数的.
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长、宽、高.
(1)谈话: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这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屏幕出示: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
(2)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看一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3)交流,教师提示:用一只手拿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4)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屏幕出示:长、宽、高.指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练习1.谈话:同学们喜欢叠纸吗?请拿出贴在硬纸板上的长方体展开图,按照图样所示,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开火车做填空题. 3.看图填空.
4.计算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所需要的铁丝长度.(四)全课总结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导入部分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目的是找准知识的切入点. 本课先通过课件列举一些常见的物体,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再让学生根据以前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指出哪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从直现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教师单击鼠标左键,屏幕上只留下长方体,突出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胆地进行尝试,本阶段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受直观的影响,在数面时往往不讲顺序,因此在小组交流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面.
课件中采用动画的形式,使相对的面重叠在一起,生动形象地演示了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特点,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观察、操作实物、集体交流归纳出长方体面的特征的基础上演示课件,起到了强化知识、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作用.
长方体棱的概念比较抽象,本部分先让学生动手摸,变抽象的概念为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件中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各自用同一种颜色标出来,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很自然地将12条棱分成3组.
课件通过有声有色的动画,让棱动起来,展现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
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增强了直观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课件中通过热点闪动,使学生充分注意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这时,适时地出现长、宽、高的文字,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
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做完后,量一量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这样安排,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课堂练习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趣味性,使学生爱学爱练,真正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课件中每一个练习题的答案都设立了热键,只要选中括号,单击鼠标左键,答案就会出现.
练习四中,设立提示按钮,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七、练习设计与分析(一)练习练习一:按照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练习二: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的面一般是()形,特殊情况下有()个面是()形.
3.长方体()的面完全相同,()的校长度相等. 练习三:如下图所示
1.它的上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2.它的右侧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3.它的后面面积是()平方厘米.
练习
四、用铁丝做一个长7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二)设计意图
折叠长方体,安排在练习一的位置上,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练习二以填空的形式,对这节课所学的长方体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练习三以填空的形式,着重考察长方体长、宽、高的掌握情况.每选中一个空,图中相应的地方就会有所表示,这样更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练习中还捎带复习了面积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练习四以计算的形式,着重考察长方体棱的灵活运用情况.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地做了提示,直观地展示了三组棱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学生找到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 宽 高
2、赏景练习
师:让我们去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多媒体出示乍浦风光图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公园?
多媒体出示:平湖当湖公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20亩,是乍浦汤山公园的40%,汤山公园的面积约是多少亩? 生解答,交流。
3、师:游览了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
多媒体出示:兴趣班开班了!请你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列出式子。我校周六兴趣小组有20人参加了舞蹈班,, ? 条件:(1)舞蹈班人数是篮球队的2/3。
(2)美术班的人数是舞蹈班的80%。
(3)科技班人数的4/5 正好是舞蹈班的人数。
(4)舞蹈班的120%正好是数奥组的人数。问题:a、篮球队有几人?
b、科技组有几人?
c、美术组有几人?
d、数奥组有几人?
交流:(1)说说你选择的条件和问题?(2)怎么列式?(3)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4年5月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当前,各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班班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尝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达到增加教?W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传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效果。
一、以声传情,拨动学生的情弦,激起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媒体上的声音资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富于情趣。
(一)适时的乐曲介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新课开始时播放与课文内容或情感相关的乐曲,能很好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把学生导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增添了学习乐趣。如上《记一辆纺车》时,先播放歌曲《南泥湾》,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文章的写作背景,还可以想象出抗日将士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生产自救场面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课文结束时播放与文章主旨有关的音乐,课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花的话》授课结束时,播放《好人一生平安》,随着娓婉动听的旋律,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从小男孩送二月兰给敬爱的老师,联想到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感谢老师,祝愿老师一生平安!
(二)声情并茂的“美读”,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唤起学生内心的视像和情愫,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激起内心的情感。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由于朗读者带着一种盼春、绘春、赞春的喜悦心情,再配上悠扬动听的《春之声圆舞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学生很快就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之中,如同在繁花似锦、诗情画意的春天畅游,自然地产生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以像激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整体印象
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影像,以形象信息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环境氛围,如临其境,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意境。
如学习《沁园春?雪》时,通过制作北国雪景,长城、黄河以及毛泽东观雪、吟诗的画面,同时配以适当的画外音,这样,毛主席指点江山,历数风流人物的景象就出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又如教学《孔乙己》,因学生对封建社会落迫文人了解不多,授课时特地拷贝制作的电影《孔乙己》中反映他穷酸迂腐的几个典型场面,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个饱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摧残且迂腐不堪的“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旧社会知识分子。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揭露当时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现实很有帮助。
此外,一些说明文、游记等,教学时若能展示平面(或线路)图或播放风景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通过展示人民大会堂的平面图和局部的相片,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看清建筑物的特征,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三、综合使用多种媒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因而,许多课件都是把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音乐伴奏下的“美读”,再配上鲜艳的图画,让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学习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声情并茂的朗诵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缓缓响起,加上一幅幅“甲天下”美景的展现,抽象的感情变成了真实可感、拨动人心弦的画面,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份美感,增加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节约时间,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传统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感到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容量太少,而这个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教学时,板书无需再写,上课时只需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超级链接,即可完成,而且板书字体的大小、背景、颜色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形而设定。教师问题的提出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轻轻一击就摆在大屏幕上了。此外,借助直观形象,有些课文内容也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这样授课中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而且授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也就成为可能,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是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相关资料,或做课堂练习,以及复习课的教学,或者优秀专业的展评,借助多媒体平台效果就更加显著。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三篇: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三机一幕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网络教学。现在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福果镇小学:程国辉 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僻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王娟和张明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 2 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僻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CAI课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2)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3)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4)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计算计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在教学《四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在计算机上出示0、1、2、3、4、5、6、7、8、9这几个可以在屏幕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数,然后,我报出一个数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数,使它们组成老师刚才报的数。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纵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所以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得到了充分培养。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 3 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 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僻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 4 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无论科学技术以何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只要“人类教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操作使用“电脑教师”,“人类教师”的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鹤山区第二中学 孙纪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是通过在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出多媒体数学教学的一些优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尤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传教法,构建起新型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
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以下几点,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执教“折线统计图”时,一上课,我跟同学们聊,说老师星期天回去看妈妈,发现她特别开心,仔细一瞧原来她在看一张图,这时电脑出示“河南建业”的上周股票涨势图,同学们一看都乐了,大喊道:“股票涨了。”我顺势说道;“对,河南建业是咱们河南的一支上市股票,最近一直涨势不错,说明咱们现在江西的经济发展不错。”而后,话锋一转,问道:“类似这样的统计图,同学们还在哪里见过吗?你觉得这种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这样就把简单枯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股票K线图和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折线统计图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又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首先提供了30秒钟有关机动车通过一个十字路口的录像,要求学生用熟悉的方法一辆辆记录在表格上。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多媒体再现课堂,引发学生的实践活动,而后引发认识冲突,教师再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得出了用“正”字法比其他方法更便于统计数据。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电教媒体,准
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多媒体教学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内容时,让学生理解a,b,c大小与抛物线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难点是由于函数本身的抽象性和学生对数形结合认识的肤浅性所致。利用Authorware的绘图函数制作课件。当输入不同的参数a,b,c的值后,程序会绘出不同的抛物线。通过反复操作观察抛物线的开口大小、方向、对称轴的位置、图像与y轴交点位置的变化,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图像与参数的关系,并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随着输入次数的增加及图形的变化,疑点在数形结合的动态演示中消失,知识在直观与抽象间印入学生的大脑,难点因实验成为学生的兴奋点。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
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边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如图)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观察并建立了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轻松输快中掌握了知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按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概念。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加以应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及其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件成了教学的必备内容。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就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育需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最终会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而多媒体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当我一宣布要到多媒体功能室上课时,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甚至热烈鼓掌欢迎,可见学生对多媒体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有了兴趣,还能学不好吗?
2、多媒体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靠得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压抑,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往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从视觉、听觉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内化知识。
3、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时代性和教育意义。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又有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资源,这样就更能使思想品德课达到德育的功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堂课的导入形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我在讲“民族精神”时,谈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是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时,播放一段杨利伟出征时的电视短片。这段短片非常感人,兴奋、激动、紧张的人们挥动着彩旗、气球,欢送航天勇士出征„„随着一声“点火——”“起飞——”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整堂课达到了以情入文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传授。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图片和声音与一体的特殊功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教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而把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军事事件以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过程,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等较为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的时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我国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协调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表现制成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流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内涵深邃的品质.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各种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讲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更谈不上接受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引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背景相适应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图形图像、幻灯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再经过剪切、编辑,合理安排,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脑或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这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感受法律尊严》时,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案件的材料,如播放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受贿案、成克杰受贿案等的录像,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法律的特征.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背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使已有的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利用影音资料,再现真实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初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而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课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真实地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牢牢把握住了其思维的触角。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既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多媒体为纽带,把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初中学生又有认知社会、实践社会的强烈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规律,关键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自主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北部地区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的特大水灾等事例,然后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家乡的环境怎么样?你准备怎样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地理老师、家长或朋友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学生上网查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环保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的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思考
1、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有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许多东西呈现给学生了,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但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追究其原因,就是给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被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思维惰性。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具有学科本身特色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用“问题”吸引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视听刺激,就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魅力。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得到充实和提升。
4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优化,质量要提高。课件的内容会影响使用的效果,一个优质的课件会为你的课堂增光添彩,内容更充实。因此我们在制作使用课件时,在选材上一定要新颖、典型、贴近学生实际;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大,不能有错别字。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更好落实新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一些新的情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够丰富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思想品德课中适时、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