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智学校一年级语文《耳鼻口目》教案
培智一年级实用语文
《耳、鼻、口、目》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读“耳、鼻、口、目”。
A类学生(张长生、姜立群、汪静雯)正确认读,发音清楚。B类学生(李旭、王佩、王太航)能识别、跟读,发音清楚。
C类学生(杨海涛、段奥志、柯文、舒紫桑、徐鸿辉)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学生擅于视觉记忆的长处,运用实物卡片与生字卡片同时出现的视觉冲击,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及理解。引导学生说句子:“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
(三)、康复目标:
(1)纠正学生不准确发音。通过指出自己的口、鼻、耳、目,加强学生本体觉、前庭 觉 的感知。
(2)补偿学生语言缺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说多练,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11名,智力损失程度在中重度以上,纪律观念差,自由散漫。按照智力及综合表现,可把学生分成三类:A类学生(张长生、姜立群、汪静雯)能正确认读学过的汉字,发音清楚。B类学生(李旭、王佩、王太航)能识别个别汉字、能跟读,发音清楚。C类学生(杨海涛、段奥志、柯文、舒紫桑、徐鸿辉)多动,自由散漫,不能参与能参与教学活动,常常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徐鸿辉、段奥志、为孤独症患者,不与同学、老师交往,交流,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躯体辅助。
三、教学重点:认读“口、鼻、耳、目” 四:教学难点:记住“口、鼻、耳、目”的读音。
四、设计理念
坚持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导向,注重落实“高参与、高快乐、无输赢”教学理念。训练过程中注重游戏教学,人人参与;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续时间短,行为多动等实际,精心组织游戏,设计互动教学,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徐鸿辉、段奥志进行必要的躯体辅助,让孩子在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具体教法、学法:
1、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2、个别指导,躯体辅助。
4、多样练习,反复巩固。
六、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口鼻耳目的图片、游戏箱。
2、儿歌《十个手指头》和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吸引注意
1、上课,师生间问好,注意让学生站整齐坐端正。
2、点名。不会口语的用击掌的方式表达。
(二)儿歌导入 激发兴趣
1、播放第一课课后儿歌《十个手指头》(配乐),师生边跟着念边表演动作。
2、师伸出食指和中指像爬山一样从身上爬到头上边演示便打趣道:一二三,爬上山,山在哪儿呢?学生回答:(在头上),师接着问:噢——,头上有什么呢?大家仔细看。(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还有耳朵。)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耳、鼻、口、目。
(三)寓教于乐 轻松学习
教学“口”:
1.出示 “口”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名字,叫“口”,比
如开口、张口、漱口,闭口等等。(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在下面板书“口”字。
2、教学“口”的功能。我们的“口”可以做什么用?播放课件:一幅是吃饭图,一幅是讲话图。看完后问学生:口能做什么?(能吃饭,能说话。)归纳小结:口能说。3.教读口的字音。先集体教,再让学生轮流读,轮流读时从A类到B类再到C类学生,让A类学生带动B、C类学生,分别正音,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加以鼓励。
4、玩游戏:
听老师的指令去做动作,看谁做得好: 开口!漱口!张口!闭口!
教学“鼻”
1、出示“鼻”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这是鼻子。)小朋友捏捏自己的鼻子吧,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2、鼻子的“鼻”是一个什么样的字呢?(板书:鼻)这个字笔画很多哦。
3、教读“鼻”的音,再让同学开火车读,不会发音的进行指导,予以帮助。读得好的进行表扬,落后的给予鼓励。
4、教学鼻子的作用:
游戏1:请小朋友闭上嘴巴,听老师的指令: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谈体验:刚才我们一呼一吸的时候是靠什么完成的?(鼻子),知道鼻子有什么作用吗?(呼吸)
游戏2:再听老师的指令:闭上嘴巴,还要用手指捏住鼻子,不准出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游戏结束后,谈体会,让学生通过游戏明白呼吸对人的重要性。)游戏3:(播放课件)猜一猜:两杯液体,一杯是醋,一杯是酒,不能尝,你能分辨出来吗?(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这个游戏告诉学生鼻子的另一个作用:鼻子能闻气味。)归纳:鼻能闻。
【设计意图:游戏教学,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助,让学生快乐学习,扎实提高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耳”。
1、出示耳朵的图片,让学生说,导出“耳”,贴上图片并板书“耳”。
2教读,齐读,指名读。
3、玩游戏:听老师指令,用双手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听老师讲话,再放开耳朵问:老师刚才说什么?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耳朵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小结:耳能听。教学“目”。
1、出示“目”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眼睛。师再讲解:对,这是眼睛,眼睛还有一个名字,叫“目”,“目”也是只眼睛,贴上图片并板书“目”。
2、教读“目”的音,注意不要读成“mo”。
3.播放课件,了解“目”的作用,得出结论:目能看。
(四)多样练习反复巩固。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了哪些字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几遍。
2、指名读。读得好的掌声送给他:***,你真棒!不会的耐心帮扶。对段奥志和徐鸿辉、柯文进行肢体辅助。比如:捏捏他的鼻子,说:这是鼻子;摸摸他的耳朵,说:这是耳朵,耳朵。老师眨眨眼睛,让他模仿眨眼睛,说这是目,目会看东西。指着嘴巴告诉他:这是口,口能说话。
3、师生对答练习:口能(说);鼻能();耳能();目能()。
4、游戏:找朋友:
将“口、耳、鼻、目”的图片和汉字放进纸箱里面,让8个小朋友分别摸一张出来,先说出手上拿的是什么?再让拿图片的小朋友找出拿相应的汉字的小朋友站到一起,就算找到自己的朋友了。玩完一轮,再交换进行。注:及时肯定表扬。
(五)课堂总结 积极评价
1、总结学习内容。
2、积极评价学生表现,树立学生自信心。“棒棒棒,我真棒!”
(六)组织下课、确保安全(组织学生排队走出教室,确保学生安全。
作者:胡春桃 年龄:45岁 性别:女 职称:小高 单位:黄冈市英山县特教学校 邮编:438700 联系电话:1898652388 邮箱:365987136@qq.com
第二篇:口、耳、目教案
课题:
2、口
耳
目
教师:胡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图片,并通过象形字的造字规律认识“口、耳、目、兔、羊、鸟、”6个字。
情感目标:通过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联系实际,认识12个汉字,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
教学难点:
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想说的欲望,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介绍听课老师,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
(1)上一片红,下一片红,外面一动里面动,问他干什么,叽哩呱啦说一通。(嘴巴),板书:口
(2)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板书:耳(3)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板书:目 2.复习生字,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3.新课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有几位生字朋友正焦急的等着与大家见面呢。瞧,他们来了。(请学生打开课本46页)
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重点指导:耳。
三、结合实际,整体感知,了解学情。
1.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和同桌商量商量,互相教教,组织语言准备发言)
2.指名回答,各抒己见,对于说得好的给予肯定。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四、图字对照,学习“口耳目”字。1.学习“口”
(1)PPT出示生字“口”及其图片。请学生读,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2)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怎么记住它呢? “口”的形状就像是我们的嘴巴,古人把“口”写成这样(指图),后来人们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写的四四方方的“口”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个“口”字了吗,再一起再读一读它吧,读三遍。
(3)“口”的好朋友也不少,给“口”字找朋友,口头组词。(同桌先说,后指名同学说。)
2.学习“耳”
(1)我们小朋友可真会学习,再来看看“耳”吧,请三四位学生来读,随点评,再跟老师读“耳”。
(2)看看上面的图画,再看看图画下面我们新认识的汉字宝宝,想一想,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呢?看哪位小朋友的眼睛亮、脑瓜灵!(在学生说出方法的同时,教师穿插讲解“耳”的识记。)“耳”,擦掉中间的两横就是“耳”的轮廓,中间的两横是耳蜗。可以根据图片让学生联想猜测。
(3)给生字找朋友,看谁说的多。3.学习“目”
(1)请学生看图,并认识“目”,指名学生领读,全班齐读。(2)看图,识记字形。“目”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新朋友“目”呢?请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图片上面有一只眼睛,和一个古人写的“目”字,看看它们像不像?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写的“目”字,和古人写的目字又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呢?(竖着放)
(3)“给”目“字找朋友。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的器官。(提醒孩子用好它,保护好他。)4.小结:讲解什么是象形字,总结学习象形字的方法。(1)讲解象形文字“目”的演变,(PPT出示)。
师:从眼睛到古人写的“目”,再到我们现在写的“目”,是怎么变化得来的呢?古人写字就像画画,古人写的“目”是根据眼睛的形状勾画出来的,这种文字我们叫它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你们看,古人写的“目”字几乎和目的样子一摸一样了,后来的人慢慢地把“目”竖起来写了,四个角还是圆圆的,再到现在我们写的“目”字,四角也变方了。“目”字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对照图文讲解)
(2)总结学法:读音,记形、组词。
五、联系生活,结合以上学习方法自主识字。1.尝试认字。
(1)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2)同桌互教互读。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剩下的9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重点点拨“竹”、“羊”的读音。(4)齐读、“开火车”读。3.讨论识记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1)观察画面,记忆生字 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结合画面对几个象形字的由来做适当讲解。
(2)编顺口溜记忆容易忽略的笔画(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等)
(3)鼓励用更独特的办法记忆字形。4.用不同形式给生字组词。
六、玩玩说说,巩固生字。1.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给以上12个字分类,分为四组参加游戏(规则:給12个生字宝宝找家,找到之后大声读给同学听。)
七、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以后,大家还要多在生活中识字,用各种方法识字,认识更多的生字宝宝。回去再把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人体器官:
动
物:
2、口耳目 口 耳 目
羊 鸟 兔
天体自然:日植
物:木 月 火
禾 竹
第三篇:耳口目 教案
《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
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和1个偏旁“ク”。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
十、木、禾”3个字。教学准备:本课12种实物的图片,竖、撇、捺笔画卡片。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字、写字。
1、认字:
(1)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认字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先指导学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2)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囗”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告诉学生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目”。(3)最后小结学法读字看图 —看字比形
—认记生字。在掌握学法后自学其余生字。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没有说到的为难点,就重点指导。(4)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ク”(角字头)。(5)巩固生字除认读外可采用图片与生字连一连、贴一贴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领着大家读一读。
2、写字:
结合“
十、木、禾”的书写,本课要认识“丨、丿、”三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为此,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1)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竖的名称不必讲,或俗称带针尖的和不带针尖的)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带针尖的起笔要重,逐渐轻下去,收笔处为针尖状;不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2)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3)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4)本课的三个字较前有难度,教师必须当堂示范,示范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比划,以记住笔顺,感悟笔笔到位。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实践活动。
课后“我会连”为扩展练习,其中的生字,学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汉字中这类象形字还有不少,只要联想实物的形状,很容易记住。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连一连,试着认一认,教师再检查、纠正,指点识字的方法。配合本课教学还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说得出相像即可。
2、猜字游戏。(不拘于学过的生字,自己认识也可。)“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禾、本)加两笔呢?(米、机)“口”加一笔是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三、尝试认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这三个字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生活中也有接触,利用学生生活积累认字,激发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动学习。)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
1、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2、以学“目”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3、学生自学其余的字。
五、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教师相机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兔”为例,并认识“ク”。
3、再读字、看图,体会生字的象形特点。
六、巩固生字。
1、用卡片比赛认读。
2、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第四篇:3、耳口目教案
3、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新笔画。
2、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识字能力。
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学习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和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学习难点:据象形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2个生字,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识字能力,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一、复习生字,情境导入。
1、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
2、新课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有几位生字朋友正焦急的等着与大家见面呢。瞧,他们来了。(课件先展现“生字王国”画面,创设情境,再出示本课所有生字及图片。)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2、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三、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重点指导:耳。
四、图字对照,学习“日”字。
1、看图读字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3、比形认字: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日”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4、课件展示象形字的演化过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五、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尝试认字。
(1)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2)同桌互教互读。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重点点拨“竹”、“羊”的读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讨论识记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1)观察画面,记忆生字
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结合画面对几个象形字的由来做适当讲解。
(2)编顺口溜记忆容易忽略的笔画(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等)
(3)鼓励用更独特的办法记忆字形。
六、玩玩说说,巩固生字。
1、看图说话,鼓励学生说话,用上数量词,或组词说。
2、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3、做登山游戏,复习12个生字
七、指导书写,评评议议。
1、认识新笔画:竖。范写笔画。书空笔画。书写笔画。
2、分析:十有几画?
介绍笔顺规则。
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教师范写。
学生评议,练写。
八、课外实践,找找做做。
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2、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新笔画。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戴帽子。
出示字宝宝和12顶帽子(拼音),学生连线。
2、拾贝壳。
(1)出示沙滩图,将写有生字的贝壳反贴在沙滩上。
(2)指名上台拾贝壳,拾到贝壳后领读背后的生字。
(3)给贝壳分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器官、动物、天体现象、植物这四类分)
3、猜字谜编字谜
(1)师出谜语,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等。
(2)生试编字谜,让大家猜。
二、交流各自制作的生字卡片。
读读,说说与该事物有关的话题。(如,“鸟”,启发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鸟,该保护哪些鸟等。)
三、完成课后练习,适当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连”。
2、动手操作
3、课外你们还认识哪些象形字?学生举例。
师举例,课件展示几个常见的象形字(人、大、门、分、鱼、鼠、雨、山、竹、水)。
四、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范写笔画。
2、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师范写。
3、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
4、评议、练写。
五、巩固作业:练写生字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2、口目耳教案(精)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
2、口目耳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卡。
如:山、水、田、雨、石、土、鱼等。(及时予以肯定,给孩子表现的空间,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欲望)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十分有趣的生字。
二、尝试认字
1、出示生字“日、月、兔”,看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是怎么会认的?(这些字在前面课文中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再次激起学生的成就感,以投入下面的主动学习中。)
2、出示“日、月、兔”的实物卡片,请学生上台贴图,把图片贴在相应的生字卡上方。初
步感知图文。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出示其他的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学习用数量词“一只、一张、一棵”等)。
2、小组讨论:把手中的生字卡贴到哪一张图片下呢?为什么?手上的生字你们认识吗?(初步体会象形字的特点)3、全班交流。
4、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好吗?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⑴读字看图。
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⑵看字比形。
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⑶识记生字。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
老师引导:“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⑷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2、老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自己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
2、老师揭示易忽略的笔画。
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3、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说说还认识哪些带的字。
七、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个别读、齐读。
3、摘果游戏。
一棵长满果实的梨树,每个梨上都有一个生字,认读一个,摘走一个。
八、指导书写“丨”
1、认识笔画“丨”。
⑴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⑵老师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悬针竖,即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2、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笔画,师巡视,及时纠正、纠错。
九、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笔画。
héng()shù()
2、读一读、拼一拼、连一连
1、mùěrkǒuyuèrìhuǒ
口耳目日月火
2、niǎotùyánghémùzhú
木禾竹羊鸟兔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带帽子。
⑴出示12个生字和12顶帽子。(帽子上写着生字的音节)⑵把帽子戴在对应的字宝宝上。
⑶开火车认读。
2、摆一摆。
把几个字宝宝分别排成四队,带头字已摆好。(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这中类来分)
二、指导书写“
十、木、禾”
1、书写“十”
⑴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⑵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⑶学生观察范字,说说这里的竖带针尖吗?
⑷老师范写,并提醒:横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稍高,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的。
⑸学生描、临后评议。
⑹继续练写。
2、认识新笔划“丿、丶”。
⑴出示“丿”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⑵老师范写“丿”,讲述书写要点,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⑶学生书写在手上,充分感受运笔力度的轻重变化。
⑷认识“丶”。“丶”的书写要点: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3、书写“禾、木”。
⑴观察范字,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⑵老师范写。
⑶学生描、临后评议。
⑷练写。
三、实践活动
1、我会连
⑴自己根据图和字的联系连一连。
⑵小组交流自己所认的字。
⑶总结识字的方法。
2、加一加,变一变。
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日、中)加两笔呢?(目、田、白、右)⑴同桌互相讨论。
⑵师生共同总结。
四、扩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象形字?
五、布置作业
1、把瓜、车、马、虫、牛、电这几个字与相应的图连起来。
2、读一读,照样子口头组词。
火(火车)(火苗)(火星)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