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21.伟大的悲剧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用饱含深情的文学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应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2.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3.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本文中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列提纲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
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饱含情感的文学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二)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三)交代写作背景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文章写的是20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灭的故事。作者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本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预习展示(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顺读课文,解决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任务三:了解南极的相关知识。(二)预习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liè)吞噬(shì)销蚀(shí)
.......羸弱(léi)步履(lǚ)遗孀(shuāng)告罄(qìng)踉跄(liàngqiàng)
......毛骨悚然(sǒng)忧心忡忡(chōng)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1)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2)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3)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4)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5)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6)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的故事”,中间填写一个词语或短句。学生在思考时,务必说出原因。】
示例: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2.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示例: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生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探险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肃然起敬。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
〔明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明确〕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失望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地死去。
3.情感把握。【可以按照“文章叙写了„„赞扬了„„”的格式来回答问题。组内讨论,班内交流展示。】
〔明确〕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五、细读课文,细节品评
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你从中总结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练的词语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
【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如果说得不全面,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批注,结合自己的体会,想好之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答案预设。】
1.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明确〕体现出斯科特一行人具有诚信、高洁的高贵品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科考,体现出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搏斗的精神。3.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明确〕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考,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4.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队员的拒绝„„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明确〕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奥茨具有顾全大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明确〕“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是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队友生离死别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情崩溃而会阻止奥茨英勇无畏的选择。大家都清楚奥茨独自走向雪地会遭遇什么,但是奥茨的存在无疑会拖累队伍。这体现出斯科特一行强烈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奥茨对自己荣誉的珍视。
6.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志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明确〕在他的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蘸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又体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的爱。
斯科特:坚毅勇敢、顽强不屈、无私爱心。
六、质疑阅读,合作探究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课文学习的疑问,然后师生共同解决;指导学生同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予以点拨。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梳理出本文的主题所在。】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明确〕指悲壮。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地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 的。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4.为什么又称斯科特一行人的壮举为“伟大”的悲剧呢?(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明确〕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明确〕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 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的。
七、研读课文,品析语句
【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受感动的语句,然后再分析为什么受感动。此环节在组内完成,教师予以点拨,然后班内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析一个句子。】
示例: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明确〕探险家诚实守信的博大胸襟让人叹服、敬佩。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明确〕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明确〕探险家为事业自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灵震撼。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明确〕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5.“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此刻,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似乎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自得。
7.“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英国人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这一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
8.“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明确〕“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他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9.“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明确〕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 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八、小结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他倾注了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们的足迹烙在了南极的土地上,英雄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探索这个星球的奥秘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战。愿将来你们中的某些人,也能成为像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英雄般的人物,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六、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
↓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失败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
死亡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爱
世人之悲
七、作业布置
1.预习下课字词和课文。2.完成同步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讲解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领会“悲剧”的“伟大”之处。2.探索悲剧发生的根源,提高科学意识。3.感受悲剧的力量,接受心灵的洗礼。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感受、体验本文南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拨、勇往直前,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学情分析
这样让人感动的一篇传记,在教学中,却经常出现一些学生读不进去,觉得难以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孩子年龄较小,没有死亡的概念,以及文章篇幅较长都有关系。学生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人生体验少,因而在教学伊始就从用我亲人的经历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悲剧人物的震撼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健儿王福洲、屈银华、贡布登顶珠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壮举!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其中包括一女教师)全部遇难......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
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一遍。
一、悲情重现
1.请同学们回顾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斯科特一行五人历尽艰辛到达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归 1 程,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2.请你将课文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
文章记叙了斯科特一行5人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惨历程。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⑴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第2自然段)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什么也不是。
⑵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第2自然段)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⑶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首先是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然后是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最后,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⑷世人之悲:
(15自然段)在英国国家教堂里,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教师补充: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4.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⑴斯科特一行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先行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说明斯科特公正无私,恪守信用,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⑵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说明他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
⑶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表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⑷斯科特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表现他的坚毅、执着,无私的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 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教师补充:
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5.小结
本文最打动你的情节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结合课文内容,用“悲”在 ,而
“伟大”的句式表述。
例:“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失去了生命,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伟大;
悲在失败,而冒险精神伟大;
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信的绅士风度伟大;
悲在生命的毁灭,而团结无私、献身科学的精神伟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们从中获得精神鼓舞伟大;
教师补充:
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二、悲情探源
请同学们参考课外所搜集的资料,小组一起分析讨论:
1.你认为导致斯科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准备:阿蒙森属于临时转向,但在之前为登上北极已经做了四年的准备。斯科特知道阿蒙森的目的后,匆忙出发,准备不足。
心情:出发前急于求成,失败后灰心沮丧
任务:阿蒙森以探险为主,斯科特一行承担了太多的科研任务。
如果以科学成果来看,斯科特这次的探险是成功的。
装备:阿蒙森是经专家挑选的爱摩斯基狗,并且训练有素。斯科特的矮种马不能适应南极的寒冷.天气:阿蒙森所选路线虽为位置路线,但一路比较平静,未遇较大的风雪寒冷侵袭。斯科特所选路线虽为已知路线,但不幸一路遭狂风暴雪侵袭,过早的耗掉了大量的人力、畜力、物力、财力。如果天候状况对调,那么这场竞争胜负还难说。
还有一项差异值得一提。虽然两队人马对拉橇的动物(狗与马)都不太熟悉,但阿蒙森一行人登船后就将狗群分成十狗一组,分别由一至二人照管,阿蒙森也负责照顾绑在舰桥的十四只狗,所以还没到南极大家就已经熟悉将来的交通工具,并建立威信,登陆后没多久都成为驾狗橇老手。狗可以睡在雪地而怡然自得,马匹就必须躲进马厩,在野地过夜时还必须兴建挡风墙,所以为了照顾马匹,斯科特的队员花掉许多精力与休息时间,甚至半夜还得爬出睡袋跑去照顾出状况的马。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同桌交流)为了让英国的国旗插上极点,这是一种民族荣誉!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任务,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出了他们的人格和绅士风度。
教师补充: 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这里也体现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 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许事情的结局不会如此凄惨。
3.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也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我们该如何对待成败呢? 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我们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意识。
⑶任何事业都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对于我们所热爱的事业,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应该做到无怨无悔。
⑷做什么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的心灵都应该在经历中变得更加高尚。
三、悲情同构
1.此次南极探险,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的斯科特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还有许多历史事件或人物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他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们更长久的思考与鼓舞。
虽然阿蒙森取得了成功,但斯科特在南极归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毅,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所以作者为斯科特立传。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你知道的探险英雄有哪些?
小结:让我们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
3。你知道的关于失败的、英雄的、悲剧的名言有哪些? 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几部关于南极探险的书籍,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进行课外阅读。【资料平台】 《世界最险恶之旅》 《意志极境-徒步横越南极大陆》
《冰海历劫700天》 《选择卓越》 吉姆·柯林斯 《夺取南极的斗争》 茨威格 见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南极历险》高登义
4.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2002年2月7日,英国的安妮公主到达南极大陆,开始她为期三天的南极探险之旅。安妮此行旨在纪念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登上南极90周年。假设你是安妮公主,以《安妮的日记》为题目,发挥想象,记录安妮登上南极三天的所见所感。
提示
⑴可以运用日记的形式;⑵引用本课中收集的名言片段, ⑶查找资料,发挥想象。结束语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这样虽在未成功的事业中悲壮地毁灭了生命,但他们在奋斗中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的精神去激励着后人。同样,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也应肩负时代的使命,秉承英雄们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去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去打开宇宙的一扇扇神秘之门,去实现我们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板书设计 悲剧 伟大 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作证之悲――诚信 死亡之悲――团结 无私 世人之悲――敬仰永远悼念,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第三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饱读诗书,又睿智勇敢,所以在上课之前老
师想考考大家,让我们共同领略古诗的魅力与风采,我来说诗歌的名字,你来背诵作者与诗句。大家准备好了吗?从大家铿锵有力的回答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必胜的信心。好,一首思恋家乡与亲人的小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二首: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看来说大家饱读诗书,还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别有情味的小诗《渡荆门送别》。
一、古诗鉴赏四步法
鉴赏古诗有方法,首先,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方法,那就是古诗鉴赏四 步法:
1.自由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背景,做到读得流畅,读懂诗意; 3.抓住诗眼,做到读出韵味,读出深情。4.赏析景物,做到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三、“别”有韵味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停顿。
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一会请大家来展示你的风采。
这几位同学都做到了读准确,也读出了诗歌的韵味。可是要想读懂、读情、读境,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接下来我们就要去了解李白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情。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主了解学案上的作者介绍及背景介绍。好,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到底对李白了解多少,是否已经明确了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杜甫给予李白高度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曾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可谓是豪情万丈,踌躇满志。《渡荆门送别》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
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此时,25岁的诗人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他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四、“别”有诗意
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相信会对大家疏通诗意有很大帮助。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与尾联共八句。下面就请大家继续朗读诗歌,结合学案自主学习与巩固练习部分,逐句翻译,疏通诗意,看一看诗歌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首联两句: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你能说说这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两句是叙事,交代了作者“渡荆门”的目的。朗读的时候平实一些就可以了。)
颔联两句: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 流。(这两句是作者出了荆门山之后看到的长江两岸的实景:山、原野、江、大荒。)
颈联两句: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霞在江水上空凝结,成为海市蜃楼般的美景。
尾联两句: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下面让我们共同疏通一遍诗意。现在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诗意,那么就请大家带着对诗歌的理解,齐读诗歌。
五、体悟诗情
同学们已经把诗歌读得非常流畅了,但是我们还要读出感情。那么,我们如何抓住这首诗歌的诗眼呢?请大家思考:诗歌中抒情的诗句是哪两句?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本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这也是这首离别家乡的诗歌的独特之处。)尾联两句凝结为诗人读故乡的深沉的眷恋与惜别之情,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把语调放低沉些,语速舒缓沉稳一些。下面就请同学们,揣摩尾联两句,酝酿感情,尝试读出作者的浓浓乡情。一会儿,找两个同学展示一下。
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倾听,听后给出评价。请大家用饱满的感情,齐读最后两句。同学们已经能把诗人的深沉的乡情读出来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四句,看看诗人描绘了如何别样的风景?
六、“别”样风景
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诗歌颔联和颈联六句,六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2.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的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壮丽的景色。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事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2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以动衬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注意语调要上扬,语速要轻快。
七、再读传情
作者描绘了荆门山外长江两岸特有的秀美风光,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意境。大家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小组合作演绎,首:语调平实,语速适中;
颔: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音色清亮;(兴奋、喜悦)颈:语调高亢,快慢结合,浑厚粗犷;(万丈豪情、朝气蓬勃)尾:语调深沉,语速徐缓沉稳。(无限眷恋)我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
八、“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白告别家乡,辞亲远游,虽依依惜别,却也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离别于他是一首轻快的歌。离别是诗歌的一大主题,离别于柳永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忧愁;于李煜是“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怅惘;于王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与思念;于徐志摩,则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的静默。
离别,或惆怅、或豁达,在诗人的笔下被定格为永恒,千古传诵。
九、畅叙别情
大家的生活中,必定也有大大小小的离别,或许是与至交好友的悲伤离别,或许是第一次离家住校与亲人的难舍难分,或许是假期与同学的短暂分离。每一次离别,都承载了种种离情别绪。请你用真情的笔触,流泻属于你的别样情怀。
要求: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不少于200字。
其他四首诗歌方法同上。
第四篇: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doc
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练基础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癫狂(diān)
毋宁(wú)
..B.厄运(è).C.吞噬(shī).D.遗孀(shuānɡ).
贮藏(zhù).
拖拽(zhuài).羸弱(léi).
广阔无垠(yén).忧心忡忡(chónɡ).坚持不懈(xiè).毛骨悚然(sǒnɡ).【解析】选D。A项“垠”应读yín;B项“忡”应读chōnɡ;C项“噬”应读shì。2.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珊珊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洌的寒风。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答案:珊珊 姗姗
洌 冽
(2)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楜楜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栅的步履。
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答案:楜楜 糊糊
栅 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只大螃蟹在沙滩上挥动它钳子般的爪子,颇有一番耀武扬威的样子。....B.自金融危机以来,客户们都开始精打细算了。....C.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语无伦次。....D.经历了千辛万苦,饱尝了酸甜苦辣,历尽了人间坎坷,我们终于获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解析】选C。“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用在工作方面,属于错用对象。4.课内阅读。
阅读“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至“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完成(1)~(4)题。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雪之凶猛,暗示了斯科特一行悲剧性的结局。(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句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海市蜃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时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称“海市蜃楼”,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他的祖国、亲人和朋友了。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斯科特及其队员身上具备哪些人类的优秀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对民族、对同伴、对亲人朋友的挚爱之情。
(4)有人认为,斯科特一行最后选择“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是懦弱的表现。因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已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了。他们选择死亡,以及临死前的不哀叹,都是英雄气概的表现。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徒步走到南极 龙 江
托德·卡米切尔正面临着一个严酷选择:是冒着随时死亡的危险继续拖着身后的雪橇走,还是扔下雪橇没有任何装备和补给地向前走。
最后,他做了第二种选择。卡米切尔的终点是南极美国科考站,已经很近了。卡米切尔是一名45岁的探险者,来自美国费城。2007年时,他曾做过一次相同的旅行。但是,几个星期极其凶险的暴风雪迫使他打了求救电话。“失败感如影随形跟着你。”卡米切尔说。唯一能够使他感到安宁的是再尝试一次。于是,他把视线投向了一项世界纪录。
卡米切尔试图打破的纪录,全世界只有不到10个人做过:独自一个人行走690英里,从南太平洋西岸长途跋涉走到南极。最快的纪录保持者是英国妇女海娜·麦克金德:39天9小时33分钟。
从一开始,时速65英里的风就把他吹得无法呼吸。行进了几英里后,滑雪板的绑带忽然松开了,紧接着一根滑雪杖断了。这个时候取消探险是理智的,但是他觉得不能放弃。
按照计划卡米切尔每天需要走完19.7英里,然而,计划定下来了,并不一定总能坚守。南极到处是冰隙。小块的碎冰堆积起来,把深不可测的无底深渊挡住了。
出发第四天,麻烦已经“多得像天上掉下的雪”。卡米切尔一脚踩空,本能地攀住冰隙一侧,紧紧抓牢,才爬上冰面;他贴在风镜上的橡胶薄膜硬得像冰片,把他的鼻子割伤了;他的脸因为冷而肿胀起来。“美丽的东西有时候需要痛苦来培育。”他对着摄像机说。
决心和灰心此消彼长。到了第27天,卡米切尔的脸冻坏了,眼睛也被冻伤。“我开始怀疑身体能否支持得下去。”他对着摄像机说。在皑皑雪地里,卡米切尔每走一步都深及膝盖,他的脚一天14小时不停地陷入雪中又被奋力拔出。
离目的地大约还有80英里时,卡米切尔的全球导航仪坏了,糟糕的还不止这些。他的炉子熄灭了,他无法化雪用水泡食物了;卫星电话也断电了。他的肌肉失去了弹力,他的肺被冻伤,几天来一直咳嗽,咳出了星星点点的血迹。
幻觉就在这时开始出现,他看到了祖父,继而看到科考站就像一个小点出现在远方。真的是在那里吗?2英里还是10英里?
雪橇驮着他所有的补给物,但是现在他不得不放弃。卡米切尔只带了摄像机再度出发。12月21日,在经过47小时连续不断的长途跋涉后,他终于踏上了南极站宽阔的飞机跑道。
一个女人走出科考站向他挥手,然后指向一个极点标志。卡米切尔用手摸摸极点标志确认了他到达的时候。天啊!他破了纪录,39天7小时49分,先于麦克金德2小时不到!1.从记叙的顺序看,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叙,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倒 从严酷选择写起,易于引起读者的关注,使作品产生悬念
2.徒步到南极的过程中,卡米切尔遇到了哪几方面的困难及考验?请分点归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从环境、物资、身体状况等方面总结概括。答案:环境的恶劣、身体的伤病、精神的考验、装备损坏等。3.从画线段落所述卡米切尔出现的“幻觉”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含意。“幻觉”中看到祖父、科考站表现出卡米切尔在危急中对亲情、对理想的渴盼。
答案:“看到”了祖父,表现出卡米切尔在危急中对人间温情的眷恋;“看到”了科考站,说明他尽管身临险境,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他性格中的执着。
4.“美丽的东西有时候需要痛苦来培育。”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卡米切尔这句话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结合文意理解经受痛苦的磨炼才能成功的道理。答案:遭遇危险后的卡米切尔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他乐观的精神;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挫折的考验,经受痛苦的磨砺,最终才能得到“美丽”的成功。
5.卡米切尔2007年的失败,成就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斯科特一行的失败,成全了“一切时代”的“最伟大的悲剧”。读了选文和课文,你对“失败”一词有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内涵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失败”的感悟,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等。
答案:失败是暂时的,只是表象,经历失败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在失败中磨砺出来的顽强意志、被激发出来的奋斗的勇气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使人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综合运用
6.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某校七年级一班开展了“我说探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近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请你向奋战在南极科考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送上你的祝福。(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祝贺你们,泰山站的建设者。泰山站的建成和使用,是我国探索南极的又一个巨大成就,它不但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使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将推动我国极地事业的更大发展。
(2)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
我们反对探险。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们支持探险。通过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探险是一种超越自我,探索自然,拼搏进取,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
(3)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且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词。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斯科特 ②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即使死亡与恐惧等把他包围,他也没有放弃希望。在令人心痛的结局面前,他毅然接受了对手给他的任务。③集伟大与悲剧于一身,在面临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时,他失败了,这一次失败让他跌倒再也爬不起来,但他始终坚持,在生命的尽头与命运做着殊死抗争。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使用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如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位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片段仿写】请你认真观察一位老师的神态,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答案(示例):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讲台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伟大的悲剧(学案)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文章一开始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探险队员们的心情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开头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现出队员们胜利在望的心情,宿愿就要成为现实,多年的梦想即将成真,他们将迎来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时他们简直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欢乐的潮水即将涌出,“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至于一个人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政府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