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时间:2019-05-12 20:2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S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设计模式: 肯普模式的主要特点: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要素间没有连线:可不考虑某要素或次序灵活

学习需要和目的是模式的中心,即ISD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系统设计是连续过程,评价与修改不断与其他要素联系 较适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解决 史密斯—雷根模式的主要特点: 增加了学习环境分析 策略部分更明确、具体

把“修改教学”部分放在教学评价模块中,使模式更为科学

3、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表述, 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 具体表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

4、教学目标分析:ABCD法。

A

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

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C

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 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对内外结合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局限性:只强调了行为的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内外结合做为弥补,注意了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表述(知道、理解、欣赏、尊重),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

5、教学目标分析方法主要有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6、学习者特征基本要素:

1、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时期)。前运演阶段(2-6岁,相当于学前时期)。具体运演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时期)。形式运演阶段(11-15岁,相当于初级中学时期)。

3、初始能力(从学习者角度)。

1、预备技能:学生在开始新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2、目标技能:在教学目标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学习者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疑虑、偏爱或误解

4、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5、学习风格的涵义: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心理行为方式,它作为相对稳定的指标,反映学习者如何知觉,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作出相应反应(Keefe(凯夫),1979)

7、学习者特征分析基本方法:1.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变量

(1)有意义学习: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提出,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②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凯恩夫妇指出,学习就是要“创造联结”----《创造联结:教学与人脑》,有意义学习的三要素:

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真实生活(如认识一个城市)②

放松的警觉:高度挑战、低威胁

积极加工: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认知结构:知识的数量、质量、组织结构。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3)认知结构变量:(分析认知结构的三个特性)

可利用性:能否提供认知支持?

可分辨性:原有结构是否好?能区分新知识? ③

稳固性:原有观念是否稳定? 2.判断、培养认知结构技术----概念图

评价工具②

教学工具③

学习工具④

思维工具⑤

策略工具 ⑥

知识显性化工具⑦

知识管理工具⑧

交流工具⑨

认知结构形成工具

8、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方法就是教学中使用的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对所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总体考虑。教学模式: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形式。

9、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讨论法

2、演示法、示范— 模仿

3、自学、发现教学法、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练习—反馈

4、训练与实践、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益智性游戏

5、案例教学法

6、参观法

7、操作法

8、探索发现法。

10、“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赫尔巴特的四段(或五段)教学过程模式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 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支架/脚手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从现 有发展水平提高一步的支持的形式。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情境化教学的一种,“锚”是指教学中创设的真实的、有故事情节的情境,并将问题镶嵌其中,引发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以随意的不同途径、方法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取同一事物和问题的多方面认识。

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11、教学环境的定义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讲,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广义: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与风气,),科学技术,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亲朋好友)等。狭义: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为狭义教学环境。

12、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

1、物理因素: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等

2、各种教学设施

3、社会信息(智慧圈)数字化、媒介化、信息化

4、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三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并与其他人际关系构成教学的人际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比如对教师的认同、权威的印象影响学生的信息接受趋向度

5、校风与班风(校园文化的创建),学校与班级的集体行为风尚,是集体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它对学习的影响不同与行政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样一些无形的力量。

6、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师生共同影响形成的)

7、班级规模(组织形式:大班教学与小班化教学)

8、教室环境(座位编排方式,桌椅高低)

9、其他因素:团队活动,学校组织等

13、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按照乔纳森(Jonassen,1996)的说法,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主要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

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

1、作为课程学习的资源工具;

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工具;

4、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

5、概念图工具;

6、作为自我评价和学习反馈工具。

1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5、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

16、教学评价相应方法:学习契约(Learning Contract、量规(Rubric)、学习档案(Portfolio)(电子学档E-portfolio)、概念地图(Concept Map)、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第二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模块一

一.教学设计的产生与与发展

1)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杜威

桑代克:猫笼实验、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 2)理论初创(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创建程序教学法)

3)纵深发展: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罗伯特·加涅:《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和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特点:

1、以多种理论为基础

2、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

3、是操作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4、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

5、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模块二

一、教学设计的层次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软件、声像教材、网络课程等

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 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 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的阐明 学习评价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分析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第二单元

模块一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教学设计项目的论证:分析问题的性质、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认定设计项目 模块二

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发(ISM分析法)模块三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1、小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 从形象性思维到抽象性思维的过渡 关键年龄

自我意识发展较快 意志比较薄弱,2、中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思维的预计性 思维的形式化

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增强 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3、大学生智能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智能上成熟 价值观明显

社会参与意识明显 日趋稳定的人格基础

4、成人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目的明确 实践经验丰富 自学能力较强 参与教学决策 注重教学效率

二、学习者认知风格分析(重点)(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外部定向者)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内部定向者)

内外控制点

控制点,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3、焦虑水平(焦虑,是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4、左右脑功能优势

模块四

1、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期望。)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将教学目标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ABCD法

A(Audience)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B(Behavior)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

C(Condition)即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

D(Degree)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

第三单元

模块一

一、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1、课堂讲授型模式(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2、自主探究型模式(一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假设-科学探究-形成结论-反思拓展)

3、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

三、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锚”是指在真实情境中创设问题所依靠的故事情节,包括技术和情境)主要步骤:设置锚-围绕锚组织教学-鼓励自主和合作学习-消解具体的锚-效果评价

2、支架式教学模式: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思想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四、英特尔未来教育

1、“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和北京成为该项目在中国的首先试行地区

2、培训目标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扩展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的目的”;“使教师们知道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做中学”。第二,“在评中学”。

第三,“在帮中学”。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第四,“‘我'为中心”。

4、1)通过培训,学科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改意识增强,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2)许多学员制作的单元教学计划在新学期教学活动中得到较好地应用。3)学科教师创建的单元计划,取得较好的成效。4)

模块二

一、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成熟有效的教学策略包含的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第四单元

一、教学媒体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内涵: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特性:固定性、散播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 内容符合原则 对象适应原则 最小代价原则 多重刺激原则

抽象层次原则(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条件)

三、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问卷表:根据选择依据进行问题设计和应答(预备阶段可使用)矩阵式:界定不同媒体的教学功效(正式查阅)算法型:功能代价比(简单参照)

流程图:类似信息加工方法(媒体设计)

第五单元

一、学习评价的内涵与发展

内涵:学习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展情况、学习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对学习效率做出鉴定和价值判断,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的活动。

二、学习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类型: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功能:

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 特征: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重视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注重对学生的定性评价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四、利用思维导图认识学习评价(托尼·巴赞)思维导图作用

可以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工具,可以被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对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的工具

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促进师生双方对教学与学习的深入反思。

约.哈利之窗——认清你的思维盲点

模块二

一、学习量规(Rubric)评价 量规是一种对学生的作品、成长记录、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过程中其他表现进行评价的工具。它往往从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多个维度规定评价准则和划分等级。

二、学习档案的评价 学档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的一种评价方法。

学档评价的基本环节 确定学档评价的目标

确定学档评价的标准与内容 学生学档的保存、分析与解释

三、学习契约评价

一种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规划、设计的学习活动书面协议。

第六单元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

二、WebQuest模式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创立 基本结构

介绍、任务、资源、过程、建议、评估、结论。WebQuest设计的FOCUS原则

F找出精彩的网站

O有效地组织学习者和学习资源

C要求学生思考 U选用媒体 S搭建脚手架

第三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其思维主要特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学习动机:概念: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机与学习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能产生动机,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学机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显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和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其教学策略的过程:阶段1:呈现先行组织者;阶段2:呈现学习任务和教材;阶段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的教学条件:

1、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

2、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3、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

5、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最重要因素;

6、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

7、需要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的尝试、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变式练习的尝试、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自我反馈教学策略(突出者: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选择课题、解释探究的程序、搜集相关的资料、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说明规则,解释理论、分析探究过程)。

2、细化理论、ABCD教学目标、CSCL 细化理论(ET):瑞格卢斯是细化理论的最早提出者。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七”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一个目标是指细化理论的全部内容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两个过程是指ET主要通过两个设计过程来实现上述目标,这两个设计过程一是“概要”设计,二是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概要设计是从学科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具有代表性的概念作为初始概要,这些初始概要中包括一个概念定义、若干个概念实例和把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练习。根据细化理论学科知识内容有三种类型:概念性内容(说明“是什么”)、过程性内容(说明“如何做”)和原理性内容(说明“为什么”)。细化等级设计就是对选出的初始概要不断进行细化,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逐级加深。也就是说每一级细化都是前一级呈现内容的深入与扩展,通过每一次细化,使得教学信息越来越具体、深入、细致,直至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科内容复杂程度为止。每一级的细化结果都是下一级细化的“概要”,细化过程就是对初始概要不断完善与深化的过程。四个环节是指为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选择为概要设计作好准备,定序为各级细化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以保证每次细化结果的一致性,综合和总结则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与知识整体的关系,从而把每次细化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各种知识点的堆砌。七种策略是指为保证细化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在细化过程中适当运用的有关教学内容组织的七种宏策略。

ABCD教学目标:A——对象: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规定达到行为的最低标准。

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主要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突破了范围的限制,CL交互的可控性,附属角色的隐藏,复杂低层工作的简化,全面展现问题情境,在线资源,教师的角色转变。几种主要的形式:实时同地CSCL,非实施同地CSCL,实时远距CSCL,非实时远距CSCL。

3、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原则、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事物的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其习得是学习者学会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思维和分析思维,学会了如何学习。动作技能:其操作的流畅与时间的精确性能反映行为表现的内部组织程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原则: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1、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5、五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取教学策略的一般原则:第一、能激发学习动机,第二、有明确学习目标,第三、组织好学习内容,第四、学生参与并反馈,第五、注重个体间差异。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当代主要流派: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布卢姆。主要分类:1.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2.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与先行组织者策略

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4.布卢姆目标分类。教学理论虽然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它本身不研究教学。揭示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是教学理论的任务,要进行教学设计,不但要有正确的学习观,还要对教学规律有清楚的认识。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4、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评价、学习环境

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以下:

1、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1)认知能力特征分析2)认知结构分析3)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2、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1)学习者的学习态度2)学习动机分析3)学习风格分析;

3、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2)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3)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学习者的初始知识和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等。】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位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其功能:

1、诊断功能: 判断教学各方面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

2、激励功能:促进和强化。

3、调控功能: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4、教学功能:促进教学和学习。

5、导向功能:评价目标是评价者努力的方向。其分类: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按评价的功能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学习环境:几种不同的观点:

1、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

2、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维持的情况和条件

3、学习环境是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4、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5、肯普模式、人际关系设计

肯普模式:IDI的代表模式,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目标,2.学习者特征,3.教学资源,4.教学评价。需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学生必须学到什么?2.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要适当安排10个环节:1.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2.选择课题与任务。3.分析学习者特征。4.分析学科内容,5.阐明教学目标,6.实施教学活动。7.利用教学资源。8.提供辅助性服务。9.进行教学评价,10.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人际关系设计: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其应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课堂氛围营造的原则:(1)教师要了解自己(2)教师要了解学生(3)教师要了解目标(4)教师要了解从何开始。课堂氛围营造策略:(1)民主教学(2)成功教学(3)灵活教学(4)双边教学。

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1.使学生懂得社会交往的意义和目的2.教育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3.帮助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正确树立“自我形象”4.战胜自卑,增加交往的积极性5.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1.传统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2.网络环境下课堂行为调控策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调控;做好课堂常规训练)。

6、教学设计的模式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常用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常用教学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接受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九段教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模式。【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概念获得模式、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模式】

7、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8、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和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奇特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结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9、网络课程设计原则与特点:原则:

1、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原则;

2、情境性、真实性原则;

3、可交互性原则;

4、可移植性原则;

5、对学习者积极引导,依据反馈不断完善的原则;

6、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特点: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一改以往的单向传递方式,具备双向传递功能,这种双向交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学习者可以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还可以为多元化的评价提供可能。开放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任何网络学习。网络课程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更是对所有个体的开放。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学习科目。在每一门科目中,也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目前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与自己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通过网络学习。同时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从而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协作性,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更能体现协作的优势。网络群组管理员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促进、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多媒体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使交互形式更丰富、更逼真、更直观;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而激发思维灵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超文本性。网络课程的超文本性打破了传统教材组织的逻辑性、线性顺序结构,以非线性、非结构、网状结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这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一致,更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

10、迪克—凯瑞模式分析:其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这一模式特点包括:第一,强调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以及起点能力的确立;第二,教学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设计者不断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以期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第三,安排教学活动,以优化每一教学事件,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第四篇: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

了解 第 3 页 判断选择题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 第 10 页 掌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教学作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其设计工作的重点是私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材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来完成目标。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这里的系统指比较大、比较复杂和综合的教学系统

五、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第 15 页 记住谁提出的加涅——“九一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瑞格卢斯等人——精心加工理论(Elaboration Theory ET),也称细化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梅瑞儿的——成分显示理论 第2章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对教学活动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达到的并能用现有的教育技术手段测量到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与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 34 页

论述题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中将要体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认栽的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识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三种形式表明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识记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如能分析因果关系,能识别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综合:指将所学的各部分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独特的文章等。、评价:指对材料(论文、观点、研究报告)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根据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

三、教学目标分类的方法 第 41 页理解概念、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及程序,所以,只需直接对达到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即可。、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越低。3、信息加工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能够清晰地说明学习者掌握了教学目标规定的技能以后,将能够做什么。

信息加工分析法不仅能将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显示出来,而且适用于描述或记录外显的动作技能操作过程。、解释结构模型法(即概念图的分析)(来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第 45 页重点掌握

为了便于记忆,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 ABCD 模式。、A ——对象 audience 阐明教学对象、B ——行为 behavior 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 ——条件 condition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 ——标准 degree 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如:(提供 10 个图形)C,(三年级学生)A 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B,(在 10 个图形中至少能有 8 个被识别正确)D。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待定

ISM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第3章

一、学习者的认识能力特征分析 第 59 页、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形式运演阶段。

(1)前运演阶段(2 到 7 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 只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维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维度或层面,缺乏守恒。、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指考虑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自我中心主义: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2)具体运演阶段(7-11 岁)

儿童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具有了心理操作能力。

(3)形式运演阶段(11岁以上)

具备以下思维能力: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可以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维;抽象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

二、认识结构变量 第 61 页 掌握

经长期研究和理论探索,奥苏贝尔发现在认识结构中有三方面的特性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的是影响。称为三个认知结构变量。

第一个认识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 可利用性”,即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必须在包容范围、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起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第二个认识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 可分辨性”,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清晰可辨。

第三个认知结构变量指认知结构的“ 稳固性 ”,即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牢固。

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区别理解第 66 页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老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ARCS 模型 67 页 名词解释

(1)注意力 Attention

对低年级学生,激发兴趣。对高年级学生,激发未知欲。

(2)关联性 Relevance 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制定。

(3)自信心 confidence 为了建立自信心,教学中应提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4)满足感 satisfaction 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对学生的学业多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避免挫折感。

五、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分析 72 页 重点掌握 论述题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青少年处于自尊心很强,又相对封闭的阶段。在网络下,更容易克服羞涩心理,更直率地表达自己意见,可以控制学习速度,放缓交流节奏,不易受干扰,因此更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

网络中先建立信任关系而开展学习活动,更容易找到和自己持有相同观点,有共同学习倾向的同伴,因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影响。、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

在网络中,失败后学习者可以马上重来,从而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作为学习者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扮演意识。、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发生了变化

由于可收集信息十分有限,往往导致认知的简单化,由于网上交流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纯语言符号,而且以慢于正常对话节奏,因此网络中的学习往往显得冷漠,看问题简单化、绝对化。、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

网络使得不同学生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网络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是学习者学习风格发展和完善的催化剂。、学习目标多样化

按教育类型分,有的为了获得一定层次的学历文凭,有的为了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有的参加各种非正式的学习,只是为了不断充实自已,追求自身的发展。多样性和我层次性。、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

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认为,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三种,人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和有序思维、随机思维进行组合。

网络环境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

第4章

一、教学策略 80 页 重点掌握

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二、五环节教学模式

85页论述

这一模式源于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后来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以改造而提出。

(1)激发学习动机

这是唤起学习者注意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对上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进入学习的情境。

(2)复习旧课

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检查前续学习的质量,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的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

(3)讲授新课

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组织和授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4)运用巩固

这一环节往往是组织学生练习,使之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理解新知识,以加强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新知识。

(5)检查效果

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矫正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和独立银行业做好准备。效果检查既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我检查。

三、抛锚式教学策略 92 页 理解

“锚”指的是有情节的故事。教师应成为学习者。1、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况下发生。、确定问题

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就是“抛锚”。、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获取相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及利用,评价相关资源的能力。、协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的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四、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 99 页 论述

重点掌握

常用的学习策略常常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5 种。、课堂讨论 2、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第5章

一、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29 页 简答、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教学条件

二、人际环境设计概述 140 页 理解

人际交互环境设计应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等环节。

第6章

1)

一、教学评价概述 153 页、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导向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155 页理解

1按评价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被评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如成绩排位。

绝对评价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如测验成绩。

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群体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其若干侧面进行比较。2按评价功能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一般在正常教学活动未正式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等进行摸底。形成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结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着重于判断前期的工作、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的评价,如考试 3按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对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数量化水平低,用于产品的评价,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

定量评价:运用数学方法,从数据中得出规律性结论。

三、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159 页、评价功能的发展)评价过程重学生的发展,轻甄别功能。)评价过程重在激发对学生学会思考,轻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评价过程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反应方式,而且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评价取向的发展)过程取向的评价)多元主体取向的评价 3、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发展)档案袋评价)研讨式评定)学生表现展示型评价)缝补性评价)电子化评价

第7章

一、编写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192 页、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课题,教学对象,教学课时,2、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学习动机分析、学习风格分析 情感态度,教学手段,技术准备、对课题的描述、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

第五篇:《办公自动化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室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求取更好的效果,以达到既定(即经济、政治、军事或其他方向的)目标。

2、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是指将声音信息转化成等价的文本形式信息。

3、语音合成: 语音合成就是模仿人的语音生成过程,将计算机中的文本信息转换成相应的语音信号,并控制音响设备输出语音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高档微机的扩展槽内插上语音合成卡,连接好扬声器,再装入并运行相应的语音合成软件,即可构成一个语音合成系统。

4、基带传输:是指按照数据信息的原样,即不改变信号性质进行的传输。在基带传输中,一条通道的频谱为传输一路数字信号所占用。

5、频带传输:是指用数据信息调制载波信号,然后对数据信号调制成的模拟信号进行的传输。在计算机远程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频带传输方式,在一条通道上(利用多路复用技术)传输多路信号,以提高线路利用率。

6、数据传输速率(P121): 也称信道速率,是指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用比特/秒(bps)表示。

7、同步传输:是字符成组传输,每组前后加上控制字符,每组内各字符间有精确的时间间隔。适宜长数据的连续传输。

8、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分别传输,以低电平(逻辑“0”)表示起始位(传号),后面是字符位及校验位,最后以高电平(逻辑“1”)为结束位(空号)。每个字符都单独的按此格式传输。适用于单字符或短信息的断续传送。

9、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计算机局部区域网的简称,是一种把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通信,以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的误码率的网络形式。

10、系统的生命周期: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有机体,有其固有的发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生存期,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运行与维护。

1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显露,计算机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即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

简答题:

1、办公室类型(分别对应OA的三个层次功能):

1)事务型办公室(事务处理功能):又名确定型事务处理办公室,主要处理较确定的例行事务,从事的是有规律的、重复性的工作。主要工作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检索,同时有一些简单的信息生成。

2)管理型办公室(管理功能):承担有事务处理和管理控制双重任务,即在完成内部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管理有关社会事务,并对与管理有关的信息进行控制和利用。

3)决策性办公室(决策功能):又称非确定型决策处理办公室,从事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决策活动,并加强了管理功能。

2、OA系统的基本特征(7页):

(1)交互式:需要根据不同的输入调动不同的控制,因而人——机对话,人的干预是必须的。

(2)多任务并行:办公活动处理的许多工作要求随时出现随时处理。

(3)自主性:系统既要随时间、任务的推移按一定“周期“自动激活,又要能随着服务请求

随时激活。

(4)集成化:现代OA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它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学科(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技术、工具,将一系列独立分散的设备和专用系统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协调运转和相互通信的集成系统。

3、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采用分级结构。三级体系结构的定义方法可以提供良好的数据独立性,这三

个数据库即物理数据库、概念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它们分别对应于内部模式、概念模式和外部模式。

三种模式之间存在映射与转换的关系,体现物理逻辑的独立性

1)内部模式:集中了对数据物理特征的定义,如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位置、存取路径等,相应的物理数据库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数据库。

2)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进行逻辑数据定义以显示一个整体有序的完整数据库,即概念数

据库。

3)外部模式:定义数据的意义、类型、范围以及用户所希望的数据组成格式,即把数据库

按特定用户的需要进行显示,这就是普通用户实际看到的数据库。

4、电子邮政系统的主要功能:

1)邮件的生成与发送;

2)邮件传输:寻址方式主要有:(1)单址寻址(2)多址寻址(3)分发表寻址(4)隐蔽分发表寻址;

3)接收与后处理:主要功能包括:(1)邮箱查看(2)邮件浏览(3)立即应答(4)转发(5)保存(6)删除。

5、照排工作流程:(1)版式设计(2)文稿输入(3)校队及修改(4)版面组装(5)照排输出(6)人工拼版(7)制版印刷

6、语音识别技术包括:

(1)预处理:包括对语音的拾取、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端点检测等。

(2)语音识别或训练:包括参数提取、模板/模型制作及识别。

(3)后处理: 作用是把经过识别处理而形成的拼音转换成汉字并理解语义的含义。后处理部分主要依赖语言学知识库。

7、决策分类,决策按其预先计划能力,可分为3种:

1)结构化决策;2)非结构化决策;3)半结构化决策

按决策结果类型,也分为3种:

1)确定型决策;2)风险型决策;3)不确定型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用来处理结构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解决半结构化甚至是非结构化问题。

8、差错检测的基本原理是:

用某种方法对信息序列进行变换,使本来彼此独立的数据位呈现某种相关的规律性。在接收端,利用这种规律性就可能发现信息序列是否有错,并据此控制重发或纠错。校验方法有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

9、Internet接入:

(1)Modem或者ISDN拨号接入,也称拨号IP方式

(2)通过路由器,安装TCP/IP协议并与已经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一个主机(称为进入Internet的连接点)相连,即可以接入Internet。

10、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是一种层次性结构,可分3层:由下到上依次是系统软件层、公共支撑软件层、OA专用软件层。

11、软件维护有四种类型:(1)改错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目前所进行的软件维护工作主要是前三类。

12、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196):

1)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过修改其他程序,并把自身的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他程序的传染。计算机病毒由3个功能模块构成:总控模块、传染模块、表现模块;传染模块是计算机病毒程序的必备模块。

2)病毒程序4个共同点: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与其他计算机犯罪的本质区别。

13、按照计算机病毒入侵感染体的途径,可分为4类:(1)源码病毒(2)入侵型病毒(3)引导型病毒(4)外壳型病毒

14、图形用户界面及其特点:

图形用户界面是直接操作式界面、高级三维图形界面以及虚拟现实等界面的总称,目前主要被用来说明直接操作式界面。

特点:(1)以视窗为基础(2)采用用户模型(3)图形交互(4)事件驱动(5)多线切换。

论述题:

影响OA 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及防护:

因素:(1)自然因素:是指各种自然界、环境等的影响造成的对OA系统的不利因素:如水灾、火灾、雷电、地震以及环境空间中存在者的电磁波等。这一类因素的危害主要是针对系统设备、存储介质、通信线路等的。

(2)技术因素:物理方面: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及各种附加设备的质量、性能和对它们的管理和维护;软件方面:主要指软件是否有重大缺陷,软件在发生故障或者遭受破坏后是否有自恢复能力等;数据方面:指系统的数据保护能力,如能否限制、制止数据的恶意或无意修改、窃取和非法使用,是否有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检查与控制等。

(3)人为因素:指系统运行中由人的行为造成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系统的合法使用者非故意造成的损失,如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另一类是故意制造的损失,即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制造和信息窃取、篡改等。

防护:(1)技术研究:a、进行有关风险分析,确定影响OA系统安全的各个要素。b、研究系统安全理论与有关政策,以建立完整有效的计算机安全体系。C、OA系统安全的具体技术 d、计算机安全产品的设计与应用(2)严格管理:a、建立计算机管理和监察机构,这是保证OA系统安全性的组织保障。b、制定系统安全目标和具体的管理制度c、计算机系统启用前进行安全性检查d、对计算机系统的关键场所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安全保护d、执行主要任务的机构应该做到专机、专盘、专用e、重要的数据和文件应定时、及时备份f、采用口令管理,采用用户识别、分级授权、存取控制等成熟的安全技术g、进行安全审计,禁止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慎重使用共享软件和公共软件。(3)加速立法(4)宣传教育 其他:

1、关系型数据库(72页):

目前,较成熟的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每个文件往往被成为“表“,表是由记录(行)和字段(列)共同构成的,是特定主题数据的集合。

2、文档处理:

公文办理一般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处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发文处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3、以文档为中心的计算:“以文档为中心”实际上是一种“数据驱动”,即用户在选定了要操作的数据之后,系统将自动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处理这些数据,接受用户指令,并作出响应。“以文档为中心”带来的好处是让用户能更专注于要做的工作,而不是如何操作计算机。

4、照相排版机:简称照排机,它是电子排版系统的重要设备,直接承担版面输出的任务,是决定输出版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RIP:起RIP作用的设备过去称作照排控制机。

5、一般情况下,常将调制器和解调器做成一个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实际上是一个数/模(D/A)和模/数(A/D)变换器,它提供一个数字环境和模拟环境的接口。

6、ISO/OSI参考模型(142):

数据链路层:主要是通过一定格式及同步控制、访问控制、差错控制等,在非理想的物理介质上,保证报文以帧为单位实现可靠的传输。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实现由选择和分组交换,控制信息包括在节点之间的传输。

7、测试(184):测试是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的错误并对其进行诊断和改正。分为3类:模块调试、联合调试、系统测试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办公自动化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本文由luzehang888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名词解释: 1,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及答案(大全5篇)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重点汇总

    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期中考试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资料(DOC)

    A“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是电子技术向机械技术领域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关于“机电一体化”(Mechatro......

    教学系统设计(共5篇)

    教育技术学导论 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两者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对于当今教育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

    最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考试复习资料(精选五篇)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制定本办法。 第......

    考试复习资料

    7“三并重“原则指: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8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循有关法律规、制度、标准。9矿山建设工作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考试复习资料doc

    1. 信访人提供的信访事项应该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2. 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不得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