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时间:2019-05-12 20: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 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观看《天气预报》,继续了解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 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

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 能会比较现实。

7、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8、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

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9、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10、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1、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小组合作制作《天气日历》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气温,完成《气温柱状图》

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 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回家继续用自制风向标和风旗测量,并记录。

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6、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背诵科学概念

3、分小组合作观测和记录当地的云量和云的类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2、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作业

1、完成《科学作业本》

2、复习本单元科学概念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①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班级姓名背出签字

1.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叫天气。人们通常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 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2.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我们制作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云量 和 降水情况、日期 和 时间、风速和 风向 等。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 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平行。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2点温度最高。在我们家乡的秋冬季节,气温一般是早上低,中午高,傍晚低。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风向和风速 来描述。风向是指 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 八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 无风、微风、大风 来划分风速。

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 雨量器 来测量。雨量器可以找一个 直筒透明杯子 来制作。(24小时内的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等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6.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 小水滴或冰晶 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 雾。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晴天、多云和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 晴天 ;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 多云 ;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 阴天。

7.云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 的,层云变厚,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也称为雨层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天气。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只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 组成的。

8.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和方法有 看天气预报、看云、看植物现象 和看动物现象等, 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9.风速口诀: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动物怎样生活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种被观察动物的显著观察特征和行为特征;

2.能根据提供的观察事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讨论和搜集相关信息;

3.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初步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6种及以上的典型动物图片、观察事项记录单每组一份。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引导语:(教材第一段)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

观察记录单设计如下:(旁注:对动物的观察要全面,力争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进行科学观察,引申到课后自觉的观察)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此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考虑使用)•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食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

•这种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这种动物怎样运动?

•这种动物会对光、震动、声音等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

3.小组对观察与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4.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

5.在课外进一步进行观察和搜集相关资料,以补充记录单。

后记:每个 班的学生反应不同,观察的方面教全面,但是缺少观察实践。

第二课时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小组形式讨论、整理、总结出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5.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6.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动物的图片、小组的信息记录整理

单(见教材)。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提供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寻找相似的动物的活动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3.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各方面陈述各自的理由。

•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4.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引导语: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小组讨论。

•交流,达成一致。

•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后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激发了他们研究小动物的兴趣。老师鼓励他们课后多进行观察研究,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第三课时植物怎样生存

教学目标

1.知道多数的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空气、水制成的。

2.知道绿叶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洁净空气,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3.了解海尔蒙的科学实验,初步了解植物气孔在放大镜下的样子。

4.经历对植物养料的探究过程,主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5.培养学生不懈的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植物光合作用挂图或演示图片,可供顺利观察的显微镜下的植物气孔(按条件分组观察)。

教学活动过程

•动物吃食物,这些食物可提供动物生长和生存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需不需要食物呢?

•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从哪里得到的呢?(干脆利落地提出问题,教材中的“植物的养料是什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2.作出假设

•说说各自的想法和理由,教师罗列出来。(说出理由很重要)

(从“与植物最直接关系的土壤”开始研究)•,植物真的是从土壤中获得食物的吗?教师板书:植物从土壤中获得食物。

•怎样证明这个假设?

3.实验设计过程

•讨论: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

4.验证和结论。

•交流实验设计过程。

•提供海尔蒙实验的前半段,即“„„这是怎么回事呢?”

•阅读资料,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实验是怎样做的?海尔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5.进一步假设。

•先让学生进一步假设。

•阅读资料“„„一定是从雨水中得到的。”海尔蒙又是怎样作进一步猜测的?

•讨论交流:“从资料中,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海尔蒙身上学习什么?”

“海尔蒙的这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

“我们不知道海尔蒙是怎样继续他的实验的,如果你来设计实验证明的话,你想怎样做?”•

6.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

“如果认为不正确,那么,植物的生长养料主要从哪里来呢?” •

•阅读资料:课文第三四段。

•说说植物利用什么能量、什么器官、什么原料在体内制造食物?

•教师利用挂图或图片讲解(初步地)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制造出氧气和淀粉,这些淀粉是植物生长的食物来源,也是动物生长的食物来源”。

•讨论交流: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7.观察气孔活动。

•说说空气和水是怎样进入植物的身体里去的?

•学生:水是有植物的根吸收的,空气是„„

•教师出示叶的气孔图片,解释气孔的作用。

•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叶子气孔。

6.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有关植物的资料。

后记:对于气孔的认知,学生还是比较模糊的。

第四课时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4.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供小组研究的材料: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呢? •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2.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提出研究问题: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

•交流和指导: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

•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出示已经提前做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结论。

3.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

•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

•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后记: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否则学生就不能理解透彻。

第五课时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都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阶段;

2.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许多种;

3.知道大部分常见的植物的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4.知道并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

5.初步了解环境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或适应);

6.能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交流;

7.能概括出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凤仙花生长各阶段图(三下册)、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在几天前应开始准备,教学时揭示实验结果);

小组活动材料:大的透明塑料袋、盆栽植物或校园中的小型植物、相关植物图册书籍、学习

单。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籍等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出来。•教师提供其他可供小组研究活动的资料。

2.植物个体特征的复习与学习。

•出示凤仙花有关生长过程图片与资料。

•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凤仙花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凤仙花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哪6个部分?

3.植物群体特征的学习。

•出示更多植物的图片或活体。

•小组研究活动:

•选择一种典型或常见的植物进行小组研究。

•讨论完成学习单:(项目包括:植物名称、生长阶段、繁殖方式、身体结构、生长环境、其他特点等)

•小组交流

4.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问:植物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吗?你有什么证据或例子?

•教师讲授一些植物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例子。

•教师出示植物向光性演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并揭示实验结果。

•让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5.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学生按教材所示方法进行小组实验准备。

•猜想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活动。

•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做出自己的解释。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气候、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

6.植物共同特征的提炼。

•小组讨论并在学习单中写出植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

后记:学生要理解,就需要自己动手做一做。

第六课时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2.知道人类是生物,有与其他生物相类似的特点和需要;

3.能通过讨论归纳出生物的特征;

4.能区分和判断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1.复习引入。

•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回忆植物的共同特点,在圆圈中填写;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在圆圈中填写;

2.寻找动植物之间的不同点。

•小组讨论动植物之间的不同点;

•汇报交流;

3.寻找动植物之间的相同点。

•小组讨论并填写动植物之间的相同点;

•观察动植物的相同点,说说还有没有其他的相同点;

•根据动植物的共同点,给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字——生物。

•说说常见的周围的生物。

4.非生物的概念。

•说说周围有哪些物体不是生物?

•非生物具有什么特点?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属于非生物。

5.运用概念。

•出示各种物体图片,说说这些物体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出示一些能产生认知冲突的物体:火(现象)、计算机、人等。•教师讲解:人类是生物,有与其他生物相类似的特点和需要。

•讨论:人与其他生物相比,在哪些地方更为突出?

•讨论: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姓名

一、填空

1、构造齐全的花由组成,这样的花叫。却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

2、果实都有

3、花粉粒萌发的花粉管伸入胚珠,精子穿过花粉管与融合。

4、茎的内部有两种管子: 管运输。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

6、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7、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和由进来的,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同时释放出。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8、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

9、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地。

10、茎有运输

11、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12、显微镜由、、组成。

13、植物的根可分两大类类和 类。

14、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的作用。

15、根在吸收也吸收了。

16、一颗完整的植物包括、六部分。

17、现在已经知道的植物就有

18、根主要是靠。

19、做根吸水实验时,要在装植物的杯子水面处滴上油,杯口塞上棉花等东西。这是为了防止直接从蒸发。20、拔草时,我们的手感到很费劲。因为植物的在“抓”者泥土,牢牢地 着植物。

二、判断题

1、世界上如果没有植物,动物也无法生存。()

2、周围的温度越高,叶的蒸腾作用进行的越快。()

3、叶的光合作用,就是为植物制造养料,别无其他作用。()

4、胡萝卜、马铃薯供食用的部分,都是植物的根。()

5、树的根多,扎得深,伸展范围广,才不容易被风刮倒。()

6、一般来说,制作花的标本应该采集完全花。()

7、植物不进行蒸腾作用,也能正常生长。()

8、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非绿色植物,叶子中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9、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时非常必要的。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生长。()

10、树林里空气比较潮湿,是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

三、选择题

1、用塑料袋把一株植物扎起来,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它是A 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B从湿土里跑进去的

2、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潮湿,这是A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B 树叶挡住了阳光,地下的水分蒸发不出来造成的。C树叶的蒸腾作用的结果。

四、简答题

1、在小树上栓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树皮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些大树的树皮被动物啃食一圈后,会慢慢死掉?

2、在果实开花季节,如果遇到连阴雨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3、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哪些好处呢?

下载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3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内容分析与测试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内容分析与测试题班级:姓名:C号:等级: 一、判断题: ()1、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晴天。 ()2、从南吹向北的风是北风。 ()3、气象......

    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时间 七课时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3、能比较水与空气的异同; 4、知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课《天气日历》教案

    第二课 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教案 天气5篇

    第一单元 天气单元一、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

    四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精品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