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技能
2010《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教师教育机构萌芽于()
A.17世纪初
B.17世纪末
C.18世纪初
D.18世纪末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形成的一系列()
A.教学行为方式
B.心智活动方式
C.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D.操作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C)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艺术
D.教学自动化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
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5.介入教学是一种()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能
C.学习方法
D.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6.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是()
A.微格教学
B.介入教学
C.录音训练法
D.模拟教学 7.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是()
A.概况
B.教学过程
C.板书设计
D.教学后记
8.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A.备课技能
B.课堂教学技能
C.学法指导技能
D.教学反思技能 9.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0.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复习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1.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A.直接导入
B.审题导入
C.情景导入
D.问题导入 12.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是()
A.课堂导入
B.课堂讲授
C.课堂提问
D.课堂板书
13.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论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是(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讲演
14.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等六种类型的分类依据是()
A.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B.提问的一般形式
C.学生的能力高低
D.教学的目标层次 15.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6.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是()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17.最常见的、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板书形式是()
A.语词式板书
B.表格式板书
C.纲要式板书
D.线索式板书
18.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属于()
A.课堂对话技能
B.课堂倾听技能
C.课堂反馈技能
D.课堂强化技能 1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0.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是()A.归纳结课 B.比较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21.把考试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考试和诊断性考试的依据是()A.性质和功能 B.评分是否客观 C.考试目标 D.考试内容范围 22.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指试卷的()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23.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是
()
A.书面语言
B.教学口头
C.体态语言
D.内部语言
24.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分析问题、论证原理的语言,属于()))
A.说明性语言
B.叙述性语言
C.论证式语言
D.描述性语言 2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
C.每分钟200字左右
D.每分钟200字以上
26.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个教师运用的是()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27.被称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每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
A.探究能力
B.自主学习能力
C.合作学习能力
D.信息能力 28.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指()
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主动学习
29.首次提出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波斯纳
30.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而进行的说课是()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1.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2.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
A.备课
B.上课
C.说课
D.评课
33.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发展
D.专业自我
二、多项选择
1.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有:
A.教学技巧
B.教学技艺
C.教学反思
D.教学研究
E.教学艺术
2.教学技能的特点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E.整体性
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有()
A.目的性原则
B.分解原则
C.示范原则
D.反馈原则
E.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4.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ABCDE)
A.观察法
B.书面作业法
C.对镜练习法
D.介入教学
E.微格教学 5.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
A.课前备课 B.学期备课 C.课后备课 D.单元备课 E.课时备课 6.备课的内容有()
A.备课程标准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E.备学法 7.电子教案的特点有()
A.形象生动
B.数字化
C.可交互操作
D.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
E.便于携带与运输 8.编写教案不仅要切合学生实际,还要坚持“五性”,即()
A.科学性
B.主体性
C.教育性
D.经济性
E.实用性 9.课堂对话的特点具有()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开放性
E.倾听性
1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时是否参与其中,课堂倾听的类型可分为()
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单向型倾听
D.双向型倾听
E.多向型倾听 11.课堂对话主要包括()
A.人与客体的对话
B.师生对话
C.生生对话
D.师师对话
E.人与自身的对话 12.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A.超越性
B.艺术性
C.实践性
D.高度概括性
E.直观形象性 13.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A.激励作用
B.导向作用
C.调控作用
D.媒介作用
E.预测作用 14.根据操作手段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
A.正强化 B.语言强化 C.标志强化 D.动作强化 E.活动强化 15.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
A.集中注意 B.引发兴趣 C.及时反馈 D.及时强化 E.进入课题 16.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
A.口头作业 B.实践作业 C.基础性作业 D.发展性作业 E.实践作业 17.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有()
A.学习成绩 B.光环效应 C.期望效应 D.刻板效应 E.教师素质 18.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把考试分为()
A.标准化考试 B.综合考试 C.选拔性考试 D.水平考试 E.诊断性考试 19.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有()
A、教育性
B.科学性
C.针对性
D.规范性
E.可接受性 20.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
A.单项传输语言
B.双向对话语言
C.描述性语言
D.说明性语言
E.多向交流语言 21.教师口语的构成要素有()
A.语音和吐字
B.音量和响度
C.语调和节奏
D.语速
E.词汇和语法 22.教态语言的特征有()
A.辅助性
B.连续性
C.表情性
D、动作性
D.情境性
23.教态语言的功能有()
A.教育功能
B.传递信息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E.强化功能 24.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姿变化主要包括()
A.站姿
B.走姿
C.手势
D、眼神
E、微笑 25.教师教态语言的类型分为()
A.身姿变化 B.口语变化 C.板书变化 D.面部表情 E.外表服饰
26.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
A、信息能力指导
B.自主学习指导
C.合作学习指导
D.探究学习指导
E.创新学习指导 27.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指导,包括()
A、获取信息能力
B.信息分析能力
C.信息加工能力
D.信息利用能力
E.信息创新能力 28.探究学习的特点有()
A.自主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实践性 E.规范性 29.教学反思的特点有()
A.超越性
B.实践性
C.过程性
D.主体性
E.发展性 30.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包括()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自我 D.专业能力 E.专业发展
三、判断
1.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2.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3.教学技能的形成不仅是教师长期练习的结果,而且是教师在经验基础上体悟反思的结果。
4.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与简约性的统一。5.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6.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
7.微格教学可以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
8.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的历史起点。
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11.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背熟以便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
12.课时计划就是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
1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1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15.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6.编制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17.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18.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19.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0.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21.直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22.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23.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24.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5.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26.作业分析的技能是一种教学反馈的技能。27.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28.编制的客观性试题题目的正确答案应是无可争议的。29.日常口语具有随意性和偶发性,教学口语具有规范性。
30.教学口语的语速要适当高于一般人际交往口语的语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1.由于教态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与口头语言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32.教态语表达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33.“三字”(钢笔字、粉笔字、软笔字)“一话”(普通话)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34.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35.合作学习分组时要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36.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37.说课就是教师阐述爱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38.说课的重点是“怎么做”。
39.说课就是宣讲教案,浓缩课堂教学过程。
40.评课的重点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41.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灵魂和支点,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42.教学案例是包含问题与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43.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和技术,而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和类型。
44.教师成长档案袋不是一种学习工具。
45.学校是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主人和管理者。
四、简答
1.教学技能训练可以采取哪些方法?(2004初中简答P14---17)2.备课的内容有哪些?(P25---27)
3.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28---32)
4.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有哪些?(P41---42)5.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48---50)
6.如何提高新课导入环节的效果?(2007初中简答P54---55)7.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60---61)
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05初中简答P63---65)9.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69---70)10.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77---78)
11.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07小学简答P83---84)12.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89---90)13.结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94)
14.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07、2009初中简答P99---100)15.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00---101)16.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09---110)17.课堂教学口语基本要求有哪些?(P142---143)18.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51---152)19.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63---164)20.说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212)
21.评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23---226)22.教学反思的途径有哪些?(P243---245)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B 2.C 3.C 4.A
5.D 6.A
7.B 8.B 9.A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A
20.C 21.A
22.C 23.B 24.A
25.C 26.B 27.D
28.C 29.A
30.A
31.B 32.D 33.D
二.多选 1.ABE 2.ABCDE 3.ABCDE 4.ABCDE 5.B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 11.ABCDE 12.BDE 13.ACDE 14.BCDE 15.ABE 16.CD 17.ABCD 18.CDE 19.ABCDE 20.AB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 25.ADE 26.ABCD 27.ABCDE 28.ABCD
29.ABCDE 30.AB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第二篇: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五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2、撰写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③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例如,单摆可能对于好学生和不喜欢物理的学生讲得都一样,只是练习题难度不同)
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 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②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4、了解学生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2、批改作业的技能
3、课后辅导的技能
①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②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五、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3、信息检索技能
第三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技能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技能
【摘要】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师生互动;情感调节;创设情境;满怀信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说教会学生准确使用显微镜,就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快速灵活准确轻松地观察各种玻片标本,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三、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如何区分,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捏一个小粉笔头成粉末状,随手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静.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初中生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央教学科学研究所课程专家组.学习的策略?初中生物学习及考试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中学数学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有关知识及教学经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多种行为方式组合.它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课堂教学技能按照课的运行机制可划分为导入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按照师生间传输信息的方式可划分为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授技能、提问讨论技能、变化技能等.
一、导入技能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外许多伟大的教育学家都十分强调“启发”教育,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以及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等均蕴涵着启发式教学思想.
导入主要类型及范例 ⑴ 原知识导入
原知识导入主要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⑵ 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受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⑶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定向,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它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内容.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好奇心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⑷ 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游 戏、谜语等传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⑸ 悬念设疑导入
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师生之间产生共振.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兴趣,从而成功进入新课. ⑹ 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显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⑺ 创设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⑻ 反例导入
反例导入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常犯的错误或者易被忽略的问题,用反例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导入新课.反例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且对于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严密思维的的良好习惯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语言和教态
(1)启发性语言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赏识性语言——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3)激励性语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力。
(4)反思性语言——巩固知识,提炼出方法,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认知能力。
三、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解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师应具备的诸多的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运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控制教学进程、掌握教学进度,且具有信息传输密度高、知识面宽等特点。正面的、系统的讲解可使学生少走弯路。
讲解技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教学媒体的单一性--以语言为唯一媒体;二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由教师传向学生。
三、数学课堂的板书技能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板书技能是指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运用黑板以简练的文字或数学符号、公式来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技能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教师在精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精心设计而组合排列在黑板上的文字、数字以及线条、箭头和图形等适宜符号称之为正板书,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证明或推演。大量的数与式需要计算或推导,几何教学还需要图形、坐标的绘制。所以数学课的板书(包括板画)技能尤为重要。板书技能设计的原则
(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
语言准确,书写规范。(3)
形式多样,趣味性强。(4)
布局合理,计划性强。板书技能的主要类型
板书的形式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的不同而不同。选择适当的板书类型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板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提纲式(2)
表格式(3)
线索式(4)
关系图式(5)
图文式
板书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1)
书写工整、规范。
(2)
作图标准,整体效果要佳。(3)
巧用彩色粉笔,谨慎擦抹。(4)
板书要和讲解交替进行。
四、数学课堂的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运用的目的
(1)
掌握课堂进程,调控教学方向。(2)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望。(3)
了解学习状况,检测目标达成。(4)
巩固强化知识,促进深入理解。(5)
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2、提问技能设计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恰当性原则。(4)
评价性原则。(5)
普遍性原则。提问技能的主要类型(1)
检验性提问。(2)
应用性提问。(3)
分析性提问。(4)
综合性提问。(5)
评价性提问。提问技能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提问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2)
注意提问的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
提问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并从不同侧面启发。(4)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5)
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第五篇:教育教学技能
题目:“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压力使他们焦虑、紧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活动,指出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繁重的课程和作业的压力使他们焦虑、紧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特点,集体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教师、集体、同伴对儿童的性格越来越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到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开始步人青春期,青春期的身心巨变又将对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求知欲发展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偏慢。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因而,其性格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和严重的不平衡之中。如果这个时期教育得法,就能促进小学生的性格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
学生的成绩落后,常常不是由于智力落后,而是由于学习态度不好。而学生学习态度不好,常常是和儿童在一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所形成起来的内心体验相联系的。如果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克服,而又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及时帮助,甚至相反,还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斥责或讥讽,这时候,儿童往往会用不好的行为来 “抗议”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他开始用捣乱、丑角表情等来维护自己,肯定自己。这就形成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和周围人的要求相矛盾或“冲突”。因此,必须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或内心体验,了解儿童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并且使这种教育要求成为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因素。这时班主任可以试着找一些同学聊聊天,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找家长谈谈或者制定一个家访计划。
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在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之后,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来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动机,并产生把道德知识付诸行动的愿望,同时还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的机会,从而使道德行为逐步变成道德习惯。如何采取措施,达到以上的要求,是教学中必须探讨的问题,这里我试着作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生活学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有反复练习某些道德行为的机会。例如:班主任可以再班里制定一个生活学习制度,又或者建立一个合作小组、互助小组等等。
(二)、利用间接地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提出要求。例如:通过航空小组制作模型的活动,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学生不但愿意做,而且效果很好。
(三)、适当利用竞赛是激发儿童行为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组竞赛。
(四)、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例如:在自习课时带着他们在操场上多活动活动。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形成
在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中,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占有很显著的地位。自觉纪律是指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习惯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但在分析其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低年级课堂纪律常常和儿童的注意的特点有关。首先,以一年级学生,单纯要求有意注意,不利用无意注意,是不对的。其次,教师不要把儿童的注意引导到与教学无关的方面去。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或提醒的方法,无形中引导着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维持儿童注意和纪律的根本措施。例如:一节课的时间教师讲课的时间最好是在10分钟之内,过了十分钟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自由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在询问老师,假如是老师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强迫他们记忆会使他们的压力更大。
(二)、疲劳是低年级儿童发生纪律问题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第二、三节课时,学生容易疲劳。班主任可采用休息、课间操和游戏等方法进行调节。
(三)、对个别不守秩序的儿童,教师要善于处理,不要感情用事,以致发生冲突。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五)、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富于具体性,并且习惯于大声说话,所以教师应注意根据 这种特点来维持和加强课堂纪律,也要尊重学生的。
从小学低年级起,班主任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觉纪律,这无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还是在学生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有必要提醒注意的是,对小学儿童性格的培养,一定要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的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不可取代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极大。研究认为父亲对自制力、灵活性产生显著影响,而目前则对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影响多表现在意志特征中,而母亲除对情绪、意志特征有影响外,还大量地表现在儿童的理智特征中。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的工作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能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