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说课稿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说课稿
桃江玉潭实验学校
刘兴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下启两宋时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让学生掌握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①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时间和地区;南朝开始的年代、四个朝代名称及其都城,江南开发的表现;
②通过对北方人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讨论、识读图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理解江南开发的意义。②运用纲要信息法,引导学生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
③采用问题探究和联想比较法,说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北民南迁与前一课学的边民内迁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现象。这种长时间大规模自发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数量、资源、环境和社会**密切相关。②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和江南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它为唐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③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④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除战乱因素外,还因为北方长期以来过度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使得人们向往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因此进行知识迁移时,要让学生具备“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环境意识。
三、教法简介
1、采用问题教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个问题,以图说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自学讨论,师生合作教学法
提倡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5、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实现知识迁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顺应教改趋势。如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讲出来,就是语文知识的渗透,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就要启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考虑
6、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
四、教学过程设计 A、新课导入:.江南风情
(图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A、导入: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江南的发达和美,欣赏忆江南让学生融入其意境,顺势提出问题:江南是怎样被开发成这样的呢?从而导入新课。B、新课讲解
(一)、北方人口南迁
指导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并观察“北方人口南迁”图,解决.三个问题,或发现新的疑问。
①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生答师总结)时间:东汉到东晋
原因:A、逃避战乱。B、北方民族尖锐导致:“边民内迁”和“北民南迁”连锁现象。
②北民南迁的特点?(生答师总结)
特点A、时间长B、规模大,人数多C、南迁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D、具有自发性
③北民南迁的影响?(生答师总结)
A、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经验 B、推动了北方农作物品种的南移 C、引起南方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此目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南朝政权的更替,这是难点;二是江南经济发展的条件;三是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南朝政权的更替
为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方法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什么是南朝?(生阅读即可回答)师展示:宋齐梁陈图片和都城;并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解决课后知识巩固题,南朝政权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权臣篡位
2、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自学、学生归纳、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①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
②东晋和刘宋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与经验,这是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④江南地区的优越自然条件 ⑤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
3、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分组自学并竞争,教师总结: ①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城市和商业的发展
五、有待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中央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把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的家乡湖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位建设者,有金点子可提吗?西部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并交流讨论
此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
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第二篇: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三国至南北朝历史的大概脉络:西晋的灭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族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同时,让学生自我归纳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x、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
辅助教具 PPT
学习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三国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哪国实力最弱小?据此推测哪个国家最以可能?(学生各抒己见)历史的事实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
263年魏国先灭了蜀。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指导学生阅读108-109页“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课文以及插图《西晋壁画》等,思考回答:
1、“三国尽归司马氏”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世纪时,姓司马的家族先后消灭蜀国、改魏为晋、吞并吴国,重新统一全国。)
2、西晋建立于哪一年?灭亡于哪一年?
(265年——316年)
3、回答109页“动脑筋”: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4、根据 “活动与探究1 填图与思考”:
A、画线与箭头,见课本。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
B、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讲解: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南方是东晋,北方有“十六国”。在东晋十六国期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就是“淝水之战”。
二、淝水之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淝水之战”课文和《淝水之战形势图》、《草木皆兵》图等,思考回答:
补充、修正、体会
第 页
教学过程
1、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2、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
(投鞭塞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组织学生根据111页“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1、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2、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1、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2、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过渡讲解: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混战,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被大将所夺。此后,有4个政权相继统治南方,史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指导阅读108页“导入框”、111-112页“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文及“文献资料《宋书》摘录”,思考回答:
1、《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商业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物产丰富,在丰收的年分,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
3、汉朝与南朝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补充、修正、体会
第三篇: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学反思
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学反思
思路设计:通过展示亚运会的图片和世博会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引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播放视频,然后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提出人口南迁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分析人口为什么南迁,学习西晋的统一和灭亡,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南朝的概念。
亮点:1,学生互动合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打乱教材设计,进行整合,3,导入语结合时政,吸引学生
4,自主探究内外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5,淝水之战的成语分析战争的进程
不足:1白板运用不熟
第四篇: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港口初中
汪传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二)、淝水之战
看视频《淝水之战》,结合影片和课本知识,思考回答: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有关成语? 结果?影响?
“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课文寻找答案。
师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合作探究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2、西晋仅仅是昙花一现,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3、淝水之战中,东晋能够以8万兵力打败前秦的80万大军,这是为什么?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条件 时间 统治
二、南朝的政治
王朝:宋 齐 梁 陈 政治表现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五、课后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2
第 22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教 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 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