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0:4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

第一篇:《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

《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

武汉市陈家墩学校 胡昀

一、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全文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的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我首先在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入手,把握“美丽”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以课文第一句总起句为关键句辐射全文,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再组织学生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本文将说明与描写结合在一起,在描写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在说明中插入描写,以描写来作更加具体的说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的结构特点有二:从全文来看是总分式结构,先总起,后分为四段具体说明,行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从第二部分来看,采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并列的构段方式,对晋祠内景观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种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写作。

二、预设。教学内容:

《美丽的晋祠》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就要让学生主动了解作者从山、树、水以及园中的小品、名人题咏写出了晋祠的美,知道课文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在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同时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还要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祠、萧、柏、虬、拧、蔓、栏、滨、咏”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3)感悟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在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同时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读、画、做批注,读中体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思想、写法。(2)小组活动,自主学习,交流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学习感受晋祠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小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悟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在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同时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师:同学们,在我国山西太原市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有一片古建园林,那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数不胜数。相传周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到这里做诸侯,他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他死之后,人们修建了一座祠庙供奉他,这就是晋祠。大家觉得晋祠美吗?晋祠的美丽,不仅吸引着同学们,也吸引了作家梁衡,他在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读出“美丽”:谁来读读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就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细细的领略晋祠的美丽吧!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一读。之后小组合作检查预习,时间8分钟。今天为我们点评的是第七小组。2.出示预习:

(1)检查读音:先由A检查D,B检查C;再A、B互读,最后小组齐读。(2)研究字形:A指导C、D观察,B总结关键笔画和形近字。(3)全班交流:读准字音(D读第一类,C读第二类),指导书写。3.出示生字词。4.全班交流。预设:

(1)字音“拧(níng)栏(lán)祠(cí)滨(bīn)”。(2)多笔少画:祠

(3)区分形近字:萧与箫 祠与伺 5.齐读词语。

6.浏览课文,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用横线画出来。预设:

(1)指名读:晋词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相机板书)

(2)师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其他的段落都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那课文围绕这句话又分写了什么呢?那这句话又在文章的开头也可以叫做总起句,总领了全文。这种布局谋篇的方法就是总分的写法。(4)再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观察顺序——由高到低)。(5)全班齐读。环节反思:

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师,课前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前,教师要明确目标任务、学生要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

在“小班化教学合作型学习”模式的课堂上,合作群学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检查预习情况,夯实双基;然后根据对课前问题的筛选进行文本交流;接着,学生提出课前预习中小组筛选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中,学生不仅自主落实了生字学习和资料收集、整理、筛选,还进行了读文和初步质疑,生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课堂上的生成和交流的过程就会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顺学指导、直奔重点。自主学习:

1.师:我们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知道了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那晋祠究竟如何美丽呢?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份“美丽”吧。根据自学单完成第2自然段的学习,时间8分钟。2.交流反馈。

(1)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a.抓住“巍巍的”“长长的”体会山的特点。预设:山像屏障一样遮挡着晋祠,多高呀,你来读。这些山像伸开的手臂,长长的!你来读。

b.比喻:把山比作屏障和双臂。相机理解“屏障”。

c.拟人: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

预设:你能做做“拥”的动作?(张开双臂,把晋祠揽在怀里)请你做着这个动作再读读这句话。

是啊,山像母亲般呵护着晋祠,充满了温情。谁来读。

3.师:晋祠的山还不止这些呢,看这两句多工整啊!(出示PPT)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两幅绚丽的画面。

(1)读读这两句话,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读:谁来读读这两句。预设:

生:我仿佛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花,走在哪儿都能闻到花的芬芳。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生:秋天的时候,有些树叶子落下了,却能更好地看到那蓝天、白云。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4.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天秋天太美了!那你们能想象一下晋祠的夏冬之美呢?

预设:夏日:绿叶如伞,荷花飘香;

冬至:大雪纷飞,粉妆玉砌。

师:难怪作者会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接读“心旷神怡”。5.配乐读第2自然段。环节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助力棒,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而学生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晋祠山美的段落文字简单,理解起来不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自学,渗透学习的方法,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

1.师: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那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间10分钟。交流反馈:

句一: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躺卧在石阶旁。

句二: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体会。

句三: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a.理解“不一而足”。b.表达方法:比喻。

句四: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a.换词法:能把拧换成转吗?体会用词的准确。

b.抓住“旋”体会树的粗大,并向一个方向旋转,突出其高大而左扭的特点。2.师: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师小结:这里的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漫步晋祠中,满日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生接读)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4.回顾板书,总结写法。环节反思:

在这个反馈、交流、分享的环节中,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教师的任务是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

这样就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小组内生生互动的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由课堂上生成的效果来看,也确是如此: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解读精彩词句、一起互动分工,有的写、有的画、有的讲、有的读,他们都在学习着、交流着、思考着、汲取着,一个也没有落下,学习的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身体、思想和心灵都在工作。

四、当堂训练。

完成《长江作业本》第4题。

五、小结课文。

1.这节课,我们游览了晋祠的山,晋祠的山巍巍的、长长的。春天,这里山花烂漫,秋天,这里天高水清。观赏了晋祠的树,晋祠的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学到这,你能用一个词说说晋祠给你的感受吗? 2.让我们再来读课题。

3.那晋祠的水又是怎样的美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板书设计:

17.美丽的晋祠

在山 巍巍的 长长的 在树 古老苍劲 造型奇特

在水

排比 小品

比喻 „„

拟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设计,我也进行了多番调整,最明显的是小组合作的次数有所减少,这节课,为大家呈现了两次小组合作。

第一次是检查前置性学习,夯实基础字词。第二次是针对第三自然的内容“围绕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个主要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放弃了之前对第二自然段的合作学习,做这样的调整是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用在实处,真正的起到作用。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方法的引导下,自主的完成学习,获得学习的方法与快乐。所以,过于简单的内容,合作起来毫无意义,不能激发兴趣也浪费时间,选择过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合作完成,既不能起到效果,又打击了学习的信心。

在这节课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小班化教学合作型学习”模式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进行自主学习,把大量学习、读书、分享、质疑、交流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由学习和表达。而我的过渡语不够精简,问题问得有些琐碎,没有能够等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就率先的抛出了结果。都是我以后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第二篇:美丽的晋祠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六年级语文下

编号 06—17

17《美丽的晋祠》导学案

编写:卯校碧

审核:邓怡

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2015.4

班名____________

组名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8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抓住每段的关键句,理解每段内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学习过程】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轩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皴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虬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须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荫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边读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文本2—5段,体会晋祠的美。

3、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读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小结】(知识要点、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晋祠山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祠树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祠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祠小品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说说你最喜欢晋祠的什么?美在哪?试着写一组排比句来夸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学后收获(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我得到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后疑问(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错题集锦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

(1)我独立完成了多少内容?(2)能否主动地进行了对学、群学、展示、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17.美丽的晋祠

美 丽 的 晋 祠

六(1)班

谢浩荣

课前五分钟: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玩猜字谜。1、0+0=1 猜一个成语。(无中生有)2、72小时 猜一个字。(晶)3、1,2,3,4,5 猜一个成语。(屈指可数)

4、一点一点,又一点,猜一个字?(汉)

5、两点到山西,猜一个字?(普)(告诉学生,山西的简称是晋)

6、用圆规画鸡蛋,猜一个地名,有两个字?(太原)(山西省的省会。)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梁衡的作品,——《美丽的晋祠》。板书:美丽的晋祠

师:祠,左边是一个示字旁。祠,是什么意思? 生:„„

师:祠,就是指的祠堂,过去祭祀先人,或者有功德的人的地方。请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是的,晋祠是美丽的。(板书:美)晋祠,美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难以读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读读: 生:虬枝盘曲,偃卧„„

师:对不起,打断你了,偃卧是什么意思?(老师拿话筒,站在旁边)生„„(答不上来,不请其他同学了,老师直接说意思。)

师:偃卧,是仰面躺下的意思。课文中,是指那颗古老苍劲的周柏,仰面躺下。请你接着读。

生:„„

师:拾,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音呢?请你先读一读,下面的解释,再来选择。生:读解释

师:出示拾的拼音。生„„(接着读)

师:老妪负水,是什么意思? 生:

师:形容老婆婆提水的样子。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中的句子。(师:你通过读,告诉了我们,晋祠的美,在水!)

生2: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你真会读书,一下子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告诉了我们: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品读课文,感受晋祠的美。

(一)、感受晋祠山的美

师:晋祠的美,在山。晋祠的山,是怎样的美呢?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书,老师要打埋伏,指名学生第一个说出“巍巍”)

师:指名学生说。

师:这位同学,从这一句中的“巍巍”一词,体会到了山的高俊之美。从这句话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山的高俊,蜿蜒,温情之美。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将山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指名一位同学读。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山的美?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师:指名两个同学说。(不能多)师:谁来读读这两句。

(备用:春日,晋祠的山,是遍地的黄花,金灿灿的,走在小路上,老远就闻到了香味。秋天,山上的草木都枯萎了,可是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流水,感觉视野非常的开阔。)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炎炎夏日,晋祠的山,又是怎样的美呢? 备用: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凉风习习,鸟语花香、泉水潺潺!师:冬天呢?

备用:山上,树上落满了雪,一片雪白的世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粉妆玉砌!师:难怪作者这样感叹:一起读!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晋祠,晋祠的山,都是美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是变化之美啊!晋祠的美,在山!(加感叹号!)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晋祠的山,感受山的美。一起读!

(二)感受晋祠树的美

师: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晋祠山的美。晋祠的美,不仅在山,也在树。请同学们浏览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晋祠树的美。

生1:(自由说出一个方面)师:你找到了一个方面。生2:(埋伏,简洁说出两个方面。)

师:对,作者通过写树的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两个方面来表现树的美。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树的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第三段,画出相关语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师:同学们,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皱裂:古老的印记。时间再它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师:(树干劲直:体会到周柏的苍劲,挺拔;皱裂,感受到树的古老;几根青青的疏枝,感受到树“返老还童”,偃卧:像位老者在休憩。是啊,这位树公公可能累了。在石阶旁,描写得多么有情趣。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小结。请一位同学读即可。)

师:还有那唐槐呢?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唐槐的古老苍劲之美呢?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师:(引导学生感悟:老干粗大,感受到树的粗壮,年岁已高。虬枝盘曲,想龙和蛇盘旋在一起,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那柔条,绿叶,真是宝刀不老,老当益壮,鹤发童颜。)(唐槐是古老的树爷爷,)

师:我和大家合作来读一读这部分。师生合作读。(师读旁边,学生读周柏,唐槐。)

师: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很多树。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树的造型奇特之美呢?

(假如学生说到了,有的偃如老妪负水„„师:作者用简洁形象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两种造型不同的树,你还从哪里看出树的造型奇特。)

出示描写左扭柏的句子:

师:这颗造型奇特的左扭柏,哪里吸引了你。(这里上的怎么有层次感?)

(作者写左扭柏,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

1、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左扭柏长的高大,有气势,有力量。

2、为什么叫左扭柏,因为他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

3、左扭柏的纹理,很有规律,不乱,一圈一圈,像烟,像绳。)老师的总结语,紧扣“奇特”一词。

(有规律,好像仙人把它拧了一样。觉得很奇怪,不敢相信是真的,让我觉得如童话一样。让人叹为观止。让人惊奇。师:你的感受从哪里体会到的?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说出了我的感受,请你来读一读!)

师:想不想去看看左扭柏?

生:惊叹!

师:你在惊讶什么啊?(你刚才的语言文字品到位了。)

师:是啊!左扭柏奇特的造型让我们惊叹,作者表达之精妙也让我们惊讶。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除了这颗左扭柏,还从哪里看出树的造型奇特? 生: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师:引导学生感受树的弯,直挺,理解“不一而足”的含义。

出示PPT: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还见过哪些造型奇特的树? 生: 生: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刚才咱们见过的这些树,能否像作者一样,用简洁、形象的比喻说说。不着急,同桌之间可以先商量商量。

生:直如神针定海 生:高如擎天一柱 生:弯如彩虹飞架

师:咱们读文中的句子,这几位同学说自己创作的句子。师生合作读。

师小结:晋祠的树,古老苍劲;晋祠的树,造型奇特。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晋祠的美,在树。(感叹号)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晋祠的树!

四、小结

小结:正因为有了山的怀拥,晋祠才能如此宁静安详。正因为有这树的荫护,晋祠才显得如此幽静、典雅。所以,作者这样说,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出示PPT,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晋祠水、小品的美,还去感受晋祠历史,文化之美。

第四篇:美丽的晋祠教案

美丽的晋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祠、萧、柏、虬、拧、蔓、栏、滨、咏”九个汉字,会认“妪、榭”两个汉字;理解积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观察、描写事物;如何表达情感。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晋祠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晋祠的美,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品味语言的风韵,体会表达方法。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感受晋祠山、树、水、小品和题咏的美,从而体会晋祠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读书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的调条理,抓住课文表达的重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并进行照样子仿写句子练习。

一、导入课题。

1、由“祠”一字导入。读音、组词(祠堂、祠庙)意思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一听就是有传承有渊源的。“晋祠”有何历史渊源呢?

2、交流有关晋祠的资料。

3、过渡: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在作家梁衡的眼中,晋祠是怎样的呢?(板书完整课题,齐读)晋祠美在何处呢?就请大家紧随作家的文字一起去观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

2、这篇课文辞藻优美,下面我们一齐来读读看。

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由题目可知,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晋祠)晋祠怎么样呢?一个词语(美丽)

3、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勾画下来。

4、交流(1)指名读句(出示: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2)自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排比)言下之意是说晋祠的山美、树美、水也美)感情齐读。

5、质疑:晋祠的山、树、水究竟如何美呢?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美丽,首先一齐来欣赏山的美。

三、品读“山”

1、指名读,边听边想:晋祠的山美在哪里?勾画相关语句。

2、将自己勾画的语句读一读,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预设: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1)这里的山怎样美?用句中的关键词语(巍巍的,长长的)(2)释词

巍巍:形容高大

长长:很长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外界的东西(3)自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拥)组词,指名示范动作。平常生活中,谁会经常拥抱我们?这拥抱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爱、呵护)这里说“山将晋祠拥入怀中。”,仿佛这山对晋祠也充满了---关爱、呵护之情。(4)指名2人读,齐读。

一个“拥”字把山写活了,仿佛那山已然是温情的母亲了。B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1)山又美在哪里?(春秋的山景)(2)释词

黄花满山:满山黄色的菊花 径幽香远:小路僻静,花香远飘 草木萧疏:草木稀疏

天高水清:天空极高,水极清。

(3)春天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秋日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草木劲瘦、秋高气爽)(4)指名读、分组读(女春,男秋)(5)小练习:仿照书中的形式,填空: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夏日,; 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冬至。

4、晋祠的山不仅形态美,而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美,正因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引读)都会心旷神怡。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5、喜欢这样的山吗?带着你的喜爱与赞美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把“这里”改成“晋祠”)

四、情感齐读。晋祠的山这样的美,同学们是不是急切想观赏晋祠的树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读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3、4两个自然段,品味生动精准的语言,感受晋祠的树和水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树之美,领悟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自主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品读晋祠水之美。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1、2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树之美 过渡: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

1、师范读,学生听,勾画树美的语句。

2、自己勾画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学做批注)

3、交流

预设

A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1)这句话写的是?(周柏)既然叫它“周柏”,那它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

年历史了,这样的一棵古木,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呢?

(2)释词

劲直:坚强有力,挺直,笔直

皱裂:破裂出凹凸的纹路,从中看出这棵周柏年岁大,很古老 挑着:冒出

偃卧:倒着躺下(拟人化)

(3)指名2人读。据说周柏已有

年的历史,它历经

风风雨雨,依然如此苍劲,那周柏---(引读)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看到这样的周柏,你像说些什么呢? 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1)这句话写的是?(唐槐)顾名思义,唐代就有的槐树,距今历史悠久。唐槐没在哪里呢?

(2)释词

老干粗大:树干又粗又大

虬枝盘曲:树枝弯曲、相互环绕,从中看出树枝长的及其茂盛 绿叶如盖:绿叶仿佛盖子一样,从中那个看出树叶繁茂

(3)无论是周柏,还是唐槐,它们在晋祠历经千余载,依然古老苍劲,那周柏---(引读)------;那唐槐(引读)-----,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引读)---C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俨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1)这句话中的树没在哪里?(造型奇特)

(2)那些奇特的造型?(老妪负水,释词,演示,想象)(壮士托天,释词,演示,想象)树的造型奇特(3)不仅造型奇特,还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还有很多。最奇特的是-----D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上)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转)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掉)下了一根绳。

(1)

这句话描写的是?(左扭柏)它美在哪里呢?(向左扭,造型奇特)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它造型奇特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a “一齐”“拧”(试做动作)

烟、绳,纹理朝同一方向 B 指名2人读,师误读 C 生对比品味,辨别

速度快,力度大

力度大

粗大

直 上

细小

掉(3)体会读,指名2人读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地下

;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似乎是天上

。(4)这树、这烟、这绳,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这树的背后藏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不仅问道:这一齐像左扭的柏树是怎么来的?(学生想象)

(5)怪不得作者说:“圣母殿前左扭柏,------(引读)-------(6)小结,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引读)------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三、小结学习方法

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山、树先总写特点再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说明表现这一特点。

2、用词精雕细琢。如周柏、唐槐、左扭柏,名字隽永,用词精准,表现力强如“拥”“拧”“旋”等。

3、表达方法多样

细致的描写,比喻、拟人、对偶、联想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觉不是在观看一个物体,而更像是人与人的交流,缩短了说明对象和读者的距离。

师小结:以说明为骨架(总分)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从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四、开放式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感悟晋祠水的美。

要求:学生用品读描写说明山和树的特点的方法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

(一)、学生自由读4自然段,找总写特点的句子。

(二)、晋祠的水多、清、静、柔分别是怎样说明表现的,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三)、小组内交流,品读。

(四)、指名代表汇报学情。预设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五)、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五、赛读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第5自然段,品读晋祠园中小品的生动形象美。增补图片感受园中题咏之妙。

练习写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园中小品之美

三、读中学写。

运用本课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或美丽的校园。

第五篇:晋祠 教学设计

《晋祠》教学设计 高行中学

黄芳

教材分析:

《晋祠》是一篇介绍名胜的文艺性说明文,《晋祠》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及说明文的结构与顺序”方面可作为模仿、分析的范本,在“写作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晋祠》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体验到晋祠在建筑艺术方面所体现出来我们先辈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自豪之情。

学生分析:

由于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晋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文字优美,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将会较浓,而且由于文章通俗易懂,九年级学生完全能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就能够掌握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但是学生的自学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求。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文艺性说明文。

3、情感目标: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精读重点语段,领悟关键词语的含义。

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 美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方19世纪的艺术家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除了形容建筑和音乐一样有着明确的音律以外,也说明完美的建筑犹如一曲完美的乐章,表现为一种和谐的旋律。而中国园林则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座北方的园林------晋祠。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晋祠的总体特征(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2、照应这一特征的是哪些段落?(2----5)优美的自然风景(6---11)悠久的历史文物(以板书形式归纳)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得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读2---5节,感受自然美

1、山:长长地,巍巍的,四季宜人。

2、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3、水:多、清、静、柔。

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

(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何处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却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一起领略吧!)

(二)、研读7---11节,体会文物美

1、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却主要抓住了什么来介绍?(古建筑中的“三绝”)

2、为什么?(抓住典型事物介绍特征)

3、“三绝”“绝”在何处? 4、10、11节介绍了什么?(其它建筑、园中小品)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

(三)、结构分析,体会感情

1、文章在介绍晋祠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绍了“三绝”,再粗略的介绍园中其它景物,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那对于晋祠的自然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呢?(由高到低)

2、提醒学生看板书,作者介绍的顺序与开头总说的特征顺序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提示: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自然风景,还是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美?)

明确: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传统化得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小结:在这篇课文中,晋祠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美,这在于它的风景优美,也在于

它的历史悠久,还在于梁衡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和合理的顺序安排。

四、总结全文,巩固学法 结合板书,学法小结

把握行文思路,说明顺序;学会用描写进行生动说明;抓住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文缩写成一段平实的说明性文字,100字左右。

2、我们的高行中学也是非常美丽的,请同学试试写一段关于自己的校园的生动的说明。

下载《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的晋祠》 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晋祠教学设计

    《晋祠》教学设计高行中学 黄芳教材分析:《晋祠》是一篇介绍名胜的文艺性说明文,《晋祠》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在“抓住说明对象......

    《美丽的晋祠》教学反思(5篇范例)

    《美丽的晋祠》教学反思之一 ------徐婷 《美丽的晋祠》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全文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

    晋 祠导游词范文大全

    晋 祠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三晋之胜,美在晋阳,而晋阳之胜,美在晋祠,今天我们游览晋祠。著名古建筑学家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既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

    晋祠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内容摘要】:通过对晋祠全景的观赏及对晋祠“三绝”的仔细品味,了解了晋祠这一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的宏伟建筑。更加领略到晋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晋祠导游词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

    《晋祠》教案

    《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

    晋祠教案

    二一、晋祠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的效果,明确说明顺序。 3、感受晋祠的“......

    晋祠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