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会霞《蚂蚁》说课
《蚂蚁》说课稿
说课人:张会霞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蚂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 《蚂蚁》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生之机趣为主题展开,《蚂蚁》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当代学者南帆,本文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了一只小蚂蚁爬上了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发出了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这样的慨叹。作者在感思蚂蚁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做了思考,文章充满了理趣,让人深思。全文在记叙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并适时的议论突出主题。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活泼、诙谐幽默。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悟文章中乐观,向上,不畏艰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有关的哲理思考。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学生对生命生存的思考和认识。
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为:
1、赏析并学习文中对蚂蚁的生动传神的描写。
2、学会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作手法。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写些什么呢?是蚂蚁的勤劳,还是蚂蚁的渺小,还是生命力的顽强。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他,定会有许多收益。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进蚂蚁,如认识他,思考它。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
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缕,饼干屑,涵义,蹒跚,戳破等。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南帆,学者,原名张帆)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课文的关键词语,概括段义,梳理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脉络。1-5段:生动描写了一只蚂蚁发现饼干屑的过程; 6-9段:写由蚂蚁引发的个人感悟。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三、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可以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本文描写了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慨叹。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质疑问难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疑问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比较、探究”中的《辛劳的蚂蚁》一文,试与本文进行比较。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六、课堂总结
1-5段:生动描写了一只蚂蚁发现饼干屑的过程;6-9段:写由蚂蚁引发的个人感悟。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七、布置作业
如:根据平时观察,选择你熟悉的动物,写出它带给你的感悟。
好处: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对弱小者生命的同情;
感慨
对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
对生命的冷静思考; ……
……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说课材料张妙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济渎路学校张 妙
一、教材分析
(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谈论动物来熟练运用“why—because”句型提出疑问,解决问题。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动物的性格及自己对动物的喜好的原因进行交流表达,并能够熟练运用“why—because”句型来询问他人的爱好,解释原因。通过对动物的描述,让学生从从潜意识意识到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一代人才。
(二)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并根据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我为这一课确立以下三项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掌握以下单词:tiger, elephant, panda, koala, giraffe, cute, lazy, smart, beautiful, scary, pet, cat。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谈论简单的动物及名称以及对动物的喜欢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动物。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习用形容词描述动物,从而说明自己喜欢某种动物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句型let’s see pandas first.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Because they are cute.等句型编对话。
突破:老师通过真实的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反复操练,加深印象。再循环记忆达到最终目标。
二、说教法
1.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说,然后老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慢
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
2.分组合作的方法:语言的表达在语言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达到了对知识的运用,同时也把英语的学习生活化,让学生感到,英语的学习跟生活密切先关。
3.鼓励学生的方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问题的同学,老师应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殊不知,学习就是个从犯错误到少犯错误,最终达到不犯错误的过程。
在教学辅助上,老师比较熟练的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图片、音频和视频都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当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指导
将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和老师互动,或者小组形式交流学习,并在课堂上循环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巩固课堂知识。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课堂的整体设计遵循循环记忆反复操练的思路,运用情景法和交际法,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行。
(一)课堂导入。首先,在上课前老师播放几首英语歌曲,先将学生带入英语的环境;其次,在上课时,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唱歌曲“if you are happy”。同时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逐渐引入课题。
(二)课堂练习
在练习新单词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读单词找相应的位置,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音。
(三)小组学习:让同桌两人就学习的句型做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达到了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四)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都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有两个作业,一是让学生对本课的单词加以巩固,二是让学生用Do you like pandas? Why do you like them? Because they are cute.Let’s see the lions first.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Because they are beautiful.等句型编对话,从而对本课的句型加以巩固。
在本节课中令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老师在介绍新单词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有很多同学凭感觉能正确的读出单词,只是他们没有信心和勇气,通过学生自己读,老师加以鼓励和纠正,相信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勇气都会增加,从而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在练习动物名称的英语单词时,不是简单的重复单词,老师不看黑板,让学生重复单词的同时,指点老师找到单词相应的图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单词的读音得到了巩固。
3.在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回答错误了的时候,老师让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并让被帮助了的同学说声“thank you”,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尴尬,反而会觉得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4.老师的英语口语表达比较流畅,发音比较标准。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1.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老师的心理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稍有紧张,语言稍有结巴现象。
3.板书的设计上层次不是很分明。
第三篇:蚂蚁和西瓜教案+说课
浦园路幼儿园赛课活动
教师:陈芸 班级:大三班
时间:2015.11.11 活动名称:美术——蚂蚁和西瓜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中关键的画面,感受画面色彩简约、趣味生动之美。
2.尝试用撕贴的方式制作西瓜,用单色点画表现蚂蚁的简单动态。(重难点)
3.大胆猜想,积极尝试,乐于讲述,体验不同方式作画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吃过西瓜,认识过蚂蚁。
2.材料准备:PPT课件,白色画纸,红色手工纸若干,记号笔,绿色油画棒,胶棒。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随意撕贴。
1.猜西瓜。
(1)师:(课件:一个黑色的点)这是什么?(扩大到一点红色)这是什么呢?(逐渐扩大到大块西瓜)现在猜出是什么了吗?
(2)小结:对呀,是一块切开的西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西瓜籽的颜色、排列,红红的西瓜瓤,还有深浅相间的绿色西瓜皮。)
2.撕贴西瓜。
(1)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整个西瓜)这么大一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吃?切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半圆形、月牙形)你能把你喜欢的形状用纸撕出来吗?
(2)师:西瓜可以“切”出这么多不一样的形状,贴到我们的画纸上也可以有不同的姿势。可以怎么贴呢?(躺着、站着、转一转,只要西瓜稍微改变一点点方向,画面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3)师:西瓜还缺点什么呢?(瓜籽、西瓜皮)
(4)师:你们都去撕一个大大的西瓜吧,最后添画上瓜皮和瓜子,记得将废纸扔进小筐里。
二、深入刻画,表现动态。
1.猜蚂蚁。
(1)师:这么诱人的西瓜把什么吸引来了呢?
(2)师:(一颗和前面相同的黑色西瓜籽)这是谁?(两粒相连的西瓜籽)猜出来了吗?(三粒相连的西瓜籽)原来是蚂蚁呀!
2.拼蚂蚁身体。
师:我这还有几颗西瓜籽,看看它们一样吗?瘦一些的蚂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瓜子?高个子的蚂蚁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拼一拼蚂蚁的身子。3.看图片。
(1)师: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发现了这么一大块诱人的西瓜,你会怎么办?(通过欣赏图片,进一步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神态。)
(2)师:蚂蚁会怎么吃?(坐着、站着、趴着,张开嘴巴啊呜啊呜吃得欢。)吃不完搬回家,够不着怎么办?(用直升机、绳子、梯子、跳跳床„„)
4.画动态。
(1)师:发现西瓜蚂蚁们真开心,谁来学学开心地动作?你能给小蚂蚁添画上手脚,表现这个开心的动作吗?
(2)师:不用西瓜籽,谁能用勾线笔代替西瓜籽画出抬着一小块西瓜走的蚂蚁?你先来学学这个抬得动作。
(3)小结:三个小黑点变出小蚂蚁,扭扭身体弯弯腰,伸伸手臂抬抬腿,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出来了。
三、自由想象,个性添画。
师:小小蚂蚁和大大西瓜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赶紧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吧!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集体讲评。
师:你的小蚂蚁和西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回归绘本。
师:蚂蚁和西瓜之间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名就叫《蚂蚁和西瓜》。书中的小蚂蚁还想到了更多的好办法,最后连吃剩下的西瓜皮都变废为宝,变成了滑滑梯!西瓜皮成了小蚂蚁们的游乐场。你们可以去看一看。
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说课稿
教师:陈芸 班级:大三班
时间:2015.11.11
一、对本学科领域的认识: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合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二、课题来源:
《蚂蚁和西瓜》是结合早期教育杂志上的教案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而生成的,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和制定的。
三、教材分析和理解:
1、设计意图: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的图画书。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线条简单,色彩对比强烈,绘画手法夸张,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都与众不同。故事看似简单,但是既有趣又富含教育意义,蚂蚁们的勤劳、乐观、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小朋友们学习的。《蚂蚁和西瓜》绘本中的角色造型、场面设计、绘画语言的运用,以及绘本中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因此,我结合绘本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希望通过本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能大胆想象、创作、表达。
2、说教材:
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绘本是美丽的,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及艺术追求。虽然简单,却堪称“完美”。美丽的绘本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优秀的绘本无论是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画面的结构抑或是作画的手法、风格都是那么匠心独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美术活动,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绘本中丰富、多样化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绘本拥有了迷人的外貌,这些精美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想象与创意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有助于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四、活动环节的设计:
基于对活动重难点的思考,我将活动设计如下: 1.猜“点”——画“点”,培养美术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至关重要。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如果对美术活动中的某项事物有兴趣,必然会增加对此关注的时间。如何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从而引发孩子美术活动的兴趣呢?活动中,我抓住了黑色的西瓜籽这个神秘的“小黑点”,以猜一猜的游戏方式,鼓励幼儿根据“小黑点”大胆想象猜测,引出西瓜。引导孩子们观察西瓜,感受西瓜的色彩、形状,以及“小黑点”的排列方式。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有了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孩子“切西瓜”(撕贴红纸)——“画西瓜”(添画西瓜皮、添画西瓜籽),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创作。每个孩子的画面都是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
2.赏“色”——补“色”,直观感受色彩美
色彩的出现,则为美术作品披上了独特的外衣,美丽且引人入胜。很多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就是喜欢上了艳丽的颜色。让孩子感受颜色之美,大胆运用颜色,不但能增加孩子绘画的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达到技能与情感的同时提升。点开绘本图片《蚂蚁和西瓜》,一个硕大半圆形的西瓜赫赫在目,占满了画面。“鲜红的西瓜瓤”、“翠绿的瓜皮”、“乌黑的西瓜籽”,红色、绿色和黑色三种颜色对比鲜明、强烈,有非常协调,明亮的画面能引起孩子注意力,并带给孩子们视觉上的色彩冲击感。利用绘本进行引导后,孩子在自己创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三种颜色的色彩纯度,还可以感受三种颜色搭配的美感。
3.画“形”开始,提高表现美的趣味
形像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成分。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主要通过用绘画方式来表达与表现自己的直观感受,每一幅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黑色的西瓜籽和小蚂蚁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的奇妙变化和美妙联系。活动中,我再次以神秘的“小黑点”来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猜测,打破思维模式,从而引出小蚂蚁,并引导孩子们观察小蚂蚁的形象和动态变化,大的点是大蚂蚁,小的点是小蚂蚁,竖着的椭圆点是高蚂蚁,横着的椭圆点是胖蚂蚁,这些“点”的奇妙变化大大提高幼儿兴趣。通过对点的运用——画西瓜子,画蚂蚁,孩子可以感受到美术活动中由“小点”引发的“图画”的神奇,从而增加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孩子们利用简简单单的“点”来构成具体的形象,使得蚂蚁的形象活灵活现、神采飞扬,让孩子在“玩中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方法、策略的运用:
1.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幻灯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2.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
3.“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自由创作环节,每个幼儿都大胆的运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从而体验新方法带来的各方面的艺术体验。
六、课件制作说明:
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及投影。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幻灯片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幻灯片是由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西瓜图片、绘本图片制作而成。并运用美图秀秀抠图、截图的方法制作蚂蚁等。
七、创新亮点: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丰富多彩的媒材中,儿童绘本以它独有魅力,美丽的绘本给幼儿打开了一扇窗,也给幼儿打开了一个心灵花园的奇妙世界,还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将绘本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生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希望绘本与美术的美妙邂逅能带领孩子们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第四篇:吴军霞 说课标说教材
悉心研读课标 筑建高效课堂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福堪镇中心小学 吴军霞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研说教材。
一、说课标
1、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将在四大维度得到相应的提升: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要掌握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在内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四年级下册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图形的基本认识以及数据处理等技能。
2)数学思考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册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解决问题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册教材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植树等问题)、4)情感态度目标: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
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内容标准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共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本册教材主要从8个单元体现出了教学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统计与概率领域: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材
1、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主要有改进编排、注重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实践与探索、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这六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具体内容是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例如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运算及其顺序。
第二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教学中添加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了解其特点,进一步提升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继续结合实际问题,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第五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本册教材安排了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这两个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第一单元的主题图展示北方冬季人们的运动爱好,第二单元的主题图则介绍定向越野活动,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
2、编写体例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共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分散在八个单元里,每个单元按内容又分为若干小节,在每个小节里有具体的课例。在每个课例中,首先出现主题图:让人一目了然地获取知识;其次,呈现例题,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发散学生思维。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
接着,安排了综合性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学习,训练新技能的目的。而在每个单元的末尾及每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都安排了整理与复习,以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3、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的内容编排仍然是按四大领域划分。
(一)在数与代数领域-------1:四则运算3:运算定律及简便
计算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2、位置与方向;5:三角形(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7:统计
(四)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8:数学广角营养午餐和小管家
总复习,则将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掌握单元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纵观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较大,本册书8个单元中有4个单元涵盖了这一内容。内容与内容之间环环相扣,结合的比较紧密。以数与代数为例:主要知识内容包括: 1:四则运算的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含小括号运算以及有关0的运算。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以及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读写法、大小比较、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6: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这4个单元中,运算定律中有四则运算知识的运用,在小数计算中又有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定律知识的体现,几大块知识相互延伸,相互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横向再看,空间与图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统计与概率中数据的总和,实践与应用中植树、方阵等探索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无处不能看到数与代数内容的出现。数与代数与其他几块知识相辅相成,而其他几块知识则是对其学习的一种检验。纵向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以三角形为例。在整个体系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安排的循序渐进。首先,从一年级学生识物体和图形,二年级认识角,三年级能测量角的度数并会画三角形的高,四年级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认识三角形并进行分
类,并通过探究
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进而延伸到五六年级面积的求解。本册教材为整个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各个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立在教师的教授以及学生的学习两大基础上。不论以教师的一堂优秀的授课还是学生的一堂精彩的习课都可以集课前、课中和课后为一体。在数与代数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图形与几何方面,注重几何直观和动手操作,注重学生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统计与概率方面,让学生猜测实验分析,归纳比较结果;综合与实践方面,挖掘教材拓展资源,课外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二)评价建议
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发展性,主要关注学生的表象成因,看学生是否能根据所学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要实施差异性的评价,分别对于优、困生进行分层要求,根据不同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要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的评价,通过作业正确率的反馈以及讲评制度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开展生生评价,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作业点评、讲解,平时表现的讲评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同时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家长的点评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开展优秀作品展,对学生加以鼓励。也可定期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可以通过在作业或试卷上
对学生进行点评。在班级开展星级评价,比如可以将表现好的或
考试稳定成绩优异的同学照片贴在教室的墙面上,对其进行鼓励。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延伸教材资源
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
2、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
3、捕捉意外资源
教学中,教师要要善于捕捉意外信息,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哪怕是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也可以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
4、拓展学科资源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5、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教育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我们深信:有了顺应时代新观念的教材和富有探索精神的广大数学教师,我们数学教育繁华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四)高效课堂
我还有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点小见解,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这样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教学进程的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探究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创新的点拨者、是学生评价的组织者。
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这样定位: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者、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创新者;是学习中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是知识的建构者、批判者、发展者;是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反思者;是学习结果的受用者、分享者。
我认为学生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七种好习惯:端正坐姿、认真听讲、积极操作、自主学习、举一反
三、合作交流、学以致用!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愉悦、思维活跃、自信成功的课堂。
以上就是我对本册教材知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张会霞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 》说课稿 武陟育英实验小学 张会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节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第一阶段(即一至三年级)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是为了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以及容积等知识做好准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 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一学段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发现、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的数学要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鉴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决定指导学生学会下列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知识。
2、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倾听别人发言等方法获取知识。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 的再创造。为此,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茶叶盒、化装品盒、牙膏盒、墨水瓶盒等长方体纸盒作学具,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含有特殊长方体),长方体铁丝框架作教具,并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并用,学具操作为主,教具演示为辅来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具学具能起到课始用来激趣,课中用来明理,课后用来验标的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分为四个程序逐步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约3分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第一环节我这样设计:
1、出示:沈阳市城区风景图。
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预设: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物体又是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应该很快会兴奋起来,踊跃举手发言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约20分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预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具体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一摸,说说感受。通过观察、触摸长方体实物,使学生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为探索长方体的特征作好铺垫。
第二步:探索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
以自学提纲为依托,指导学生4人一小组,自主分工,动手操作。通过学具操作,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探究发现,然后交流并把发现填写在书上14页的表格上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做好板书。
(预测:学生在数面、棱、顶点时可能重复或遗漏,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此外,学生可能会认为相对的棱只有两条,教师要再 次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使学生真正是自己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四条。)
第三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通过刚才的填好的表格,引导学生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重点要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特点完全符合正方体,而正方体又有些特殊性,也就是正方体不仅对面相等,而且6个面完全相等;不仅4条棱相等,而且12条棱都相等。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尝试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质疑中发展,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约13分钟)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基础训练
主要是完成教材15页中的第1至第4题。[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运用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拓展训练
布置实践作业: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和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后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表面积等知识作一定的铺垫,同时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约4分钟)
主要是采用提问方式进行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那些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及反思,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再整理,使学到的知识更牢固。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我打算采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孩子的作答情况,要在错误的回答中发现正确的成分给予适当的肯定!让学生受到肯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注重课堂的评价,我相信赏识的背后是孩子甜甜的笑脸。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缩的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好的板书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这样设计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 长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棱 12条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这个板书是随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完成的,非常直观形象,而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