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

时间:2019-05-12 20: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

第一篇:《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二、【新教学】:

(一)、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而国际组织则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国际组织:

(1)、形成与发展: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国际行政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增加,则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题的关注。

(2)、主要特征:

①跨国性: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②目的性:

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国际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其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囊在的意义所在。

③组织性:

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其常设性机构处理日常事务。

④自主性:

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也有某种强制力。

(3)、类型:

①按照成员的性质分:

对国际组织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成员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团体或公民等。

②按照地理范围分:

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或基于某一共同的军事、经济利益,或基于某种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③按照职能范围分:

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只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

(二)、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

、机构设置的必要性:

各国际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职能,设有多级机构。

2、机构:

(1)、议事和决策机构:

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制定和修改组织章程、接纳新成员、审议各机构的年度报告等。

(2)、常设机构:

大会休会期间,由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履行组织的各项职能,执行决策机构的决议。

(3)、秘书处:

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有些国际组织还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堂练习:根据你的了解,在下列国际组织和它们的活动之间连线。

世界银行

指导、协调全球卫生工作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提供开发贷款

世界卫生组织

开展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东南亚国家联盟

增进非洲国家间合作

非洲联盟

加强东南亚国家间合作

3、国际组织的作用:

(1)、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代国际组织的活动包罗万象。上至外层空间、下到海洋底床,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大多有相关的国际组织存在。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组织的局限性:

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国际组织内部力量对比情况错综复杂,各成员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政府间国际组织也不像国家那样拥有完整主权;其权力建立在主权国家间条约的基础上,是主权国家授权的结果;其决议需要各成员的哥比准,只有通过各成员的执行,才能产生效力。

(三)、中国与国际组织: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中国与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充: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无权加入联合国。

3、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

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中国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l+3”和“l+l”领导人对话机制,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XX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XX年1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北京设立秘书处。

4、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与非洲联盟团结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支持它们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与它们共同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新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1971年:新中国被排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从1971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与大批国际组织建立、恢复了友好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出资兴建的希望小学

小结:

4个主要特征:国际组织的四个主要特征即:①跨国性、②目的性、③组织性、④自主性。

3个类型:国际组织3种不同划分方法:①按照成员的性质分、②按照地理范围分、③按照职能范围分:

2个方面:即国际组织具有正面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

个基本立场:即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第二篇:《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1(范文模版)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对应标的内容目标:

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知识与能力:

知识:

.了解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及其分类;

2.知道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认识其发挥的作用;

3.认清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能力:

.引导和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认清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认清事物、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识别重要的国际组织导入,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分类;通过分析和比较全面认清国际组织的作用;通过探究认清我国在国际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和亲身参与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2.培养国家观念,拓宽国际视野;

3.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目中,教材主要介绍了国际组织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第二目主要介绍了国际组织的结构以及阐述了国际组织的作用。这是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三目中,介绍了我国参加世界性国际组织的情况;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多边外交;我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这是提升学生国家意识的关键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际组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识别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国际组织。

2.对国际组织的分类及在国际社会的作用的了解较少。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组织分类;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教学难点: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讨论、点拨提升、归纳总结等环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采取比较、归纳等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选用热点话题及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活动一:

国际组织大观园

展示国际组织的图片,请学生识别(联合国、非洲联盟、无国界医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

请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国际组织

教师简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给上述国际组织分类(结合本17页)

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了解国际组织的构成,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

引导学生作比较式的分析

二:

织 的 作

教师以联合国为例简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一般机构

2探究活动:

具体要求:阅读有关材料,谈谈国际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积极作用:(结合本18页)

材料一:联合国想科特迪瓦增派维和人员;

XX年底科特迪瓦大选后,巴博和瓦塔拉都宣布自己获胜,并于12月4日分别宣誓就任总统,科陷入“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此后科局势日趋恶化,暴力事频发。科特迪瓦政治危机发生后,非盟相继派特使到该国进行斡旋。联合国安理会19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向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增派XX名维和人员,以保护科特迪瓦民众免受武装威胁。

结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如果发生财政赤字,可以请求其资金的融通,以渡难关。1991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大量资金给韩国、印尼等,已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

结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材料三:无国界医生组织参与海地救灾行动;

XX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级地震,无国界医生组织迅速参与救灾行动,为伤者和灾民提供紧急医疗护理、施手术和派发救灾物资。

结论:保障人权与人道救援。

材料四: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H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从XX年在悉尼举办的第一届起,“地球一小时”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公认的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

结论:遏制地球自然环境恶化,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局限性:

材料五:美国绕过联合国出兵伊拉克

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XX年3月20日,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美国军队与英国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这一行动使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体系及其运作机制遭到了破坏,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结论:国际组织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某些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

教师提点:成立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由于他们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大,因此,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公约条款,往往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的的要求往往不能充分照顾。另外由于国际组织缺乏行之有效的强制手段,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结果。

总结:对国际组织的作用,我们要全面的加以分析和认识,既要看到它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知道国际组织的一般机构;全面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培养全面认清、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我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材料六:XX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XX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将在XX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

探究:结合背景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发挥怎样积极的作用。

对中国:

对东盟十国:

对世界:

教师提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活跃,有助于实现中国和东盟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与多边外交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也有助于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多边外交是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不仅推动了本国发展,也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认清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增强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七、后作业

后探究:

中国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XX年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是由国际展览局负责协调和管理。请查阅有关资料回答:

(1)

国际展览局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

(2)

谈谈国际展览局在举办世博会中的作用?

(3)

试分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原因和意义。

第三篇:高中政治 1.4《国际组织概观》试题 新选修3

1.4 国际组织概观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

D.恐怖主义的出现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其原因诸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选A。其他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2.(2010·福建文综)世界银行是政府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类型相同的是()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选C。A项是综合性国际组织,B、D两项都是地区性国际组织,只有C项是政府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所以选C。

3.国际组织的机构一般设有()

A.大会、执行机构、决策机构

B.大会、秘书处、决策机构

用心 专心 爱心C.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秘书处

D.决策机构、审核机构、秘书处

【解析】选C。做对本题需要熟记教材知识,国际组织的机构一般设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秘书处。正确的是C。其他选项的表达都是错误的。

4.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与周边地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亲密接触。其中,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属于()A.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B.政府间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C.非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D.非政府间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组织的分类。结合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属于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正确答案是A。

5.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达到200个,创下世博会的历史之最。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

是()①它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②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分为不同的类型

③它的产生是伴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④每一个国际组织的作用都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

用心 专心 爱心

39.(12分)(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于2010年4月25日在美国举行。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体现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的要求,是迈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

运用国际组织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为背景,考查国际组织作用的相关知识,组织答案时要着重从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来论述,要注意结合材料论述,要把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意义论述具体,避免只有理论而无实质性内容。

答案:(1)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

(3)有利于协调各成员的利益,克服国际组织操控在一些国家手中的局限性。

用心 专心 爱心

第四篇:05专题五:高端备课:国际组织概观

专题五

高端备课——以《国际组织概观》为例

主讲专家:

赵 聪 原海淀进修学校校长,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教师用书主编

董 晨 《政治生活》作者、《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教师用书作者

顺义考试教育研究院 特级教师

赵冬梅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董晨】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选修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但如何上好选修课?如何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等问题又是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回避并需要合理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以赵冬梅老师所上《国际组织概观》一课为例,研讨一下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讨论的老师:

赵聪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主要研制者; 赵冬梅老师,来自北京市牛栏山一中的一线政治教师; 我是董晨,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的教研员。

思想政治课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多而课时又有限,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的时候,特别是选修教材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做到既突出教学重点,实现三维目标又与必修课本的知识整合,是选修课程的一个难题。赵冬梅老师在2010年6月初做了一节课,内容是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一的第四框《国际组织概观》。作为新课程培训的研究课,很多老师看了之后,都认为这节课很好的处理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在设计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较强的教学实效性。所以今天我们就结合这节课谈一谈思想政治课如何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高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赵聪】200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新课标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强有力的支撑,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相关部门分批次组织了高中政治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其中主

要内容之一就是新课标的学习,但就我所知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标的学习无关紧要,日常教学也不看新课标的要求。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的现象,如教学目标过于强调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认知,忽视了知识以外的更重要的学生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多种学习需要和整体人格的成长,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课堂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教学内容太拘泥于教材,缺少生成性、情境性和灵活性;教学方式以说理和输灌居多,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离不开学习、研究正确使用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相当一部分人在培训之后的日常教学中,自觉贯彻新课标的原则精神。使得枯燥无味的传统政治课慢慢变得鲜活起来。看了赵冬梅老师的《国际组织概观》一课,就能深刻感觉到她确确实实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董晨】我还了解一种情况,学习使用新课标,许多教师看的更多的是内容标准,既各个模块的具体目标要求。其实我认为更应该学习的是第一部分前言中的课程性质及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新课标区别于旧课标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能够转变。赵老师,谈谈你对新课标的学习,你有没有很好地学习和理解了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性质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呢?

【赵冬梅】我把话说得长一些吧。我是一名已经有15年高中政治教学经验的教师了,面对新课改,我深刻反思了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总是以导师的身份把政治课上成说教课,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兴趣爱好。政治课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形式单一而枯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漠然,政治课就像一杯没有滋味的白开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传统的政治课变得活起来,让政治课成为学生们喜闻乐上的一门课。我的体会就是教师作为施教者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要贯彻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也要贯彻在选修课的教学中。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学习新课标。我认真研读了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性质的论述,最后我把课程性质归纳为三点,两位参与新课标编制的专家听一听,这样理解对不对?第一,作为思想政治课它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政治课有它自身的观点,概念、理论。这是它的核心价值,所以一节政治课下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其次,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这是政治课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增长一些能力。第三,政治课还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这是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所以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增长点能力,提升点觉悟。

【赵聪】嗯,看来你确实是认真研究课标中关于课程性质的论述了,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也很到位,而且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成了“三点”。如果能将课程性质理解到这种程度,也就不难理解正是由于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了,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董晨】说到政治课的三维目标,这也是新课标的特点之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特别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对于弥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可以理解成新的课程标准从旧的“偏重认知”走向“多维并举”。那么赵老师你在设计这节课时是如何确定的三维目标呢?

【赵冬梅】我在参考课程标准、教师参考用书、及高考考纲的基础上确立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了解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分类 ;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全面认识其所发挥的作用;认清我国在国际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第二,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国际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强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培养国家观念,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对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深刻感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赵聪】三维目标确立之后重点在达成。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新课标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观,使课程从过分偏重“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从而才谈得上学生的生命发展。这就要求教 3

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赵老师,你这节课在设计时,是如何体现这“三贴近”的?

【赵冬梅】我知道新课标主张三贴近原则,而以往的政治课也正是因为缺少生活味,远离学生的生活,大部分学生才不感兴趣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本着这个原则,也是苦苦思索,同时还受到了学生的一些启示,有什么事是学生身边的,是他们又熟悉又感兴趣的,而且还能跟我要讲的《国际组织概观》有联系呢?我准备这节课是在2010年5月份,当时上海世博会刚刚开幕不久,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再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从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到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时,有人提出中国应举办“全球大博览会”。但是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那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可以说这次上海世博会可谓“百年梦圆”。对中国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大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而且电视、广播、网络铺天盖地的关于世博的报道,特别是它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场馆,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很多人都有去世博会一睹为快的冲动。学生们对这件事并不陌生,也很关注,相关资料随处可找。很多学生暑假都有前往世博会的计划。所以我就选择了世博会作为这节课的一个切入点。【董晨】我们来看一看赵老师这节课的导入环节。(视频 3秒—1分16秒)

世博会场馆美丽的图片,配上清新的音乐,以这样的形式开头,既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这个头开的不错。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赵冬梅】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当前热点上海世博会为背景。

(介绍课前的准备情况)

课下指导探究小组搜集有关世博会国际组织场馆的相关内容及相应的国际组织的知识。课上采取探究小组展示搜集的材料,教师设计成形成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层层分析,大家共同探究形成知识的过程。学习知识的同时贯彻中国在国际发展中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中、在学习中润物细无声般地感知中国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凸显思想政治学科德育教育的功能,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同时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

【赵聪】从赵老师的设计思路可以看出新课改背景下她的教学观念的转换。赵老师的这节课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很流畅,环环相扣。新的教学观念应该体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在处理认知与发展的关系上,新教学观注重教学的生命发展价值,但并不轻视教学的认知发展价值,不否定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毕竟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还有考试制度,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也谈不上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新课改也不能走极端,完全丢失了知识,而是要做到一节课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最佳结合。

【董晨】是这样的,有些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有一些走偏,举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旗帜,片面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忽略了知识的传授,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获得多少知识上的提升。赵老师的这节课虽然是选修课,但她还是很注重知识的传授的,而且这节课从知识目标的设计和达成看,不是教师在灌输,而是在过程中,在探究中达成。总的看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肯定:第一,作为选修课程其设置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从内容看,它又和必修有联系,在选修与必修的整合上,赵老师设计了“连线必修”的环节,整节课共有两个地方,实现了知识的完整体系,同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温故而知新;第二,知识的呈现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直接呈现方法,而是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在探究中认知,具体说,关于国际组织的产生就是让以历史课代表为首的探究小组自主探究的结果,然后与大家共享;国际组织的特点分类是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设计成探究问题,大家共同探究的结果,还有作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作用,是通过学生熟悉的联合国的作用探究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搜集的材料在探究中生成的。第三,为了让学生记清、理解知识,赵老师采取了有探究、连一连、练一练、比一比、说一说、落实到教材的多少页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巧合的是她让大家练一练的高频考点国际组织分类在2010年的北京高考试卷中就考了。

【赵聪】新课程一方面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多维并举,另一方面还着重强调课程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为知识目标只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知识目标是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这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目标要求。就像刚才赵老师说的一节思想政治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即政治课承载着另外一个重要使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更多的时候政治课上的德育教育只是干巴巴苍白无力的说教,脱离时代,脱离生活,学生只是硬性记住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如何让正确的价值观像小溪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情感

方面的体验,学生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只有通过体验、发现才能获得。赵老师的这节课就德育目标的达成也很自然流畅不生硬。

【赵冬梅】这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也重点考虑了。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阶段: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鉴于这样的特点,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靠“灌”,只有靠“引”,在体验中自觉获得。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为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让学生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增强关心国际事务,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培养国家观念,拓展国际视野,通过探究体验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深刻感知中国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用语言直接去灌输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只是在讲述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的第一个特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时,同学回答完中国为什么开展多边外交之后我又追问了一个问题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开展多边外交?”学生容易回答:是因为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再有就是在课程的最后结束语时归纳:

(视频41分49秒—42分35秒)

通过今天的学习不难看出,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积极发展与各类国际组织的关系,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并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才成为世博史上第一个主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才创造出来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历届世博会之最,达246个之多的奇迹。所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最后让我们再次回顾世博会场馆的风采。(放开头带音乐的世博场馆图片)。整个过程我没有直接去用苍白的语言教育学生们要爱我们的国家,而是让大家在过程中,通过收集世博会的相关资料、图片、音乐等体验活动,通过观看图片,欣赏音乐,在欣赏美感受美中,在用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去探究问题,形成认识,在体验过后从内心深处生发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心底骄傲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的感触是,要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功能,不能灌输,要在体验中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润物细无声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董晨】所以新课改一定是伴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是由过去的灌输到现在的体验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转变。

【赵聪】作为三维目标还有一维就是能力目标。在一节课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赵老师这节课我们不难看出,她最大限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她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世博会的相关资料,世博会的相关材料很多,学生要一一进行甄别,这实际就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上教师让探究小组的同学将自己收集来 的材料整合后与同学们共享,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用学生们自己搜集来的信息设计成探究问题,让同学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全面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之一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我想赵老师平常肯定也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表现的特别出色。能力很强。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那里学生的情况。

【赵冬梅】新课标主张“三贴近”原则,除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还有贴近实际,这个实际其中就有学生的实际。我把这节课设计为把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课下去搜集世博会素材,然后学生在课堂展示,教师围绕相关资料设计探究问题,全体学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是基于对我们学校学生全面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我们学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学生们素质比较高,视野比较宽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逻辑判断能力,学习成绩相对优异。我确定讲《国际组织概观》这一框题也是得益于学生的启示。当时我正好做班主任,我要求每个宿舍设计一次班会,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宿舍就选择了世博会这个题材。我有感而发,学生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不如就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而且把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如,在国际组织产生过程中什么是国际行政组织等,干脆就交给以历史课代表为首的探究小组。教师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所以我大胆的将这节课设计成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作为背景,指导探究小组课下搜集有关世博会国际组织场馆的相关内容及相应的国际组织的知识。课上采取探究小组展示搜集的材料,形成探究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形成知识的形式。结果学生表现超乎了我的想象。看两组视频。

(视频8分25秒---10分30秒、30分39秒—31分24秒)。

特别是第二段视频,这个学生,叫朱睿,是一个知识面特别广,非常爱学政治的学生,我在课下是这样交代他的:同学们在说一说联合国开展过哪些活动,体现什么作用这个环节,不能预测会说成什么样,所以不管其他同学说什么,你只按你课下准备的说就行。但是他跟我说:老师我把他们当时说的做一个简单记录,根据他们说的再归纳联合国作用吧,要不看着太假了。我想结合当时学生说的去评价倒是好,可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太难了。我当时准备课也挺忙,最后我就扔给他一句话,爱咋说咋说,别说错了就行。结果他在课堂上大家也看到了,结合同学们当时所说事件评价得特别准确到位,倒是我当时一下慌神了,他一上来就评价其他同学说的,我就心里一紧,这要评价错了,我该如何纠正呢?要是不错,是不是太像作假了。不过,大家看到的像假的这个环节确实是没有事先预演的真实情境。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学生永远超乎你的想象,相信他们,放开手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董晨】由此可见,要提高课堂实效性除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之外还必须要转变学生观。我们对学生的认识要有新的转变,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赵聪】是这样。许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敢放开手脚,怕学生说不好、做不好,课上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就形成老师代言、代办的“一言堂”的情况,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赵老师的这节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老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们能行,否则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了。

【董晨】提高课堂实效性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还要建立新的课程资源整合观。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就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材无疑是展开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只局限于教材肯定也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去使用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赵聪老师,我记得在制定新课标时专门有一部分关于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内容吧?

【赵聪】对。《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学生是永远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进行。作为具有新课改理念的教师,应该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应该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其他课程资源。我们看赵冬梅老师在这节课上指导学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有联合国的、东盟的、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等远远突破了本节课教材的内容。小赵老师,我想你在选择这些材料的时候一定是有目的,搜集材料是不是用了很长时间 ? 谈谈你在整合教学资源时的想法。

【赵冬梅】我在备课过程中本着“三贴近”原则,根据政治课时代性特点整合利用课程资源。我首先打破了教材的章节设置,建立大教材观,之所以选择联合国是因为联合国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同时联合国的相关知识在必修课本《政治生活》中作为重点知识介绍过了,在选修3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中也作了专门介绍,所以我在指导学生搜集联合国的知识时以教材已有内容为主展开。这样既省时又有效,不给学生更多的负担。其次,本着“三贴近”原则及政治课时代性特点以及发展性原则,让学生搜集了关于“东盟”的相关知识,如东盟的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选择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是为了划分国际组织的类型。总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既要考虑教学的三维目标,还要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本着学生发展性原则,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搜集。

【董晨】说得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这一节课,而应该本着学生发展的原

则,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实效性。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提高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资源观。而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领会比较深入,对课程核心价值的把握比较准确,就能够根据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适度,教学节奏合理,教学形式多样,教师和学生从心里感到成长的喜悦和成功的享受。

今天的研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第五篇:教学设计:国际组织

教案设计者:栾绍禹

学科:初中地理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课题名称:第五章第三节 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材所在页:第95-98页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本节课安排了国际组织的产生、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及其它重要国际组织五部分内容。其中联合国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系统的介绍了联合国的产生、影响力、组织机构、基本宗旨、主要职责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其它的只做了粗略的介绍。

关键信息:

1、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心理的特点对教材适当的、科学的加以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就象导演对剧本的处理一样,应有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重点学习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而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处理更能发挥教材的课程潜能。

2、传统教学中重视了“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重认知轻情感,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因此,在从引入新课开始到最后的本节小结,都一直顾及学生学习的兴趣、经验、情感。

3、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所以,本节课使用的录像片段较多,就为了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只利用多媒体投放文字和图片的话,那么,多媒体的作用就仅仅停留在黑板和投影仪的水平上,而播放录像会更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求知欲望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愿望比较强烈。而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差一些,比较好动一些,课堂教学应结合初一学生特点,引入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初一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故在教学中应多提供一些感性材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章的前两节已使学生学习了世界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了当代国际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学习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主题。再加上学生平时从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方面,也了解了不少有关“国际组织”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国际组织”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指导学生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资料收集与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结合时事,举实例说明有关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组织既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又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场所。同时,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获取所需信息,如何分析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提炼观点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性知识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地理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地理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的知识很少,最多需要15分钟就可让学生记住,但课程标准安排1~1.5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生学,留出了空间,去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很广,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即便是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教材也在所难免。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鲜地理事物层出不穷,依靠课堂、课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让学生到社会现实当中,到这个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接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各种真实、具体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形象化。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调查社会和自然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地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预测及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拓展的地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范畴由教材内向教材外延伸。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启发式谈话、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建立合作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3、教学评价方式:

(1)在评价原则上应坚持指导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及教师准备的资料。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是扮演联合国工作人员组、扮演记者组、扮演各国群众组,音乐舞蹈组,联合国组又可分为信息发布会组、答记者问组、演讲组。每一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本组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2、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信息,为学生提供获得资料的途径。同时,也使自己知道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于自己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首先把教材变为学材,对教材的内容适当的进行处理,有关世贸组织的内容提前讲,有关联合国的内容重点讲。把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其它重要国际组织的知识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每4人,为一个小组,制作一份有关这部分内容的手抄报。

本节课,通过声情并茂的9.11录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世界贸易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组织了一个小辩论。有关联合国的知识,采用了几个课题组来解决的。第一课题组:信息发布会组,第二课题组:记者招待会组,第三课题组:各国群众发言,第四课题组:演讲——世界的明天更美好。最后在《让世界充满爱》的师生合唱中结束本课。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伴随着背景音乐《血染的风采》,播放一段有关9.11事件的录像,内容包括:首先,出现飞机撞大楼的场面,接着出现遇难者的亲人悲痛欲绝的场面,最后,字幕缓缓打出,谨以此片献给那些在本次事件中遇难的人们,也许真正该死的不应该是他们„„

提问:A、9.11事件所撞大楼的名称?

B、世贸组织的作用、宗旨,中国加入WTO的时间? C、请你介绍有关世贸组织的其它知识?

【说明:有时以悲剧的情境引入新课,比喜剧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入情入境的边看边听,旨在创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关世贸组织知识的提问,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

第二步:小辩论

正方:中国加入世贸利大于弊 反方:中国加入世贸弊大于利

【说明:设置一个自由辩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有关世贸组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行为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1、小结一下:教师对本此辩论赛略加点评。

2、承转:9.11事件是基地组织所为,恐怖主义遍及世界各地,到处兴风作浪,如2004年3月11日的西班牙连环爆炸案又夺去了数百人的性命。所以,反恐是世界性的,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反恐,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联合国

第三步:学习联合国的有关知识

1、第一课题组:信息发布会

3名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课件和材料,介绍联合国的产生、作用、宗旨和关注的问题等。

【说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把学生养成一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2、第二课题组:记者招待会

6名扮演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学生答记者问。

扮演记者的学生向联合国工作人员问一些有关当今世界焦点、热点的事,让其解答。

3、第三课题组:采访各国群众

“记者”向“各国群众”采访。

“各国群众”有扮演伊拉克、美国、中国的„

【说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生与生之间的问答比师与生之间的问答更有利于心灵上的沟通,对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发言次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4、第四课题组:演讲-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

成员组成:两个男同学,两个女同学,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

第四步:本节小结——感悟与收获

【说明:本节课设计了很多角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的加以选择。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因为,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不会选择,他们将来会束手无策或随波逐流。】 第五步:宣传影响组:伴随着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课件展示:内容包括美伊战争后,美国士兵回国与亲人欢聚团圆,激动、泪流满面的情景;还有伊拉克战争后在残墙断瓦中失去亲人的老百姓仰天长叹的情景,最后出现的是绿草、鲜花、和平的景象。音乐舞蹈组中的4名同学领唱,全班合唱,四名同学伴舞,在载歌载舞中结束本节课。

【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慧,创造较多的活动形式,使更多的同学的强势智慧得以发挥。】

第六步:布置作业

1、将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以黑板报的形式予以展示。

2、将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其它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办成手抄报的形式,每4人,一个小组,办一份。

七、课后反思:

1、教师课堂教学负担减轻,以前,经常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而在本节课上,教师的“讲”基本上被学生的“讲”所代替,很多问题有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只是适时的加以引导、补充、归纳、即可达到甚至超过预定的目标。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很大的提高,以往上课主动发言的同学很少,而在本节课上,参与学生多达60多人次,平均每人至少一次。同时,通过发言,学生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自信心增强。

3、走出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局面,“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突破教材的禁锢,开放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下载《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_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