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2 20: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篇一: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6)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南郑县黄官镇塘口小学:孟秀莉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关键:

经历探索正比例规律的过程,总结出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听过《数青蛙》这一首童谣吗?(播放童谣)师:三只青蛙,四只青蛙,n只青蛙呢?出示表格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规律呢?(青蛙的只数和嘴巴数是两个相互依赖的变化的量.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两个相互依赖的变化的量在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规律。

1、(看大屏幕)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1)、指名读题,能接着填完吗?5小时的时候,路程是多少千米?后面接着6千米、7千米8千米?(2)、表中有哪两种量,他们相关联吗?为什么?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4)小结:(从左往右看,路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路程:时间总是=90,(比值不变)也就是说,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90千米.这个比值就是()。(板书关系式)

2、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接下来就用上面的方法再研究一个例子。请看第二张表: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在变化过程中,质量减少,应付的钱数也随着减少,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3。(写数量关系式)

3、这两张表格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相同点?

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就成正比例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 指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4、字母表示式:

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三、应用提高:

1、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

看到同学们学得那么认真,智慧老人也要来考考我们,想挑战吗?他给我们带来下面两组信息,并告诉我们只有一张表格的变化情况和前面的变化规律一样,但不知是哪一张,你能找出是哪一张吗?我们先把表格填写完整。边长与面

出示材料:下面是边长与周长,积的变化情况,把表填写完整。

四人小组活动:思考:

(1)哪一张表格的变化情况和前面的变化规律一样?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像上面第一个表格中的边长与周长,这样,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边长与面积呢?)

(3)要想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就要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哪两个个条件。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你怎么想的?

3、考考你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格补充完整

()和()是变化的量。它们的比值表示(),这个比值(是、不是)一定的。

所以,()和()成正比例关系。

4、先用一个式子表达题意,再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我们班级今年订阅《少年读者》的份数和总的价钱(2)商店里每袋面粉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3)农民伯伯每天播种面积一定,播种总面积和播种天数

5、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四、小结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重要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篇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正比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一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2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比值一定都是4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90千米/ 23 4 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比例,并说明理由。3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篇三: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关键:

经历探索正比例规律的过程,总结出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励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听过《数青蛙》这段顺口溜吗?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打着节拍说一下这段顺口溜。

2、指名学生发言:老师发现你说的又快又准,你有什么窍门吗?

3、启发学生编类似的顺口溜.4、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号的顺 口溜。

5、学生一遍打节拍,一遍展示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三、探究新知

1、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研究“变化的量”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发现——思考)

2、出示探究一

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说一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

3、学生按照“观察——发现——思考”的步骤探究讨论。(先从左到右看,然后上下对比着看)

4、指名学生发言

5、比较总结: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随着边长的扩大而扩大,随着边长的缩小而缩小;但是,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一定。

6、引出课题——正比例。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的意义。

7、问: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四、应用提高:

1、出示问题:观察下表中的每组数,说一说:每组中的数与它所处的位置数是否成正比例。

2、组内交流。

3、指名学生回答。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41----43页

教学目的:1掌握正比例的意义.2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特征。

3应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这样的两个相关联的变量,2,其中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但是,他们的变化规律是否一样呢,3,请看大屏幕。

2边长/cm

周长/cm

正方形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

边长/cm

面积/cm2

思考:他们的变化规律一样吗?

让同学们说一说,师总结,特点,1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2面积也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面积与周长的比值在变化。

例如1/4=2/8=3/12=4/16

1/1≠2/4≠3/9≠4/16

出示课件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时

路程/km

180

270

360

450

1/90=2/180=3/270=.正比例:像这样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跟着变化,且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思考回答。表中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

答,不成“"

应用提高: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面积

3.14

12.56

28.26

半径

面积与半径比值不定。所以不成正比例

每袋大米50千克,大米的总质量w和代数h成正比例吗。

分析:

代数/h

总质量/w

150

200

所以w和h成正比例。即是在w=50h中。也能看到w/h=50.W和h成正比例。

所以形如y = kx,(k为常数)的式子中,y与x成正比例

试一试

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如下表:

乐乐

爸爸

请同学回答: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

练一练

P42--45页1.2 3 4

本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

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1、练一练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

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明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画一画

填一填,议一议

讨论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课件出示例3

教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导学生思考出:

(1)195÷5×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2)195÷(5÷8)=312(元),先求5份报纸是8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报纸是5份报纸的几倍,再把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

3.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如果有学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知识思考: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一定的?

(3)题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有所订报纸份数和所付总钱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所付总钱数÷所订报纸份数=每份报纸单价,而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一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同步板书:

教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准备怎样列比例式?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元,再根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1955=x8。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把这个比例式计算出来。

学生解答。

教师:解答得对不对呢?你准备怎样验算?

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教师引导:把求出的312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49页的例1图和补充条件

竹竿长(m)26…

影子长(m)39…

教师:在这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刚测量出旗杆影子长21m,请问旗杆有多高呢?根据刚才我们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讨论交流。

2.小结方法

教师:你觉得我们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初步归纳,不求学生强记,只求理解。)

(1)设所求问题为x。

(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四、练习应用

完成练习十二的5,6,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反馈。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

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

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谈话: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0=80=80……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

3、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正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中,明确: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归纳字母公式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定)

交流: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比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和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文似看山,学如登高。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2)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3)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进一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七、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时间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80=80=80……

=速度(一定)

=(一定)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变。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板书设计:

正比例

成正比例的量:

(1)存在着两个变量,它们的变化存在着关系。(2)这两个变量所对应的数的比值保持不变。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回顾。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2.导入新。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出示教材41页例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同桌合作填表。

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41页下面例题。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把表格填写完整。

汇报填表的结果及依据。

观察表格,汇报发现。

师: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表示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3.判断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师: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

.解决教材41页的问题。

引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学生自由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2.判断。

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圆的面积和圆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一辆卡车每次运货的吨数一定,运的总吨数与运的次数成正比例。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正比例。

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与应出勤人数成正比例。

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是否成正比例,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成正比例的量的显著特征: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再辅以大量的判断题检验学习效果。)

四、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教材43页“练一练”第1-3题。

下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结合丰富的实例,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

    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 骊山新家园小学蒋向超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

    六年级数学 《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 范桥镇中心小学 李晓云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1页《正比例》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互......

    北师大版六年《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word练习题之一[推荐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1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的总米数和时间成正比例。 (2)人的年龄和身高成正比例。 (3)梨的单价一定,购买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