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研究
一、教学设计最优化的研究意义
1、首先,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也同任何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既要讲求效益,又要经济,即要在尽可能的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的同时,取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及时间因素的约束下,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效果达到最好。教育设计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受这一共同规律所制约。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巴班斯基曾指出,实施最优化教学,关键的一步是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先导,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带来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否则教学最优化的理想境界就是空谈。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是我们实行数学新课程的主战场,我们既要减轻学生和老师过重的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那么就要跟课堂要效率。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一位美国学者兰达曾经说过:教学设计是使一般人也能去做那些天才才能够做到的事。所以,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关键点。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1、教学设计的定义
有的老师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不是就是备备课,写好一个教案、做一个课件,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把教学设计变成一种简单的教案设计,那么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经验型的教学设计,没有上升为科学型的教学设计。那什么是教学设计呢?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它是一种构想,是一种整体的安排,是我们教师为将来进行的教学勾画的一些图景,它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对自己未来教学的一种认识和期望。
打个比喻,就是说我们教师好比是导游,带着学生去一个新的景点旅游,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这么一个导游图,让学生在参观各个景点的过程中,经历学习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而一张导游图的路线设计方案有很多种,我们要实现最优化的一种,就是要在在最经济环保、最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带领学生领略最美丽的风景,学习最完备的知识。同时,作为教学的一种延伸,我觉得我们的路线图还应该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继续他自己的旅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技能,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设计要做的主要工作。
2、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
国际上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案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突出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它更接近工程学,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强调目标递进和按部就班的系统操作过程。其特点是注重目标细化,注重分层要求,注重教学内容各要素的协调。就好像我们要造一幢房子,先要把这幢房子的图纸设计出来,然后再设计一个施工的蓝图,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设计来进行实施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突出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它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依据学习任务类型(如认知、情感与心理动作等)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问题与环境密切相连,强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四条线索,这样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一种四维结构。第一条线索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线索,因为教师进行的是学科教学;第二个线索是学生的认知线索。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第三个线索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因为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来实现的。第四个线索就是教学环境的氛围线索,因为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贯穿始终,课堂氛围对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
同时,这四条线索对应了我们教学设计的四项主题。第一个主题是问题的设计,用问题串将数学知识贯穿起来;第二个主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第三个主题是语言的设计,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包括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适时的褒奖与鼓励,才能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第四个主题是活动的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能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标准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的是加拿大的一位小学老师,这个老师教考古,他怎么教呢?他先买了一块废地,然后每年夏天就带自己以前毕业的学生到这块空地,把一些“文物”,当然只是现代的物品,还有一些动物的尸骨之类的埋到地下。到了开学的时候,他就带他现在的学生到这个现场进行一些考古的活动,在这样一个考古活动中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堪称精彩!达到了教学设计的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最优化的标准是什么呢?
1、年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分析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这是高一函数单调性的一节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这名教师首先明确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然后他提出了两个生活中的情境,一个情境是生活中的气温图;第二个情境是股票的价格走势图,然后引入新课。接着把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介绍给学生,紧接着进入了例题讲解阶段,最后是有两个难度较大的思考题。
这个教学设计大致存在这样四点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课程目标空泛,流于形式,不够具体。这位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比较机械地套用了新课程的理念,按照“知识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来叙述他的本节课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比较实在的,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往往就比较空洞。其实,是这位老师对教学目标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标签而已。
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明确知识目标的同时落实隐性目标。知识目标往往就是教学的显性目标,确定知识目标的关键在于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二是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三是会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另外这节课的隐性目标我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函数图象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它经历了由图象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的描述的进化过程,反映了数学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对高一学生来讲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教育载体和契机。因此这节课的隐性目标应该包括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会数学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脱离学生认知的范畴。好的情境应当是兼顾生活化与数学化,股票的价格走势图这个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中还包含了许多股票方面的专门知识,对函数单调性这个数学概念的反映也不够准确,作为本课的问题情境,不太恰当。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适用性。问题情境要适合于全体学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二是挑战性。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三是思考性。问题情境虽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生原有认知还有一定距离,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四是开放性。问题情境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五是层次性。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重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
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度太低。在情境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体验或参与数学化的探索过程,从而建构起函数单调性这一概念。我们看到在这位教师的设计当中,他忽略了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思维活动这样一个环节,而是直接把概念抛给了学生。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程”相对来说比仅仅接受概念这个“结果”更为重要。
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学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着眼于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习题设计不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发现有很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习题的设计,这位教师本节课的例题、习题量非常多,而且对这些习题的要求他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尤其是他最后抛出来的思考题,我们觉得在新授课当中这个习题的要求太高了。
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把握教学要求,不求一步到位。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刻划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运算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趋势;第二阶段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道它的变化快慢。高一我们只是处在第一个阶段。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标准
教学设计永远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期,实际的教学活动则永远是一个谜。我们老师都有经验,同样的一个课题,同一个老师的备课,他在不同班的授课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生成是变化的,只有当这堂课教学完成了,我们才能知道这堂课最后的结果。所以前面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期,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关注这样的一种变化。
因此,从宏观上来说,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它的整体性。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片断,是一种整体的设计,它不是写在我们纸上的一种文本,而是我们教师对自己和学生所持的一种整体性的目标。
其次,要注意它的可变性。没有一件事情是丝毫不差地按照计划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你认为根本不重要的问题上,他们还会以你几乎不能想象的方式来理解某些概念。当活动过程受到影响时,你必须放弃你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你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了解和更宏观的数学教学目标,去指导你的教学行动,也就是说要产生一些生成的问题。
第三,要注意它的创造性。我们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以确保他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符合一个内部连贯的发展框架。这种依赖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够围绕着我们课程的设计来进行,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毕竟教材是我们课程的一种呈现,跟教学的呈现还是有着本质差别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应该适合我们的学生,就像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要符合你所设计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如果考虑到个体,就要符合他的气质,符合他的整体形象。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是这样,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设计的一种思考和魅力。
整体性、可变性、创造性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握的三个基本方向。具体到课堂中,教学设计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根本的指向与核心的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的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在你的导游图中,首先应该把起点和终点标注明确,否则就会漫无目的的迷失在山野之中了。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以下的几点:第一,整体性。就是要注意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联系,以达到教学的一种连贯性,要正确处理好我们的近期的目标跟远期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二,在我们明确目标的时候,要关注它的全面性。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一种要求,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和对学习者——学生的关注,更关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特别注意关注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第三,我们要关注目标的现实性。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性联系,以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见的一种状况是目标过分的大,过分的空洞,那么在落实过程中,就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
其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非常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我想,以下几个方面,至少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心中有数。
第一,在数学方面学生以前做过什么?他们在数学活动或者是在数学实验方面,曾经做过什么?这里我们实际上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经验。
第二,不同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会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我所授课的学生的特点,关注我班学生的构成,班级当中不同群体的学生在思维方面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才能够设计出他们喜爱的路线图。再次,要初步确定课堂的组织形式。就是说我这一堂课是整个班级一起学习,还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来活动,甚至于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包括开展一些个体性的实验活动,包括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上还要关注这堂课需要利用什么模型?是否需要做适当的课件?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硬件设施。这也是我们在确定课堂组织形式是所必须要关注的。
最后,要勾勒教学的一种顺序。这个顺序当中主要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应当怎样提出教学主题,通俗一点讲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这个主题应该是跟学生接近的,又要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又要围绕着我们的教学,而且能够使得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活动中。第二点,就是要关注是否需要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一堂课的教学它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前后联系的,因此需要考虑我在这堂课教学中是否需要复习相关的知识?第三点,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的时候,你准备提出怎样的探索性问题。当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思考,可能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争论?我们要了解这些争论的思维的背景,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你就必须要设计好一些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探索。第四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下我们使用的材料,我们的课本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使用什么样课外的材料来帮助我们的教学。第五点,要根据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准备几个可以供选择的,课堂当中要自主完成的练习,或者是课后要完成家庭作业。这些是勾勒我们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些关键程序。
3、高中数学课堂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课型主要有四种:讲授数学基本概念的概念课、讲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方法课、一个单元或者章节的复习课、针对试卷习题的讲评课。每种课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教学设计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们针对这四种课型的教学设计分别作出分析。
(一)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我认为数学概念教学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概念的引入、二概念的分析、三概念的应用。
概念的引入侧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概念的本质,蕴含概念发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先声夺人。引入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下面四种:一,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概念;二,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概念;三,动手做实验引入数学概念;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概念的分析,必要时我们会适当应用多媒体动画,解决其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给一个学生感性的认识。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当中的首道工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数学学习的效果。我认为数学概念的分析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要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无歧义地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
2、概念分析设计应该正确预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困难,把握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层次,教师要恰当设计引导问题,合理选用分析方法,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要注意到恰当,不能喧宾夺主,切忌哗众取宠。
3、要展现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要从多方面入手去建构概念。一个重要概念的产生,总有它的必然性和它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完全再现这样一种过程,但是我们应该展现人类思想中那些最关键的几个步骤。比如说可以结合一些数学史,可以从数学知识自身生长的需要这些角度来提出这个概念,也可以来讲解这些概念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4、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近的概念,让学生多角度的来理解概念。我们称之为辩义,就是辩明概念的含义。比如说向量和有向线段,我们很多学生把它们混为一谈。再比如说复数和向量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因为复数它有一个向量表示的问题。这些相似的概念要引导学生去重点明辨。
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理解,常常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把它放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去认识一些概念,这个时候你就容易把握,在这节课上对这个概念,我把握到什么程度,以后在哪个地方去拓展这些概念。比如斜率这个概念,斜率从数学上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它,可以用cosα、tanα来刻划它,我们也可以用向量来刻划它,我们也可以用导数的思想来刻划它。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斜率这个概念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重要的概念就是可能不在一个地方,至少是不只在一个地方出现的概念。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些概念的这些特征,当你引入的时候是一个角度,特别是教材的处理总是一种处理的方式,那么当你学到向量的时候,你一定要呼应我们原来对于这个概念的认识;当你学完导数的时候,仍然需要呼应。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作为我们理解数学基本脉络的一个层次去认识。概念的教学,不只是在概念课上才出现。对概念的认识,应该成为我们在其他课型中随时随地都应该关注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可以去讲题,但是我们讲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提高对某些概念的认识,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所以作为概念课来说,它更强调概念的讲解,但是作为数学概念,又应该渗透在其他的课中,从而发挥各种课型的最大效率。
举例子: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二)方法课的教学设计
1、讲出数学思想方法中蕴藏的本质内涵,讲出具有普适性的通法。举例子:倒序相加法。一道解题案列。
2、注入式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举例子:二项式定理习题课。
3、重视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不要抹杀学生的求知欲。举例子: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
(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要避免设计复习课的两大误区:第一,复习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一种机械的重复;第二,复习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当成了习题课。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复习课变得越来越枯燥无味,越来越低效。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总结。第二,注重联系。第三,注重拔高。第四,注重整理。在这四个原则下,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提纲和典型例题。
(四)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讲评课是一种反馈教与学效果的综合课型,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数学讲评课中教师往往采用对答案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淡薄,课堂效率低下。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一下几点:
1、试卷讲评课要及时,课前备课要十分充分。对试卷上的问题进行有效分类:按知识点归类、按解题方法归类或者按学生错误类型归类。做好试卷分析,对于学生的易错点和错误类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对于课堂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精选重点题目教师点评,还可以设计做对的同学上黑板展示,学生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一部分题目等等方式,教师应该定在组织者的地位上。
3、针对考试情况,设计好相应的变式练习,对习题讲评课进行再巩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能力自然地得到提升。
四、总结与思考
一堂好的数学课,归纳一下,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
1、明晰;
2、厚重;
3、灵动;
4、思辨;
5、留白
思考:
1、针对不同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在不同课型上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注意什么?
2、有人说,现在课堂教学真正的弊端在于教学不到位加教学越位,如何理解这句话?
3、评价教学设计好坏有哪些维度?
第二篇: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
“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邹平县魏桥中学
尹建军
2008年12月份,我申请参加了我校申报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我的具体分工是教学实践,撰写教学案例。
我校借助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差等情况,大胆提出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体同学在课堂上都敢于发言、积极发言,并且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个同学都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课堂已经变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人人展示风采的课堂。可以说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在了全省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不但取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及上级领导的普遍好评。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深刻体会到我校课堂教学的变化,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新的课堂模式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学案。因此,近一个月来,在学校课题小组领导的指导下,我带领本组教师对每一个学案都做到细心研究,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首先,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吃透教材,认真准备;然后我们通过备课会确定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出学案的设计思路,知识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再由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论证学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各自的优化方案;最后达到统一思路,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学案,并
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纠正不足,使学案不断得以完善。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施,我们设计的学案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场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了“学案导学”的作用,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奉献了力量。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做出我们的贡献。
(附学案一份)
二〇〇九年一月
第三篇:高中数学 教学论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12345678
你知道小高斯是如何求1+2+„+100的吗?
这一方法的思想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首尾相加”)?
类似的,你能求1+2+„+n吗?
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如何利用上述思想方法求Sn=a1+a2+„+an?
还有其他方法吗?
一个核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典型实例的共同本质特征
强调学生实质的、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积极地、独立地进行数学思考的空间。不管是传授式还是活动式(相应的,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式或发现式),只要学生有思维的自主,就是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体现。
根据数学知识的认知需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使用“先行组织者”,在思想方法上多做引导,在具体细节上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教师自己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多听少讲,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课堂教学的“六字经”: 问题引导学习教学重心前移 典型丰富例证 提供概括时机 保证思考力度 加强思想联系 使用变式训练 强调反思迁移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浅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浅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以《两直线交点坐标》为例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决定了学生听课的质量与教师课堂效率的好坏。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传道授业者”,更要是一名“领航人”“设计者”,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课堂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本文将以此为例来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交点坐标;提问法;情境设置
代数与几何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两大板块,而“两直线交点坐标”的学习则可以将两者相结合。面对高中生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的设计就要进行“稳、精、准”的把握,让学生在自己所设计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全面吸收。从而教师通过完美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巧用提问法,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是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之一。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将两者进行联系从而进行知识的巩固创新。在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回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的形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等等。
例如:在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之前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的引入,根据课时的安排来设计所要进行的课堂目标。点斜式的直线方程是y-yo=k(x-xo),在引导进行回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点斜式的直线方程是以上这个公式,但是在习题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是不是这个公式可以在所有的运算习题中都运用呢?”此时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就会想到,老师上面所说的公式还差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公式中的k必须是存在的,且点斜式的直线方程运用中需有一个过(xo,yo)的一个特殊点,而在表斜线或水平线中这个公式又有其局限性。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新课的引入:“点斜式、斜截式等的直线方程在运用中都有其局限性,而他们都会有一个特殊的点。今天我们将根据这些直线方程来学习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师利用提问引发学生的回忆,让他们在自己问题中进行知识的衔接。这样不仅仅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更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情境设置,让学生融入新课课堂
教学情境的设置在数学课堂中尤为重要。数学不似语文物理有大量的文字进行描述,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扩张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来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些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运用。
首先课堂之前教师已经通过提问法将新课进行了引入,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学生尽快的融入新课课堂进行知识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幻灯片进行直线坐标系的建立。在大屏幕中打开直线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然后进行直线的位置移动并让学生进行他们移动的位置的观察。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在直线方程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直线上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但如果两直线像大屏幕中这样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一点与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怎样可以求出交点坐标?这个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么关系?”教师边进行演示边讲解,让学生体会“形”的问题可以由“数”的运算来解决。这样通过多媒体与设问情境的结合,让学生尽快进入两直线交点坐标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数与形”的结合,更能让他们尽快的融入进新课课堂,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三、交流讨论,运用例题进行分析 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由于高考压力致使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神经都处于紧绷的状态,进行例题的交流讨论可以让他们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轻松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更能促进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
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例1与例2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当两直线平行、相交、重合时,方程组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及对例题的分析演算就会得出“两直线相交时,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平行时,无解;重合时,有无数解”等等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解读,让他们在交流中进行知识探究,加强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
四、启发扩展,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完以上三个步骤之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的扩展训练,让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新,将新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中有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那么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知识扩展。
例如:在上面所提到的学生交流讨论的例题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讨论结果进行知识的启发,在判断各直线位置关系与交点坐标的时候,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将方程式带入其中然后求得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方程是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这不仅为后面所学的知识打下了基础,更能让学生在启发扩展中将新知识进行利用,通过自己的猜想与推论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启发扩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以及数学意识的提高。
五、课后小结,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整合
在学习完一节课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小结以帮助他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浓缩,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在“两直线交点坐标”这个知识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这节课学习如何判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知道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等。课后的小结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这些知识的整理,让他们纠正自己的不足,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哪些知识还需要请教老师同学的。这样通过课后小结,让学生学会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并将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应用。参考文献:
[1]李国冰,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简析[J],数学教育,2012年第3期; [2]林啸,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M],浙师大,2011年7月;
[3]刘晓林,浅析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J],高中教育,2012年第7期
第五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大合完小教师
张美生
【内容摘要】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即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关键词】优化 教学设计 目标意识 学习兴趣 弹性空间
【正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教改的主题,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不同。从教育发展来看,有效的课堂组织日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正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从单纯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变为引导学生练习以及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活动。
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我们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制定目标时不是太大就是不切实际。许多课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质上是虚假的“繁荣”。探究其原因,虽然主客观因素都有,但最根本的莫过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意识不强。由此可见,教师自己必须做到避免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随意。如果一节课只是为了教而教话,不管这个教师有再好的素质、再好的表演才能,这节课都是失败的或是无法完成教学目的,那就更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了。因此,我们要做好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
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位好的老师。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话,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充分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上课的开始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这段如果利用的好就会让学生较快的回到课堂,做为教师精心设计导言,正如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2、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兴奋剂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3、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像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三、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有弹性的空间。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的不同,给教师的课堂设计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变数使教师不可能把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设计好。所以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只能是粗线条的、框架式的,具体的教学生成应该在课堂上视学生的反应和进展而定,所以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弹性的空间,要尽量做到:
1、情节不能太多。一节课中要尽可能使情节简洁,集中,便于学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问题做深入有效地学习,以免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和教师的顾此失彼。
2、环节不能太细。太细了,就有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效果,这跟传统教学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区别。美国教育家苏那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做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参与的是如此之重要。
3、问题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尽量减少。试想,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学生,吃起来哪还有滋味呀。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这里就要求我们要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多一点事先的准备就多一些成功的把握。
总而言之,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有效的进行的,因此也只有这样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新课程改革才能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国新《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青海教育2006年第一、二期;
2、韩云桥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中国科技博览2010 第22期;
3、曹秀云《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6 第14期。